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当场做了首诗,景泰帝很快就定下了前三甲。
第一名赫然是其中一个20岁左右的文雅女子!
第470章 年轻人的皇朝
不仅如此,第三名也是个女子。而且看起来都相当年轻,面对这个结果,众臣几乎要给景泰帝跪下了。
眼看着景泰帝都要当场点头唱名了,户部尚书忍不住上前一步,呕心沥血的劝景泰帝。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千年以来就没有一个女状元!此事万万不敢开先例呀!”
“陛下,臣附议。这几位女子能入三甲,就已然是陛下开恩,怎能入一家行列?”
“臣附议,此事亘古未有,实在离奇,小心天下物议啊陛下!”
眼看着底下乱成一锅粥了,景泰帝倒是心态良好,等各位大臣说的口干舌燥,没力气再说眼巴巴瞧着自己之际摊了摊肩膀,十分无奈。
“朕也不想与诸位爱卿为难,但这个名次可是诸位爱卿自己挑选排列,呈到朕面前的。朕一个名次都未动未改,难道还不行吗?”
“这……”
原本还斗志昂扬的臣子们顿时哑了火,呈到陛下面前的考卷是有说法的,一般都是将众臣心中默认的前十按顺序排列。但是他们之前也并不知道,那十份考卷里边儿有四份儿都是女进士呀。
但如今寻死觅活的抗拒这个排名,岂不是在否决之前的自己?
可是如果不抗拒一番,又显得太没有名臣气节了。一时间诸位臣子倒是为难了。
九阙这时候温声开口。
“诸位,科举考试乃是公正取材之道。不如今天就让我们摒弃男女之别,单纯以才华论人。方才这四位女进士的策论诗歌本王都听了,确实相当不错。既然诸位对此存疑,不如请几位男进士说说自己的看法?”
是啊,如果这几个男进士自己都承认技不如人,他们还纠结什么呢?
这几个进士也不是傻子,眼前这状况他们心里一清二楚,于是一个比一个谦逊,郑重其事的表示自己确实不如几位女同僚。当然,这也确实是事实。他们以后可是要同朝为官的,还是同窗同年,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再加上这几位女进士确实才华过人,输给人家他们也没什么好丢脸的,反倒今日如果硬着头皮不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等他们所做的文章传出去,自有天下文人取笑。
何更何况诸位大人们其实也已经软了,他们这些人听起来是当朝进士,荣耀无比,但实际入朝为官之后不过就是一点儿小虾米,怎能与这些大人们抗衡?何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于是在一片和谐声中,一甲前三与二甲前七的位次就这么定下了。
景泰帝也很高兴,当即挥了挥手,让这群新科进士们去天街夸官,每人赐了一身火红的进士袍。这还不算,给了九阙一个眼神,九阙微微一笑,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玉盘呈了上去。
亲手将一只金牡丹花插在状元卢时清鬓发上。卢时清强忍住激动,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手指都因为激动微微颤抖。
啊,她何其有幸,竟然能得到殿下亲自簪花的荣耀。殿下……
第二与第三分别得了一枝绿菊和丹桂,绿菊自不消说,绿色菊花本就是稀罕物,那丹桂也是摘自皇宫那株百年桂花树上的。
总而言之,得了名次的众人欢欢喜喜的出去夸街了。
十年读书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这群新进剑士们强忍住激动的心情骑上骏马,在禁卫军的护卫带领下,从朱雀街一路向东,转入桂枝街绕一圈儿。这一路上,街道两旁的酒楼客舍简直要被人给挤爆了。
景泰帝开国十四年,开办科举的次数连一个巴掌都数不完,更别说这还是单独开的恩科。
不知有多少京城百姓想要看看这在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进士,因此,一时间街道两旁可谓是人满为患。
卢时清一马当先走在最前头,当那些围观的人群发现状元竟是位文气雅致的女子时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啊啊啊!娘,你看见了吗?那是位女状元,开天辟地头一个女状元!她怎么那么厉害啊?”
“而且探花镜也是位女进士。不愧是探花,你看她长得如同姑射仙人一般,这样容貌气度绝佳的女子,我之前怎么从未见过?”
“哥,你看见了吧?一甲前三有两个都是女子。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也要读书,我也要考科举,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天街夸官。”
……
在百姓们的欢呼雀跃之下,这场夸街的队伍十分艰难的结束旅程,回到皇宫参加接下来的杏林宴。
只是让这些新科进士感到震惊的是,景泰帝只是出来露了一面,然后就将这场宴会的主角让给了宸睿亲王殿下,自己则是转身离开了,说是精神不济,要回去小憩片刻。
虽说大家有些茫然,但宸睿亲王的身份何等贵重,文韬武略一个不差。而且有些无法明说的理由,陛下毕竟年事已高,四皇子究竟如何现在还不知晓,只是知道还在幽禁之中。而亲王可是陛下最疼爱的孩子,并且已经将绝大多数政务交给亲王殿下处理,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不想当即站队,可是对这位亲王殿下给予些许善意还是可以的。
因此场面一时间也算得上热闹。
尤其宸睿亲王实在是个风度翩翩之人,言谈举止自有一番贵气萦绕其中。新科进士没有在官场中徜徉,因此某些言行显得有些许稚气。然而九阙却并不在乎,言语之中多有勉励。
只是那些老油条们看着对亲王崇拜的眼神都无法抑制的新科进士们,总觉得好像哪里有些违和,第一次见到亲王,就能生出这般激烈的崇拜仰慕之情吗?
啧啧啧,没想到这一代新科进士竟然有这么多马屁精!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安泰十四年的恩科考试顺顺利利的走向了尾声。但这一届进士所掀起的风浪却久久未能平息。
作为大景官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他们以一个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抢占官场各个职位,将大多数陈朽顽固的官员成功的挤了出去。而且他们还超乎寻常的团结,前辈们心中所想的某些官场倾轧场景竟然在他们身上很少发生,只是闷着头一心做事。正是因为有他们,让大景向前迈出了飞速发展进步的脚步!
因此接下来的这几年,大景被称为年轻人的皇朝!
第471章 六年后
六年后。
京都甲十三号码头。
“铛铛铛——”
随着一阵船只靠岸的铃铛响,码头上等着卸货的工人们一拥而上,乱中有序的上去背负货物。
不多时,号子声就有规律的响了起来,小山一般的货物就这么一点点运了出来,由力夫背到小推车上,再推往不远处的仓库。
这时,从客舱上下来一个身穿异国服饰的年轻男子,一路上眼睛跟不够用似的这儿瞧瞧那看看,眼里脸上满是赞叹。
见他这样就知道定然是头一次到京城来,旁边等候已久的闲汉们顿时冲了上来,,热情的介绍自己。那个男子吓了一跳,他刚来大景,语言还不是很熟练,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能手忙脚乱的解释,不过好在巡逻队发现了这里的情况,大声呵斥之下,那些人顿时散了。
男子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就看见那些明显是官身的人走了过来,顿时紧张不已。来到异国他乡,最害怕的就是摊上事儿,偏偏他大景话还不够好。正紧张着呢,没想到那为首的巡城卫竟然说了几句古罗国话,虽然不正宗,但也足够纯熟了。
“你叫什么名字?来京城做什么?不要害怕,那几个人就是想问你需不需要个向导。”
男人这才松了口气。
“我叫谷丰,来京城是经商的,我带了一船香料,在入境处已经报备过了,这是我的通关文牒。大人请过目。”
小队长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才点了点头。
“行,你若是对京城不熟悉,可以去四海司寻求帮助。若是有人恶意降价或者哄抢,他国友人都可以去那里。放心,咱们大景物价最公道不过,不会让你吃亏的。”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我正是听同乡所说,见大景物资丰饶,商机颇多,这才想过来碰碰运气。一些普通的香料都在来的路上卖出去了,只剩下最高档的香料宝石一直没有销路,想着京城里贵人多,这才想来找门路。”
“嗯,如果在京城超过半月还卖不出去,可以去四海司,那里会有人帮忙处理。”
谷丰感恩戴德的连连点头。
小队长表情严肃的叮嘱了几句,然后带着身后兄弟们继续巡逻,等远离了那外邦人的视线,其中一个巡城卫忍不住赞叹。
“老大,你怎么什么都会呀?刚刚那个外邦人说话叽里咕噜的,我一个字都听不懂,没想到老大你还会说他们那边的话。”
“这些书院都有教,平日里让你们去夜校学习,你们就是怕懒不想动弹。多学点东西没有坏处,如今咱们大景八方来朝,像这样的外邦人只会越来越多,咱们本就管着码头这一块儿,若是连与他们正常交流都做不到,怎么可能找到机会晋升?”
“老大说的是。唉,其实我就是觉得夜校里的那些夫子们实在太过严厉,我上回不过是提问默写的时候错了几个字儿,竟然挨了几板子,疼倒是没什么,就是丢人的很呀。我都这么大个人了,那里还有几岁的娃娃看着,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呀?”
说话的汉子看起来大概有三四十岁了,脸上按照寻常位的惯例没有留胡子,只是下巴上有一些青色的胡茬。这会儿愁眉苦脸的盯着自己左手看,好像还能看到当时挨板子时那火辣辣的触感,以及周围同学传来的异样眼神。
说出去他也是个巡城卫,吃官家粮的。竟然被个十几岁的小夫子狠狠打了五大板,丢人死了,回家都不敢跟娘子说!
那个小队长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
“夜校可是免费教人读书,这是咱们亲王殿下特意给京城百姓谋的福利。以前你一个月就算交一两银子都够不上学堂的门儿,现在有人免费教,居然还惫懒起来了?我看你呀,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看看跟你同期的廖老三他们,如今都升官儿了。你看着就不羡慕吗?人家之所以能升官不就是因为读书识字比较强,能和好几个国家的人沟通吗?听说现在还被四海司借去了,日后的前途可是不可限量!而且被夫子打几个手板算什么?若是夫子根本看都不看你一眼,那才是真正放弃你了。要我说还是打的少,打的轻,就该恶狠狠的再打你十几板子!你等我下职的,就给夜校的小先生们送一根结实的藤条,以后再遇上你这种不认真读书识字的,就狠狠的打!”
“哎,老大,您这回可是晚了一步,我家娘子听说之后,直接送了五根炮制过的藤条儿,说是这藤条儿拿起来不重,打人更疼,小夫子力气不足,用特意炮制过的藤条更顺手。还让我闺女儿子亲自送给人家,哎呦,我这张老脸可是丢了个一干二净。”
听到这里小队长的脸色才好看了许多,如今亲王殿下给他们这么多翻身的机会,若是饭都递到嘴边儿了,还不知道咽下去,这样的人活该穷一辈子!没看到整个京城如今连个乞丐都少见吗?但凡能动的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哪怕身有残疾也能找到能干的工作。像他们这种官家人员,不仅每月的俸禄涨了许多,还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福利。
这去夜校读书识字也是其中一项。
“对了,我家里有姐姐给的新式口脂,最滋润不过,这几日天气干燥,你寻个时机送给那位小夫子。听我妹妹说,她年纪不大,也不怎么会照顾自己。这口脂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当是个心意,给人家赔礼道歉。”
“哎呦,老大。你怎么知道我这心里想什么呢?我这几日正琢磨这事儿呢,你说要是太贵重的东西,小夫子肯定不要,但市面上那些寻常物件又拿不出手。口脂好呀,这玩意儿可是紧俏货,如果不是咱们大姐在口脂三厂上班,还没有这福利吧?”
“叫谁大姐呢?别贫了,赶紧巡逻去。这几日来京城的外邦人越来越多,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许多人语言也不通。殿下可是说了,像这些人,往往都是他们本国第一批吃螃蟹的。若是能在大景生意顺利,回去之后多多宣扬一番,岂不是有更多商人和好东西流入大景?”
第472章 玉米
几人闲话几句,然后又去巡逻了,如今来京城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巡城军的任务也越发繁重,然而没有一个人抱怨的,毕竟他们的报酬和福利都是一等一的。他们从心底里希望来京城的人越来越多才好呢,这样自己才有用武之地呀。
谷丰顺着方才那几个巡城卫的指引来到了四海司。一进门,就看见了四海司大厅内陈列的各国货物。
而且以谷丰的眼力,一眼就看出这些都是珍品。忍不住到处转悠,一边欣赏其他国家的特产,一边琢磨自己带回来的货物能卖到什么价格。
不过他看的太过投入了,在转身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一个人。还未睁眼看清楚对方的样貌,谷丰心里就是一沉,因为他的鼻子先他的眼睛一步嗅到了一股悠悠的香味儿。
这可是高级沉香,要想达到这样悠远又绵绵不绝的地步,随身所穿的衣服配饰必然都得经过长时间的熏蒸。而能做到这样的人家,想来不会是平民小户。
这下还有什么好说的?根本就不用交谈,谷丰直接连声道歉。
“对不住,真是对不住,刚才是我没看清冲撞了您,还请恕罪……”
只希望这位贵人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否则他在大景的经商路势必不会顺畅。就在他紧张的等待命运审判的时候,却听到对方传来一声轻笑。很神奇的,对方此刻还没说一个字,但谷丰却不由自主的放松了下来。
等他抬眼看向对方的时候,谷丰才彻彻底底的愣住了,这世上就是有一种人,只是站在那里连一句话都没说,可你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知晓,这样的人跟自己不在一个社会层面上。她好像就应该高高在上的,可很奇异的,对面这人虽然穿衣打扮乃至气质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贵人感,可她的眼神却是平等的,她平等的注视着每一个生命,就好像在看自己的子民一样。
对面的女子其实长得并没有格外貌美,眉眼也并不锋利,身上穿的衣服也没有明晃晃的昭示着出身富贵。如果非说有什么特殊的话,那就是她比寻常女子高了许多。脸上未施粉黛,嘴角勾着一抹细微的弧度,并没有被人无故碰撞的愤怒,只是笑盈盈的看着自己。倒是她身后站着的两个护卫,看样子应该是对龙凤胎,格外美貌出众,就是眼神冷冰冰的,看的自己一阵发冷。
谷丰好几次张了张嘴想要说话,最后却连一个音节都没发出来,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脸不由得爆红。
说起来他这些年走南闯北也见过许多大场面,怎么今日就这般不堪?说到底还是这位大人让他无地自容了。是的,这几年但凡想要来大景经商的商人,就没有不知道大景的国情的。这个古老的国家蒙天之幸,竟有了一个爱民如子,英明出众的亲王。
而且这位亲王殿下还意外的很得皇帝的喜爱,这些年皇帝身子虚弱,整个大景的政务几乎都是这位亲王殿下处理的。虽是女子之身,但这位亲王殿下将整个国家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威名已经传到外邦去了。
而且大景还是周遭众多国家中头一个不计较出身性别甚至国籍的国家。只要你自认有才华,就可以来大景走一走,这里有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而且一旦能当上官员,哪怕是最低等的小官吏,都会有叫人羡慕到骨子里的福利待遇。
因此这两年来周遭国家还掀起了一股大景潮。总有一些人得不到上头的认可,既然如此,在本国都待不下去了,为什么不能去别国选一条生路?只要能活下来,在哪个国家生活不行呢?
而面前这位尊贵的大人,就算不是官员出身,也是世家大族,豪商巨贾精心培养出来的女子。
“不必惊慌,你只是没注意到罢了,况且我也没受伤。”
没想到这位大人张口就是一口流利的古罗语。谷丰惊讶之余又忍不住庆幸。见这位大人实在平易近人,于是忍不住攀谈。
谷丰别看长得嫩,但实际上是个老江湖了,可是在和这位大人的交谈之中却不敢有丝毫隐瞒。三言两语之间就将自家的情况都说了出来,那叫一个干干净净。
只是即便如此,他也依旧担心自己有哪里说的不够全面,生怕触怒了这位尊贵的大人。就在此刻,他发现对面的大人微微蹙眉,似乎有些不太高兴。
“你是说你们那里有一种叫金米的农作物,吃起来香甜可口?”
“是的,大人。”
“这样啊,我对外邦的情况很感兴趣,还从未见过像你所说成熟之后有小儿手臂粗细长短的农作物。不知你此次来大景是否带了?”
“带了带了。临出发之前,母亲担心我在外邦水土不服,所以特意给我带了几大箱。那些东西都在码头的仓库里,您要是需要的话,我现在就去找。”
女子微微一笑,顺水推舟的同意了这个建议。
等终于见到那放在箱子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种子时,女子长舒了口气。
这果然是玉米。
没错,这女子就是长了六岁的九阙。她如今已经二十五岁了,骨架已经完善,比起六年前更加成熟稳重。抓了一把金灿灿的玉米,仔细端详了一下,发现这玉米除了比自己常见的小上许多之外,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暗自点头。如今大景人口激增,粮食当然够吃,但粮食这东西是不嫌多的。不把全国各地的粮仓们装满,她心里总觉得发虚。
现在有了玉米,简直如虎添翼。毕竟玉米也可以种在坡地上,简直跟白白得来的没什么区别。三言两语跟这个被大馅儿饼砸的晕乎乎的古罗人确定了三箱子玉米的交易,给了他远超市场价格的银子,九阙这才带着两个护卫离开。一路上脚步轻快,看样子心情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