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快婿 第42节

  大齐的这个锦衣卫,同样脱胎于天子仪仗队,甚至它的名字都没有改,官面上依旧是仪仗队时候的称呼,称作仪鸾司。

  这一点,跟大明几乎一模一样。

  它没有改名字,也就意味着,天子如果出行,仪仗依旧是这个仪鸾司负责。

  同时,朝廷既然有诏狱,就说明大齐的这个仪鸾司,权力已经不小,毕竟既然设了诏狱,就说明它在朝廷司法体系之外,另设了个独立的,仅对皇帝负责的司法系统。

  这是皇帝收束权柄的手段,也是皇权相对集中的体现。

  论职权来说,仪鸾司着实权柄不小,但是论规模,历代齐天子相当克制,导致一直到如今,仪鸾司的人数以及整体规模,都还远不如另一个世界的大明锦衣卫。

  “诏狱。”

  了解了这个仪鸾司之后,陈清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然后看向顾老爷。

  “这么说,叔父的那位义兄,实际上是得罪了天子,而非是真的犯了什么罪过。”

  顾老爷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若是他真有什么大罪,便不至于三年时间,还一直悬而未决,当年的事情,如果交给三法司去办,至多也就是贬官,了不起罢官夺职。”

  顾老爷看着陈清,叹了口气:“人关在诏狱里头,陛下不说放人,朝臣们就只能装作没有这件事情。”

  说到这里,顾老爷长出了一口气:“陛下分明是想要关死我那兄长。”

  “哪天他若是真的支撑不住,死在了诏狱之中,他的家里人便处境更加凶险,说不定真要男丁被充军,女眷充入教坊司了。”

  陈清这才明白,事情大概的经过,也终于想明白,为什么一个案子能拖三年,还没有彻底定下来。

  他想了想,才摇头道:“皇帝…大概也就是发发火气,他若真是要杀人,以诏狱的手段,不管是做出病死的模样还是自杀的模样。”

  “都再轻松不过。”

  顾老爷闻言,认真思考了片刻,他看向陈清,目光微微变化。

  “贤侄只凭借三言两语,看这些朝堂上的事情,竟比我看的还要分明些。”

  陈清摇了摇头:“叔父是当局者迷了,而且。”

  他默默说道:“朝堂上的事情,跟做生意有些分别,因此叔父可能容易想岔。”

  他看着顾老爷,问道:“叔父打算怎么救人?”

  “你也看到了,我准备了这些钱财,这一年时间,又花了不少,买了大量的古董字画,这些东西带进京城里去,看能不能走通关系,让朝中大臣,上书言事。”

  “如此事不成。”

  顾老爷默默说道:“那最少也要想办法,把兄长的家里人从京城接出来,不能让他们处于危险之中。”

  陈清问道:“叔父那位兄长,算是朝中清流吗?”

  顾老爷摇头,指了指这地库里装金银的箱子,苦笑道:“若兄长真是清流,我哪里容易这么快家财万贯。”

  陈清摇头:“清流不代表当真两袖清风,而是看到底站在哪一边。”

  说到这里,他还想继续说下去,但又觉得这么说太过空泛,于是主动停止了话题,开口说道:“这些事情太复杂,叔父这样糊里糊涂的闯进京城里去,肯定是不成的,到时候带上我,我多少能给你出出主意。”

  顾老爷认真思考了一番,才点了点头:“如果不出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我一定把贤侄带上。”

  就这样,二人又聊了一会儿朝廷里的事情,陈清也算是恶补了一番有关朝廷的知识,一直等到外面的顾昌呼唤顾老爷,顾老爷才起身离开。

  走出地库之前,他看着陈清,感慨道:“贤侄不去考学做官,真是可惜了。”

  陈清苦笑道:“能考上我也想去考,只是希望渺茫。”

  相比较来说,陈清对朝堂方面的事情,的确有些优势,另一个世界的他虽然算不上衙门官员,但也与衙门息息相关。

  算得上是从业人员。

  顾老爷还要说话,外面的老仆顾昌的声音又了进来:“老爷,陈老爷已经到前庭了。”

  顾老爷这才加快步伐,动身离开。

  眼见着地库门户闭合,陈清回到了地库里点燃的烛火前,望着闪烁的烛火,目光炯炯。

  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对抗权力的…只有权力。

  既然已经苟不下去了,陈清就必须开始去争取权力,至少,也要变相的争取到权力。

  去京城折腾,才可能会有这种机会。

  如果上升通道真的全在科举上,一丁点机会都没有,陈清将来,就要考虑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了。

  而现在看来,顾叔的那个把兄,对于陈清来说,就是一个还不错的机会,至少他的官…

  应该比陈焕要大,而且大不少!

  …………

  之后的两三天时间里,陈清基本上一直呆在顾家的地库里,只有天黑的时候,他才会出来喘口气。

  而这两三天时间,小月还有顾小姐,会抽空进地库去看他,倒也不算太寂寞。

  到了第三天上午,陈焕终于待不住了,他坐上马车,动身离开了德清。

  对于德清来说,陈焕无疑是个大人物,知县洪敬以及首富顾绍,都亲自出城相送这位明年可能就要高升京城的陈府尊。

  德清县城门口,陈焕面如平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他对着洪知县以及顾老爷,拱手行礼,然后开口说道:“洪贤弟下一任如果还在德清,得了空,去湖州城一趟,我请洪贤弟吃酒。”

  洪知县喜笑颜开,连忙开口笑道:“一定叨扰,一定叨扰。”

  陈焕又看向顾老爷,拱手道:“家门不幸,这段时间却是最对不住承隆兄,承隆兄放心,陈某不会忘记承隆兄的情分。”

  当着洪知县的面,陈焕还是没有提钱的事情,也没有提什么恩情。

  顾老爷摆了摆手,拱手还礼,笑着说道:“我明年大概就要去京城一趟,希望明年,能在京城里见到昭明兄。”

  说到这里,他看着陈焕,又感慨道:“往后昭明兄要是一飞冲天了,莫要忘了我等故交。”

  陈焕默默点头,行礼告辞之后,回头上了马车。

  他上了马车之后,马车缓缓行动,离开了德清,等马车走出数十步之后,他把头探了出去,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德清县城。

  已经看不真切的德清城楼上,陈焕隐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很像是陈清的身影。

  这位陈府尊刚想叫停马车,但是心念一转,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闷哼了一声,回到了车厢里端坐,心中微微冷笑。

  “且饶你一回,看你能成什么模样。”

  而此时此刻,陈清也的确站在德清城楼上,目视着陈焕的马车离开,等马车走远,这位陈大公子也喃喃低语。

  “你不依不饶这么多天是对的。”

  陈清目光看着离去的马车,心中暗语。

  “因为…”

  “这是你最后一次可以拿捏我了。”

第56章 起家大计!

  德清县城,泥螺巷。

  这里,是德清县城里相对平民一些的地方,杨先生父女俩,便住在这里。

  此时,距离陈焕离开德清,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而陈清也租下了泥螺巷里一处还算不错的民居,经过几天打扫整理之后,终于在这天搬了进来。

  他东西不多,只有一个包袱,包袱里头也没有什么特别稀奇的东西,除了几件换洗衣服之外,唯一能说道的,也就是一尊神位了。

  是陈清母亲的神位。

  这尊神位,还是他从陈家离开的时候,从家里背出来的,当时他的记忆远不如现在清晰,或许那个时候,也不是他背出来的。

  而是那位“陈大公子”,非要背出来不可。

  此时,陈清把神位供在宅子里的神龛上,上了几柱香,躬身拜了拜。

  院子里,传来了一个少女的声音。

  “公子,公子!”

  这不是小月的声音,而是杨姑娘的声音。

  杨姑娘是说书杨先生的女儿,陈清至今还不知道她大名叫什么,只听杨先生喊她小环,陈清就也跟着喊小环。

  陈焕没有来德清之前,陈清就已经跟杨家父女很熟了,他改出来的西厢记,让杨七先生在德清名声大噪,最近甚至有府城以及其他地方的人,赶来德清听他说书。

  短短一个月时间,这父女俩就差不多已经摆脱了从前的困顿状态,虽谈不上大富,但是比起从前,已经好了太多。

  陈清看了看神龛上的神位,扭头推开房门,走了出去,只见院子里,杨家父女手上提了不少东西,已经进了院子。

  陈清迎了上去,看了看杨先生,笑着说道:“我听说先生现在忙的厉害,每天被茶馆的那个东家拖着不让走,这会儿茶馆该已经开了,先生怎么得空,到我这里来了?”

  杨先生满脸笑容,手里还提着一壶酒,笑着说道:“不要说东家拖着不让走,就是东家把我撵走,不让我去说书了,今天我也非得厚着脸皮,到公子这里来不可。”

  说着,他提了提手里的酒壶,笑着说道:“这不,一大早我就跟小环一起去置办酒菜去了,今天一来是庆祝公子乔迁之喜,二来也是庆祝公子得脱牢笼。”

  杨先生正色道:“以公子的才华,往后便是龙归大海,虎入山林了。”

  陈清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一旁的杨小环,开口笑道:“只是从顾家搬了出来而已,哪里有先生说的这么夸张?”

  “而且,我也没有什么才华。”

  陈大公子微笑道:“那西厢记,是我抄来的。”

  杨先生咧嘴笑了笑,显然不相信,他让小环去搬桌子,然后开口笑道:“屋子里热,就在院子里凉亭底下吃罢。”

  说到这里,他先是将酒菜拎到了院子里的凉亭下,然后左右看了看陈清租住的这座民宅。

  “这宅子真是不错,比我跟小环住的那处好多了。”

  陈清在凉亭底下坐了下来,开口笑道:“先生现在,一个月月钱恐怕不少,想要住个好些的地方,不是轻轻松松?”

  杨先生摇头道:“我们父女二人,这几年什么地方没有住过?能有个片瓦遮身,已经心满意足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陈清,呵呵笑道:“不瞒公子,我这人没有多大出息,如今在德清过的不错,就想着攒点钱,等明年在德清置座宅子。”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陈清住的这座民宅,开口笑道:“像公子这里这么大就好了。”

  “以后再有闲钱,就看能不能买几亩地。”

  说到这里,他看着还在忙活的杨小环,继续说道:“等再过几年,把这姑娘嫁出去,我也就算对得住她娘亲了。”

  陈清给他倒了杯酒,笑着说道:“先生还这么年轻,如今又宽裕了,不想着再找一个?”

  杨先生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我不想这些,真再找一个,怕小环受气。”

  他叹气道:“这孩子这几年,跟我吃了大苦头了。”

  陈清看着他,问道:“以先生的本事,流落江湖,恐怕也有一些隐情罢?”

  杨先生只是低头喝酒,没有回答,陈清也就没有再问。

  不过他大概猜得到,以他这种武人,流落江湖,多半是在故乡打死打伤了人。

  二人闲聊了几句,终于把话题扯回了陈清身上,杨先生看着陈清,开口笑道:“往后,但凡是说公子出的话本故事,所得收入,我都跟公子对半分。”

  “这样公子这里,也可以请个丫鬟,平日里洗衣做饭,照顾公子起居。”

  陈清想了想,摆手道:“这事不必,先生挣得都是辛苦钱,况且我们事先已经说好了,先生只需要教我习武,咱们就算是抵了。”

  “不谈分账的事。”

首节 上一节 42/1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