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四合院:带着傻柱一起飞 第128节

自己的工作证当然还有效,再加上介绍信的作用,很容易就买到了两个软卧。

这年月的火车能有多慢?最快的火车七百公里要跑上十来个小时。别说两个人坐硬座,就是坐硬卧,几千公里坐下来,到了地方就什么都别干了,先躺三天再说。

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弟兄俩终于到了千年的瓷都。

一到地方,颜明就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在后世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要的量大,那些厂家当然乐意给你订做。

现在可不一样,这里的精品瓷器根本不对私人销售,只对公对外,为此,市里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用瓷办公室。

颜明一开始还直接去找各个厂,想洽谈一下合作事宜,可人家根本就不接待,有两家厂更是连大门都没让进。

颜明失望过后,只得拿出大领导特意给他走后门开出来的重工部委介绍信,来冒充部委下属单位买瓷器。

办公室人员看到介绍信,态度立马不一样。主任亲自接待,吃住都是照着厅级干部安排。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陪同参观他们的展厅,热情地讲解着各类瓷器。

精品瓷器种类可真不少,可颜明的眼光很高,提出了一些要求。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找来相关的专家进行咨询。

最后有些要求能够满足,有些方面,实在是做不到。

颜明心里也知道,瓷器的工艺,近百年来退步不少。也只能先将就一下。

不过他还是庆幸许多。还好自己来得早,再过十几或者二十年,就连现在这种水平的瓷器,都不一定能做得出来。毕竟现在他们还是“红色官窑。”。

很快颜明和对方谈妥,定制带有凤鸣款的各种瓷器达到两万七千件套。然后颜明他们又通过办公室人员介绍,在别的地方买了各类精品瓷器也多达四万件套。

一下子花掉颜明十几万块钱,何雨柱都傻了眼。

他知道这个哥哥有钱,可没想到他这么有钱。自己家里存着几万块,就已经觉得一辈子也花不完。可比起颜明这几天来的手笔,自己那些钱算个毛线。

其实现在就算是精品瓷器,也不是太贵,普通一点的也就几毛钱,贵的不过几块钱。颜明之所以花这么多,因为他订做了许多特制大器,需要老匠人试验烧制,这价格一下就上来了。

签好合同,看完烧制样品,又改动了些花样,然后才心满意足地带着何雨柱离开。

运输这事,是不用颜明操心的,他们会派专门的运输队,把货品送到颜明留下的地址。

接着颜明带着何雨柱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陶都。靠着部委的介绍信,他很快就找到了景大师开办的“紫砂特艺班”。

这就是穿越的好处,前世喜欢茶,对于茶具那是相当有些研究。

对于紫砂,他有着刻进骨子的爱,可惜那时的紫砂太贵,价格被一些人炒作得有点离谱,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只能买几把一般的壶用用。对于大师们的作品,只能远观。

现在多好,时间、地点都正好,正是满足内心喜爱的好时机。

找到景大师后,经过交流,表示为了支持特艺班的工作,订制特艺班试制作品一千件套。另外从特艺班定做带有凤鸣款的紫砂壶三千件套。

特艺班从上到下所有的人,对这位突然而至的支持者,表示着感谢。景大师他们更是一再表示,一定认真给颜明烧制出精品来。

尤其让颜明高兴的是,景大师送了几把他自己很满意的作品,来表示对颜明的感谢。

颜明谈好事宜,又在陶都逗留了几天,买了许多能遇到的能找到的名家作品。现在这些人名气已经不小,只是传播的范围不广,价格很是合适。

又留下了几万块钱之后,颜明终于带着何雨柱踏上了回程。

坐在软卧里,何雨柱这才敢说话。

“哥,这些破东西就花了这么多钱,真不值。”

“兄弟,不懂就别乱说。你要是有这种想法,就证明你的厨艺还有待提高。你都不如我这一个外行对你们这一行当了解。咱们祖宗就只留下了菜谱?咱们讲究的是美食美器,一个菜炒出来,光有色、香、味就行了?不够,视觉上更要讲究。你家传谭家菜,你爹就没对你说过器物上的事?”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小时候,我爹总是念叨着他学徒时的那些事儿,我听他说一个盆要花好几块大洋,我当时还有点不信。”何雨柱回想着从前。

“我知道有名的饭庄里,不光传承下来了菜品,也传承了不少的老器件。你爹就没带你见识一下?”

“他带我去见过几位长辈,不过没看着你说的那些东西。”

“缘分没到,人家的底蕴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我这次就算定了这么多好东西,也比不上那些老店。凑合着用吧,剩下的得在古玩行里淘了。”颜明说到这里,不由地叹起了气。

也不知道经过动荡,那些名楼的底蕴还剩多少。那些前辈辛苦淘弄到的宝贝瓷器还能剩下多少。

回到燕京,颜明带着何雨柱又跑了大领导那里一趟。除了表示感谢,也认真地把自己这一趟所见所闻,详细地汇报了一遍。并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和看法,也认真地表述了出来。

总而言之,现在对于经商者来说,大环境仍是不容乐观,自由度太低。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私人来说,真是寸步难行。

大领导思考了很长时间,没有埋怨颜明冒充一事,他自己也算是始作俑者。既然给他开具了介绍信,就有了这方面的打算。

他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向。他考虑更多的是由小及大,由这一趟采购,而到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

颜明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态度,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全面想法说给大领导听。

颜明回到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他知道妻儿已经回了老家。一个人更自在些,这些年来少有的自由感,让他颇为兴奋。

骑上车子好一通转,各个能营业的名吃店,他都吃了一遍。很有些收获。

“明子,最近忙什么呢?”阎埠贵终于见到了颜明。

“三大爷忙着呢。我最近哪有什么事儿,就是到处看看。”

“我听解成说,你又请了长期病假。这回身体是真不好了?”阎埠贵对颜明还是很关心的。

“是不太好,现在厂里的事很多,我又是个副厂长,一天忙到晚,身体吃不消。只能请病假喽。”颜明假装叹着气。

“嗐,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点没错。你这个年纪,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身体成了累赘。要不然,这厂长都得是你的。”阎埠贵很替颜明惋惜。

“不奢求那么多喽,平安才是福嘛。”

“对,对,平安是福。”

“解成现在怎么样?应该当了副科长了吧,我请假前,师兄跟我提了一句。”

“那还不是多亏了你的照应。”说到儿子,三大爷的嘴就合不拢。

……

“对了,秦淮茹这两天正要找你。”三大爷要走的时候,装作刚想起来,顺口说了一句。

“她找我什么事?我们两家不大来往。”颜明还真猜不出什么事。

“我估计是她女儿进厂的事。”

“这个我可帮不上忙。还得请三大爷您帮我一下,把我请长假的事传出去。”颜明立马想到了对策。

“请长假的事前儿个我就跟她说过了。看她的意思,不太可能轻易放弃。毕竟请假又不是离职。”

“她是真能钻营。行吧,她要是来找我,我一口拒绝也就是了,南墙好准备。”颜明说到这里笑了笑。他根本不会在意和贾家有什么邻里之情。

送走三大爷,颜明把小院门一拴,躲进空间里休息起来。哪管你外面风吹雨打。

第172章 万事具备

颜明在空间里休息的时候,果然秦淮茹来拍颜家的门。任她把门拍得山响,任她拍红了手,总是没人给她开门。

“我说小秦,你就别拍了,明子不定在家呢。”刘海忠听得心烦了,出了门劝说了一句。

“二大爷,我可看见他跟三大爷说了会子话,没出门。”秦淮茹的脸皮越来越厚。

“他那院里有后门。再说林雪不在家,你这样去找人家,也不好。”

“都是邻居,那怕啥的。”秦淮茹才不怕别人背后议论。

“那你就接着拍门吧。”刘海忠一看人家不听劝,撂下脸来,转身进了屋。

“我说孩子爸,你跟她较什么劲。”二大妈劝了丈夫一句。

“这个秦淮茹,是越来越不要脸了。”刘海忠说到这儿,还稍稍用力拍了下桌子。

“她还要什么脸,自打她被人堵在了许家,我就看她的脸皮越来越厚了。”

“嗐,这人哪,都变成什么了。”刘海忠叹了口气,端起了他的茶缸子。

秦淮茹终究是没进了颜明的小院,只得悻悻地回家了。

“妈,颜大叔不在家?”小当见面就问。

“我拍了半天门,你没听见?”秦淮茹没好气地说道。

“那我的工作怎么办?”

“改天你要是遇到颜明,你自己跟他说说。”

“那行吧,咱们也是早没想起来他。要不然我早进了轧钢厂了。”小当自信满满。

槐花听到这里补了一句:“颜大叔不想管院里的事,我打小就知道,咱就别想了。行下春风,才能盼来秋雨。”

槐花说完,就去厨房帮着嫂子做饭去了。

林雪回来了。满脸的灰尘,一身的疲惫。

颜明赶紧给媳妇端茶倒水,伺候得很殷勤。

“明子,可把我累坏了,我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星期,在家里就呆了两天。现在车上人太多,票也不好买。”林雪喝了口水,开始抱怨。

“大爷的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现在还时不时下地去干活。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种晚稻,可把我累坏了。对了,大爷的茶瘾越来越大,你半年寄三斤,可不够他喝的,他也不好意思跟你提。”

“我知道了,你带回去的也够他喝上三个月,下次我三个月一寄,估计也就够了。家里的地分了吗?”

“早分了,一人光水田就分了一亩多,这还不算河东边和湖边上的旱田。”

“那还行,吃饱饭不成问题了。孩子们干活了吗?”

“怎么没干。一开始大爷心疼他们三个,不愿意让他们下地,还是大哥帮着我说的话。”

“三个孩子也累坏了吧。”

“那可不,他们哪干过农活,插秧不能直腰,回到家里就躺倒了,怎么叫都叫不起来。还是大嫂他们把饭端到跟前,他们才吃的饭。”

……

接下来林雪上班,颜明天天忙着他自己的事情。眼看着“凤鸣楼”一天一个样,南面临街的楼,估计要不了两个月,就能完工了。颜明很开心。

三位老师傅很是尽心,颜明就更放心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和何雨柱寻找着各色美食,两个人商量着菜谱。

这天颜明一进院门,就看到三大爷手里拿着一封信,在他面前晃了晃。

“明子,快看看吧,估计是你们家老大的录取通知书。”三大爷一脸的羡慕。

“是嘛,这我得看看。”颜明也挺高兴。

果然,是燕京的最高学府给儿子的录取通知书。

“明子,这可得恭喜你们家了,出了咱们院第一个大学生。”三大爷贺着喜。

“谢谢三大爷,等孩子们从老家回来,我摆上几桌,请请大家。”

“对了,你不提我差点忘喽,你三个孩子去哪儿了?天天也见不到个人影。”

“让我打发回老家了,跟着我哥嫂们学学种地。别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也不知道饭打哪儿来。过两天应该就回来了。”

“这样好,是该农学结合。”三大爷对颜明的教育方法,还是挺认可的。

八月中,颜家的三个孩子从老家回到了四九城,颜明看到变黑变瘦不少的孩子们,心里很欣慰。

接着找了个礼拜天,真就在四合院里摆上了几桌席面。

本来颜明想说不需要大家随份子的,可一大爷和三大爷不同意,他们说一但破了规矩,后面别人家可不好办事。

颜明没有办法,只能让菜再厚实一些。

槐花自己掏钱随了份子,带着侄子们坐了席。张芹和丑儿、妞子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这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最好吃的不光是酸汤饺子和烤鸭,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没见过没听说过的美食。

张芹是个老实人,从开始到又结束,都默不出声地帮着做事,摆桌子、洗锅碗……

首节 上一节 128/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