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
却说自吴记川饭连吃带拿的众书生回到官舍,念及绝大多数同窗眼下正在午睡,遂没有回寝,而是去了书斋。
书斋里亦有少数几个卷王正伏案小憩,也有睡醒了继续埋头苦读的,没错,说的就是刘几。
刘几只抬头看了众人一眼,便专注于眼前的经书,心无旁骛。
然而,眼睛可以目不斜视,耳口可以不闻不问,鼻子却没法堵住不呼吸。
那缕淡淡的香气来得太过突然!
他猝不及防,将之尽数吸入鼻腔,立时从入定状态中醒来。
杂音入耳,是轻微的咀嚼声。
怪哉!咀嚼声竟似也透着香气!
刘几的喉头滚了滚,想起自己午间只啃了两个炊饼,不由得更馋了。
索性搁笔起身,转身朝书斋后团团围聚的一众同窗走去。
“之道兄。”一书生轻声招呼他,“尝尝!”
刘几的目光落到食盒里冒尖的酱色肉山,随口问:“卤肉么?哪家店的?”
“吴记川饭的。”
刘几本来还想矜持一下,听闻是吴记川饭的卤肉,立刻伸手拈起一片。
薄薄的几乎能透过阳光,琥珀色的光泽温润地洇染开来,表面颤巍巍地晃动着一层剔透的卤冻,看得他直咽唾沫。
虽已晾凉,仍有一缕咸鲜醇厚的卤香扑鼻,凑得近了,肥肉间那隐而不显的胶质气味也悄然逸出,混合诱人的肉香,教人口齿生津。
他顾不上辨别香气,已然一口吞下。
霎时间,醇厚浓郁、层次丰富的卤香在舌尖绽开;猪皮软糯不腻,肥肉入口即化,瘦肉不干不柴,他来不及细细品味,肉已滑过喉间,唯剩卤汁的余味和脂香在口中荡漾。
不仅不过瘾,反倒更馋了!
刘几盯着食盒里冒尖的卤肉,心想若得此肉下饭,他能再吃两个炊饼!
“伯淳、正叔,来尝尝!”
原本伏案小憩的二程兄弟凑上前来,各自拈起一块猪头肉品尝,也如刘几一般还没尝出滋味呢,竟就咽下去了,禁不住连连咂嘴。
恨不得再来一块,到底没那么厚的脸皮。
程颢问:“这是哪家的卤肉?”
“吴记川饭。”
又是吴记川饭,晨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及第粥也来自吴记川饭,兄弟俩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不多时,睡醒的书生陆陆续续走进书斋,见者有份,凡路过者均品尝到了香卤猪头肉的美妙滋味。
递交食盒时,吴铭特意叮嘱众人将卤肉存放于阴凉处,今日之内务必食尽,不得过夜。
他显然多虑了,根本等不到过夜,只一个中午,原本冒尖的一盒卤肉便见了底。
书斋里已无人午睡,众人的谈论声逐渐高亢。
“绝了!状元楼的卤肉都没这香!”
“卤肉算什么!他家的荔枝腰花才是真的绝,甩状元楼十八条御街!”
“非也非也!最绝的当属店家自制的凉茶!冰冽甘甜,若能每日饮一杯,快活似神仙呐!”
“谁快活似神仙啊?”
胡瑗站在书斋门口,目光冷冷扫过。
众人嗖一下作鸟兽散,各回各位,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第78章 解馋
吴铭三人和车夫约好时辰地点,又去市集上逛了一圈,杂七杂八买了不少东西,诸如装菜的器皿、储冰的冰鉴、用于打包的荷叶之类,共花费800余文,唤一个挑夫挑至吴记川饭。
回厨房歇口气,吃几块冰镇西瓜,着手准备晚上的菜料。
谢清欢见师父仍按盒饭的形式备料,奇道:“师父,不是说不卖盒饭了么?”
“是不卖之前那种盒饭了,咱们改卖套餐。”
套餐和盒饭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家提供多个菜品给食客自行挑选搭配,只不过,套餐通常做得更精致些。
以前那种盒饭太糙了,肉量少味道也平平,卖倒是好卖,便宜嘛,可吴记川饭人手有限,不能既要低端市场,又想做太学生的生意,必须做出取舍。
是时候进行全面升级了!
多的不说,起码提升至快餐店的水准,价格嘛,由原来的一荤一素十文每份涨至二十五文每份。
对日收百文的小老百姓来说,贵是肯定的,但也不至于吃不起。
对家境普通的太学生来说,这个定价正合适,而且性价比很高,既能吃饱又能吃好。
至于富家子弟,套餐什么的不是给他们准备的,来了直接点单锅小炒便是。
当然,套餐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提前做好,能够有效分担现炒的压力,以免再像中午那样手忙脚乱。
备料的同时把猪尾和凤爪也卤上,谢清欢疑惑:明明有那么多可卤的食材,为何偏要选肉少骨头多的两种。
吴铭笑道:“净肉三两口就吃完了,有什么劲?骨头多则须慢慢啃,吃起来才香,才解馋。”
“哦。”
谢清欢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会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这两种食材和杂色下水一样是给穷人吃的,她此前恐怕鲜少接触。
事实上,放眼整个东京城,绝找不出第二家食肆会用如此珍贵的香料去卤煮猪尾和鸡爪。
宋人更不可能想到,一千年后,这两种食材竟然卖得比肉更贵!
……
先生仍在传道受业解惑,书斋里已经飘进丝丝缕缕的菜香。
当酉时的钟声敲响,众学子蜂拥而出。
以往在国子监和太学旧邸,大家吃的是一样的饭菜,没得挑选,故而无须争抢。如今由周遭食肆供膳,品类固然百花齐放,量却有限,不抢不行。
外出用膳的学子同样你追我赶,消息早就传开了,吴记川饭只有六张桌子,想吃卤菜和荔枝腰花的、想喝冰镇凉茶的跑得一个赛一个快。
程颢和程颐也有意前往吴记川饭一探究竟,却并未加入抢座的大军。
二人决定先随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晚间再去吃个夜宵,如此一来,便可避免同他人争抢。
据昨晚外出觅食的人所说,这家店亥时便打烊,所以得在亥时之前去。
计划通.jpg
当同窗们用完饭归来,谈论起店家所推出的极具新意的套餐,只须二十五文便能吃到美味佳肴,还附赠一块奇甜无比的冰镇瓜果。
兄弟俩心里好奇得跟猫抓似的,一番天人交战之后可算是忍住了。
一直捱到屋外响起一更的更声,二人立刻搁笔起身。
在同一时刻起身却不止他俩,还有刘几。
“之道兄莫非也……”
片刻的沉默后,三人不约而同地吐出那四个字:“吴记川饭。”
语毕相顾笑了起来。
遂结伴往吴记川饭而去,路上免不了要攀谈两句,用客气且过分谦虚的学霸口吻互道佩服。
尽管心底里谁也不服谁,口头上到底是握手言和,自此止战休兵,以后不再卷了,天天熬夜只会两败俱伤,不如约在夜半三更同时就寝。
三人虽然同在太学读书,且同为名声在外的后起之秀,但因分在不同的斋舍,此前只是互有耳闻,鲜少接触,不料竟因一家食肆逐渐熟络起来。
抵达吴记川饭时,果如二程所料,这时候来用不着争抢,店里压根没人。
“三位相公里面请!”
李二郎热情地迎三人入内。
“三位吃点什么?”
程颢不答反问:“听闻你家有一种名为西瓜的冰镇鲜果?”
李二郎歉然道:“西瓜已经售罄,且小店不单独售卖鲜果,三位若想吃西瓜,明日可早些来点个套餐。”
“竟有这般规矩……”
刘几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说道:“这家店便是如此,铺子不大,规矩不少。我昨日来连张凳子都没得坐,掌柜的竟让我蹲着吃,岂有此理!”
胡说!分明是那虬髯汉子让你蹲着吃,与掌柜的何干?
李二郎在心里辩驳一句。
程颢打趣道:“之道兄何妨一试?说不定蹲着吃也如站着吃一般潇洒。”
自是揶揄他今朝立在摊前暴饮暴食的举止。
刘几脸上一热,自觉理亏,岔开话说:“既无冰镇西瓜,那便来冰镇凉茶吧。你家可有能解馋但不见饱的吃食?”
“有的!”
李二郎趁机推荐香卤猪尾和香卤凤爪。
“这……”
把这俩东西放卤字后面,三人总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
“先是以杂色下水煮粥,如今又卤上猪尾和鸡爪了,你家掌柜做菜真教人意想不到。”
李二郎不无得意地说:“将贱料化作珍馐,这正是吴掌柜的本事!”
刘几是吃过及第粥的,他深知李二郎所言不虚,当即拍板道:“那便各来一份!”
李二郎进后厨报菜时,师徒俩刚忙完川味饭馆的晚高峰。
“谁啊?又是太学生?”
李二郎点头称是:“其中一人昨日来吃过粥,没找着空凳站着吃粥那个。”
吴铭恍然:“刘几啊。你倒凉茶吧,卤菜待会我给他端出去。”
他以为是昨晚打烊时碰到的那三个人,端着菜往外走时,却听见刘几一口一个“伯淳”、“正叔”。
这显然是二程的表字。
说实话,今天接待了数十个太学生,真没几个认识的,绝大多数人莫说青史留名,可能连进士都没考上。
终于来了两个大咖。
说起来,这届科举兄弟党真多啊,前有二苏、二林,现在又来了二程,之后还有四曾,都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谁能想到最后被一对叔侄给镇压了。
第79章 啃凤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