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婆都是穿越的 第16节

  “午饭呢?”

  “以后出摊前我提前做好带着,顺便也给你备好就成,不过晚饭还是你来,这个也不耽搁。”

  “这……。”周继业有些迟疑,按林莹的说法这样安排更为合理,可这样一来林莹就要一个人出摊,他有些不放心。

  “听我的,就这样安排最合理,再说我也不是小孩子,这么近出不了事。”最终还是林莹这句话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而且林莹还提醒周继业,既然现在不仅收鸡蛋还要收老母鸡,那么接下来去郊区就提前和那边的农民说好,如果对方愿意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把东西提前集中起来,那么周继业每次下去就不用一家家跑了,直接到了地方收完就走,这样更方便许多。

  听着林莹的建议,周继业越想越有道理,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虽然每天早起辛苦些,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反正这个时代也没什么娱乐,收摊回来后两人弄完第二天的茶叶蛋就歇息了,再加上这些日子他们平时也起的不晚,无非就是再提前一个多小时罢了,这点周继业还是能接受的。

  林莹泡完脚,把脚擦了拿着水盆去楼下倒了水,又打了壶水让周继业也泡了泡,全部弄完后两人就上床睡了。

  躺在床上,灯已关了,老虎窗外夜空的星星闪烁着,身边的周继业已轻声打起了呼噜,可林莹却还没入眠。

  相比周继业,林莹表面上心大,可实际上她却想得更深。

  虽然他们现在卖茶叶蛋的收入不错,一个月下来能赚个六百多甚至七百元,现在又有了周继业卖老母鸡的买卖,如果做的好一个月下来也能赚个三四百。

  这样一来,两人一个月加起来能赚近千元,相比平均工资三十六元万岁的时代,是妥妥高收入群体,一年下来挣个万元户并非什么难事。

  可就算这样,林莹依旧有着深深的危机感。

第29章 林莹的担忧

  林莹清楚知道无论是茶叶蛋的买卖还是老母鸡的买卖都是暂时的,他们不可能一直把这个买卖做下去。

  哪怕这个买卖再赚钱也是有限,或许目前赚的这些钱比起普通人要好得多,可这却是建立在起早贪黑异常辛苦的前提之下,再加上现在社会的情况依旧多变,虽然市场放松了,可离着真正允许个人经营和个体户的出现还早着呢,他们的生意说白了并不合法,仅仅只是打擦边球。

  其他的不说,户口问题就是一个大麻烦。

  周继业和林莹两人都没有魔都的户口,他们现在在魔都呆着靠的是手上的介绍信,但介绍信这玩意只能应急却没办法长用,再加上介绍信还有时效期限,哪怕通过周富荣的关系搞到新的介绍信,但这玩意不仔细查则罢,一查就露馅了。

  其他不提,仅仅一个你们从外地来魔都公干的小夫妻却在魔都长期逗留还摆摊做起了小买卖,这件事就难以解释。现在的户籍制度很严格,有关部门一旦追究起来不仅他们要被遣返回大西北,就连帮忙开介绍信的周富荣也得倒大霉。

  而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也不如意,虽然多付了一元的租金,再加上时不时给房东王阿姨一点好处,送几个茶叶蛋给对方尝尝,让王阿姨对他们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人心这种东西是根本没办法预测的。

  林莹卖茶叶蛋的这件事王阿姨很清楚,接下来周继业在菜场卖老母鸡恐怕也瞒不过王阿姨。

  王阿姨可是个精明的人,虽然林莹一直在王阿姨面前说他们卖茶叶蛋赚不了几个钱,勉强维持生活罢了,可这些话只能骗骗外人,王阿姨又不是傻子,在同一屋檐下住着,林莹每天煮了多少茶叶蛋王阿姨难道看不见?一个鸡蛋多少钱?一个茶叶蛋又能卖多少?这样简单的算术题连小学生都会做,王阿姨会不明白?

  人啊!怕就怕起了贪心,何况他们原本就有身份上的问题,现在王阿姨对他们还算不错,见了也都客客气气的,可时间久了难保不会起别样心思。

  刚才林莹让周继业改一下去郊区时间,把去收老母鸡和鸡蛋的时间改到每天凌晨,一方面是为了从做买卖的角度上来考虑安排更合理,另一方面也是顾及王阿姨这边。

  假如按照周继业原本的想法,那么每天收来的老母鸡就得放在楼下。老母鸡可是活物根本没办法藏,王阿姨回来一眼就能瞧见的。难得一回也就算了,可天天如此,王阿姨会没点想法?人都是有私心的,再加上一旦老母鸡收的多了,这样放着也不合适,这才是林莹特意提出凌晨去收当天卖完建议的主要原因。

  此外,就是她在电影院那边摆摊的问题了。随着现在回城知青的越来越多,这些社会青年大部分都没工作,许多人天天无所事事,在社会上四处游荡着,逐渐成了不稳定因素。

  这些日子,外面已有些不好的苗头,摆摊的林莹尤其感受到这种情况。每天都会看见这样的社会青年结伴在外游荡,尤其像电影院门口这种人流大又热闹的场所,还发生过好几起打架甚至直接抢东西的情况呢。

  亏得林莹给电影院交了租金,她的摊位又紧靠着售票处,要换一个地方说不定有人来买茶叶蛋不给钱的情况发生。她卖茶叶蛋赚的是辛苦钱,一个茶叶蛋才能赚多少?假如这种情况多了,那么一天下别说赚钱了,不亏本就算不错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因为身份的缘故还不能拿对方怎么办,一旦报了公安自己身份就瞒不住了,到时候反而会惹火上身。对此,林莹很是烦恼,别看她平日里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可心中却总是忐忑。

  还有件事也是林莹担忧的,就是在电影院摆摊能不能长久的问题。别看现在这样,可以后的事谁能说得清楚。无论是周继业还是林莹,他们在魔都都无亲无故,电影院那边也仅仅是和刘主任谈下来的临时租个地方摆摊,双方连协议都没,只是口头罢了。

  在人家的地盘上,一旦发生变化对方随时随地都能赶他们走人。一旦没了电影院门口的摊位,林莹要卖茶叶蛋只能另找地方,而新找的地方生意能不能维持之前这么好,或者说能不能稳定下去都是未知数,这其中的变数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危机感一直在林莹的心中积压,虽然她从未和周继业提过,但她却早就暗暗做着准备了。

  如今也没太多好办法,林莹想来想去也只能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打算,想办法这段时间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只要有钱在手,靠着卖茶叶蛋尽量积累起一笔原始资金,那么以后一旦这个买卖干不了也可以换一行。

  这也是当初林莹在听了周继业打算收老母鸡来卖后,果断支持周继业这么干的主要原因。

  光靠着自己卖茶叶蛋也就是这样了,周继业在菜场卖老母鸡多少也是一条路子,而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这个买卖似乎不错,如果做好了比她卖茶叶蛋不差。

  “熬一熬吧,等熬上几个月或许就好了。”

  林莹对自己这样说,暗暗给自己打着气,扭头看了一眼已经熟睡的周继业,她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身子往周继业那边靠了靠,在睡梦中的周继业下意识伸手抱住了林莹,感受着对方环抱中的温暖和安全感,林莹神情放松了不少,如只小猫儿一般依偎在周继业的怀里,没一会儿也沉沉睡了过去。

  从第二天起,周继业和林莹的分工就按照昨晚商量的进行了调整。

  每天凌晨周继业就起了,早早骑着车就去了郊区。

  到了那边五点半左右,农村的人已都开始了新的一天,来过多次的周继业熟门熟路上门收购鸡蛋和老母鸡,虽然对周继业来这么早大多数人都有些惊讶,可听了周继业的解释后也就欣然接受了,反正对他们来说,周继业来的早反而有利,在上工下地之前顺便把鸡窝里的鸡蛋给卖了,如果有多的老母鸡也可以卖给对方,何乐不为呢?

  记得林莹的叮嘱,周继业在收购的时候还特意提到了希望以后能集中统一收购的想法,问了问认识的农户们。对方笑着表示这都是小事,如果周继业信得过他们可以约定个时间地点,说好后到越好的时间就把东西拿过来给他统一收购。

  这样一来可以省却不少时间,周继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当即就答应了下来。当天他在几个生产大队都跑了一圈,和各生产大队说了这个情况,约好这几个生产大队定时收购的时间,每隔几天来一次,今天在桂林大队,明天在华一,后天去华二,一周下来正好转一圈,自己方便,大家也方便。

  因为今天跑的地方多,周继业一口气收购十六只老母鸡再加五十多斤鸡蛋,这还是因为东西太多他的自行车实在不好带的缘故没再继续收呢,和对方好说歹说,约好再来的时间这才作罢。带着东西,周继业骑着车往回赶,回来的时候已是临近上班高峰结束的时候了,虽然路上依旧有不少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大军,可相比半小时前却要少了许多。

  到了家,先把鸡蛋搬楼上去,然后就推着收购来的老母鸡到了菜市场。

  刚到了自己摊位,早就翘首以盼的老文热络地和他打了声招呼。周继业笑呵呵向他点点头,伸手在装鸡的筐子上点了点,又指了指老文,见此老文咧嘴就笑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昨天出过摊的缘故,今天周继业出摊依旧顺利的很。再加上老母鸡这玩意本就是稀罕物,而且周继业卖的老母鸡都是刚收来的一只只精神的很,前脚刚刚把鸡笼子从自行车上搬下来,就来了顾客,对方打量着笼子里的老母鸡直接就问起了价,周继业依旧是昨天一套说词,几句话后对方笑着挑了一只老母鸡。

  周继业熟练地称重收钱,交易完成后特意伸手朝着老文方向指了指,告诉对方那边可以帮忙杀鸡,如果自己不会杀或者懒得回去弄的话,可以找老文处理,他那边价格也不贵,处理一只鸡也就一毛钱。

  听到这说法,买鸡的顾客很是高兴,说这样倒是不错,直接提着鸡就去了老文摊位。也不知她和老文说了什么,几句话后就把鸡递给了老文。

  老文接过鸡后二话不说就摆弄了起来,一套行云流水,杀鸡、放血、烫鸡、蜕毛、开膛、净膛……。

  短短十来分钟,一只鸡就搞定了,老文把顾客要的鸡胗什么的塞进鸡肚子里,剩余的鸡肠什么的不要的全丢进早就准备好的一个木桶里,接过一毛钱的费用,笑呵呵就把满意的客人给送走了。

  当然了,买鸡的人也不是都要杀鸡的,有的人自己会杀再加上比较在乎一毛钱的费用,自然就不麻烦老文了。还有的是打算买了鸡后回家养几天再杀的,自然也不需要这个服务。总体下来要杀鸡和不需要的基本一半占一半,从早上卖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周继业今天收来的十六只老母鸡卖了个精光,这些鸡他足足赚了十七元钱。

第30章 提前

  把鸡全卖了出去,周继业收拾起了东西,顺便把摊位打扫清理一下。

  今天小半天就卖掉了十六只老母鸡,看来市场潜力还很大啊,如果每天的生意都和今天似的,一天下来卖二十只鸡绝对没什么问题。这样一天至少能赚二十出头,算下来差不多快和茶叶蛋的买卖一样了。

  心里盘算着,周继业琢磨明天收鸡的数量。其实再多收几只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收的多了他实在是带不回来,一辆二八自行车的载重有限,二十只鸡再加点鸡蛋就是他的运输上限了。

  “老弟谢了啊!”

  老文见周继业这边在收摊,连忙过来帮忙打扫,还特意递了支烟笑呵呵对他道了声谢。

  叼起烟就着送来的火点上:“一点小事客气什么,大家以后天天在这,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大气!”老文竖起大拇指赞了声:“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话,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呵呵,成啊!以后有事要文哥帮忙肯定不会客气,那就先谢谢文哥了。”

  “应该的,应该的,哈哈哈!”

  老文很是高兴笑道,利索地帮周继业把摊位打扫好,还特意把空的鸡笼子帮着给抬到了周继业的自行车架上。

  两人把手里的烟抽完,周继业看时间差不多了,打了声招呼就走了,他还得回去休息呢,今天起的这么早现在有些累了,趁着下午时分还能在家小睡两小时,等醒后还要给林莹做晚饭呢。

  挥手和老文道别,周继业骑上车就朝着不远的住处去,刚骑出去不远,周继业就瞧见那捡菜叶子的阿婆在前面慢吞吞走着。

  这阿婆的腰有残疾,弯着走的实在是不快,一步步往前挪动,之前卖鸡的时候就见这阿婆已经离开了,可没想都过去了近二十分钟,阿婆这才刚走到菜场西边的出口。

  目光落在阿婆的身上,周继业看着有些不是滋味,他骑车从阿婆身边掠过几米后忍不住就停下了车,回头朝着阿婆望去。

  阿婆看起来年龄不小了,头发白多黑少,因为弯着腰的缘故周继业看不清她的脸。

  “阿婆,您住哪里?要不坐我车上,我推着您回去?”动了恻隐之心的周继业对阿婆招呼道。

  这阿婆身体不好,家里的情况估计也差,要不然这把年龄也不会跑到菜场来捡菜叶子。像她这样慢慢走着,一小时也走不了几里地,如果住的远些挪到家不得好久呀?

  反正自己现在没什么事,手上也有自行车,顺手做个好事让阿婆坐自己车上推她回去得了。

  周继业问着,可那阿婆却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似的,依旧保持原来的姿势一点点往前挪着。

  “阿婆!阿婆!”

  周继业心想是不是阿婆耳朵有问题?提高声音又喊了两声,这下阿婆才略有诧异地微微抬头朝着周继业望去。

  “小同志,你是在喊我么?”阿婆用低沉的声音问。

  “是啊阿婆。”周继业道:“您腿脚不好,我瞧着您走路不方便,您家住哪里?我这有自行车要不您坐着我送您回去?”

  阿婆有些意外,侧抬着的头微微朝周继业看去,接着就摇头道:“不用了不用了,我住的不远,走过去没多少路。小同志谢谢你呀,不麻烦了。”

  说着话,阿婆继续把头低了下去,手里跨着菜篮子依旧慢慢朝回去的方向走着。见她如此,周继业也不勉强,他难得发善心却不是滥好人,人家既然不要帮忙他也不会赶着上去帮忙,和阿婆打了声招呼,周继业脚下一蹬,骑着车就向前面不远的弄堂那边去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是半个月的时间。

  随着周继业在菜市场卖老母鸡的买卖逐步走上了正轨,他每天去乡下收老母鸡、鸡蛋再回来的一套流程逐步也成型了。

  凌晨周继业风雨无阻骑车先去郊区,由于现在他收老母鸡和鸡蛋从最初的一家一户上门变成了现在集中收购,省却了不少时间。来回一趟也不过三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周边的几个生产大队都熟悉了,这件事越发干的得心应手。

  一般八点前就能赶回来了,到了菜场正好是每天出摊的时间。

  在菜场天天卖老母鸡,周继业这个摊位也渐渐出了名,因为周继业卖的老母鸡正宗,再加上周继业做买卖实诚不耍滑头,不像有些人卖鸡前特意往鸡肚子里塞谷糠,甚至拿注射器给鸡打水增加分量这些手段。

  虽然时代不同,但魔都的沪爷们大多不缺钱,只要东西好不缺斤短两,做生意实在,就算价格略贵些也是愿意买的,何况来买过他老母鸡的顾客都很满意,其中也有不少人成了回头客。

  口碑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菜场这边每天八点左右都有个说话好听做买卖实诚的小西北在这里卖正宗老母鸡。

  一传十十传百,有需求的人就这样渐渐多了,时间久了因为每天周继业卖的老母鸡数量也就保持在二十只左右,去的晚些就卖完了,从而导致有时候周继业还没出摊呢,这边就有人早早等着了。

  生意上了轨道,收入也逐步稳定。

  现在周继业和林莹两人一个卖老母鸡,一个卖茶叶蛋,一个月下来都能赚个六百多,加起来稳稳超过了一千大关。

  按照周继业的想法,他原本打算多收些老母鸡来卖,就算是自己的自行车一次带不了太多,实在不行下午再辛苦一下跑一趟也可以。

  不过这个想法被林莹给否决了,林莹说没必要这样干,现在每天供应二十只左右老母鸡刚刚好,目前市场就这么大,多了反而不合适,而且控制一定的量更适合饥饿营销法,好东西一旦多了就不稀奇了。再加上如果每天跑两次实在太辛苦,时间久了这身体也吃不消,没必要这么干。

  周继业从善如流听取了林莹的建议,所以他基本上每天出摊的时间也就半天左右,中午过后还能回家小睡一会儿,到了时间做好晚饭再去林莹那边,如此一来也不算累。

  生意顺利,心里就高兴。

  这些日子周继业和老文的关系也越发熟络,两人配合也更默契。至于管理处这边的曹平就更不用说了,在周继业的好烟好酒时不时“喂投”下,双方交情也日渐升温,有了这层关系,他在菜市场更是混的如鱼得水。

  这样规律的生活一天天过去,手里赚的钱也渐渐多起来,周继业和林莹心中都高兴的很。

  至于菜场里那位捡菜叶子的阿婆,周继业几乎每天都能见着。这阿婆每天大概九点左右到菜场,然后就在那堆垃圾里慢慢挑拣菜叶子,挑完后再慢慢往回走。

  每次见了阿婆,周继业都会和对方打声招呼,有时候回去路上遇到还会和第一次那样问阿婆一声要不要推着她回家。虽然阿婆每次都拒绝了周继业好意,但时间久了阿婆的口气也不是最初那样拒人千里之外了,说话客客气气的,可依旧从没一次麻烦过周继业。

  这天,周继业和往日一样中午后在家小睡了会儿,下午时分醒来后就去楼下安排晚饭。

  还别说,以前很少做饭的周继业这些日子倒也练出了些,虽然做的饭菜不如林莹可口,却也马马虎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搞这些也熟练起来,用魔都的话现在的他已经正式进入了马大嫂(买汏烧)的行列,算是一个合格的魔都男人了。

  今天的晚饭和平常差不多,弄个蔬菜再炒了个半荤,然后闷了锅米饭。

  周继业先给林莹的饭菜装好,在家自己先吃完后,提着装饭菜的茶缸子就出了门。

  从家到电影院那边不远,步行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再加上帮林莹收摊等会还要推着小车回去,所以晚上过去的时候周继业都是步行去的。

  现在一天天有些热了,六月的魔都也开始进入了初夏的季节,周继业快步走着,傍晚的风比白天凉爽多了,吹在身上很是舒服。

  到了电影院附近,周继业一眼就瞧见电影院门口热闹的人群,今天电影院这里不知为什么人比往日多了不少。

  挤进人群,周继业直接来到靠近售票处林莹卖茶叶蛋的摊位,谁想一瞧却见林莹已把摊子给收了,正坐在那边百般无聊等着自己呢。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周继业心里一沉,连忙赶过去急问。

  “出事?没出事啊!”

  “没出事怎么收摊了?”

  林莹笑了起来:“卖完了啊,茶叶蛋和豆干都卖了个一干二净,不收摊还能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1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