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高级知识分子地位高,但仅仅从收入来看撑死了一个月也就一百出头工资,相比普通工人算已经很不错了,可对于卖茶叶蛋来讲,也就是区区一星期的收入。
亏得林莹想起了这件事,要不然哪里有今天的收获?假如按照最初的计划仅仅只是卖鸡蛋,利润和茶叶蛋相比可差太远了。
想到这,林莹突然想起了鸡蛋,连忙起身去放鸡蛋的藤筐里看了看,他们收来三十斤鸡蛋现在已去了近三分之一。
“明天早上得多准备些鸡蛋,今天卖了八十九个,明天就先备一百二十个吧。”
“要不再多备点?要我说索性就备一百五十个得了。”周继业在一旁建议道。
“这么多要是卖不完怎么办?茶叶蛋虽说煮久点更好吃,可隔时间太久也就不新鲜了,一百二十个算下来也差不多了,我记得电影院最后一场电影一般在八点左右开场,等人入了场外面就没什么生意了,就算熬到散场再就算再能卖几个出去也是有限,而且时间太晚回来路上也不安全,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行,就听你的。”
周继业想想也有道理,具体明天的情况再说,假如不够再慢慢调整呗,罗马又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买卖讲究细水长流,没必要这么心急。
第23章 忙碌的一天
既然定好了明天的鸡蛋数量,林莹就交给了周继业一个任务,就是继续去郊区收鸡蛋。
他们现在还有二十斤左右鸡蛋,也就是说去掉明天准备的十二斤鸡蛋外,剩下的鸡蛋卖到后天就不够用了。
没了鸡蛋还拿什么做茶叶蛋?收鸡蛋这件事迫在眉睫,林莹因为要出摊自然不可能去,所以这个活只能落在周继业的头上。
对此周继业早就有准备,一口答应了下来。
上次他们去了郊区的桂林大队,这次可以去桂林大队附近的几个大队转转。而且因为他们的计划变动,从原本的卖鸡蛋现在改成了卖茶叶蛋,对鸡蛋需求数量大减,所以也没必要收太多。
约莫着每次过去收个四五十斤的差不多就够了,这点鸡蛋带回来也方便,隔三差五去跑一趟也不算麻烦。
除了收鸡蛋这件事,就是香料包的补充。
和鸡蛋一样,林莹之前买的香料什么的也只够明天再用一回,必须再去买些才行。
这件事也交给了周继业,林莹拿了张纸仔仔细细把需要的香料品种、数量一一写上,让周继业带在身上,先去郊区把鸡蛋收回来,然后再跑一趟南北货店和附近的中药房,另外让周继业在药房买香料的时候记得顺便再买几块纱布,这玩意是包料包用的。
商量好这些,两人也没闲着,他们收拾了碗筷后就拿着鸡蛋下楼继续煮茶叶蛋去了。
明天的买卖今天晚上就得准备起来,要不然明天一早再弄就来不及了。茶叶蛋煮好后还要闷上一夜,这样入味才能好吃,这点丝毫不敢马虎。
两人去楼下忙活到晚上十点多这才结束,洗漱后上楼休息。
第二天一早,林莹和昨天一样先去菜场买豆干,周继业在家先把其他准备好的鸡蛋给煮了,用网兜装好给林莹备用。
刚刚弄完这些,林莹也回来了,带回了在菜场买的豆干,至于他们的早饭今天也来不及做了,林莹去菜场的时候顺道带回了大饼油条和一些羌饼,前者当早点,后者因为今天的安排缘故没人做午饭就拿这凑合,至于晚饭倒不用担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周继业下午就应该能回来了。
和昨天一样先帮林莹把车推到电影院那边,把摊位支起来。等这边搞定后,周继业这才离开。
还是上次的公交车站,还是之前和林莹一起去过的路线,只不过到了桂林公园后周继业没下车,特意继续往前坐了两站,直接到了终点站后下车辨认了下方向,就朝着南边的华一大队走去。
华一生产大队就在桂林生产大队的西边,两者距离不算太远,可靠着两腿走周继业还是走了好一会儿。
这边都是乡镇的土路,不像沥青大马路那么好走,亏得这几天天气不错,要是下过雨后这土路全是泥泞就更不好走了。
走着走着,后面突突突就来了辆手扶拖拉机,开拖拉机的家伙也不知是技术不好呢,还是一大早就喝多了,把拖拉机开的横冲直撞。周继业回头一看吓得朝边上连滚带爬避让,拖拉机嗖的一声就从他身边擦过,屁股后冒着滚滚黑烟卷起一片尘土,周继业给弄得灰头土脸。
“呸呸呸!”吐出嘴里的沙子,周继业忍不住就跳脚骂了起娘。
开拖拉机了不起啊!这么没公德心开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啊!见着老子腿着走也不知道停下来搭你爷爷一程,简直是混蛋!你等着,等老子以后有钱了买了车,非得开过来转一圈,让你也吃一嘴沙子试试。
不过买车这事周继业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先不说现在私人根本买不了车,就算能买他也没钱啊!
不过买辆自行车倒有可能,至少有了自行车出行就方便多了,一不用挤公交,二也不用每次来郊区下公交后都靠腿走了。
等赚了钱后弄辆自行车当交通工具,两腿一蹬来回几十公里就耗两个馒头,既经济又实惠,而且骑出去也拉风,丝毫不比几十年后开宝马大奔来的差。
心里这么美滋滋想着,周继业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华一生产大队附近,这里的布局和他去过的桂林生产大队瞧起来差不多。
因为有了之前在桂林生产大队收购鸡蛋的经验,在华一生产大队这边收购鸡蛋就驾轻就熟多了。背着个藤筐,周继业从村口一户户敲门询问,陪着笑脸提出用钱或者粮票收购鸡蛋。
农村大部分人家都养鸡,自然就存着鸡蛋,由于周继业的收购价格略高于供销社,尤其是还可以用粮票换鸡蛋,所以基本没遇到什么阻碍。忙活到下午一点,华一生产大队这边就收的差不多了,周继业在这收了约莫三十五斤鸡蛋,相比上次在桂林生产大队的还略微多了些呢。
想了想,周继业顺着乡道往回走,不过他没走来的路,而是特意朝着东边的桂林生产大队去。
上次来离今天已是过去三天了,反正今天来都来了,不如再去桂林生产大队问问有没有新的鸡蛋。如果有就顺手一起收了,等到了地方一问还真没猜错,三天下来上次收鸡蛋的农户还真又存下了几个鸡蛋,每户鸡蛋虽然不多,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加起来一共收了六斤左右,算上刚才在华一生产大队收的鸡蛋,一共是四十一斤鸡蛋。
这点鸡蛋再加上家里剩下的算算基本够用三天的量,周继业高高兴兴地背着藤筐往回走。心里盘算着下次去华一生产大队南边的华二生产大队看看,等熟悉这边再挑两个周边的生产大队,以此为基础以后就在这五六个生产大队转悠,每周来这跑个两趟左右,这样一来货源基本就稳定了。
坐着公交车回来,等到家先把鸡蛋放好,洗了把脸已是下午四点了,周继业想起香料什么的还没买呢,掏出口袋里林莹写的条子看了看,连忙就去了附近的南北货店和中药房。
跑了一圈把这些香料全部买齐,顺道又买好了点纱布,再称了两斤冰糖,加上今天收购的鸡蛋,周继业身上准备的钱基本花了个精光,口袋里就剩几个钢镚了。
把东西全部拿回家,看看时间不早,周继业顺手就把今天晚饭给做了。他先自己吃了饭,然后再给林莹打了一茶缸,弄完提遛着就朝电影院方向去。
一天在外面奔波,也不知林莹那边茶叶蛋卖的怎么样了,生意好还是不好,心里这么想着,没一会儿就到了地,远远就看着林莹正在给一个顾客装茶叶蛋,边装着还边和顾客在说着什么。
周继业没有上前,到了附近停下脚步,等着林莹把这单买卖做完这才继续迈步。
“哈喽!”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来了洋鬼子呢。”
林莹正低头在往锅里放鸡蛋,听到一句怪里怪气地洋文招呼,抬头一看却是周继业。
“哈哈哈!”周继业乐的孩子一样,能吓着这丫头他心里很是得意,伸手就把茶缸子递了过去。
“给,刚做的晚饭,趁热吃了。”
林莹没想到周继业会给自己带晚饭过来,原本他们说好万一周继业回来的晚就随便凑合得了,而且早上买的羌饼林莹中午还省了些下来,打算傍晚万一饿了就啃两口的。
“算你有良心……。”
笑容在林莹的脸上绽放,开开心心地接过了茶缸,打开后拿着筷子就吃了起来。
“今天卖的怎么样?”周继业在一旁蹲下,目光朝着锅子望去。
“比昨天还好些,到现在已卖出去八十多个茶叶蛋了,豆干也卖了大半。”林莹边吃饭边说道,说话时神情有些得意。
“不错啊!”周继业扬眉道:“这么说准备的东西今天都能卖光?”
“差不多吧,等会就是下班高峰了,等高峰过去就是电影院这边最热闹的时候,到时候生意肯定好。”说着,林莹把最后一口饭咽下,目光望向周继业,周继业起初被她瞧的摸不着头脑,接着猛然想起什么。
“得得,我明白了,现在!立刻!马上!我这就圆润地离开……。”周继业双手投降,起身拔腿就走。
瞧着他和昨天一样朝着街对面走去,林莹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儿,心里更是乐个不停。
正如林莹说的那样,随着下班高峰的来临,茶叶蛋摊位的生意明显好了许多,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就有好些顾客前来光顾。有的是第一次买,也有的是昨天买了尝过觉得好再来的,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打扮的孩子和昨天一样凑钱买豆干的。
等忙活到临近七点多的时候,这时候电影院开始热闹起来,茶叶蛋的生意依旧不错。时不时就是有结伴而来男女青年见到电影院门口的茶叶蛋很是大方地掏钱买上一个两个,林莹忙碌地几乎没怎么停过。
今天最后一场电影是晚上七点五十分放映,等到七点四十临近开场的时候林莹的茶叶蛋包括豆干什么的全部都卖完了。
没了东西自然收摊,周继业也不用林莹招呼,赶紧过来帮忙。两人收了摊推着车往回走,边走边聊,顺便说着今天去郊区收鸡蛋的趣事儿。
两天的摆摊事实证明了茶叶蛋生意的靠谱,再加上这两天的销售情况,林莹最终定下了每天一百三十个茶叶蛋的量,折算下来也就是大约十二到十三斤左右鸡蛋。
除了茶叶蛋,豆干供应大约在五斤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天的利润可以达到二十元出头,如果再加上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休息日的旺季销售,一个月下来稳稳能有六百多元的收入。
第24章 想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的茶叶蛋生意渐渐走上了正轨,两人的分工也慢慢固定了下来。
林莹主要负责出摊,周继业负责去郊区收鸡蛋和香料包括茶叶的供应。
此外因为除了收鸡蛋还需要粮票,买冰糖、豆制品这些也需要糖票、豆制品票的缘故,林莹特意介绍了之前换票的打桩模子给周继业,让周继业定期用钱去对方那边交换些票证。
随着他们茶叶蛋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个买卖的收入也趋向稳定。
利润有时候多些,有时候略微少些,这主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周末和休息日的时间生意会更好,平日的生意就略微普通点。如果再加上天气因素,天气不好下雨什么的顾客也会少点,时间久了他们也渐渐摸准了规律,越发做的得心应手起来。
这天收工,周继业和林莹在楼下先把明天要出摊的茶叶蛋提前煮好,然后放在封好的煤球炉上闷着后回到楼上。
点上一支烟,周继业很是认真对林莹道:“我和你说个事。”
林莹歪着头看向周继业,似乎用目光询问他什么事。
“这些天茶叶蛋的生意基本稳定下来了。”
“嗯……。”
“我隔三差五就去一趟郊区收鸡蛋,那边几个生产大队也都混熟了。”
“嗯……。”
“我们的分工现在基本就是这样,你出摊时候我也帮不了多少忙,郊区那边也不用天天去。”
“你想说什么呢?”林莹直截了当问:“绕来绕去的,在让我猜谜呢?”
周继业嘿嘿一笑,搓着双手笑道:“我在想呀,既然这样我一个大男人总不能老是闲着吧?不去郊区采购的时候天天和街溜子一样蹲马路对面站岗放哨,一两天还行,时间久了我自己浑身都不得劲,这不和你商量商量,打算找点其他事干干。”
“哎呦喂,我说小令同志,你这个觉悟可以的啊”林莹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今天得好好表扬表扬你,居然主动要求找活了,这境界提升了啊!”
“人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啊!”
周继业长叹一声,四十五度抬头仰望头顶的老虎窗感慨了番,接着就对林莹语重心长:“你这位女同志不能用老眼光看人,需要一双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眼睛,你老公我身上的闪光点可多了,作为人生路上伴侣,你得要学会欣赏才对。”
周继业还真大言不惭,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呀,硬往自己脸上贴金呢。
不过周继业说的也没错,相比每天忙忙碌碌的林莹,周继业手上的活并不多。
除了去郊区收鸡蛋,时不时再换点票证和去买点香料茶叶什么的他就没其他什么事了。而且郊区收鸡蛋这件事这些日子已稳定了下来,周继业选定了桂林、华一、华二和其他两个生产大队,每隔三天左右就跑一趟,收来的鸡蛋足够他们卖茶叶蛋用的了。
剩余的时间周继业就没什么事了,除了中午回家做一顿饭外,他基本上都在街对面陪着林莹。一天两天还行,时间久了就和周继业说的和街溜子没什么区别,天天看着也是无聊。
“那你说说,你想干嘛呢?”林莹笑着问,对于周继业这样的主观能动性,林莹还是支持的。
“去郊区收鸡蛋的时候我琢磨了一件事,我说你听,帮我分析分析能不能干。”
林莹点点头,摆出一副侧耳恭听的姿态,周继业道:“郊区那边农民都养鸡,我过去收的鸡蛋就是这样来的。既然养鸡,那么不光是鸡蛋还能在鸡上面打打主意,这母鸡下蛋也不是一直能下,一般母鸡养个几年就不怎么下蛋了,农民就会换新的小母鸡,所以……。”
“你是说弄老母鸡来市区卖?”林莹眼睛一亮,还别说,周继业这个主意不错,居然能想到这个。
“你看!我就说嘛!”周继业乐呵呵道:“我一提你就明白了,就是这样!这老母鸡可是好东西,老母鸡炖汤大补啊!菜场这边鸡鸭什么的都要凭票,而且正宗的走地老母鸡市场上抢手的很。其他人搞不到,我能搞啊!这些日子都在乡下和生产大队的大爷大妈们全混熟了,收鸡蛋时候顺手再收几个老母鸡回来,到时候去菜场摆摊卖了,不比闲着好?”
林莹点点头,歪着头琢磨了会儿问:“你打听过价格没?有多少利润?”
“早就打听了!”周继业眉飞色舞:“菜场的老母鸡一斤是1.40元,公鸡便宜些1.20元一斤,不过老母鸡的量很少,而且都是白鸡,这种鸡根本比不上魔都乡下自养的走地鸡,我估计着把乡下的老母鸡弄到菜场来卖,一斤怎么着也能卖1.6元甚至更多些。”
“收呢?打算多少价格去收?”
“老母鸡1.20,公鸡1元吧,我特意去供销社看过,差不多这个价,和鸡蛋一样比供销社收购价上略微加点。”
林莹想了想表示同意,这个买卖可以试试,先弄几只鸡卖卖看,如果能卖出去就继续做,假如卖的不好话也没什么,反正活鸡也亏不了。
“你先试试吧,反正就几只鸡,收鸡蛋的时候顺便收回来卖卖看,要能做这个买卖以后就你负责了。”
“好嘞!”周继业信心满满,有了林莹的支持他就更有把握了,而且这个事他不是临时起意,琢磨了好几天了。
“对了,还有件事儿……。”
周继业略有心虚地对林莹道:“能不能帮我买辆自行车呀?你看,我三天两头要跑郊区,这来来回回的路可不近,假如就收些鸡蛋也就算了,可接下来还要收老母鸡呢。要是坐公交车的话实在太不方便了,再说鸡蛋也就算了,但鸡这个玩意气味大,担心带多了上公交被人赶下去。”
“你不会是早就打着这个主意吧?”林莹怀疑的目光在周继业身上来回扫,意味深长地反问。
“没有!绝对没有!”周继业指天发誓,他又不傻,就算有打死也不会承认,何况他刚才先说了收老母鸡的事,等林莹同意后才提的自行车。
不过林莹虽然深度怀疑周继业是早就琢磨好的,故意先提了老母鸡的买卖再说自行车的。但林莹也没深究这件事,何况周继业每次去郊区来回的确不便,再加上接下来还要收老母鸡卖,没自行车的确是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自行车?”
“二手的就行,永久二八载重车,百货商店那边新车一百八还要票,这个我就不想了,寄售商店二手车我去瞧过,七成新左右大概在一百三左右,再找修车的地方保养保养,顺便加两个挂篮什么的估计花十五元,加起来就是一百四十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