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6节

  而土根听到徐晨会带700人去救他父亲,紧张的神情终于放松下来了,

  “胡益堂,你去召集通晓制造火药的人,从此刻起便全力制造火药,不过务必要注意安全,切不可携带任何明火过去。每制造完100斤就即刻运走,子弹药造700颗,余下的都制成虎尊炮所需的火药。”

  “遵命。”

  护卫队大多只训练了十几天,他也担忧护卫队未必是那些马贼的对手。如今想要对付黑风寨,其一要靠出其不意,直接攻上门,其二要靠人多势众,其三则要靠火器的威力。冷兵器的战斗他并不精通,但用炸药轰炸他却颇有心得,甚至可以说他一直都是从这方面着手准备的。

  至于谈判,他就根本没有想过要谈判,绑架这种事情他后世看的太多了,他知道这种事情不能跟着劫匪的想法走,就是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徐晨接着道:“刘永,陈子昂,你二人去筹备够上千人吃五日的粮食和后勤物资。”

  “贺六,你在军中待过,经验更丰富,有什么准备?不足之处你提醒一下二人。”

  “遵命!”

  徐晨看向运输队长杨秀头:“将运输队的所有马车和独轮车都准备妥当,这场大战的后勤事务便交予你了。”

  杨秀头拱手行礼道:“俺定不会误了先生的大事。”

  徐晨看向大壮、土根、小五几人,吩咐道:“大壮、土根、小五,你等即刻前往抗旱社下属的各村去联络,告知他们派代表前来商议剿匪的大事。”

  “遵命!”

  三人齐声应道,而后迅速转身,快步离去。

  徐晨又对着王二,朱治和周晓珊说道:“你等去召集所有护卫队成员,将武器分发下去,让他们随时做好待命的准备。”

  “遵命!”王二,朱治和周晓珊领命而去。

第69章 ,出征

  当天傍晚,得到通知的抗旱社下属的十四村代表便匆忙赶了过来。

  徐晨面色凝重,将白日里在高家寨发生之事,详详细细地告知了各位代表。

  十四村的代表们听闻后,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们平日里本就饱受官府与地主的双重盘剥,进趟城里还得遭受帮派的欺凌。

  在这乡野之地,又时常遭土匪滋扰,因土匪而家破人亡的村民,不计其数。村长此番遭遇,让他们对土匪的恶行感同身受。

  往昔,他们面对这些欺压,也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他们深知,若是找官府帮忙,那无疑是引狼入室。官府来了,祸害他们一阵之后,便会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依旧是无尽的苦难。

  徐晨目光炯炯地望着众人,大声说道:“这些马匪,实乃米脂的一大祸端。以往咱们势单力薄,只能选择隐忍。但如今不同了,咱们有了抗旱会,上万人聚在一处,难道还能被这上百号马匪给欺负了不成?大家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这般屈辱,能忍否?”

  “不能!”四周的代表们群情激愤,大声呼喊道。

  随着响应的人越来越多,气氛愈发高涨。这个时候他们才恍然想起,自己已然是抗旱社的一员了。以前,他们面对土匪的恶行,除了忍受别无他法。

  但如今有了大同社,有了抗旱会,尤其是大同社此前还帮他们剿灭了野狼帮和万马堂,让村民们有了组织,有了底气,也就越发难以忍受马匪的压榨了。

  “好!”徐晨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即刻召集村里的青壮,每村出五十人。咱们大家齐心协力,定要将这些马匪一举剿灭!”

  “剿灭马匪!”各村代表齐声高呼。

  各村村民都深受马贼之苦已久,而如今抗旱会给了他们底气。最起码抗旱会成立以来,帮他们打井,给他们寻赚钱的营生,帮他们购置低价的农具,还剿灭了万马堂和野狼帮,让他们卖柴、卖菜再也不用受帮派的盘剥。这些事例给了各村代表信心。

  护卫队营房。

  中队长王二大声道:“擦认真点,武器是你们的第二条命,今天不保养好,明天说不定你们就会丢命。

  孙可旺,孙磊两人仔细擦枪,把枪膛当中的污垢一点点的用铁条清理出来,而后再用沾了油的布从里到外擦一遍,而他们的部下则一脸羡慕的看着两人,他们也擦枪,但擦的却是红缨枪,这差距也太大了。

  孙可旺擦完之后,打了一下扳机,一切正常。

  而后他压抑内心兴奋对自己小弟道:“明日,跟在我旁边。”

  “嗯!”孙磊道。

  上次对付万马堂和野狼帮点燃了孙可旺建功立业之心,大同社把护卫队的俸禄从三钱增加到一两,显然这是要他们卖命,因为这个数字也是榆林卫士兵的俸禄。

  至于徐晨和大同社有没有野心想要造反,孙可旺巴不得徐晨今天就造反,他从小父亲被逼死,母亲被逼疯,他自己也是为地主压榨了十年,难道还期望他对这个大明王朝有感恩之心。

  而其他新加入的队员还是有点惶恐问道:“队长,这次出战危不危险?”

  孙可旺道:“每天三顿白面,新衣服,新房子还有1两的工钱,这都是要拿命才能拼出来的。”

  一个老队员嘲讽道:“要不你现在就离开护卫队,反正工钱还没有发。”

  其他人一脸鄙夷的看着他。

  那个新队员小声道:“俺倒不怕死,就是担心家里的老娘没人照看。”

  这下孙可旺沉默了,他倒是想让老娘担心,但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半天后他才说道:“先生是仁义之人,俺们为先生拼命,即便是战死了,先生也会照顾俺们的家小。”

  一个老护卫队员忽然开口道:“俺全家都死光了,即便是下了阴曹地府,那也是和俺爹俺娘团聚,俺唯一担心的是,俺死了,谁给俺烧纸钱,俺在下面会不会也饿肚子?”

  老护卫队一愣,这点他们还真没有想到,老护卫队员都是流民出身,还有家人在的也就两成多一点,香火断绝是他们大部分人害怕的事情。

  护卫队员聊天的内容很快被王二,朱治,周晓珊他们知道,三人担心只会影响军心士气,马上向徐晨汇报这事情。

  徐晨此时正在视察木器作坊,只是所有的工匠都在武器,原本用来制作纱锭的机床,经过简单的改造之后,正在刨着一根根枪杆。

  大部分护卫队成员一杆长枪还是能配备的,现在这些都是为抗旱会成员准备的,因为事情太突然了,只来得及为100杆长枪装铁枪头,余下的长长杆只能磨尖,好在马贼大部分都是无甲,这些木头长枪将就也能用。

  而朱治找到徐晨说了护卫队成员担心的事情,拍自己额头道:“这事怪我没有思虑到。”

  徐晨当即来到护卫队营房,召集所有护卫队成员,看着他们严肃道:“大家担忧的事情,我听说了,此事是我思虑不周,在此向各位道歉。”

  “此次剿匪之战,牺牲的护卫队成员,有30两的抚恤,你们的父母妻儿会接到大同工业区,由大同社养,孩童会安排夫子教导,18岁成年的时候,会给他们安排一份差事。

  “受伤的队员,大同社会安排适合你们的差事,实在做不了事的,工业区也会养活你们,没有家属后代的,工业区会安葬你们,每年安排人给你们扫墓上香,保证大家即便是到了阎王殿也不会受人欺负。”

  “先生仁义!”有了徐晨的保证,护卫队成员终于放心了,内心紧张的情绪一扫而光。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二十四日,大同工业区。

  护卫队 150名成员,运输队50人誓师剿匪。队伍临行前,徐晨对刘永、陈子昂、胡益堂三人叮嘱道:“吾等走后,你们务必要多加小心,切莫让人袭击了咱们的工业区。”

  刘永道:“先生放心,某定会提高警戒,大的商队不许进入工业区。”他明白徐晨担忧的是米脂士绅会突袭大同工业区。

第70章 ,战前定策

  护卫队走在米脂的大道上。一路上,抗旱社各村青壮纷纷前来汇合,队伍从两百人迅速扩充到三百人、四百人,待走出抗旱社地盘之时,已然膨胀到七百人之多。

  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吓得米脂的商队纷纷掉头,沿线村庄也纷纷召集青壮自保。

  等队伍离开他们的村庄,这些村民才满腹狐疑地议论起来。

  “这是哪家的大王啊?”

  有知晓内情的村民道:“不就是高家寨弄起来的抗旱会嘛,不过他们几百人聚在一块儿,这是要干啥哟?”

  虽说这些村民尚不清楚抗旱会要做何事,但见这几百人的队伍,心里便明白,抗旱会的人可招惹不得。

  九龙山离大同工业区着实不近,其间相隔大概有四五十里地。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其地形之复杂,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徐晨这一路行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的景象。那一道道深邃的沟壑,犹如大地被岁月无情撕裂的伤口,纵横交错地切割着这片土地。

  这些沟壑宽窄不一、深浅各异,有的狭窄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两侧崖壁陡峭如削,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无尽的深渊;有的则宽阔得像一片小型盆地,底部堆积着厚厚的黄土,偶有几株耐旱的野草在风中顽强地摇曳。

  山梁与峁塬此起彼伏,像是大海中涌起的层层波涛,只不过这波涛是由黄土堆积而成。山梁蜿蜒曲折,犹如一条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上,它们的脊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是雨水冲刷和风沙侵蚀留下的印记。峁塬则像是一个个巨大的馒头,突兀地耸立在这片黄土地上,塬面虽相对平坦,但周边却被陡峭的崖壁环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

  在这片土地上,想要找到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简直是奢望。所谓的道路,大多是在沟壑与山梁之间勉强开辟出来的羊肠小道,崎岖坎坷,坑洼不平。马车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犹如风浪中的小船,颠簸得让人五脏六腑都仿佛要被震出来。

  而九龙山在米脂西北方,恰好靠近无定河。这条米脂县的母亲河,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从大漠深处奔腾而来,又向远方缓缓流去。它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而沿着无定河一线,便是米脂县最大的道路,也是连接榆林卫的交通要道。

  由于这条道路通向大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商队满载着货物,穿梭在这黄土高原的怀抱中,为这片寂静的土地带来了些许生机与繁华。然而,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危险。

  黑风寨的土匪就盘踞在九龙山上,犹如一群恶狼盯上了这块肥肉。他们只要从九龙山冲出来,就能轻易地拦截过往的商队,进行肆无忌惮的打劫。

  每当官兵前来围剿,这里复杂的地形便成了土匪们天然的屏障。几百人的衙役前来,他们只需守住寨门,凭借着九龙山险要的地势,便能轻松地击退官兵。

  若是遇到大股官兵围剿,他们则如狡兔一般,迅速躲进米脂那沟壑纵横的高原之中。在这片广袤无垠、地形复杂的黄土高原里,上万人马想要搜寻他们的踪迹,犹如大海捞针,难如登天。

  土匪们就这样利用着地形的优势,长期为非作歹,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也让官府头疼不已。

  徐晨他们这七百号人,足足走了一天半,才终于是来到了九龙山地界。行至一处不知名的小山丘时,徐晨当即便下令众人进入山里,寻个隐秘之处暂且隐藏休息。

  而后,他将王二、贺老六、朱治、周晓珊,以及大壮等十四村代表召集到一处,商议该如何攻入黑风寨。

  朱治率先开口道:“依在下之见,自然是直接杀上黑风寨。咱们既有火炮火枪,在武器方面占据优势。再者,咱们青壮足有七百之数,而那黑风寨撑死不过百人,咱们人数乃是他们的七倍,这完全契合孙子兵法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所言,攻上去定能取胜。”

  自从朱治担任护卫队的教喻之后,他不仅将徐晨所写的队列条例、内务条例和军纪条例背得滚瓜烂熟,还自掏腰包购置兵书,苦心钻研以充实自身的军事学识。

  大壮却摇了摇头,说道:“黑风寨地势极为险要,咱们这人数上的优势,在那等地形之下,怕是难以施展得开。”

  说罢,他看了一眼那些手持木长枪的抗旱会成员,接着道:“咱们这些兄弟,大多只能打打顺风仗。若是伤亡过重,只怕众人难免心生怯意,作鸟兽散。”

  周晓珊思索片刻,说道:“要不这样,咱们在此处暂且休息,待到半夜时分,趁夜突袭黑风寨,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贺老六闻言,赶忙摇头道:“打仗可不像听说书那般简单。夜里本就视物不清,大部分人在黑暗中行动极为不便。真要是夜袭,只怕咱们的人还没走出那山沟,便已人心惶惶,各自逃散了。”

  这一天多的行军途中,贺老六凭借丰富的经验,积累起了颇高的威望。这七百人汇聚一处,已然如同一个小型军队。队伍该如何行军,领头之人应走在何处,行至何时该休息,再次行军时要清点人数,何时该生火做饭,又该在何处安营扎寨,这一桩桩事宜,众人都得听贺老六的安排。

  毕竟,在场众人之中,唯有他有这般经验。那些不听从贺老六吩咐的人,基本上都会在行事之时犯错。而贺老六所做的安排又总是恰到好处,久而久之,他的威望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徐晨回想起自己所看的抗战小说和电视剧,开口说道:“我们可让运输队佯装成商队,以此吸引黑风寨的贼人前来抢劫,咱们则在半道设下埋伏,来一个瓮中捉鳖。”

第71章 ,伏击战

  米脂这一带的地形,实在是太适合打游击战和伏击战了。他们一路走来,所见之处尽是沟沟壑壑,徐晨看到这些沟壑,第一个反应是这里适合打伏击。

  贺老六微微皱眉,迟疑道:“先生此计虽妙,可行倒是可行,只是那黑风寨的马匪,也并非每次都会轻易出动来劫这商队啊。”

  徐晨道:“倘若他们不出来,那咱们便强攻。”

  徐晨之所以有强攻的底气,全在于他带来的那十门飞雷炮。这十门飞雷炮可是经过徐晨精心改良的。其口径不像油桶那般巨大,只有约莫二百毫米。徐晨担忧铸铁管柔韧性不足,特意在炮身之外缠绕了一圈铁线,以此增强炮身的韧性。

  而那炮弹更是经过他悉心改良,不仅采用了标准比例的颗粒火药,徐晨还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了十斤白糖,专门制作了三十枚威力巨大的“大伊万”炮弹。

  有了这些准备,徐晨坚信,这些“大伊万”炮弹足以将黑风寨那木头城门炸得粉碎。

  而后,贺老六仔细观察了四周地形,寻出黑风寨马匪抢劫的必经之路后,便命令抗旱会的几百人拿起铁锹,徐晨则提议在伏击地点两旁的山坡上埋下炸药。一处设了四个炸点,如此布置,足以将黑风寨的贼人困死在这峡谷之中。

  同时安排好飞雷炮的炮兵阵地,在山谷两侧,只要困住黑风寨的马贼,飞雷炮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

  贺老六听完徐晨的计划,心中钦佩不已,赞叹道:“东家对火药之道如此精通,便是榆林卫的诸位将军,怕也不及您这般深谙火药之妙啊,东家您简直是天生的将才。”

  徐晨内心有点激动,埋伏作战讲究个先打头尾,此类战术他在电视和抗日小说上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今日终于能实操一回了。

  而后众人动手挖起半人深的壕沟,而后纷纷躲入其中隐藏起来。待一切安排妥当,运输队成员便拉着马车,缓缓朝着前往榆林的大道行去。

  也是徐晨他们运气颇佳,运输队很快便被黑风寨的马贼们察觉了。

  “呜呜呜”一阵呼吼声从山沟之中传了出来。

  徐晨见此,计算好引线的时间,当即下令点燃早已埋好的火药。

  “轰轰轰!”三声巨响传来,大量尘土从两边山坡滚滚而下,瞬间便将马匪前后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爆炸之声在山谷间不断回响,惊得那些战马嘶鸣乱叫,四处乱窜,不少马匪直接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噗噗噗!”十门飞雷炮同时开火。

  “轰轰轰!”又是一阵猛烈的轰炸,一枚枚“大伊万”炮弹径直落入马匪群中,炸得他们血肉横飞,整个战场顿时硝烟弥漫。

  下山虎侥幸躲过了这两轮轰炸,狼狈地躲在一个角楼处,高声喊道:“不知是哪位好汉,要对付我们黑风寨?”

  徐晨站将出来,冷笑道:“你们不是要我上山吗,如今我来了。”

首节 上一节 26/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