“这就给您拿一些过去。”
“待会儿再让我爸提只鸡送过去,再多带点鸡蛋。”
“中午这顿饭肯定能对付过去。”
“还有啊,您别看苏廷是个科长。”
“其实他一点架子都没有。”
“平时在院子里跟咱们说说笑笑、打成一片。”
“你们也别太拘谨。”
“否则反倒让他觉得不自在。”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农村。
鸡蛋可是被大家称为“小金库”的东西。
农民种地靠工分。
秋收后按工分分配来年的粮食。
很多时候都不够吃的。
大家手里没有现钱,也没其他收入来源。
全靠家里养的母鸡下蛋换点生活用品。
要不就是用鸡蛋跟别人以物易物。
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
鸡蛋就像是老百姓之间的硬通货。
不管是换点盐还是别的东西,全都靠鸡蛋去交易。
这也就是为什么。
老一辈人对鸡蛋总是特别珍惜。
这些都是从那时候的生活经历里来的。
听了秦淮茹的话。
秦京茹的妈妈情绪总算稳住了些。
接着,她跟着秦淮茹一家。
拿着东西回到了自己家。
一进门,她冲自己的丈夫点了点头。
然后招呼着女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做饭。
秦友情看到老伴点头。
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随后,他起身把自己的大哥。
和二哥请到八仙桌旁坐下。
众人围坐在八仙桌边。
满满当当挤了一屋子。
一群大老爷们聚在一起,很快烟瘾就上来了。
各自伸手掏出烟袋,准备抽几口旱烟解解馋.
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京茹家的招待
苏廷见状。
赶紧把口袋里的大前门掏出来分给大家。
这旱烟的劲儿他太清楚了。
平时他自己是不怎么碰烟的。
要是旁边一群人都抽旱烟。
那味道简直能把人熏晕.
这些男人一抽烟,气氛立刻就变得轻松多了。
话匣子也打开了。
聊天的时候也不再那么拘束,大家算是放开了。
聊着聊着,话题转到了粮食上。
他们都是靠种地为生的,不管聊什么。
最后总归会绕回到吃食的问题。
苏廷看着他们那张黑瘦的脸。
忍不住开口问道。
“三位叔,我瞧你们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的。”
“村子里是不是经常吃不上饭啊?”
秦淮茹的父亲秦有良接过话茬说道。
“其实我们村子还能凑合着过下去。”
“这段时间我们就靠水榨菜填肚子。”
“好在河里这种草不少。”
“虽然味道差点,但也能顶饿。”
要不是这些水榨菜。
现在的情况会成什么样,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也让他们勉强攒下了一些过冬的粮食。
苏廷以前听爷爷提起过这玩意儿。
水榨菜学名叫“菹草”,是一种水草。
每年10月、11月。
还有三四月份都会大量长出来。
如果不是到了灾荒年景,谁也不会吃这东西。
这类草一般拿来喂鸡鸭。
不到走投无路的地步,真没人愿意往嘴里塞。
但现在这个时节。
水榨菜可是救命的东西。
就算难嚼点,毕竟能填饱肚子。
这时,秦家的老二秦有才插嘴道。
“还好咱们这儿有点水榨菜,总算不至于饿着。”
“隔壁公社的日子才叫惨呢!”
“那边没河,天一冷,连野菜都没处找。”
“真是愁死人了。”
秦有良听了自己弟弟这话,连忙训斥。
“你还替别人操心?”
“咱这儿也就稍微强点,水榨菜撑不了几天了。”
“等天冷了,没了这玩意儿。”
“家里的粮还得省着点用。”
他又补充道:“这次淮茹回来带了些棒子面,”
“等下午给你们每家送二十斤。”
“好歹能让你们撑得久一点。”
其他人听了都默默点头没吭声。
苏廷听了他们的对话。
心里也掂量出了这个年代普通百姓的不易。
像刘昭、刘暮家那种条件已经算不错了。
毕竟有个当村长的老爹。
最起码每天能吃上饱饭。
苏廷心想,以后有机会得多帮衬这些人一把。
虽说能力有限。
但跟自己沾边的人,还是能搭把手的。
一边聊着天,厨房的饭菜已经做好了。
因为没什么其他菜可以招待客人。
秦京茹家干脆做了一锅乱炖。
萝卜、土豆、大白菜。
再加上鸡肉一块丢进锅里煮。
锅沿上贴一圈玉米饼,盖上锅盖闷熟。
等到食材煮透了,玉米饼也被蒸汽浸润了一半。
咬上一口,直接香气四溢,让人停不下来。
还有一盘炒鸡蛋和腌萝卜摆上桌。
算得上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了。
别说是平常日子,在乡下就算过年。
这样的饭菜都不一定能吃得上。
喝的是秦家老二带来的红薯酒。
透明的液体从瓶口缓缓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