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局里的小二平日里也是眼高于顶的,对这样连身上长袍都被洗白了的穷苦学子一向没什么好脸色。可也不知东家是怎么想的,竟然把这样好的书都降价卖了,而且要求他们这些小二必须好言相对,虽然心中不爽,但毕竟是东家交代,他也只能笑脸迎人了。所以这些人必须得记住东家的仁德,感恩戴德才是!
第445章 打架事件
只是这小二并没有看见,在他喋喋不休的时候,那学子眼中并没有所谓的感激,只是十分急切。
“既如此,就快带我进去吧。”
他今日出来本就带足了银两,想要去民说书房多买一些科举用的书,只是没想到半路上竟有意外之喜。至于这个小二,平日里他又不是没来过这书坊买书,以前对自己的态度可不像这般,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民说书局太过火爆,才不得不降价卖书吧。
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反应,这位店小二有些惊讶,却也只能笑眯眯的引着这位顾客往里边儿走。本以为只是个例,可没想到接下来见到了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是的,如同这几家书局背后东家想的那般,他们家的书坊确实是卖爆了。他们也想不到那些平日里抠抠搜搜,口袋里没几个钱的普通百姓究竟是从哪儿积攒的银子,竟能买这么多的书?以至于他们事先准备的上万册竟然被卖了个精光。
为此,背后的东家不得不从各地书坊调书来京城贩卖。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民说书坊也随之降价,双方来了几次价格战,倒是让那些买书的学子们高兴了。到最后,各大书房将价格控控制在了两百文,民说书局终于不再跟着降价,总算让背后的东家松了口气,只不过他们心疼的简直要滴血。
这年头赚点钱容易吗?印一本书要花费的人力财力实在太大,可现在却只能卖200文,根本连本钱都不够。再这样下去他们要赔死了!而民说书局估计早他们一步坚持不住,现在已经关门大吉了。
就在各大书房背后的世家大族们心中痛着并暗喜的时候,殊不知他们名下的书坊已经被急于买书的百姓们给包围了。
“不是说好了要卖书吗?为什么要关门?民说书局不是已经被你们挤兑的关门儿了,你们关什么门?赶紧把门打开,哪儿有不打开门做生意的?”
“就是!我们等了好几天,就想着买书呢,你们说不卖就不卖了?要是真没有那个本事,就别跟民说书局比降价呀!”
“不是,各位客官,我们真不是不卖,实在是已经卖光了。这些时日来书坊买书的人实在太多,进进出出的,您也不是没见过。我们也不是不想卖,实在是没有了……”
急得满头大汗的掌柜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不去为难早就关门大吉的民说书局,反而来为难他们这些坚持到现在的正经书坊,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谁能想到对面一个穿着灰袍的中年文人这会儿气呼呼的。
“民说书局不过是个新开的书局,人家卖的便宜是想着招揽顾客,没想到你们也跟着降价,现在可不是开不下去已经关门儿了?可你们背后的东家不是谢家人吗?五家七姓之一,名流世家,难道连这点儿底蕴都没有?怎么可能?”
“我……”
老板心中一凛,他们怎么知道自己的东家是谢家人?
好说歹说终于问出,知道真相的老板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竟然是民说书局的人说的?!这是比不过他们就想造谣了,可他们说的也没错,自家背后的主子确实是谢家人,可是怎么想怎么觉得古怪呢?
总而言之,今日的京城可算热闹的很。这些世家大族不是想在文人之间赚个好名声吗?为此还不惜大肆降价,既然如此就让他们卖好了。他们那些书本的印刷代价可远远比如今的售卖价格高的多,每卖一本儿书,他们都在亏本儿,九阙倒是想知道他们能亏到什么时候。
现在这些世家大族等于被架起来了。谁让他们之前的口号打的太响,说什么为了天下文人都能读得起书,特意忍痛将价格下调。前面买到的人自然欣喜不已,可后边儿等了许久却没能买到的文人却更为愤怒。凭什么他们买不到?这是一本书的问题吗?这关乎他们日后的官途,这可是他们眼中的康庄大道啊。
背后的五家七姓怎么想都想不通宸亲王到底要做什么?说她是想和五家七姓等世家大族打擂台,可却雷声大雨点儿小,只是持续了几日就停了,这不太对劲啊。可现在他们想要见好就收,将价格调回往日的三两一本儿,可却没人买账。甚至还得到文人学子们的一致唾骂。
“明明昨日还是200文一本,为什么今天就要涨到三两,你们也太黑心了吧?!”
“就是就是!我家距离京城足足两百二十里!正是因为听好友说京城的科考书卖的便宜,硬生生用双脚赶了过来,可好不容易到赶到,你竟然说涨价了?!还涨到三两一本这么高!你们抢钱啊!”
“可,可我们以前就是这么卖的……”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你们降价那么多,就说明原本就不用卖的这么贵,这些差价哪儿去了?不还是被你们给赚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这书本儿是我们东家印的,他想定什么价格就定什么价格,如果买不起可以不买啊。”
“你怎么说话的?”
“这位兄台也先别恼。余老板,小生是京城人,这几日的闹腾小生也看在眼里,民说书局的书确实便宜,不过那已经被挤兑的关闭了。咱们也不能说非得让一本书卖200文,只是这价格上能不能再便宜些?三两一本实在是太贵了……”
那老板眼神一闪,语气十分恶劣。
“这你们跟我说没用,我又不是真正的东家!我还是那句话,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别进来。真以为这圣贤书是谁都能读得起的?有些人啊,天生卑贱,还妄想一步登天,真是做白日梦!”
“说什么呢?!”
这下刚才那个说话文雅的学子也忍不了了,书生意气,更何况在场聚集的有这么多热血书生,大伙儿干脆并肩子上,噼里啪啦将说话难听的老板店小二通通打了一顿,如果这里不是书坊,说不定连里边儿的书本儿都得被扔上几下儿。
谢家得知消息之后都傻了。
“谁让他这么说的?我不是说过价格可以酌情上升吗?酌情,酌情不懂吗?!”
第446章 ‘战争’前夜
谢家主简直要被那些愚蠢至极的下人们给气死,这会儿更是拍着桌子要将擅自说这种话的管事拉过来乱棍打死。然而过来禀告的谢明礼脸色却难看至极。
“父亲,说这话的于明不见了,包括他家里老子娘,媳妇儿孩子,全家都不见了。”
“!”
谢坤的脸色顿时更加难看,这种关键时刻自己手底下的管事突然犯这样的蠢,而且紧接着那管事全家人都不见了,这点儿微末的伎俩他要是看不出来,就白活了。
“定然是宸亲王和王姮的把戏!”
“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赶紧把族中那些库存都搬出来,堵上外边儿那些文人学子的嘴,等把这段时间熬过去,日后那些书卖多少钱还不是咱们说了算?现如今那些个贫苦学子是被蛊惑了,日后自然会明白过来,圣贤书是那么好读的吗?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却想得到原本没有的一切,这样的想法太过贪婪,终究会自食恶果。”
“所以咱们现在就什么也不做?宸亲王的做法太过分了,咱们就这样坐视?”
“要不还能怎么做?她可是亲王,当今朝廷唯一的亲王。要比权势,咱们比得过人家吗?如今也就剩一个名正言顺了。若是咱们自己都撑不下去,这书坊何必还要开?拱手让给人家不就行了?”
“可……”
谢明礼总觉得他们的重点是不是弄错了?刚开始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逼迫王姮让她回来,把王谢两家的丑事摁下去吗?怎么莫名其妙就变成了书局之间的战争?
难道这点谢坤不明白吗?可如今已经不是他和王姮之间那点恩怨了,这是世家与皇权之间的战斗。以前景泰帝抽不出时间来整治试驾,可现在有了个青出于蓝的宸亲王愿意为了自家权利与他们明争暗斗,若是他们就此沉寂,日后这话语权他们是拿不到一点了。
“如果连这点小事儿都完不成,就别提大事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开始就将宸亲王的气焰摁下去。她不是要开书局吗?如今她开的民说书局已经倒闭,想来是印刷工具跟不上了,年轻人还是太过气盛。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小心伤了自己个儿。”
宸亲王那边已经三天了都没什么动静,想来在这场价格战中确实吃了大亏。想想也知道,宸亲王正是撸起袖子想要大干特干的时候,所以才会一开始就将书的价格定的那么低,想来是要借此打响名声,可没想到竟会输的如此惨烈。
唯一可惜的是他们想要知道宸亲王如今怎样,是否放弃,却根本找不到途径打听。唯一跟这位亲王殿下有交情的谢明尘,却早就已经跟着他母亲叛变了,现在别说跟他打听点儿消息,连见一面都艰难。
每每想到此处,谢坤都觉得胸口疼,他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妻子要和离,儿子不听话,现在还惹了一身骚,想起之前聚会时五家七姓家主们对他明嘲暗讽的场景,谢坤就觉得不仅胸口疼,连脑袋瓜都一起疼了。
然而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如今唯一感到庆幸的,就是陛下还没下场,不至于为了他的女儿拉偏架。所以我们得赶在这个时候彻底将宸亲王的书坊打垮。对了,晨报弄好没有?”
没错,他们既然要打赢这场舆论战,在发现旬报是个不错的工具之后自然不会放过。早在旬报出现的第一天,五家七姓就对其进行研究,如今,也该是出成果的时候了。
只是没想到,谢明礼竟然面露难色。见状,谢坤顿时心生不妙。
“怎么?又出什么问题了?”
谢明礼也觉得晦气。
“那些工匠,非说这点儿时间不够他们钻研出那旬报的模子,虽是勉强弄出来,但价格十分高昂,根本不可能那般便宜。若是咱们卖的贵了,那些平民百姓怎么愿意花钱买一张没什么用的纸?若只是那些文人学子,他们又怎会愿意降下身价,跟普通百姓交流王姮之事?”
所以,要想走九阙之前那种亲民价格,只怕是不成了。
谢坤有些沉默,不过对此早有准备,叹了口气,也没有强求。
“罢了罢了,贵些就贵些吧,反正民说已经关门,咱们的晨报也算一枝独秀。不过一定要记住,在那晨报上定要将此事的始末说清楚!尤其是王姮和宸亲王之间的关系,不要有丝毫隐瞒,她们不是互帮互助吗?既然关系这么好,总得让天下人都知道。”
谢明礼咀嚼着这句话,觉得说的不错,郑重其事的点头应了。
总而言之,不管这次印刷晨报要花费多少,他们谢家都奉陪到底,势必要让宸亲王在这场舆论战中失败。还有这晨报,在控制舆论方面的作用还真是显著,说不定日后会成为五家七姓新的产业之一。
这可真是让人期待呀!
谢明礼只要一想起宸亲王在看他的时候目光根本没落到自己身上,就觉得愤怒。可如果他们能在这场舆论战中获得胜利,对方岂不是要真真正正将自己放到眼里了?
怀着这样复杂而微妙的心情,谢明礼飞快的冲出去,为明日的晨报做最后的准备。
夜晚,京城的某处别院中,九阙看着四周热火朝天的模样,眼中闪着别样的光彩。周围的工人来去匆匆,独属于新墨的味道在鼻端萦绕。
淳于霜盘点了大半天才终于有了个结果,这会儿面上难掩兴奋的冲回来。
“殿下!这活字印刷实在太有用了!还有这个油墨印刷,滚筒往上面一刷就是一张报纸,字迹清楚的很!您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法子的?实在太有用了!我都能想象的出来,明日一早京城各大书局背后东家铁青的脸了。”
“淡定,我们也得做好世家大族倾尽全力,背水一战的准备。他们的财富累积多年,谁也不知究竟有多大能力。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等她手里积压的旬报和新印出来的书倾销出去,只怕对方立即就要破产。这也怨不得五家七姓,谁让对方不知自己究竟印了多少科举用书?
第447章 偏好
第二日一大早,满大街都是到处乱转的小孩儿,这些小孩儿兴高采烈的朝周围人散播一个消息。不,严格来说是两个消息。那就是,不仅前几日关闭的民说馆重新开门儿卖书,京城里的其他书法坊今日也将卖晨报了。
“王谢两家因姻亲结仇,王家女嫁入谢家二十多年备受磋磨,自请和离,谢家主却不允许!”
“大家快去瞧,快去看呀,谢家主成亲当天竟然同时娶了另外一个小家小户出来的女子。并且与其孕育了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都比王家女所出的嫡子要大。这是无媒苟合啊!”
“谢家主幡然悔悟,要与王家女重修旧好!谢家家主之位何去何从?”
“谢家家主痛定思痛,竟将前因后果都印在自家晨报上,愿意便宜卖给京城百姓。大家都快来瞧,快来看呀!”
“……”
一大早的就这么热闹,这段时间京城百姓对突然冒出来的新鲜事物都快习惯了,但是在听到这些劲爆的消息之后依旧按捺不住八卦之心,顺着那些小孩儿们指引的方向分别去买了一份儿报纸。有些不识字的干脆路边拉过一个衣着打扮简朴的学子,请其帮忙读一读。
这些学子大多数囊中羞涩,这报纸的价格虽然不贵,但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是笔不小的支出,这会儿能免费读,自然乐意。
只不过在看了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报纸之后,这学子忍不住发出嘶嘶的倒出一口凉气的声音。
“书生郎,这纸上到底写了什么?你怎么尽是倒抽凉气儿?”
“就是!快说快说呀,看这急的我!”
“诸位街坊们莫急。”
这位书生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的将这两份儿既然不同的报纸讲出来。
众人只听民说书局里的王家女好生可怜,不仅所遇非人,丈夫那般欺辱自己,就连娘家人也不给自己撑腰,还是摁着头让她继续做谢坤的妻子。百姓们大多是淳朴的,尤其是看到弱者如此凄惨,忍不住义愤填膺。
“那王家不说是什么大家族吗?怎么连自家闺女都不维护?连我老婆子都知道,若是我闺女在夫家受了委屈,我必定要为她出口气。这王家的闺女竟然不像是闺女,反倒是仇敌了。就算是个陌生女娃娃,老婆子我也不会劝她继续过那窝囊日子。现在又不是前朝那时候了,嫁给谁就得一辈子窝窝囊囊的过日子。唉,好好的闺女,瞧瞧给作践成什么样了。”
“谢家也不是什么好人,那谢家主还是一族之长呢,竟然做这种畜生不如的事儿。他既然喜欢那小妾,为什么不明媒正娶?定是一边儿想要个出身尊贵的正妻撑门面,又想有温柔小意的小妾红袖添香。呸!这般左拥右抱,享尽亲人之福还不满足,竟然亏待自己的妻子,真不是个好东西。”
这大概是个读过书的,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旁边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头老太太们已经开始破口大骂了。
他们这些人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也因此习惯了将自己带入弱者的身份。此刻只要一想到自家闺女、孙女,外孙女受到这样的对待,简直肺都要气炸了。各种乱七八糟的话都骂出来,倒是博得了许多赞美声。
那读报纸的书生其实心里也颇为赞同。若是他能有出身高贵,美丽大方,且文采出众的妻子,一定对其敬之爱之。或许心中自有偏向,他先读的是民说书局的旬报。
等拿起第二份出自其他书籍的报纸时,这读书人忍不住眉头一皱。
先不说内容,这张报纸的质量就明显不如上一张。再看看上面印着的字,竟然还有字迹模糊不清的地方,且散发出来的油墨味儿十分难闻。这读书人家境贫苦,买的笔墨纸砚自然也是下下等。他很容易就分辨出来这张报纸不仅用最差的纸,油墨也是最差的,极为劣质。
先从这印象上,其余各大书坊就已经落了下乘。
再一问价格,民说书坊的旬报依旧只要10个铜钱一大张,可其余书局的却要20个铜钱。价格比人家贵,质量却没有人家好。再看看内容,不同于民说书局这张报纸上有关王谢两家之事近乎于大白话的文章,这张报纸上通篇都是知乎者也之类用尽典故的文章。
周围百姓们听到头晕,脑袋里好像有一万只苍蝇飞来飞去。彼此面面相觑之后,小心翼翼的询问。
“这,这说的什么意思?你们听懂没?”
其他人也忍不住摇头。这些文章里实在太多之乎者也的话了,他们根本听不懂。
这就是五家七姓的短见之处了。他们想将王谢两家之事告诉给全天下的人,但在他们眼中,全天下不包括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所以他们在印文章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要印那些直白的话,毕竟那对他们来说就是有辱斯文。
百姓们也是有自己的偏爱的,在听了一篇儿通俗易懂,一篇儿根本听不懂的文章之后,大家潜意识里就选择相信第一种。再加上,第一种旬报便宜呀,这对大伙儿来说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选择。再加上,大伙儿一窝蜂的去买这种报纸的时候,其他各大书局的存货很快就卖光了。但是一转头回到民说,不仅这里的报纸便宜,各种各样的圣贤科举书便宜,甚至还出了许多明艳好看的便宜画本。这些画本子上不仅有鲜艳好看的画,还有许多通俗易懂但会教导人们某些道理的小故事,十分适合小孩子。
说句实话,如果要作为启蒙书这些带字画的反而比冗长的四书五经要好的多。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孩童,要让他们在不停的朗读中读懂这些字的意思,实在太过艰难。
能看出这些画本好处的不在少数,因此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去民说买书画了。
各大世家的人一开始还端着,但是在发现自家的存货全都卖空而民说却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招待客人时,都坐不住了。
这不可能!宸亲王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印出如此多的书报?除非她掌握了新的更快更有效的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