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招抚海贼,分化瓦解沿海海贼与倭寇的联盟;
长期:开放海禁,满足沿海人民的生计和贸易需求,从根本上铲除了“倭患”再生的土壤。
但在鄢懋卿看来,其实贸然开海对大明的危害也同样不小,甚至可能比“倭患”更大。
因为这个时期,倭国已经发现了产量巨大的石见银山,而西班牙也已经到达了银矿资源极为丰富的南美洲。
一旦开海将立刻有大量的白银涌入大明,虽然短期内的确能够促进大明的经济活动,但这也等于大明朝廷将手中的铸币权拱手相让。
等到后续欧洲开始全面战争,西班牙从南美大陆上运来的白银急剧减少时。
已经丧失了铸币权,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干预的大明。
财政便会立刻崩溃,迅速被拖入亡国危机!
第125章 糟糕,吴承恩学废了!
从鄢宅出来时。
沈坤和吴承恩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如此沉默的行走了许久之后,两人忽然又看向对方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
“他人还怪好的嘞……”
然后沈坤抢先追问了一句:
“小舅子,你又是觉得这位上官哪里好?”
“牛笔山人虽不以我的老师自居,但却在尝试教会我如何著写一部脍炙人口的好书!”
吴承恩脱口而出。
“啊?”
沈坤不由一怔,这又从何说起?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鄢懋卿刚才不过是对这个小舅子说了几句令他死心、甚至诛心的话罢了。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其目的也应该是打消吴承恩对《玄破苍穹》的期待,别再跑来里劝他继续不务正业,妨碍他步步高升。
“姐夫有所不知,牛笔山人刚才的那番话虽然听来寻常,对于一个读书的人来说颇为残忍。”
吴承恩沉吟着道,
“但对于一个著书的人来说,尤其对我来说,却是揭露了一部书籍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深层逻辑。”
“再结合他此前那部书中呈现出来的一些在其他书籍中不常见到的路数,若静下心来细细去想,便可总结出一套放在如今极为罕见的著书技法。”
“在我看来,说是‘听他一席话,胜著十年书’亦不为过!”
“姐夫应该知道,如今著书虽可留名传世,但其实难有实际收益。”
“故而多数著出了传世著作的文学大家,生前皆是穷困潦倒,需依靠亲朋好友资助过活,正如我如今乡试落第,又不得不跑来京城投靠姐夫。”
“但我却听闻,这位上官的这部书,在鹿鸣阁以期刊形式刊印出版,销量颇为喜人,每月皆可为其挣得数两银子的实际收益。”
“因此我私以为,以我的文笔见识,若再将他教给我的著书技法融会贯通,未必不能自此自力更生!”
“……”
沈坤闻言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个小舅子文采绝不低于自己,十多岁时就以文才出众而享有盛名,科举的八股文自然也不在话下。
只是思想上略微有些执拗,以至于总是用力过猛,在一众考生中显得离经叛道。
因此他的八股文才始终无法获得读卷官的青睐,甚至使得读卷官根本不敢圈点,这应该就是他屡次落地的真正原因。
对此他也曾劝说过这个小舅子,可是始终收效甚微,毕竟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有时就是比杀死一个人更难。
就像现在,他就觉得这位小舅子的思想又跑偏了……
这明显不是此行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吧?
正如此头疼的时候,就听吴承恩接着又正色道:
“姐夫,方才牛笔山人命我们写文,我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对我的考验,正如老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姐夫自幼研习儒家经典,平日也只写一些八股散文,显然像我这般擅长文艺上的夸张,文章一定无法达到牛笔山人的要求。”
“因此文章交给我即可,且看我如何令牛笔山人赞不绝口……”
……
五日后。
“这也太好看了吧?!”
鄢懋卿看着吴承恩刚刚亲自送来的文章,心中不由发出一声惊叹。
这行文,这修辞,这详略,这设计,这反转,这大明本土化的俏皮话,这配在文中的优美诗文……
“就没了?”
鄢懋卿几乎一口气看到了最后,再往后翻已经没有了下文,顿时有一种抓耳挠腮的冲动。
断章?!
这熟悉的套路,这恍如隔世的感觉……
吴承恩居然用的也是期刊的写作形式,如今只先写出了接近万字的一期,而且在期待感几乎拉满的同时,强行断在了最要紧的地方,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鄢懋卿无言以对,他本意只是想让沈坤和吴承恩代写两道夸大倭患的奏疏,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呈递上去……
“依照牛笔山人的要求,目前只写了这么多,恳请山人不吝赐教。”
吴承恩微微低头,做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
“这……”
鄢懋卿难以置信的望着吴承恩,脑子里面嗡嗡作响,似乎听到阵阵耳鸣的声音。
我……究竟做了什么啊?!
一个名垂千古的文学大家,一个写出了《西游记》的惊世文豪,如今竟取了后世网文所长,写出了这样一部杂交话本?
这叫什么?
这叫一个厨子不但精通厨艺,居然还学会了兵法!
但……这是全方位吊打的感觉!
回想起自己那部中译中的《玄破苍穹》,与如今吴承恩只用了五日写出来的《破倭记》相比。
简直就如同一个三岁稚童站在一个绿巨人面前,竟是显得那么幼稚,那么生硬,那么鄙陋,那么相形见绌!
这就是吴承恩!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这是何等可怕的悟性,这是何等骇人的滑坡,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不愧是吴承恩!
就凭那么一部太监的网文,就凭那么一通恶毒的剧透。
他便能够一点即通,非但轻而易举的掌握了网文所长,而且大有一举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之势?
这不误人子弟么?
后世成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还有机会成书,或者说写出来之后还能是自己熟知的那本《西游记》么?!
“如何?”
吴承恩还在眼巴巴的等着鄢懋卿做出评判,见他面色一变再变,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汝忠兄,以后叫我景卿贤弟即可……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鄢懋卿回过神来,神色越发古怪。
“这……牛笔山人请讲。”
吴承恩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逾越,只是心中好奇的道。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应该一直有在构思一部话本吧?”
鄢懋卿真起身来,极为郑重拜道,
“求你日后撰写这部话本的时候,一定要凭自己最初的想法去写,务必力求返璞归真,万万不可摒弃初心,我真心实意的求你!”
“???”
吴承恩不由一怔,连忙诚惶诚恐的起身搀扶,
“牛笔山人折煞我也,在下如何当得起如此大礼!”
“什么都别说了,快回去写下一期吧。”
鄢懋卿当即六亲不认,一边推着吴承恩向外走,一边口口声声的催促,
“写完第一时间送来我这里,待我细细看过之后,再替你拿去鹿鸣阁刊印出版,分成一文不会少了你的!”
既然《玄破苍穹》都卖得出去。
那么这书一旦刊印出来,绝对只会更加卖座!
如此“倭患”之事也将随着这部书的传播,逐渐在京城造成一定的反响,引起舆情上的议论。
何况朱厚熜本身也是个喜欢看话本的人。
他连郭勋那部往自己先祖脸上贴金的《皇明开运英武传》都看得下去,甚至因此将郭勋从武定侯升为翊国公。
那么吴承恩的这部《破倭记》只要引起了一定反响,就一定可以进入其视线,并且提前引起他对南方倭患的重视!
第126章 反书!
见到鄢懋卿命人送来的第一期《破倭记》稿件时,鹿鸣阁的刘掌柜自是喜出望外!
如今他和看过《玄破苍穹》的那些人一样,也正处于书荒之中。
不过不同的是,他是无书可印的书荒,而非无书可看的书荒。
自打鄢懋卿坚决太监以来,好不容易有了那么一点起色的书局,立刻又陷入了那种只能依靠出售以往老书存货勉强维持的半死不活状态。
而他也不得不继续每月腆着脸前往翊国公府“要饭”,用于填补下面那些印刷工匠的工钱亏空。
谁他娘的不想站着把钱挣了啊?
可鄢懋卿非要做个可耻的太监,那书他又续写不出来,他又能怎么办?
好在如今鄢懋卿忽然又良心发现,看在他已经为其办了两次脏活的情谊上,重新送来了稿件出版,鹿鸣阁终于又可以开工了!
最重要的是。
刘掌柜赫然发现,这次《破倭记》的水准明显又比之前的《玄破苍穹》上了好几个台阶!
因此就算有之前的太监黑历史,刘掌柜也依旧充满了信心,觉得大部分被《玄破苍穹》伤了感情的人们肯定还会一边谩骂一边买账。
所以这回他咬了咬牙,只第一期《破倭记》就直接刊印了五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