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那对龙凤胎护卫见状,彼此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了谱。看来刚刚那个古罗人让殿下挺开心,不过还是得严查。方才四海司里那么多人,怎么偏偏就他那么莽撞?!
第473章 这对吗?
九阙带着人在外头闲逛了许久,看到一点点繁荣起来的京城,内心的满足无以言说。这是她努力了这么多年的结果。六年,真是漫长又短暂的六年啊……
就在她感慨不已的时候,九福公公找了过来,当发现亲王殿下还在笑眯眯的看着路过的行人时,急得都快团团转了。
“哎呦喂我的殿下,你怎么还在这儿呢?陛下都问你好几回了!您是不是忘了今儿个是什么日子?”
九阙被这一提醒也想了起来,今儿个好像是自己的生辰,父皇早就念叨着要给自己办一场生辰宴,不过她年纪轻轻的也没道理大办特办,下意识的忘了。
摸了摸鼻子,九阙难得有些不好意思,想来父皇也是念叨许久,没想到就这么个小要求,自己竟然还差点儿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也没什么好说的,九阙干脆带着人赶紧回宫,等回宫的时候才发现,这一路上旌旗招摇的,全都是达官贵族。看来这次来参加她生辰宴的人还真是不少。
好不容易穿过重重宫闱回到秋梧宫中,九阙就看到了急得团团转的父皇,当时心虚的走过去,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父皇赶到寝殿中换衣服。
九阙被催的急了,也没注意穿的是什么,被周围的宫人服侍着穿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出了一层薄汗才被放出来,还没打量自己现在的模样,就被景泰帝一把拉住手腕儿,大步流星的朝着金殿前的广场上走去。
一路上九阙还在疑惑呢,按照以往的规矩,举办生辰宴会不是应该在御花园吗?怎么跑到金殿前头的广场上来了?不过如今秋高气爽,倒是不冷也不热。在这里举办也没什么问题,九阙原本是这么想的,只是当她发现随着自己的出现,那些原本小声说话的臣子们像是被扼住喉咙般突然闭嘴,就觉得事情好像有点儿不对劲儿。
尤其是当她发现这片寂静好像还会传染似的,那些官员们大片儿大片儿的安静下来,九阙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父皇又搞什么了?
直到她踏过地面的金砖,从那锃光瓦亮的金砖表面看见自己此刻的模样,终于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些臣子们一个个像是被剪断了舌头似的静默不言,原来是父皇给她穿了一套四爪金龙袍,也……
等等!
虽然她已经是亲王,但亲王服饰与今日所穿的这身衣服还是有着细微不同的,就比如说它的颜色绝对没有这么正。这身衣服比起亲王服饰看起来更像是皇袍!
嘶,当然也可以说是太子才能穿的龙袍。
礼部尚书远远的就看见两个明黄身影走了过来,他年纪已经不小了,这会儿眯缝着眼,竟然是头一个发现那穿着明黄龙袍的人除了景泰帝之外,还有一位亲王殿下。
第一眼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只是等他揉了揉眼睛,再睁开眼去看的时候,却发现那两人离自己更近了,再仔细一瞅两人身上的衣服,礼部尚书一口气儿没吸上来,险些厥过去!他是隐隐约约能够察觉到陛下的想法,更别说这些年随着亲王殿下的功绩日渐深重,陛下的想法更是藏都不藏了。但只要陛下一日没说出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可以继续装聋作哑,毕竟陛下要做的事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称帝登基的。就这样继续下去难道不好吗?他们如今已经不纠结四皇子殿下到底被关在哪里了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异常,不少人都闭上了嘴巴不敢说话,这片寂静四处蔓延,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忽视的地步,等到二位此间最尊贵者落座之后,礼部尚书终于忍不住一个箭步冲上前,大声道。
“陛下,我大景向来以礼治国,今日宫宴之上怎能出现这样的纰漏?莫不是宫人马虎,拿错了衣服?还请亲王殿下速速更衣!”
九阙并没有说话,景泰帝却已经勃然大怒。
“这衣服是朕让九阙穿的,怎么?你对此有疑问?!”
“陛下,四爪金龙服饰只有太子才能穿,亲王殿下虽然身份尊贵,但也只是个亲王,并不是太子。这衣服殿下穿着实在不合时宜。”
礼部尚书那叫一个头铁,周围人都用看勇士一样的眼神看着他,虽说他们心中也有疑虑,但他们可是不敢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说出口。
普天之下谁不知晓陛下极为疼爱亲王殿下?尤其陛下出现的时候满面笑容,显然是非常开心。敢在这个时候触陛下的霉头,礼部尚书当真是个刚正不阿之人!
于是那些不想看到眼前场景的人也忍不住出头拒绝。毕竟,大家都习惯了已有之事,突然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自然会让他们恐惧。若是能维持住如今的情况,就万事大吉了。
只不过,原本以为满朝文武都会支持自己的礼部尚书等顽固派却惊讶的发现,在场还有一大半人没有恳请陛下收回这套衣服。悄悄一看,竟然都是些年轻人,不,也不绝对,换种说法更适合他们的身份。是近六年来选拔上来的官员!在这样君臣相对的情况下,那些官员却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似乎对眼前的一切视若罔闻,连做个样子都不肯!
礼部尚书突然觉得头晕目眩,眼前这个场面,这场面,难道是亲王殿下她,早有预谋?!
那他更得请陛下收回成命了!不过短短六年,他眼睁睁看着朝野上下尽数都是称颂亲王殿下的人,再这样下去,这大景,究竟是陛下的,还是宸睿亲王的?
然而,就在他准备慷慨陈词的时候,景泰帝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朕已经决定,封九阙为皇太女!七日之后正式册封!!”
“陛下——”
礼部尚书蓦然一声尖叫,看了看柱子的方向,就想来个以死明鉴,然而就在他有所动作的时候,旁边的兵部尚书突然一伸脚,将他拌了个仰倒,随即大惊失色的扑过去。
“您没事儿吧?来人啊,礼部尚书太过欢喜竟晕过去了!”
被死死捂住嘴巴的礼部尚书:“?”
这对吗?
第474章 尘埃落定
“唔唔唔!”
礼部尚书拼命的想要发出声音,然而对方实在捂的太紧,最后只能发出这样细弱的动静。但就算动静小,旁边的官员应该也能听得到才对,但他们集体装聋作哑。一些平日里与礼部尚书关系好的官员,此刻忍不住上前半步想要解救可怜的尚书大人,然而不知何时起,他们身边已经站了新进官员,这会儿正用力捅自己的腰眼。
这些官员也不是傻子,抬头看看怒气冲冲的陛下,神情莫测的亲王殿下,再看看被捂着嘴,摁在地上强行晕倒的尚书大人,以及周围缄默不言的同僚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连最顶上那位皇帝陛下都已经默认由瑞亲王做太女,他们这些人不过是给皇家打工的,说这么多做什么?而且这六年来他们旁观亲王殿下的行事作风,比起前头那四位皇子殿下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可以说大景朝有如今这般繁荣的景象,有一大半都离不了亲王殿下的鼎立相助!对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这会儿满朝文武竟保持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上。唯一的受害者大概也就只有躺在地上的礼部尚书了。
景泰帝顿时龙颜大悦,抚掌大笑。
“好好好!看来我女是众望所归啊!既如此,着礼部上下准备册封大典,朕要为瑞亲王办一个热闹隆重的册封仪式,让天下神明与百姓们都看看朕挑选出来的继任者有多么出众!”
说到这里,景泰帝也有些感慨。
“朕这一辈子,前半生都在努力于乱世中活下来,好不容易登基为帝,却苦于无法为这江山社稷寻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好在上天垂怜,将瑞亲王赐给了朕,赐给了整个大景!日后大景必将会在瑞亲王的带领下蒸蒸日上,走向盛世繁华!朕百年之后,史书上也必定会因此记朕一笔,因为朕已经为这天下找到了最好的后来者!”
“陛下……”
有些个老臣是真心为景泰帝这番话伤怀,景泰帝登基二十年,夙兴夜寐,从未有过一日懈怠。唯一让臣子们担忧的就是四位皇子资质堪忧,不过如今陛下也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接班人,他们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君臣这么多年,有过龃龉,争吵,甚至还有血腥。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之间的情谊也是旁人难以理解的,此刻听着陛下这话,竟有一种日薄西山之感,怎能让他们不伤感?
“陛下春秋正盛,何出此言啊?”
兵部尚书忍不住说了一句。周围也都是附和之语。
景泰帝倒是很豁达,挥了挥手,不甚在意。
“这世上岂有千千万万年之皇帝?平平安安过了这二十年,已经是蒙天之幸,且近些年来风调雨顺,少有天灾。已然是对朕最好的嘉奖了。不过我年纪当真不小,如今已经确立太女,日后也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朕这一辈子,当真没过过几年好日子……”
虽说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但骨子里,景泰帝还是当初那个在田地间奔腾雀跃,渴望填饱肚子的农民之子。他这辈子也学不会世家大族骨子里高人一等的高贵感,也做不到视百姓为足底泥,脚底灰。他实在太想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了,虽说自己资质有限,但好在他为这江山找到了一位更好的主人,他相信在九阙的带领下,大景的未来将会更美好,毕竟在这6年间,他已经亲眼见证到大景朝的变化。
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他自己绝对做不到的。既然九阙有这种能力,何必长久压在她头上,让她无法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江山如画,却只需要一位主人,一位有彻彻底底话语权的主人。
他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并且由衷希望自己能看到这一天。
臣子们对此完全说不出话来,只能暗自无奈,世上只有做皇帝做到死的,像这样做到一半就赶紧给自己找继承者的真是少见。不过太女做的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只不过在这对父女身上发生这样事情的概率估计不大,毕竟纵观史书,再也没有一位像他们陛下这般对太女这样好的皇帝了。
只是以后的事情谁能确定呢?
众人只能拭目以待了,只盼望以后陛下能够如愿以偿。
话说他们在参加这场宫宴的时候可没想过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只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心里或多或少都已经有预感了,毕竟陛下这些年对宸睿亲王殿下的优待只要是个人,长得有眼睛都能看出来。
再有就是,即便是那些顽固不化的老人心中都忍不住想,宸睿亲王殿下做太女总比四位皇子强吧?先不说他们之中的大半都已经死了,活着的那个也不是什么好选择。治理国家的本事不说,争权夺利结党营私,那还一个比一个出众。
眼下大景朝蒸蒸日上,他们还想着跟陛下和未来的太女一起做对相得的君臣呢。说不定日后史书之上也会提自己一笔!
面对这样的局面,九阙从始至终都是一幅淡然处之的表情,只有坐在她上首的景泰帝才能看到这孩子紧紧攥在一起的手,心虚的摸了摸下巴。景泰帝只是想给这孩子一个惊喜,却忘了九阙能不能接受。毕竟这种事,可是古所未有。
不过这孩子一向坚强,再说了,这些年处理政务已经是个熟手了,不过是更名正言顺了些,又有什么不好?
九阙侧头看一眼景泰帝,心里微微一叹,算了,这不是早就有所预料的事儿吗?这一天终于到来,倒是让她有种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的尘埃落定之感。
先不说激动不已的淳于霜等人,就是她自己,处理国事这么多年,若是骤然放手,后来者也不会承她的人情,反而会觉得她碍事儿。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热热闹闹的宫宴之上,九阙深吸一口,只觉得尘埃落定。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整场宫宴大概只有一个人不高兴了,那就是被捂住嘴许久的礼部尚书大人!简直岂有此理!群臣岂有半点风骨可言?对立女子为太女之事竟然一个字都不反对,不怕后人耻笑?!
第475章 册封太女(一)
事实上并没有人对九阙即将成为太女这件事表示反对,毕竟这段时间宸睿亲王做出的贡献所有人都有目共睹。而且陛下年纪大了,想给自己找个合适的接班人不是很正常嘛?另外四位皇子死的死,关的关,不就剩下瑞亲王一个可以承担大任的人了吗?选亲王殿下也没什么不好的呀!什么?你说女子不能继承大统?这又是哪里来的老封建思想?如今普通人家里的女子都能出来当官儿或者继承家业了。怎么轮到亲王殿下就不行了?这是谁定的规矩?
尤其是那些家中已经有女子入朝为官的人家,更是对宸瑞亲王拥戴不已。毕竟最上面坐着的人是个女子,日后也便于他们家的女子升官啊。
至于底层百姓,他们对此更是支持了,此前这位亲王殿下还未出现的时候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如今过的又是什么日子?两相对比之下,难道还不能证明这位亲王殿下的能力?
因此礼部尚书想象中多人反对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倒是他,这段时间上门的人可是数不胜数,不管是同僚,官场中的老前辈,还是后来者,他们此番前来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劝他不要再继续作死了。当然,大家说的话可能比较委婉。但中心思想就这么个意思了,就连他的妻子面对独自生闷气的丈夫,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呀,你瞧瞧那些人,简直半点儿风骨也没有。就这还敢自称是朝廷大员?陛下做错了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要直言劝谏,免得陛下日后犯更大的错。可你瞧瞧他们,不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一窝蜂的到家里让我不要多管闲事儿,我这是多管闲事儿吗?这可事关大景的未来啊!你怎么不说话?你难道就不觉得生气吗?再怎么说,亲王殿下也是个女子,本就应该以贞静为主。可她……”
“好了!”
礼部尚书的妻子终于听不下去了。本来还在拿温热的手帕给他擦脸上的汗,这会儿直接一甩手扔到他脸上,把个礼部尚书给吓坏了,不可思议的瞧着自己的老妻。
“你,你竟然凶我?!你以前从来不会这样对我,还不是瑞亲王把你们都给带坏了,就连静儿她们几个现在也是整日跑的不着家,哪儿还有一点儿姑娘的样子?我……”
“我说你这个老东西有完没完?!没人搭理你,你是越来越上劲儿是吧?女人怎么了?老娘也是女的,这么多年给你生儿育女,难道还为难你了?别拉扯我的静儿淑儿,女子生在世本就不容易,如今能在外面走动走动增长见识,难道不好?亏你还是礼部尚书,朝廷大员,思想愚昧腐朽,臭不可闻!既然这么看不起女子,就别让女子伺候呀,自个儿待着去吧!”
“你!你……”
“我什么我?我感觉宸睿亲王比前头那四位皇子好了不知多少倍。瞧瞧人家,年纪轻轻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儿?你呢,活了好几十岁了,平日里整天叨叨,也没见你为百姓做什么实事儿。你现在出去转一圈儿,瞧瞧满京城的百姓都在欢呼雀跃,惊喜于宸睿亲王能够被封太女。我现在都不敢出门儿你知道吗?就怕那些百姓知晓你在朝堂之上当面顶撞陛下,而且反对宸亲王被封为太女。我劝你也别出去了,免得被百姓们扔臭鸡蛋。”
说完这一通话,礼部尚书夫人心中总算舒服了许多,瞥一眼备受打击的老头儿,转身就走了。
她整日忙的要命,才没功夫安慰这老顽固呢。这么些年没少当朝顶撞陛下,幸亏陛下是位英明君主,否则早就砍他八百回了。
不过她家这老头子性格也太顽固了些,当初林炜的事儿就已经大大得罪了陛下和宸亲王。虽说他家这老头子并不知情,可当初也确实为林炜说了话。如今还这般不识趣,想来告老还乡的日子也不远了。
不过老头子当了这么多年官,什么时候辞官归隐都不奇怪,就是别来累了她的宝贝女儿。她这辈子一共就生了两个闺女,那简直是眼珠子似的疼爱。至于那些庶子庶女们,她才懒得看上一眼。如今也是时候为女儿们打算了。
以前总是操心着要为两个女儿寻个知心的夫婿。然而这世上真正有良心的男人并不多,就像她家老头子,成亲之前也是众人交口称赞的青年才俊,可还不是在她无孕之时纳了不少妾室?庶子庶女生了一大堆!就这,当初还有人称赞他不近女色呢!呸,难道不宠妾灭妻就是好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礼部侍郎呆呆的躺在床上,眼睁睁瞧着自己陪伴多年的妻子离开,一时间竟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直到此刻他才忍不住反思,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可是,女子登基前所未有啊。这种前所未有之事难道不应该制止吗?
也不知道礼部侍郎这几天内到底想了什么,但众人很清楚的是,几日过后的册封大礼上,作为礼部尚书的他从头到尾都毕恭毕敬的,也没说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这让对他极为警惕的景泰帝也松了口气,除非必要,他也不愿意随便杀掉一个相伴多年的老臣。能自己想开,最好不过了。
册封当天,晴空万里。
祖庙前的广场上,站满了前来观礼的满朝文武。景泰帝这会儿正在皇家族庙中跟自己的老祖宗絮絮叨叨,其实景泰帝是开国皇帝,他以前的那些老祖宗许多都找不着了,现在在这儿摆着的不过是一些牌位。
九阙站在景泰帝身后,听父皇从半个时辰前就开始絮叨,直到现在也没有停下的意思。她都觉得站累了,更别说外面那些等候已久的臣子们,年轻人估计还能撑一撑,可像那些征战多年的老臣怕是支撑不住了。
好在景泰帝这会儿终于给自己的絮叨结了个尾,眼里冒着泪花招呼九阙上前给老祖宗们上香。
“九阙,来给老祖宗们上香。告诉他们你以后一定会做个胸怀天下,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第476章 册封太女(二)
“……”
九阙真的很想告诉父皇自己现在还不是皇帝呢,连太女还没有册封好。但瞧着父皇老泪纵横的模样,终究还是忍住没吭声。反正是老父亲的一片真心,何必辜负呢?
等着九阙给祖宗们上了香之后,景泰帝带着孩子出来,亲自拿过礼部尚书手中的圣旨,读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贺文。
这文章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经过整个翰林院的修改,完美的简直可以当做范文对待。就连景泰帝也提前读过好几遍,因为其中有一些生涩词汇他还需要熟悉。
“……封为太女!”
最后几个字落下,景泰帝低头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九阙,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谋划了六年之久,不就是为了可以平平稳稳的将政权交到九阙手中吗?如今这确实成功了,而且是相当成功。满朝文武尽数低首,没一人不信服,这实在是件再好不过的事儿。
“九阙,接旨吧。”
“儿臣叩谢父皇圣恩。”
九阙毕恭毕敬的磕了个头,接过那份明黄圣旨才缓缓起身。景泰帝语重心长的开口。
“日后这江山重任就要交到你肩上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竭尽所能为父皇分忧。”
等景泰帝点头之后,九阙才回过头去看等候已久的文武百官,缓缓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