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88节

  而高迎祥他们能发财,都要归功于刘永把炸药包这种新式武器交给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自从有了炸药包,他们攻城略地的效率直线上升了几十倍。

  原本那些坚固的坞堡,就像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农民军望而却步。但现在一个炸药包过去,就能轻松炸开城墙。

  每到夜晚的时候,农民军就会把士绅的坞堡团团包围。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将炸药包放置在城墙下,然后迅速撤离。随着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农民军们呐喊着冲进去,杀光了里面的地主。

  而后,几千上万人忙碌起来,半个晚上就把里面的粮食钱财全部运走。等大明官兵得到消息,出动军队赶来时,只能看到一座空荡荡的坞堡,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

  炸药包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农民军和地主之间的力量对比。再加上大同社在后方不断地支持武器装备,强化农民军的力量。

  此时关中和山西行省两地的农民军,比历史上更加强大。乡下的地主们吓得魂飞魄散,只能逃到县城府城这些明军力量集中的地方,才能勉强保住性命。

  本来黄河是隔绝大同社对山西行省起义军物资通道的天堑,但等黄河结冰之后,大同社大量制造爬犁,黄河反而成为了整个大同社的大动脉。

  各地的起义军,通过黄河把自己缴获的粮食运输到延安府来,而后换取各种武器装备和军火。刘永惊喜地发现,冬季之后,大同社每个月能获得的粮食更多了,每个月有十几万石,粮食压力得到了极大的减缓。

  高迎祥思考了一会儿,对高杰说道:“都督能不能卖俺们一些火枪,火炮,光刀枪剑戟很难打得过明军。”

  他现在已经不满足只能打赢地主武装力量,他想要战胜明军,像大同社一样攻占县城府城,占据一块稳固的地盘来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像流寇一样只能躲在山上发展。

  高杰面露难色,说道:“叔,俺们大同社也在扩编,还有一半的士兵手里只能拿着长枪,火枪,火炮实在是不够,各护卫队的各个旅长们为了抢火枪火炮的数量,据说差点打起来。”

  高迎祥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高杰一看这情况,不敢得罪自己的大客户,马上赔笑着说道:“俺可以向上汇报一下,看看都督能不能省下一批给叔。还有我们大同社打下了榆林镇,有大量的二手铠甲装备,刀枪剑戟,铠甲只要原本的 7成价格,刀枪剑戟只有原本的五成,叔你要不要。”

  高迎祥想了想,豪爽地说道:“要,棉甲给俺留个 3000套,长枪两万支,其他的刀枪剑戟再要 1万,这个冬天俺多活动一下,再多弄一些粮食过来。”

  高迎祥之所以如此豪爽,是因为山西历来就是北方行商最多的地方。靠着草原上的贸易,这些商人赚了大量的钱。他们拿着这些钱,在本地大量兼并土地,而后修坞堡。据说这里还有个民间紫禁城,

  所以山西行省最不缺少的就是地主的坞堡。而有了炸药包的高迎祥,已经把这些地主的围子看成是自家的钱庄,缺钱了就打下一座。在他眼里,城墙厚度少于三尺的地主,根本没有资格站在他面前说话。

  高杰连忙点头,说道:“叔,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等你下次运粮食来,这些装备肯定给你准备好。”高迎祥拍了拍高杰的肩膀,说道:“那就好,有了这些装备,俺就能带着兄弟们干出更大的名堂。”

  与高迎祥他们完成交易后,另一支庞大的运粮队伍缓缓而来。队伍的领头人是朱屠夫,他身材魁梧,满脸的络腮胡透着一股豪爽之气。当他看到高杰时,眼睛一亮,大笑着走上前去:“高杰兄弟,俺这次可是带了三千石粮食过来。你可得给俺们多准备一些炸药包,这一次俺们要让那些作威作福的军官好看,出出咱们这些受苦百姓的恶气!”

  高杰拍了拍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没问题,俺定给朱头领威力最大的火药。几个炸药包合在一起,莫说是那些地主的围子,就连县城的城墙都能给他炸塌了!”

  “好!”朱屠夫听到这话哈哈大笑。

  这时,朱屠夫的目光落在了人高马大的高迎祥身上,他好奇地问道:“兄弟,你是哪路英雄?”

  高迎祥不卑不亢,中气十足地回应道:“闯王高迎祥!”

  朱屠夫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敬意,连忙拱手行礼道:“久仰大名啊,俺是白水朱屠夫,跟着张三大哥起事的。”

  高迎祥也赶忙拱手还礼,真诚地说道:“久仰久仰,张三大哥可是我们关中响当当的好汉,关中第一个起事的就是张三大哥,俺们这些人都敬佩不已。”

  朱屠夫得意地笑道:“都是虚名罢了。真要说是好汉,还得是大同社的徐当家。他们可真是厉害,把官兵打得像丧家之犬,连榆林镇都给吞并了,这可是大大的壮举啊!”

  稍作停顿,朱屠夫热情地邀请道:“闯王兄弟,俺们进城一叙如何?”

  高迎祥略作思考,便点头答应:“好!”

  朱屠夫之所以请高迎祥就是想和他结盟。大同社吞并榆林镇这一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大明的朝廷和四周的起义军势力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那些敢于带头造反的起义军首领,大多都是心怀壮志、想要建立一番大事业的桀骜之辈。

  如今,大同社不仅占据了府城,连九边之一的榆林镇都被他们收入囊中。再看看自己,连一座县城都难以占据,这差距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眼前。

  如果这个差距继续拉大,只怕自己辛苦积攒起来的势力很快就会被大同社吞并。所以,那些有野心的起义军首领们都意识到,必须要占据一个县城,插上自己的旗帜,引起四周势力的瞩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靠,壮大自己的力量。

  高迎祥和张三也是如此。他们知道自己目前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想要单独占据一个县城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联盟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期望通过联合起来,壮大双方的力,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160章 ,镇北都护府与公民议会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2月 28日。

  延安府的肤施城被冬日的寒冷笼罩着,但在大同社的会议厅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一年的征战,大同社的领地面积扩大了三倍,人口也增加了一倍,如此巨大的发展成果,自然需要对所有成员开一个总结大会,共同回顾这一年的成就与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厅宽敞明亮,两百多大同社的吏员、作坊的管事和军官们齐聚一堂。他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贺六坐在座位上,眼神中满是羡慕地看着王二和高大壮两人,感慨道:“今年俺是看着你们打了一年的仗了,可俺这边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真是憋闷得慌。”

  王二笑着拍了拍贺六的肩膀,打趣道:“太原镇连义军兄弟都打不过,哪里敢捋你贺六的虎须啊,他们心里清楚,要是招惹了你,那可没好果子吃。”

  张献忠也在一旁附和道:“都督如果打关中,自然就用上兄长你了。到时候兄长立下的功劳肯定会更大,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大同社的大功臣。”

  然而,高大壮却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说道:“都督要屯垦河套,钱粮都用在河套上了。如果明年朝廷的军队不招惹我大同社,都督估计不会出兵。毕竟屯垦河套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们的精力都得放在这上面。”

  王二等人听了,仔细想了想,纷纷认可了高大壮的想法。都督做事情一向沉稳,不紧不慢。今年扩大了如此多的地盘,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巩固。

  贺六听了,神情有一丝暗淡,原本期待着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现在看来希望要落空了。

  倒是张献忠笑着宽慰道:“都督的想法虽好,但朝廷只怕不会如我们的愿。

  大家不要忘了,崇祯小皇帝才登基一年就损失了九边之一的榆林镇。小皇帝今年不到二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能忍下这口气吗?

  只怕要不了多久,朝廷的大军就会主动进攻过来了。到时候,咱们都有仗可打。”

  几人听了,眼前一亮,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而在会议厅的另一角,刘永、李文兵等政务人员则围在一张巨大的河套地区地图前,认真地听着陈子昂讲解。

  陈子昂指着地图,神情激昂地说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有了河套平原,哪怕是整个关中的流民过来,我们大同社也不用害怕了。按照二虎探查的情况来看,前套后套可以开拓的田地超过了千万亩。这两地开拓出来,马上就能成为我们大同社争霸天下的资本,就好似暴秦当年修郑国渠一般,为秦国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文兵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怕没有那么容易。当年以秦国的国力修建郑国渠就用了十年时间,整个郑国渠浇灌的土地也就是 400万亩。而我们要开拓整个前套后套,工程量比大秦多了好几倍。真要把河套开拓成为塞外江南,还不知道要花多少个十年。

  有这功夫,我们夺取整个关中,而后趁着奢安之乱尚未结束,乘机攻占巴蜀,如此我大同社则有秦灭六国的战略态势。”

  刘永却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战国的情况。别的不说,光我大同社的积累就远远不如大秦。征服关中需要的官吏,我们没有准备好;占据整个关中,需要十几万兵力,我们也没有准备好;整个关中有上百万流民,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粮食赈济他们。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同世界,不是朱明天下,要保证百姓能活下来,不能只考虑扩张,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李文兵却满不在意地说道:“粮食不是问题,关中的地主士绅手中有粮。关中 8府、21州、95县,按照我们在米脂一县弄到 30万石粮食来推算,整个关中可以弄到 3000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养活关中百姓一年不成问题。

  而且整个关中的童生、秀才等读书人有几十万,招揽他们为小吏,管理关中不是问题。

  我们大同社实行的是耕战体系,关中税收占据大明税收的一成,以此来推算,整个关中有 8000万亩田地,按50亩地出一丁来计算,我大同社则可以征召 160万士兵。”

  陈子昂听了,不禁咂舌道:“兄长,你这太疯狂了。如此大范围的扩张,我大同社必然被大明士绅腐化,而且我们也难以组织起百万大军。你这种想法是在拿我大同社来冒险,用都督的话来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刘永也严肃地说道:“文兵,你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投鞭断流的苻坚,他就是在最兴盛的时候,一败而亡,百万大军说的强势,但谁有能力组织这百万大军?

  都不说你招募百万大军的疯狂了,要是大量招收没有考验的读书人,我们大同社只怕要腐化成为大明朝廷,到时候我们十成力只能落实一成,那可就麻烦了。”

  李文兵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这战略太疯狂了,只是看到不断涌入延安府的灾民,内心就无比愤怒,不愿意看到腐朽的大明王朝继续存在下去。

  就在气氛热烈讨论的时候,突然有人喊道:“都督来了!”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徐晨带着桑文缓缓走进议事厅。众人看到桑文微微隆起的肚子,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自从徐晨和桑文成亲,如今桑文已经怀胎六月了。

  大同社在吞并整个榆林镇之后,社员们对于他们能获取天下有了极大信心,都督的后代则成为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了。这点即便是徐晨也很难改变他们脑海当中的封建思想,他们已经把徐晨看成是封建皇帝一样的统领。

  徐晨微笑着向众人点头示意,然后走到主位上坐下。众人也纷纷坐好,安静下来,等待着都督讲话。徐晨清了清嗓子,笑着说道:“这一年多来我大同社可谓是喜讯不断,吞并榆林的任务完成不说,还占据了整个河套,让我们大同社有了一块可以屯垦百万农户的土地。可以说,这是我们大同社全体人员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两百大同社成员听了,同时鼓掌,掌声热烈至极,仿佛要把整个会议厅都掀翻。

  过了一会,徐晨抬手制止了他们,接着说道:“如今我们大同社地盘扩大了 3倍,控制的人口也超过了百万。我打算重新划分地方,我们大同社下辖的地方划分成为三府,分别是延安府、榆林府和云中府。各位社员认为如何?”

  “同意!”大同社员们纷纷大声说道,声音整齐而响亮,表达了他们对都督决策的支持。

  而后在众人的推举下,政事堂执政刘永担任延安府知府,李文兵为通判,胡益堂为榆林府知府,蒋乡泉为通判,陈子昂为新的云中府知府,郭铭为通判。

  徐晨看着胡益堂和陈子昂两人,认真地嘱咐道:“两府是大同社新占之地,你们肩上担子很重,均田、剿匪、除帮派等事务一定要做好。

  尤其是云中府,蒙古人比汉人还要多,一定要处理好两族的关系。你要做到既不偏袒汉人,也不偏袒蒙古人,对双方的矛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审理案件也应该召集两族有威望的人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两族百姓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我们的大同社。”

  胡益堂和陈子昂两人听了,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都督的嘱托,把工作做好。

  徐晨目光坚定,扫视着众人,接着说道:“虽然我大同社吞并了察哈尔部,成功占据了河套,这是我们的重大胜利。但大家要清楚,河套的敌人也是最多的。西面有宁夏镇的敌人,他们虽目前看似不足为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北面有林丹汗这个敌人,他虽已元气大伤,但仍有一定的势力;东面还有女真人皇太极,此人谋略过人,女真人的实力并不比我们差。为了应对这种紧张的军事局面,我提议成立镇北都护府。”

  众人闻言,纷纷坐直身子,认真聆听。徐晨顿了顿,继续说道:“任命高大壮为镇北将军,执掌都护府。高大壮你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河套屯垦区。

  陈子昂兼任监军,监管整个镇北将军府的军纪作风。郑心泉担任镇北将军府参谋长,你们三人要看护好整个河套地区。”

  高大壮、陈子昂和郑心泉三人起身,向徐晨抱拳行礼,齐声说道:“谨遵都督安排!”

  徐晨接着说道:“都护府下辖 3个旅。原响水堡团赵胜为第三旅长,黄松年任监军,吴亚军任参谋长,你们三人主要防备大同镇和敌人

  赵胜、黄松年和吴亚军三人赶忙起身,恭敬地回应:“都督放心,定不辱使命!”

  徐晨又说道:“原归德堡团王耀文为第四旅长,齐晓云担任旅监军,魏青为旅参谋长。你们三人负责防备宁夏镇明军。”

  王耀文、齐晓云和魏青三人同样起身领命:“一定不负都督期望!”

  最后,徐晨说道:“原骑兵团长孙可旺升为第六旅长,李应骥为旅监军,高烈为参谋长。你们三人负责防备北方的林丹汉。”

  孙可旺、李应骥和高烈三人精神抖擞地回应:“都督,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徐晨看着高大壮三人,神情严肃地说道:“镇北都护府的任务非常重,要面对三个方向的敌人。宁夏镇和林丹汗,他们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但关键是皇太极,他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女真人实力不容小觑。当他们出现在河套地区,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都督府,由我们都督府来应对他。”

  高大壮再次向徐晨行礼,坚定地说道:“遵命!”

  接着,徐晨走到墙边,拉出河套地区的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明年我们大同社主要的任务就是开拓河套地区,都督府主要的人力物力都会投入到河套。所以其他方向暂时以稳定为主,大家要明白当前的战略重点。”

  抗旱社庶务长常五皱着眉头,想了想后说道:“都督,富县等地的抗旱会员,他们都盼着都督府赶跑富县的明军。半年前属下还能以榆林镇被攻破来安抚会员,但现在榆林镇已经被攻破了,如今都督不进攻富县,俺该如何向社员们交代啊?”

  旅长赵云飞也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道:“都督,您只要把火枪、火炮等武器装备补全,俺一个旅的兵马足够攻陷鄜州。我们旅的将士们都士气高昂,渴望为大同社再立新功。”

  徐晨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尽量安抚会员,让他们以抗旱救灾为主。当前我们的重心在河套开拓,不能因小失大。”

  他看向赵云飞,接着说道:“你们主要的任务是震慑住明军,限制他们大股军队的行动。让他们不敢轻易妄动,保障我们周边地区的稳定。”

  赵云飞赶忙问道:“要是明军定要残害我抗旱会员,属下该如何行动?”

  徐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威严,说道:“有残民害民之贼,直接灭之。我们大同社是为百姓而战,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赵云飞大声回应:“遵命!”

  徐晨的讲话结束之后,张献忠道:“都督,我们护卫队是不是应该改个名字?这名字一点也不霸气,听上去像看家护院的家丁,又像一支刀客马队。”

  王二也跟着说道:“俺赞成张献忠的话,现在我们有几万人了,再叫护卫队有点不合时宜了。”

  其他大同社高级军官也纷纷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他们也不喜欢护卫队这个名字。

  徐晨问道:“你们想出什么好的名字可以供参考?”

  张献忠马上道:“俺想了一个,俺们叫大同社,那军队自然应该叫大同军,为天下大同创立的军队,这名字多贴切,多响亮。”

  “大同军,大同军!”徐晨念了两遍,也觉得比较贴切,而后问道:“大家认为大同军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好!”大同军这个名字得到了高票的通过。

  接下来刘永问道:“都督您说要建立一个我们大同社沟通百姓的机构,但属下一直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建立这样的机构,还请都督你明示?”

  徐晨想了想道:“三代之时,国人都有参政的权,出现了昏君,国人甚至可以驱除昏君。”

  我们可以效仿三代时期的制度,我们既然想恢复的是公天下,那么生活在这个天下的百姓就应该叫公民,寓意拥有国家的民众。

  这个机构就叫公民议会,每个县从士农工商选出八人,由这些人组成公民议会的主体,他们有权利监督都督府施政,监管我大同社社员,下情上达督促都督府解决遇到的麻烦。”

  张献忠等人听完直挠头,这机构怎么听上去好像是专门看着他们的。

  倒是刘永和李文兵几人惊喜连连,有了公民议会他们大同社和百姓的最后联系被打通了,大同社的法统终于可以建立。

  家天下以君权神授确立他们的法统,上千年运行下来,这套体系已经得到了天下的人的认可。

  而他们大同社想要动摇这套体系,政权民授这可以让他们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争取士农工商的支持。

  崇祯二年(公元 1629年)1月 19日。

首节 上一节 88/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