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54节

  一杯冰镇凉茶入喉,三人都畅快地吁了口气。

  程颢赞叹道:“公肃兄所言不虚,饮此凉茶,端的快活似神仙!”

  “伯淳慎言,当心胡公突然出现。”刘几语带调侃。

  “谁怕?纵是神仙来了,也无从反驳我的话!”

  “哈哈哈……”

  笑声回荡开来。

  三人频频举杯。

  程颢和程颐大口痛饮,转眼间杯中已空。

  刘几却小口慢啜,一杯可要十文钱呢,须省着点喝。

  幸而五月将尽,下月便可领例钱了。

  转念一想,区区三百文例钱怕是撑不过十日,不禁暗暗叹气。

  看来还得接些抄经撰文的私活。

  吴铭掀开灶间布帘时,二程正高喊“添茶”。

  他将两碟卤味轻放桌上,视线悄然扫过二程:但见兄弟二人眉宇间有几分相似,哥哥眉目舒朗,神情温润;弟弟面庞端方,举止沉稳。

  道一声“慢用”,接过空杯转身回厨房添茶。

  三人的目光同时落到眼前的两碟卤味上。

  切成小段的猪尾和琥珀色的凤爪泛着胶质光泽,醇厚浓郁的卤香直往鼻子里钻。

  菜是刘几点的,二程生于官宦之家,此前不曾吃过这两种食物,均有些摸不着头脑:“猪尾倒也罢了,总算裹了些筋肉。可这鸡爪,不就是一层皮包骨头么,甚至不如鸡肋,食之何益?”

  “非也非也!吕氏有云: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可见喜食鸡爪者,自古有之。”

  刘几率先拈起一只鸡爪,笑道:“此味须慢品。”

  说罢,他曲指捏住中爪关节,齿尖轻巧一嗑,脆骨应声而裂,舌尖灵巧卷出嫩肉,将筋络间裹着的卤汁吮得滋滋作响。

  二程相顾愕然,他二人素来恪守膳食礼仪,何曾见过这般活色生香的吃法?

  可是……

  之道兄的吃相虽然不雅,看着是真香啊!

  兄弟俩的喉头接连滚了滚。

  刘几心中同样惊异。

  他出身贫寒,平日里难见荤腥,儿时馋嘴,没少缠磨娘亲买鸡爪解馋。那时候的他,一只鸡爪便能啃上许久,吮吸至味同嚼蜡方才作罢。

  做法自是极简:只消汆去血水,以盐水煮熟即可。

  同吴掌柜的卤鸡爪全然不可相提并论。

  香!太香了!

  刘几时而双唇轻抿,时而舌尖卷起,时而用力一啜,牙齿堪比庖丁手中的解牛刀,精确地切入筋皮与骨节间的缝隙,轻巧、准确、爽利异常。

  或轻轻一嗑,或用犬齿细细切割,皮肉便与骨头彻底分离。

  如此连吃带吮,一整个鸡爪逐渐变成细小光净的骨头。

  二程全没料到鸡爪竟也能吃得这般利落,一时看得定定,连吴掌柜呈上冰镇凉茶都浑然不觉。

  刘几诧异道:“看我作甚?快吃啊!”

  兄弟俩对视一眼,面露迟疑。

  “怎的,嫌吃相不雅?”刘几轻笑,“你二人尚小我几岁,怎的如老夫子般古板!此间唯我三人,又何必拘礼!”

  言罢,不再多说,自顾大嚼吮吸。

  二程见他吃得越发酣畅,终是忍不住,各拈起一只鸡爪,将那卤得烂熟的爪尖含入口中,咸香裹挟着胶质皮肉瞬间在口中炸开!

  二人亦效仿刘几轻咬慢吮卷复舔,顿觉层层卤香漫溢唇齿,夹杂着皮脂温润的芬芳丝丝沁入。

  真香!

  初时尚有些拘谨,待逐渐放开手脚,方才领悟到“须慢品”三字真味。

  原来啃食鸡爪的关窍,全在一个“慢”字。

  面对连接指节的细小韧带与骨缝间的透明胶冻,尤其须以舌齿进行细密的探索。

  舌尖轻抵、翻搅、刮蹭,将那些黏糯如琥珀冻膏的精华一点一滴地从骨缝中剔刮而出,分毫必争。

  此为最精细的功夫,恰似沙中淘金,唯有细致耐心,方能淘得至味珍宝,方能体会到每一口形态不同、滋味各异的丰富层次,方能将卤汁的深厚底蕴、胶质的黏糯丰腴、筋络的柔韧弹牙尽数品出。

  这慢品之过程所带来的满足,已远胜于囫囵吞下整只鸡爪!

  二程啃鸡爪渐入佳境时,川味饭馆的最后一个客人离店,今晚的工作餐仍然交给谢清欢做。

  吴铭核算了下今天的业绩。

  川味饭馆这个周末相当亮眼,营业额几乎是平时的两倍。

  吴记川饭这边,加上晚上的营收、醉翁的酒钱和白天的结余,共计9000余文,扣除谢、李二人的工钱,剩8600余文。

  李二郎忽然推门而入:“掌柜的,结账!”

  “来了!”

  两人刚走出厨房,便听见店堂里传来三人的笑谈。

  程颢的声音:“……妙极!这鸡爪果如之道兄所言,莫看骨多肉少,但下苦功,细嚼慢品,亦能于细微处探得真味。”

  程颐的声音:“恰似治学,昔日读《易》,初觉‘潜龙勿用’四字平白,沉心细究方知爻象之精微。掌柜的故意拣这骨多肉少的食材烹膳,正蕴含着欲速则不达、徐食则味美的至理。”

  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

  “正叔通透!”刘几的笑声,“晨间我贪快站着吃粥,只尝得三分滋味;适才慢啃这凤爪,反倒咂摸出十分香醇。可见治学与庖厨原是一理……”

  牛逼,啃个鸡爪都能啃出人生感悟!

  李二郎就不一样了,无论吃啥都是一句真香,所以吴铭从来不问他的食后感。

  三人分别结了账,凉茶二程和刘几各付各的,两碟卤味则是均摊。

  免不了要赞美吴掌柜的手艺。

  吴铭自谦两句,心里没什么感觉。类似的夸赞这些天听过太多次了,他的阈值已经被拉高了,或许要像李白那样来首流传千古的《赠吴铭》,他才会觉得激动吧。

  送三人出店时,只见麦秸巷陌中暮色昏沉,暗无星月,云翳低垂直压檐角。

  看样子今夜又要下一场暴雨。

  倒是没什么所谓,只要后天不下雨就行。

  吴铭将后天歇业的消息告知三人,程颢一语道破:“掌柜可是要去相国寺赶那万姓交易?”

  “正是。”

  “我兄弟二人亦打算凑凑热闹,届时再会。”

  “再会。”

  三人告辞而去。

  吴铭招呼二郎落下门板,闭店打烊。

第80章 再度相邀

  不幸的是,一觉醒来,两个时空都在下雨,这场雨竟似下了一千年。

  早饭不必卖了,师徒俩将供给国子监的及第粥煮上,吴铭自冰箱里取出肉行昨日送来的两只光鸭。

  谢清欢嗖一下便凑了过来:“师父要做什么?”

  她双眸晶亮,几乎要把“学艺”二字写在脸上。

  吴铭笑着将两只光鸭交给她:“拿去洗干净。将花椒、盐、绍酒、醪糟汁、胡椒粉和味精调成汁,抹匀鸭子内外,腹腔塞葱姜,再给它做个马杀鸡,啊不,按摩。”

  都是基操,谢清欢麻利地做完。

  “然后呢?”

  “等。”吴铭将腌上的鸭子放入冰箱,“须腌制六个时辰。”

  又让徒弟将明日所需的食材列出清单。

  待肉行的人送货上门,吴铭将单子交给对方,吩咐道:“待会照着单子把东西送来,顺带将本月的货款结了。明日歇业,无须送货。”

  和肉行、鱼行约在月末清账,算上提前送的明天的食材,本月只送了两天半。

  因这两天生意火爆,消耗的食材多过往日,账款一点不少,共计8000余文。

  把账一清,积蓄再度见底。

  谢清欢不禁忧心忡忡:“师父可是没挣几个钱?若不然,弟子愿将工钱减半……”

  她真怕师父一怒之下不做凡间的生意了。

  弟子尚未得道,师父莫要飞升啊!

  吴铭乐了,这年头,既卖力干活又体谅师父的徒弟上哪儿找去?

  得亏遇到的是我,换个黑心的师父不得狠狠压榨你!

  遂敛容慨然道:“铜钱于我不过身外之物,何足道哉!”

  这倒是实话,他要挣的是人民币,宋代的钱就是拿来花的,他又不会在东京定居,攒钱没什么大用,至于改善用餐环境、提升店铺档次,那是以后的事,眼下不必考虑。

  别看吴记川饭没挣几个钱,如果不把肉类食材和小谢的工钱算作成本,川味饭馆的营收几乎等于纯利。

  谢清欢恍然,心知自己又以凡人之心度仙家之腹了,忙垂首自省:“弟子愚钝,还望师父勿怪。”

  吴铭忍俊不禁,他这开山大弟子一天要说八百遍“弟子愚钝”,他倒没看出她哪里愚钝了,别的不说,起码在烹饪上天赋异禀,和这俩字压根不沾边。

  早上八点,雨势已经转小,吴建军依然准时打卡上班。

  父子俩去市场上买菜。

  考虑到宋人喜食鹌鹑,吴铭特意买了十斤鹌鹑蛋,又买了几包一次性竹签。

  可惜宋人吃不得辣,不然整一锅钵钵鸡,岂非乱杀?

  回来卤菜、备料。

  临近中午,两个时空几乎同时停雨,联动了属于是。

  当陈桂彦和他的同事再度光顾这家位于僻静老街的苍蝇馆子,周末座无虚席的景象不再,饭馆里仅有二三上班族刷着手机坐等盖饭。

  他顿时松一口气。

  今天可算是恢复正常了。

  与此同时,吴记川饭再度推出“学生套餐”,一众学子纷至沓来,不必等菜,到店即食,用完饭再打包点卤味回去吃耍,“巴适得板”!

  ……

首节 上一节 54/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