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79节

  “地道!太地道了!”徐川拍案叫绝,“竟然连柴火气也复现出来了!”

  原教旨主义者一脸满足,同桌的三人三脸懵逼。

  徐庆渝对宋代的菜品一无所知,不敢擅做评价。

  事实上,他对吃没有太高的追求,但好与坏他还是吃得出来的。

  说实话,刚进店时他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以为只是一家味道不错的苍蝇馆子,鸡肉卖78元一份,在这个地段同等装修的餐馆里算贵的了,毕竟有“皇上同款”这个噱头,可以理解。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这鸡肉之香,和清远白切鸡有得一拼!

  谁说78贵,78可太便宜了!尤其是和首都的物价比,简直不要太亲民!

  随后端上来的正统川菜更令他大吃一惊。

  徐庆渝不像老爸那么有文化,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卧槽!

  这道回锅肉给他吃恍惚了,仿佛此时此刻正坐在首都的四川饭店里用餐。

  他读大学时便去了首都,在蓉城下过的馆子不多,苍蝇馆子只吃过一家明婷饭店,论名气,当然是明婷饭店更大,但论味道,这家店完胜!

  怪不得这么多人开车来吃……

  徐庆渝庆幸自己来得早,不仅不用排号,出菜也快,十几分钟便上齐了。

  尝过每一道菜后,他只想大呼牛逼!

  今天真吃到好的了!

  开炫!

  夫妻俩和孙儿都吃得火热,徐川却淡定如常,慢条斯理地夹着菜,心里仍然记挂着菜单上的文字,恨不得立刻同掌勺师傅深入探讨一番。

  显然是不可能了。

  直到四人吃完饭,店里依然座无虚席,老板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和他闲聊?

  只好作罢,回家后疯狂查资料,又在同行群和同好群里分别询问,愣是无人知晓。

  “这是哪家店?编的像模像样的……”

  群友一致认为,这绝对是老板瞎编的。

  徐川却将信将疑。

  菜单上有三道菜的介绍,只有这一条不知出处,其余都有据可查,证明掌勺师傅确实懂行,应该不会无所本才是。

  看一眼时间,已经过了饭点,徐川给老板发去微信,继续中午未竟的话题。

  收到消息时,父子俩正在吃午饭。

  吴建军直接把手机递给儿子:“你自己回他吧。”

  吴铭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他写文案时就没想到会碰上如此较真的客人,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史料记载再正常不过了,他总不能说这是状元楼的铛头亲口告诉他的吧?

  仔细琢磨了下,回复道:“没有出处,我也是道听途说,感觉挺真的,就印出来了。徐爷如果觉得不严谨,就当博君一笑吧。”

  无法自证,只能搪塞了。

  爱信不信,反正他问心无愧。

  这个周末的生意比吴铭预想中的好多了,听老爸说,有许多回头客,看来上周引流来的客人留住了不少。

  禁中佳味只炖了一锅,眨眼便卖光了。

  “评价怎么样?”吴铭更关心这个。

  “好得很!你是没见徐老爷子,简直吃出了皇上的感觉,结账的时候还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地道的禁中佳味。依我看,也就是他年纪大了,不然指定拜你为师!”

  吴建军扒拉着工作餐,说得绘声绘色。

  吴铭笑起来,心想徐爷之所以较真,大概也是因为真的懂行吧。

  这种古菜还得是懂行的人吃才有惊艳的效果。

  “呵啊——”

  吴建军打个长长的哈欠。

  这两天给他累麻了,客人一多,他一个人属实有点应付不过来。

  现在只是周末爆满,随着口碑的提升和发酵,迟早会辐射到工作日。

  人手是个大问题,父子俩心知肚明。

  川味饭馆的情况特殊,真不敢随便招人,现代人不像古人那么好忽悠,分分钟给你曝光到全网皆知。

  真发生这种情况,以两界门的尿性,直接卷铺盖跑路也说不定。

  吴铭只想安安静静当个厨师,认认真真经营饭店,不想沾惹这些麻烦。

  吴建军说:“实在不行把你妈叫来帮忙。”

  吴铭摇头:“老爷子走路都不利索,家里得留个人照顾他,哪能再给我妈添麻烦?我再想想,爸,这段时间先辛苦你了。”

  “跟你父皇客气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吴建军光速吃完饭,进厨房将他专用的宋瓷碗冲洗干净,珍而重之地单独收纳。

  “我睡觉去了!”

  他招呼一声,关了店门回家睡午觉。

  吴铭边吃饭边琢磨这事。

  他的确没有好的解法,外人哪怕是认识十几年的张涛也不敢轻信,思来想去还是只有至亲最可靠。

  要么就等老爷子的身体好些了,再麻烦老妈帮忙;要么就限制每日的客流,实行预约制……

  不知为何,他忽然有种预感:再过段时间,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带给他这种自信的当然是两界门。

  他扒拉完饭,回厨房查看两界门,点开“任务”栏。

  【饭店改造升级系列之一:启用灶房】

  关键正在于“系列”二字。

  既然灶房可以启用,谁能保证店堂不行呢?

  如果能把川味饭馆纳入中转站的体系,赋予员工自由出入的权限,那他就可以在宋代招人了。

  这无疑是最好的解法。

  吴铭心里这样想着,往下拖动,查看任务进度。

  【当前进度:2/100】

  可恶!果然不是按人头算,而是按菜的品类算么?

  店里人手有限,他又兼着两家店,用现代厨房做菜已经有客人抱怨出菜慢,他不可能换土灶现炒现卖,效率太低了。

  吴铭掐指一算:吴记川饭晚上卖的套餐可以用土灶来做,这便有四道菜,再加上中午的两道菜,一天可以做六道菜,今天是六月初五,距离任务截止还有25天,完全来得及。

  “师父!”

  谢清欢又凑过来瞄了两眼,仍然瞧不出丝毫端倪,坦然认命,问道:“初十那天的万姓交易咱还去么?”

  “不去,以后只在每个月月底去。”

  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每月五次,数月底那天的规模最大,一个月去这一次足够了。

第115章 一探吴记川饭

  吴记川饭的套餐主打一个不重样,连老爷子都能凑出两百道盖饭,区区一百道菜品岂能难倒吴铭?

  别的不说,光是不同部位、任意形状的猪肉搭配不同种类、任意形状的蔬菜,就不止一百种了。

  柴火灶,启动!

  忙忙碌碌又一晚。

  狄咏今日带来了弟弟狄譓,兄弟俩吃完饭一如既往地打包了五百文的卤味带走。

  梅尧臣从不缺席,自从搬进新家,每天“上班”前都会顺道来喝一碗粥,“下班”后再顺道拎一小壶酒和卤味回家。

  欧阳修虽然许久不曾登门,每日送往他府上的冰镇啤酒却从未断过。

  送走吃宵夜的二程,吴记川饭闭店打烊。

  结算时刻!

  周末这两天,川味饭馆生意火爆,卖出去不少硬菜,营业额几乎是平时的两倍。

  吴记川饭的营业额也逐渐趋于稳定,堂食和外带加起来在8000文左右,基本已达到店铺人力和餐位数的上限。

  只不过,吴记川饭最主要的客源仍然是国子监,等七月国子监迁回旧邸,离得远了,来用饭的书生必定骤减。

  这个月要找到替代客源才行啊……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

  【当前进度:6/100】

  吴铭给小谢和二郎发了工钱,三人各自回家歇息不提。

  翌日。

  日上三竿,午时的钟声尚未敲响,书斋里已是暗流涌动。

  梅尧臣端坐上方,口若悬河地讲解着圣贤文章,台下的一众学子,心思却早飞到了朱雀门外的麦秸巷里。

  鸡肉的脂香、豆角的豆香、莴苣的脆嫩、土豆的沙绵、黄金饼外焦里糯的清甜气息,仿佛丝丝缕缕萦绕在众人鼻尖。

  尤其是昨日晚到一步的人,想起欧阳发那副大快朵颐的得意模样,既恨得牙痒痒又馋得直咽唾沫。

  今日说什么也不能落于人后!

  “当——”

  沉雄悠长的钟声破空而来,直贯耳鼓。

  午时已至。

  梅尧臣没有拖堂的习惯,依例宣布下课。

  众学子齐齐起身行礼,礼毕刹那,离门口最近的欧阳发当先冲出书斋!

  “欧阳伯和!休想!”

  有人高喝,拔腿欲追,门槛处瞬间挤作一团,衣袂翻飞,数声“哎唷”、“踩脚了”的惊呼夹杂其中。

  欧阳发脚下生风,身形如离弦之箭,几个起落间便将众人遥遥甩在身后!

  论抢饭,谁堪与我争锋!

  心头傲意方起,倏忽间,脑后靴声急促,疾如骤雨点地!

  猛一扭颈,只见紧追之人巾帻微散、衫袍鼓荡,赫然是太学刘几!

首节 上一节 79/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