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31节

  仍支给李二郎两千文买肉,谢清欢也想去,便由她去了。

  早上八点,吴建军准时打卡上班。

  吴铭别的不服,就服老爸这卡点的本事,说上早八就上早八,绝不早到一秒,也绝不迟到一分。

  “先吃饭吧,我徒弟亲自下厨给你做了个小菜。”

  “小谢真是不错!这古人确实不一样,百善孝为先,人是真懂得孝敬长辈,不像某些逆子,昨天早饭都不给爹留一口。”

  “什么古人今人的,你小点声。”

  父子俩自川味饭馆进到后厨,见厨房空无一人,吴建军忍不住嘟囔:“人都不在,你还让我小点声……”

  “不管有没有人,你都得养成习惯,小谢虽然憨,二郎可不傻,你不要说漏了嘴。”

  “晓得了。你徒弟呢?她不是要给我做菜么?”

  “做好了已经!”吴铭指向灶台,“那不是!”

  吴建军凑近一瞧:“啥玩意,凉拌猪皮啊?她就给师公吃这个?”

  “没文化!这叫肉鲊,是那边的一道家常菜。”

  “尽扯淡!那边有红油啊?”

  “当然调整过口味,昨天跟你说过的,咱不是要弘扬传统文化么?这道肉鲊就是今天的特色菜,咱也不卖贵了,五块一份,先试试水,不行就撤下来。”

  吴建军恍然,忙不迭抽出筷子,夹起一块送入口中。

  “嗯!味道真的可以!这菜下酒不错!你在干嘛?”

  吴铭正烧水煮面,本来说好了由谢清欢来做,他现在怀疑这逆徒买肉是假,找借口溜号是真。

  一股凛冽的寒气逼近,低沉的声音带着些许辣味喷吐在侧脸:

  “别告诉我你在做我的早饭。”

  “咳!那些包子馒头都是预制品……”

  “你这面条也不是现擀现切的,甚至不是机器切的。”

  提起这个吴铭可就来劲了,立刻踢开脚边的柜门,没好气道:“你瞧瞧你的亲爹搁这儿囤了多少挂面,我简直不知道老爷子咋想的,现在除了你和那边的人,谁吃这玩意儿。”

  吴建军盯着柜子里沉默了好一会儿,随后一巴掌呼在儿子后脑勺:“别把你老子算上!”

  说是呼,其实更接近于轻拍,长这么大老爸从来没对他下过重手,老妈才是在家里扮白脸的那个。

  吴铭将挂面下锅,嘀咕道:“老爷子也真是不消停,我看店里囤的这些东西,生产日期大多是今年三四月份,那会儿他才刚出院吧……”

  吴建军给自己倒了杯二锅头,就着小菜,美滋滋地喝起小酒来。

  吃过早饭,父子俩共同前往菜市场买菜。

  前两天已经和几个摊主谈妥,以后川味饭馆的菜便从这几家以低于市场价的单价进货,而且等收摊之后,摊主会将不太新鲜的菜打包送过来,自然是贱卖。

  所以买菜花不了多少时间,两人八点半出发,九点半不到就回来了。

  谢、李二人比父子俩更早回来,一进厨房,就见谢清欢正在认真切土豆丝。

  吴铭失笑道:“不用这么早就备料,你要么去休息会儿,要么就来择菜洗菜。”

  谢清欢放下厨刀,将切好的土豆丝泡水,走过来加入择菜洗菜的队伍。

  给吴建军看呆了,这世上竟然有人宁愿干活也不休息的,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和他的人生信条不能说截然不同,只能说背道而驰!

  他略带调侃地问:“你师父给你多少钱,你这般尽心竭力?”

  谢清欢正色道:“弟子愚钝,但求承袭师门之艺,纵片刻亦未敢懈怠。”

  吴建军顿时肃然起敬,吴铭笑道:“好徒儿,为师今日便再教你两手。”

第46章 工作服

  他这开山大弟子的天赋不错,只让她做个配菜师有点屈才了,吴铭打算把她往凉菜师傅的方向培养。

  凉菜,或者叫冷盘,是现代中餐仅次于热菜的一大菜类,状元楼的肉鲊就是道典型的冷盘,吴铭把这道菜教给谢清欢来做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意为之。

  热菜的品类常年可见,冷盘则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腊、夏拌、秋糟、冬冻”为代表。

  如今正是食用拌菜的时节。

  提到拌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菜?

  没错,就是拍黄瓜。

  “啪!啪!啪!”

  吴铭手起刀落,砧板上接连发出脆响,裂开的黄瓜瓤迸出几粒玉籽。

  谢清欢看得目瞪口呆。

  生吃黄瓜很常见,可把黄瓜拍烂后再吃,她此前从未听闻。

  吴铭调转刀头递给徒弟:“你把剩下的拍完。”

  “好!”

  谢清欢接过厨刀,将砧板上长条黄瓜顺长一切为二,剖面朝上,刀背高举却略显迟疑,将拍未拍。

  师父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拍黄瓜是为了凉拌时更加入味,力度须适中,既要使瓜肉裂开,又不能拍得太碎。”

  原来如此。

  谢清欢再无疑虑,落刀如雨,脆响连珠。不拍不知道,原来拍黄瓜竟是这般畅意,但见刀背落处,青瓜应声绽作翡翠碎,俄顷便拍就满案青玉。

  复以斜刀将黄瓜切做小段,码在青瓷盘中。

  “不错,然后加入调料拌匀即可。”

  黄瓜的拌法全国各地都有所不同,吴铭仍然教她两种:红油黄瓜和蒜泥黄瓜。

  谢清欢算是看明白了:门那边的仙人似乎很喜欢这个叫辣椒油的调料,肉鲊要加,拌黄瓜也要加。

  吴建军忽然推门而入:“快递!”

  “什么菜?”谢清欢没听明白。

  “做你的。”

  吴铭洗个手出去签收快递。

  效率真高啊,昨天订的工作服,今天早上就到货了。

  吴铭拆掉塑料包装,二话不说,径直在川味饭馆里换上新装。虽然看起来和旧装近似,面料却从粗布升级成了棉质,天然亲肤、吸湿透气,穿着舒服多了。

  “看我干嘛?你也换上呀!”

  “我也换?”

  “你以为这两套XXXL尺码是给谁买的?”

  吴建军不情不愿地换上工作服。

  吴铭上下打量老爸两眼:“合身吗?”

  吴建军摸着浑圆的肚皮,叹气道:“合身是合身,可我这肚子太大了,不太雅观。”

  “你看你,又暴露自己没文化了。这叫将军肚,狄青的肚子比你还大呢!”

  “你见过狄青了?”

  “没呢,我猜的。”

  吴铭将另外四套衣物拆掉外包装,抱进厨房,径往吴记川饭而去。

  两界门上立刻浮现出两行文字:

  【检测到工作服四套】

  【允许通过】

  确认可以通过,又折返回来,看向徒弟时,谢清欢也正以好奇且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吴铭招手道:“洗个手出来,试试工作服。”

  “工作服?”

  “即是本店规制衣着,穿此工作服,外人便知你乃吴记铛头。”

  谢清欢虽未尽明其意,但有一点她听明白了:又有新衣可穿了!

  一念及此,当即撂下活计,浣手如风,雀跃跑至师父跟前。

  吴铭将两套女装递给她,嘱咐道:“且回屋里换上,若不合体切莫隐忍,务必直言。”

  店堂里,李二郎正伏案打盹,忽闻细碎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抬头看去,但见谢铛头挟着衣衫如燕子般轻盈掠过,闪进卧房,门扉“吱呀”掩上。

  正纳罕间,却见吴掌柜掀起灶间布帘走出,怀里同样抱着衣衫。

  李二郎慌忙起身:“掌柜的,可是要开市?”

  “非也,给你发两套工作服……”

  吴铭把适才对谢清欢的说辞又复述一遍。

  李二郎立时呆立当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混迹市井十余载,曾帮闲大大小小的食肆何止千家,又何曾见掌柜的给底下人置办衣物?便是那七十二正店,跑堂的大伯亦要自备短褐!

  吴掌柜真乃菩萨转世!

  “掌柜的……”

  李二郎声音哽咽,他那早死的爹待他都没这么好!

  “打住!”

  吴铭赶紧把衣服塞他怀里,生怕他下一句便是:“公若不弃……”

  “且换上新衣,试试大小。”

  李二郎麻利地换上新衣,顿觉神清气爽,仿佛瞬间凉爽许多。

  “往后来店里干活,须穿工作服。”

  “二郎省得!”

  不消吴掌柜叮嘱,这般柔软细腻的面料,显是非比寻常,至少远非布衣可比,莫说干活时要穿,即便回到家中,他也绝不舍得脱下。

  卧房里,谢清欢摩挲着雪白抹胸,指腹触之柔若春云,滑似秋水,经纬细密处竟无丝毫粗粝感,只觉温软贴肤,越发的爱不释手。

  “这莫非是……木绵?”

  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谢清欢的见识可比李二郎广博多了,一上手便摸出衣物的面料。

  可即便见多识广如她,也不曾听闻以木绵制成的衣物。

  木棉本就珍贵,东京城里一两棉絮须卖八十文以上,莫说平民百姓用不起,便是朝廷官员,每年入冬后也只能免费领用八两,以填充衣袄被褥。

  更遑论将棉絮纺织成衣物,怕是只有达官显贵才穿得起,当真豪奢!

  自然,再矜贵的面料于师父眼中,不过尘世俗物,何足道哉?

首节 上一节 31/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