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34节

  然而,刘永坚定地摇了摇头:“农业是国之根本,现在北方旱灾接连不断,谁又能确定明年没有旱灾?在各地常平仓充裕之前,北方的粮食配给制度不会消除。”

  这些商家或许不了解北方旱灾的严重性,但徐晨和大同社高层普及了小冰河时期的知识,让他们知道了北方旱灾的严重性,刘永他们也翻阅了史书,原本作为一个乱世背景板的寥寥几个字,当它们连接起来,看的刘永他们冷汗直流,这才是毁灭一个王朝的元凶啊!

  知道北方的旱灾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所以徐晨不惜代价修水利、从外部购买粮食,这得到了大同社所有人的支持。说极端一点,现在产业不发展,大家顶多穷一点,但粮食产量减少,那可是会饿死人的。

  孔晨接着问道:“常平仓中要储存多少粮食,元首才肯放开粮食配给制度的限制?”

  刘永严肃地说:“常平仓中要储存够整个北方使用一年的粮食。”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同社的数据是公开化的,每年公民议会都会把人口,粮食,布匹,钢铁,煤炭,水泥等重要数据公布于众。

  他们知道北方有6000万人口,按照一人七石粮食计算,那就是四亿多石粮食。和现在大同社各地粮仓的库存只有4500万石,差不多是十分之一。

  这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囤够的,这让他们彻底打消了短期内放开粮食配额的想法。

  他们也只能往好的一方面来想,虽然自己没办法突破限制不用工匠,但他们的竞争对手也没办法雇佣工匠,这样一来竞争压力就低了一些,大家也可以多赚几年钱。

  刘永在解答完商贾们关于海上贸易和粮食限制等问题后,接着说道:“从明年开始,工匠司将会在雇工超过30人的作坊当中成立分部,以维护工匠的权利。当然,这对你们也有好处,工匠司也会培训工匠,提升他们的生产效率,让你们的作坊能变得更赚钱,你们也不用苦恼多招工的问题。”

  刘永的话音刚落,现场瞬间陷入一片沉默。商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要说他们最怕大同社的哪个衙门,那非工匠司莫属。去年,因为几个伤残工匠的事情,扬州那边同行赔得少了一些,大同社直接出台了工伤税,他们3%的利润就这么没了。

  北方的商家们都对那些连几个工伤钱都省的同行恨得牙痒痒。一通操作下来,钱没省下来,还多了一项税。

  现在要把工匠司请进自己的作坊,这无异于耗子把猫请回家。

  “果然在元首心中,这些工匠的分量更重。这不公平呐,我们承担了最多的税务,一年几千万两银子,这比大明多了10倍,为什么在您心中工匠的地位还是更高?您不是一向说权责对等吗?”现场的商人们在内心哀嚎着。

  刘永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商家内心的想法,他继续道:“明日,鲁班院有我大同社研发的一些新机器,想来各位可能用得上,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这话一出,所有人眼前一亮。大同社的机器那可是发财的利器,在场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靠着大同社的羊毛纺纱车、羊毛纺织机发家的。

  还有不少人是靠着大同社新式的高炉技术发家的,余下的人也购买了大同社新式的机器,尤其是蒸汽抽水机,只要开了一个这样的工厂,日进斗金那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现在北方最富裕的几个商家,都和蒸汽机有关。总理都这么说了,那这次肯定有大量的好东西能让他们发财。

  翌日,这些商家早早地来到了鲁班院。

  一进院子,他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蒸汽火车头。这个火车头比起之前那个小一号像玩具一样的火车头,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蒸汽火车了。它增加了火管,改进了活塞,马力也增加到了30匹,运载能力比原先增加了五倍。最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大大增强,不像原本的火车头运行几天就会出毛病。

  除了火车头之外,还有改进后的蒸汽轮船。不过这些并没有让大家感到特别意外,这些蒸汽机械他们已经见过,现在这些不过是放大版,更加成熟、更加实用。

  最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还看到了各种蒸汽机床。原本由水利助力带动的机械现在都改成了用蒸汽驱动。像孔晨这些生产蒸汽机的作坊主喜出望外,有了这些机器,即便他们不增加工匠的数量,产能也能提升好几倍。

  而最让所有人震惊的是他们看到了蒸汽纺纱机和蒸汽纺织机,那速度比他们的机器快好几倍。

  布匹和钢铁是北方经济的两根最重要的支柱,这两种机器的出现代表着生产效率将提升几倍。尤其是很多纺织作坊主,他们看到这机器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们一直很奇怪,大同社的纺织作坊给工匠的俸禄是最高的,福利待遇也是最好的,动不动就给工匠建房子,弄幼儿园、蒙学,不仅养着纺织工匠,还要养他们全家老小。

  福利待遇定得这么高,怎么可能拼得过他们这些压在法令线上给俸禄的作坊呢?

  但偏偏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同社给了这么高的待遇,生产出来的物品价格却低,质量还高。

  各种高档的布料更是全部被大同社的纺织厂垄断。他们知道高档布料是因为元首弄出来了颜色鲜亮的染料,这还能理解,但在低档布料上也竞争不过大同社,这一直是他们心中的谜团。

  现在蒸汽纺纱机和蒸汽纺织机出现了,终于解开了他们的疑惑,原来蒸汽最大的用处不是用在抽水上面,而是用在纺织布匹上。

  有这种机器在,大同社的纺织厂一个人能顶他们好几个人,难怪他们织出来的布价格低、质量好。这不是他们经营不善,而是科技的差距啊!

  商家们围在这些新机器旁,眼神中既有惊叹,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元首既然开放了这些机器,那就是允许他们购买了,这些商家已经看到一个个金元宝向他们飞过来了。

首节 上一节 234/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