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泽润打破了沉默说道:“姑父,既然大势已去,我等还是投降吧。保住有用之身,日后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祖泽润是在场所有人当中,最能接受这个结果的人,倒也不是他心理素质强,而是他是所有人当中唯一有退路的人,他父亲祖大寿带着 5000铁骑跟着侯恂下了江南,这意外之举为家族留了一条后路。所以,他现在最要紧的是想办法脱身到江南去。按照大同社以往的惯例,献出城池的话,他们这些人大概率会被释放。就算要劳动改造,他相信父亲也拿得出 1000石粮食来解决问题。
马世龙听了,嘲讽道:“果然有后路就是不一样。”
祖泽润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叔父如果有胆量,可以带着本部人马和大同军去拼。侄儿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叔父若侥幸生还,这 1000石粮食我还是愿意出的。”
马世龙虽是宁夏镇人,但当年得到孙承宗赏识,出征辽东,还被举荐担任山海总兵,协助镇守辽东,所以和祖泽润这些人十分熟悉。
吴襄叹息一声,说道:“何必与小辈置气,技不如人,我们得认。”
杨御藩不甘心地说道:“我等手中还有 10万大军,京城还有几十万青壮,还可以和大同军一战。”
吴襄再次叹息,说道:“何必自欺欺人,有上万精锐的良乡都守不住两天,京城又能守多久?
而且下面的兵都在讨论投降,军无士气,再坚守下去,只怕下头的大头兵要把我等给绑了,我们手中最后一点本钱都消耗殆尽。算了吧,别再挣扎了。等大同军来了,我们就开城投降,也算是为我们几十年杀戮的生活积点德。”
良乡一战,彻底打垮了吴襄他们的自信。他们明白再继续挣扎下去,只会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丢光,到那时,就是徐晨给他们体面了。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4日。
徐晨带着大同军主力出现在京城之下。贺六带着第二师一个旅、高迎祥的第 12师和一个民兵师共 6万大军,从宣大赶来与徐晨的主力汇合;第四师赵胜部也带领 3万大军,从蓟州镇前来会合。
至此,大同军 20余万大军将京城围得水泄不通。
大同军中军大帐。
贺六向徐晨介绍山西行省的义军道:“都督,这位是在山西行省大名鼎鼎的闯将高迎祥。”
这个时间线,高迎祥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自封自己为闯王,被大明军队捶打几次之后,自己没那个能力和本事得到天下,又快速和大同军取得联系,投靠大同军。
徐晨笑道:“这是我们大同社的老朋友,当年我建立大同工业区,你可是帮助巨大,你女儿可是女中豪杰,现在是关中一等一等女掌柜。”
高迎祥惭愧道:“某自不量力还想打天下,要不是都督收留,某还不知道要做要在哪里做孤魂野鬼。”
徐晨笑道:“只凭你在太行山收留无数流民,就足以称英雄了,又何必自谦。”
高迎祥听到徐晨这话露出笑脸,而后介绍自己的部下,老回回黄龙等。
众人寒暄一阵之后,就开始讨论如何攻陷京城了,众人讨论之后决定还是以和平接收为主,尽量减少对京城的破坏。
徐晨派遣朱猛为谈判使者,去和吴襄这些将门商议投降事宜。
徐晨嘱咐道:“除了让吴襄他们投降,保证京城不会有动乱,你还要去一趟紫禁城,劝降大明天子朱由检。”
崇祯虽然做皇帝挺失败,但还是有那么点担当的。历史上他在煤山上吊,在这个时间线估计也会做出类似的事。
不过,徐晨可不想让崇祯就这么死了。倒不是同情他,只是“君王死社稷”,对大明王朝来说算是画了个比较圆满的句号,但对徐晨而言却并非好事。
夺取天下只是他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彻底摧毁这片土地上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可能几十年都做不到,想改变一个人的三观何其难,这几乎相当于杀死了过去的自己。
而现在的天下,几乎全部都是封建思想的人,只有等经历封建时代的人都离世,经历工业化的人逐渐取代他们,才有可能彻底完成这种改变。
在此之前,他需要把封建时代的王侯将相那所谓的高贵、神圣性彻底粉碎,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知道,不管是皇帝还是王侯将相,都不过是普通人,甚至可能是小丑、小人。
这样才能让普通的百姓对这些王侯将相去魅,以最快的速度瓦解封建时代的思想和制度。而崇祯这位大明天子,正是徐晨手中最重要的工具。
他要像后世对待末代皇帝那样,把崇祯改造成一个普通人,让所有人都看到。用句老话来说,这就是要杀人诛心,彻底诛杀封建思想之心。
朱猛领命而去,他并不认为这是多难的事,历代的亡国之君有几个敢自尽的,宋徽宗在五国城当奴仆,还挣扎着活了十几年。
关宁军校场。
气氛紧张而凝重,他们期待的大同军使者终于来,带来了最后审判他们的决议,现场的将领每一个脸色都极其严肃,他们乃至于他们背后的家族未来是如何,就看这一天了。
朱猛站在众人面前,神色镇定,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与我军都督在良乡打的赌,是我军胜了。都督不想对你们赶尽杀绝,只要你们献出京城,我大同社不会追究你们的罪责。你们若愿意留在北方当普通百姓,我大同军不会歧视,一样给你们分土地;若愿意去江南,我大同军也不会阻拦。你们每人可以带走私人物品,财产不超过 100两。但前提是京师不能乱,如果出现动乱,百姓遭到迫害。
被我军查到是你们在幕后主使,就不要怪我们秋后算账,对你们赶尽杀绝。都督虽然仁慈,但也有霹雳手段,这些年被我军吊死的军官、官员,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望各位好自为之。”
原本还想争取更好条件的大明将门们,听到朱猛这番话,都不敢开口了。
他们这时才想起,徐晨虽然一直以救济灾民、仁慈爱民的形象示人,但对他们这些官员将领下手可是狠辣无情。吊死的、抄家的,数不胜数。和徐晨比起来,当年的太祖皇帝都显得仁慈了。太祖皇帝才杀了几个官员,而徐晨一下子就清扫了整个北方的大户士绅。
看到这些军官都沉默不语,朱猛接着说道:“如果各位没有不同的意见,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明日请各位打开京师城门,迎接我军入城。”
朱猛等了半柱香的时间,没有一个人敢发言。他随意地行了一个拱手礼,便离开了这个军营,而后带着自己亲卫一步步走向紫禁城。
吴襄他们叹口气道:“大家准备一下,看好士兵,不要让他们随意出军营,这个关键时刻出现乱子,大家的脸色都不好看。”
这些军官们听到这个命令之后各自散去。
紫禁城
只见承天门紧闭,城墙上看不到多少士兵,城门内外堆满了枯枝败叶,城上的旗帜也有不少歪倒在地,看上去落魄又荒凉。曾经那象征着皇权威严的紫禁城,如今已尽显衰败之象。
朱猛高声喊道:“大同社使者,朱猛请见大明天子。”
“面见天子不可带刀兵,还请使者放下刀剑。”这时,城墙上出现几个人,为首的正是成国公朱纯臣。他虽然话说得硬气,但整个人却在瑟瑟发抖。跟在他身后的勋贵们也都战战兢兢,连把话硬气地说出来都做不到。
这些勋贵们也想逃出京城,可此时他们却发现,天下之大,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了。想逃都不知道往哪里逃,他们本能地开始在紫禁城当中汇聚,如今崇祯身边也只剩下他们这些人了。
朱猛轻蔑地一笑,把自己的大刀交给了手下。
午门缓缓打开,朱猛独自一人走进紫禁城。他沿着长长的甬道前行,周围的宫殿建筑虽然依旧宏伟壮观,但却透着一股死寂的气息。没多久。
朱猛就来到了皇极殿门前。这是大明朝臣上早朝的地方,他站在门前,欣赏了片刻,说道:“果然比我关中的公民会堂更加宏伟贵气,只可惜暮气沉沉,表面华丽,内部却已经腐朽不堪了。”
说罢,他快步走进了这座曾经见证了无数朝堂风云的宫殿。推开外面的殿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崇祯穿戴整齐,脸色严肃地坐在龙椅上。显然,他不想让自己落魄的样子被大同军的使者看到。他身边站着王承恩,还有一个叫王之心的老太监。
在大殿一侧,十几个勋贵穿戴整齐,但脸上却满是惶恐,他们用畏惧的眼神看着朱猛。朱猛轻蔑地一笑,而后将目光投向崇祯。看到崇祯面无表情的样子,他不由得想到了寺庙当中的那些神佛,此刻的崇祯就像那寺庙当中的泥雕木塑,虽有帝王之形,却看不到多少威严和生机。
朱猛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双手抱拳道:“大同社使者朱猛见过大明天子。”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皇极殿内回荡。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神情粗豪的朱猛,眉头微皱,冷冷说道:“你大同社就如此无礼。”
朱猛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我大同社建立的是公民之国,陛下,您是大明的主人,我是大同社的主人,所以在地位上我们是平等的。刚才我对你行抱拳礼,已经尽到礼节,反而是陛下无礼,没有对某还礼。
还有陛下你是太祖第十一代孙,某是第十代孙,论辈分,某还是陛下的叔叔,按族规来论,也是你要对某来行礼。”
王之心站在崇祯身旁,听到朱猛这般言语,立刻呵斥道:“大胆!”他的声音尖锐,试图维护崇祯的尊严。
朱猛淡然笑道:“不大胆,某就不敢造反。”他的笑容当中带着一丝对崇祯的蔑视。
崇祯微微一怔,问道:“你姓朱,刚刚又说是朕的叔叔,此事可为真?”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朱猛认真地说道:“祖宗怎么敢乱认,而且陛下已经快沦为亡国之君,现在当陛下的皇叔又有什么好处。”
崇祯叹了口气,奇怪地问道:“你既是大明的宗室为什么要造反?”
朱猛的眼神变得凶狠起来,恶狠狠道:“因为某的父亲母亲是饿死的,我要不造反也要饿死。”
崇祯再次叹息道:“却没想到太祖子孙也被逼的要造反了,果然我大明的臣子皆是亡国之臣。”
朱猛毫不留情地说道:“陛下,还是不要推卸责任,当年要不是万历帝乱来,放出太监霍乱关中,我父母也不会饿死,你兄长不加辽饷,不在关中设关卡,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算了,这些往事不提了,我奉都督之命来此,只要你投降,都督会保证你和皇室人员的生命,毕竟太祖当年驱逐鞑虏,对华夏是有大功的。不过这 200多年朱家占尽了天下之利,太祖的子孙繁衍到几十万,天下百姓也算是偿还了这份功劳了,以后陛下就做个普通人,当年我朱家是淮左布衣,陛下再做布衣,也算是回归到百姓当中。”
崇祯微微皱眉问道:“普通人,徐晨这么放心朕,不担心朕逃到江南去?”
朱猛不屑地看了崇祯一眼,说道:“陛下,你除了投了个好胎,生在帝王家,其实本事很一般,甚至比普通人都不如,哪怕是在历代的帝王当中也是下下次之等。
历代的昏君知道自己好大喜功的行为会伤害到国家的根基,但他们忍不住自己的贪欲,并不会改正,所以他们昏聩,知道自己是昏聩。
你就是想做一个明君,但努力的方向却是往昏君方向走,你越努力,大明朝廷衰败的越快,你对天下的认知远远不如你的哥哥,更加不如你祖父,他当昏君知道自己是昏君,贪财也知道自己是贪财,你看看你,不贪财,不好色,却把天下治理成这番模样,在昏君当中也算是一绝了。你真要逃到江南,以你的本事,我大同军还没打到江南去,江南又会被你霍乱的大乱。”他的话语犀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崇祯的不足。
崇祯气得满脸通红,说道:“朕在你的眼中竟如此不堪?”
他对朱猛的评价感到愤怒,觉得自己的脸面被朱猛一扫而光。
朱猛点头道:“自毁耳目,被袁崇焕欺骗,上不能制贪官污吏,将门军阀,下不能赈济灾民,平复天下,既愚昧无知,又好大喜功,你除了私德比其他的昏君好一点之外,可谓是一无是处,把你这样的人推向了君王之位,可以说是对整个天下的不负责任,好在我大同社不会这样,以后的天下再也不会有君王了,天下将会有各行各业的代表以公民大会的形式治理。”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崇祯的内心。
看着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朱猛又说道:“也就是看着你像个人,某才会给你说这么多,要是万历帝坐在上面,老子早就一刀砍了他了。”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屑和轻蔑。皇极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崇祯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
“那些贪官污吏欺上瞒下,就像袁崇焕,朕本以为他是当世名将,对他委以重任,也不吝惜钱粮支持他,朕已经做到能支持他的一切,结果他却让女真人入关。”崇祯还是很不服气的,他自认为自己做到了明君做的一切,但天下颓败,就是大明的臣子无能。
朱猛鄙视道:“知人善用本就是天子之责,任用袁崇焕这样的庸才而不自知,你还能怪别人?一年4换首辅,这也是奸臣蛊惑你做?平衡党派都不懂,放任东林党做大,这也是奸臣的责任,身为帝王主动掀起党争,关键还为他人做了嫁衣,历朝历代有你这样的帝王吗,你当了5年的皇帝,每到关键时刻做的选择都是错的,你做皇帝真的很差。”
好吧,大家都不喜欢大顺这群失败者。
第307章 ,公民之国的建立
崇祯直接被说破防了,还是那句话,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这两年他也认为自己做的最错的事情就是放任东林党做大,等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想改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几十万大同军从关中杀出来,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占了大明半壁江山。
崇祯半天才压抑自己的怒火道:“徐晨要建立公天下,朕不相信龙椅摆在他面前,徐晨会不坐。”
朱猛一愣,想了想道:“陛下相不相信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前没有告知自己的属下?”
“应该是赵匡胤指使手下武将制造黄袍。”崇祯不明白这和徐晨登不登基称帝有什么关联,但他当了5年的皇帝,已经不是那天真的少年了。
朱猛道:“都督却没有通知某制造黄袍,从某认识都督开始,都没有表达过想要成为皇帝的想法,甚至屡屡说皇帝才是当世之害,我相信嘟嘟现在依旧是这种想。
太祖当年贫困出身,但一遭当了皇帝,连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话都听不得。
而都督不一样,他依旧认为帝王是天下大害,一个组建公民议会的人会想当皇帝吗?
权利的确很诱人,但总有一些人会为了理想信念舍弃权利,都督就是这样的人,我能感受到他对帝王赤裸裸的不屑与蔑视。”
崇祯也没有想到朱猛对徐晨如此有信心,他摇头道:“公民之国,礼法纲常败坏,上下尊卑无序,朕已经能感受到,你大同社将会制造一个何等妖魔鬼怪横生的世界。”
朱猛笑道:“你所谓的礼法纲常,尊卑秩序不过是大户士绅的,我大同社可不会要这些,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公民之国,某承认我们走的是全新的道路,肯定会有各种的问题和混乱。
但家天下的坏处确实被我们朱家赤裸裸的展现出来了,就这100年时间,你扪心自问,我们朱家出过一个像样的皇帝吗?
不要说像样,大部分皇帝连人都不做呀,你祖父更是又坏又贪的代表,自己老师的全家差点被他杀干净,自己儿子也要杀,要不是他执行力差一点,你父亲就差点死在你祖父手中了。”
“你兄长虽然不坏,但他太年轻了,政治斗争根本斗不过朝堂那些几十年的老狐狸,最终只能放出魏忠贤这个毒瘤,以毒攻毒,虽然保住了皇权,但大明的江山被魏忠贤祸害的也去了半条命。”
“你看皇家礼法纲常混合,地方上的大族士绅又能好到哪里去?偷税漏税,贪婪愚蠢,杀人越货,霸占人妻,有些地方的大户无法无天道,佃户成亲,婆娘要先送到大户的床上。这就是大明的尊卑秩序吗?某没有看到秩序,某只看到了一个妖魔鬼怪横行的乱世。”
“大明立国不过200多年,小半时间龙椅上坐的都是昏君,这样的家天下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难道让百姓来受苦,世道本就浑浊不堪了,走条新路又能坏到哪里去。”
崇祯道:“徐晨不想做皇帝,但他能保证大同社所有人都没这想法,没人可以长生不老,徐晨终将死去。”
朱猛笑道:“陛下你能全力保住自家的江山,我也会拼尽性命保住自己的国家,天下有千千万万个我,独夫又如何能成功,我不相信已经站起来的人还会想要有一个人压在自己头顶上。”
崇祯看着自信的朱猛充满羡慕,他羡慕徐晨有一群执行他意志的手下,而他哪怕是贵为帝王,真正能信任的人也没几个。
而后朱猛豪气道:“我们做的是改天换地的事业,陛下如果不相信我不亲自看一看,一个人人平等的公民之国,应该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陛下难道不想看一看。”
说完朱猛看向那些朱家的勋贵道:“至于你们这些虫豸,享受了200多年的荣华富贵,也该知足了,家里的钱财提前准备好,等待着我们去抄家,只要你们没有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小命是能保住的。”
说完朱猛离开了太和殿。
张之极这些人听到自家的小命能保住,内心松口气,但想到自己百万的家资,万亩良田通通又没了,不由得一股悲伤之情涌上心头,200多年的荣华富贵,生活终究是没了。
当晚,坤宁宫内,崇祯赶走了服侍自己的王承恩,拿出了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绳子,他知道大明已经无力回天了,明日大同军就会进入到京城当中,他觉得自己丢了半壁江山,他还有何脸面去见祖宗。想要以死赎罪。
但就在这个时候,王承恩带着,田贵妃,袁贵妃,还有他的长女闯了进来道:“陛下,大同社已经答应了,让您做个普通百姓,你又何必如此?”
崇祯苦笑道:“祖宗的基业让朕给丢了,朕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田贵妃马上说道:“陛下,皇后在江南,太子,定王,永王还在江南,太子他们年纪轻轻,您就忍心让他们失去了父亲,大明的臣子是多可恶,已经是见识过的,要是没有您的震慑,皇后和太子这对孤儿寡母在江南还不知道被这些臣子欺负到何等模样了,你就忍心看着皇后和太子受欺凌。”
袁贵妃道:“陛下,太子定王永王他们还年幼,他们不能失去父亲,您活着对那些奸臣来说就是震慑。”
崇祯听到自己三个儿子,迟疑了起来,他都斗不过那些奸臣,几个小孩子怎么斗得过,他不能死。王承恩此时眼疾手快瞬间把崇祯手中的布绳抢了过来而后说道:“陛下,大明还有半壁江山,您只有活着才知道太子的处境。”
崇祯苦笑,再也没了寻死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