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手榴弹不断爆炸,虽然炸死了不少明军士兵,但也有一些弹片伤到了不少大同军的战士。战场上顿时血肉横飞,惨叫连连。
张春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决心。他继续高呼道:“把敌人赶下城墙!”
金猛看着不断杀戮大同军战士的张春,心中大怒。他大喝一声,冲了上去,用长枪刺向张春的胸口。张春武艺高强,他眼疾手快,迅速格挡住,而后双方又拼杀了几招,金猛的刺刀始终不能突破张春的防御,反而是他力竭,被张春抓住机会,随即反手一刀,狠狠地砍向金猛。这一刀极其勇猛,刀锋直接砍到了金猛的肩膀,一蓬鲜血喷射而出。金猛只觉得一阵剧痛,身体摇晃了几下,竭力不让自己倒下去。
此时,城墙上一片混乱,大同军战士、明军家丁和军户混杂在一起。喊杀声、吼叫声、兵器的相撞声、鼓声,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响彻了良乡的天空,最终,大同军士兵寡不敌众,还是被明军赶下了城墙。
张存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士兵被明军赶下城墙,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吼道:“命令炮兵开炮!”
“轰轰轰!”瞬间,炮兵师的三百门火炮齐声怒吼,一枚枚开花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在良乡城楼上炸开。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整个城楼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恐怖的风暴之中。
“将军小心!”一名亲兵惊恐地大喊。一枚开花弹在张春身边炸开,强大的气浪和飞溅的弹片瞬间将他笼罩。张春只感觉一股剧烈的疼痛袭来,仿佛身体被撕裂一般。紧接着,他感到自己身体的力量在不断流失,双腿一软,重重地倒在血泊当中。刚刚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明军士兵,还来不及庆祝,就被这三百多枚开花弹砸得晕头转向,伤亡惨重,城楼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这一天,大同军共发动了两次次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喊杀声、火炮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尽管大同军攻势猛烈,但良乡城还是被明军牢牢守住。
然而,明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守城的第一天,伤亡就超过了 2000人,其中死亡和重伤者占据了八成。大同军的火炮实在太强大了,只要被擦到一点,就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良乡城。宋伟、王世钦和杨洋脸色阴沉地会合在一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忧虑,身上还残留着战斗的硝烟和血迹。
杨洋焦急地问道:“张春怎么样了?”
宋伟苦着脸,声音低沉地说道:“被大同军的开花弹打中,胸口破了一个碗口大小的洞,人当场就没了。”
“光这一天,我手中的军户和家丁就伤亡了两成,被银子鼓舞起来的士气,已经消失了,现在士兵都是对大同军火炮的恐慌,明日如果大同军还用这样猛烈的火炮进攻,我肯定守不住了。”宋伟满脸绝望,眼中透露出一丝恐惧。
“真有这么厉害?”杨洋皱着眉头,有些不敢相信大同军的火炮会如此猛烈。他驻守的北城门是佯攻方向,大同军只有一个炮兵团进攻他们。双方火炮数量相当,炮击虽然也很激烈,但他的部队伤亡却不大。
宋伟看着连灰尘都没沾多少的杨洋,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我们换防,你来守南门就会知道大同军的火炮有多激烈了!你在北城门轻松自在,根本不知道我们南门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王世钦知宋伟的不满,他赶紧站出来劝解道:“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我们要拿出应对敌人的办法。不要忘记,我们还要守 14天。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敌人。”
宋伟悲愤交加绝望地说道:“大同军有 300门火炮,他们不但数量多,而且打得还准。火炮一开,城墙上连人都站立不住,你叫我怎么打?再守下去,我的家丁全要死光了。”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哽咽道:“我们守不了半个月,连三天都守不了。凭什么我们要在这里出生入死,而那些人却在这里坐享其成?爷我不干了!”
“说什么混账话,你不干了,大同军能饶得了你。”王世钦道。
宋伟道:“扫大街,挑粪也好过被大同军的火炮打死。”
他是真被吓到了,大同军的火炮可不管你是什么将军还是小兵,擦到了就是一个死。
王世钦想了想道:“今日是大同军第1日攻城,所以他们的进攻才如此猛烈,但他们不可能每日都维持如此猛烈的进攻,我等再守1日,如果明日还像今日一样,攻势猛烈,那我等投降保全性命。”
第305章 ,开了外挂与攻克良乡
大同军营地。
中军大帐内气氛略显严肃。营帐的四周,肃立着神情冷峻的卫兵,他们身姿挺拔,好似一尊尊雕塑一般,只有从鼻腔中冒出的热气,显示出他们是一位位精锐的战士。
帐内的桌椅摆放得整齐有序,案几上摊放着军事地图,马灯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将众人的影子在帐壁上拉长又缩短。
第1日没有攻克良乡城,张献忠有点气愤道:“这个不沾泥,关键时候就是硬不起来,上万人马打一座小小的县城都不下,真丢尽了我们大同军的脸。”
徐晨淡然道:“不急,良乡城中集中了大明将门的精锐,如果他们连一天都守不住,我倒是怀疑大明为什么还能存在了,多给张存孟一点时间,吴襄他们翻不了天,你去安慰一下张存孟,让他们好好总结经验,明日好好打。”
张献忠道:“遵命!”而后他就去到张存孟的营地。
大明已经彻底无力回天,徐晨现在主要关心的已经不是这场大战了,而是战后快速稳定北方,恢复北方的秩序,快速的分田组织农户重新生产,同时想办法购买粮食,尽量增加大同军粮食的储备,以应对小冰河期恶劣的天气。
“命令杨秀头,第一时间恢复天津造船厂的生产,让他联系在辽东的王二,砍伐辽东的树木作为造船的原材料,天津卫的船主只要不是手上沾了人命的,可以予以释放,让他们去朝鲜国,日本国收购粮食,在天津卫关口粮食全部免税,同时每一石粮食再给一两银子的补贴。”
徐晨把自己的命令写成一封书信交给信使,由他送到天津卫的杨秀头手中。
大同军占据大明北方,有着几千里的沿海线之后,虽然多了几百万的流民,让大同社的负担变重,但徐晨能抗击旱灾的手段反而更多了。
像大力发展渔业,用海鱼来填补粮食的空缺,辽东,山东江淮地区,几千里的海岸线都可以捕鱼,好像这个时代朝鲜附近还有鲸鱼,一头鲸鱼就是几十上百吨,把这些渔业资源利用起来,一年弄个几百万石的鱼肉应该不成问题。
还有这个时代最天然的肥料鸟粪石,按后世的研究,施一斤肥料能增长10斤粮食,他不贪心,能增长5斤他就满足了,今年在北方沿海的岛屿,挖他几百万石的鸟粪石,增产上千万石的粮食应该不成问题。
还有就是可以用银子来购买4周番国的粮食来应对灾害,像大明的北方有朝鲜国,日本国,尤其是这两国航程不过几百上千里,对海船来说,一个月就可以走个来回,极为便利。
朝鲜可能现在没多少粮食,但日本好像现在是在德川家康的统治之下,勉强和平的时代,应该有不少的存粮。
徐晨想了想道:“命令赵云飞联系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各国告诉他们我们大同社可以无限量的收购粮食,粮食只要到大同社的地盘,不但不收他们的关税,还给他们一石一两银子的补助。”
现在南洋热闹非凡,吕宋岛有西班牙的殖民地,香料岛有尼德兰,靠着价比黄金的香料,尼德兰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国,一跃成为了欧陆的强国,号称海上车马夫,这个时代应该是尼德兰国国力最强大的时期。
而葡萄牙更是在大明有了据点,双方联系最紧密,这些年徐晨通过天主教会,购买了大量的绵羊,橡胶种子,绵羊已经在大漠繁育壮大。橡胶种子徐晨也派遣人员,隐姓埋名的在儋州开辟了橡胶园,这些橡胶树应该长了两三年了,再有四五年就应该可以割胶了,又完善了一种工业原材料。
此时的全球贸易体系是极其不平衡的,大明就是这套贸易体系当中最大的阻碍。
这些西方的殖民者为了赚大明的钱不惜跑了两三万里,结果却是他们需要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大明几乎不需要他们的货物,以至于西班牙等国,成吨成吨的把银子送到大明来,而后把自己辛苦抢来的银子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带回自己的国家。
这些人肯定希望有平衡贸易的货物,而不是直接把银子送到大明来,毕竟双边贸易可以赚两次,三角贸易可以赚三次,哪种贸易利润更高一眼可知。
只是以前这些殖民者的贸易线,到了大明境内就停滞了,大明成了吸收黄金白银的黑洞,极大的限制了这些殖民者的利润。
而现在这些殖民者终于不需要把银子送到大明,只需要在南洋装满粮食,在大同社的地盘换银子,茶叶,瓷器。最后一个贸易点终于被打通了,金银这些天然的货币可以畅通无阻的运转在全球的贸易体系当中,而不是一到大明,就是有进无出。
至于南洋有没有粮食,徐晨并不担心,这时候中南半岛已经有不少进入封建制时代的国家了,像什么暹罗、东吁王朝、澜沧王国、占婆、高棉王国等等,这些中南的国家。
小冰河时期对高纬度的国家可能是惨绝人寰的天灾,但对这些低纬度的雨林国家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好事情,雨水减少了对他们农业生产来说反而是更大的好事,雨林更加容易开发,各种疟疾等疾病减少,对他们的农业生产增加,人口增长。
这些国家每个出口100万石粮食,南洋弄个几百上千万石粮食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这些国家能不能拿出这么多粮食,徐晨一点也不担心,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给的足够,这些国家的地主哪怕饿死本国最后一个农户,他们也会把粮食给卖出去。
而现在大同社最不缺的就是钱了,大同社在河南行省弄到五千万两银,山西行省的地主老财弄到了一亿三千万两银子,扬州的盐商又给大同社提供了7000万两银子,直隶的银子现在还没清点出来,但历史上李自成光在京城就拷出7000万两,整个直隶应该有1~2亿两银子,现在大同社手中的金银可谓是堆积如山,完全可以通过全球大市场来度过小冰河的灾害。
所以对徐晨来说,只要打通了沿海线,连接到全球贸易体系,手中的金银就是外挂,明末这种小冰河时期的地狱副本,难度一下就降低到简单的模式。
第九师营地内。
压抑的气氛如厚重的乌云般笼罩着每一个人。营帐中,众人围坐,面色凝重。
一次攻城的失败,其实本不至于让这群身经百战的战士们如此难堪,但金猛的战死,却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金猛是大同军的团级军官,也是张存孟过命的兄弟,当初在关中那么艰难的处境,他都没有死,却没想到现在都快打到京城了,却战死在这小小的良乡城下。
张存孟坐在主位上,双眼布满血丝,紧握着拳头,指关节泛白。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坚毅:“大家说说后面该怎么打?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攻克良乡城!”
团长射彤站起身来,他身上的铠甲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几处破损的地方隐约可见血迹。他神情严肃地说道:“这批明军武器装备极其精良,战斗力也相当强悍,从战场上的情况来看,应该大部分都是将门家丁。这还是大明第一次在近距离的白刃格杀中打赢了我们。
咱们得扬长避短。今日一战,我军已经把敌人的火炮彻底摧毁,据估算,敌人的伤亡应该超过了上千人,甚至更多。咱们在远程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明日之战,应当以火炮师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要是敌人躲到城墙下保存实力,我军就派出士兵佯装攻城,逼着他们继续待在城墙上,再用火炮来杀伤他们。这样持续轰炸,要不了3日,敌人军心应该会崩溃。”射彤在攻城时比金猛幸运,成功逃下了城池,所以他对第一线的战斗情况了如指掌。
就在众人讨论正热烈的时候,张献忠大步流星地走进了营帐。他朗声道:“不沾泥,某代表都督来安慰你,都督让你好好打,不要着急。”而后他又问道:“下一步你们打算如何攻克良乡城?”
张存孟马上起身回应,把刚刚射彤说的话重复一遍。
张献忠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早这么打,这良乡城早就被攻克了,都督给你300多门火炮,可不是用来做摆设的。”
而后他严厉道:“明日要狠狠的打,不要吝惜炮弹,要彻底打断大明将门的脊梁骨,打的他们不敢和我军讨价还价,什么玩意,还想跑到江南去作威作福,简直是白日做梦。”
张献忠就是军户出身,那些将门压榨他十几年时间,压榨他父亲几十年,他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大明的将门。
张存孟道:“小弟也看不惯他们,不会让他们好过。”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大同军再次集结在良乡城前。这次依旧是东,西,北三面佯攻,南面的张存孟部为进攻的主力。
张存孟也不玩虚的,第一时间把300多门火炮推上了战场,炮口直指良乡城,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因为在昨天的打掉了宋伟的火炮,李富把榴弹炮阵地布置的距离城墙极近,分三个火炮阵地,形成了交叉射击的火力覆盖模式,能够更精准的轰炸到城墙头上的明军。
宋伟站在城楼上,望着对面严阵以待的大同军,眉头紧锁,一场恶战又要开始了。
“轰轰轰!”随着一声令下,大同军300多门火炮几乎同时开火,巨大的轰鸣声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开花弹划过一道悠长的弧线,如流星般冲向良乡城上空。
宋伟大吼道:“小心敌人的炮弹!”声音在城楼上回荡。他反应迅速,马上冲下城楼。其他明军士兵见状,靠近台阶的就拼命冲下城楼,那些来不及的只能躲在角落,心中祈祷着幸运之神的眷顾。
300多枚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本就已经被摧毁得摇摇欲坠的城门楼,瞬间被炸成了一堆建筑残渣,碎木、石块四处飞溅。城墙也被炸得千疮百孔,破破烂烂。
中弹的士兵痛苦地哀嚎着,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开花弹不断掠夺着明军士兵的生命,一轮火炮打击结束之后,明军士兵们如同惊弓之鸟,纷纷逃离城墙。
大同军在射了三轮火炮之后,停止了炮击。两个团的士兵扛着云梯,如猛虎下山般呼啸着冲到了城墙下。他们动作迅速,很快就搭好了云梯,准备攀爬。
城楼上的宋伟他们听到炮击结束之后,大喊道:“快点登上城墙,把敌人打下去!”明军的家丁和军户们急忙从隐蔽处冲出来,冲向城墙。他们搬起在城墙上早就准备好了的石块,用力往下面丢下去。
然而,他们却发现大同军的士兵纷纷向后撤退,城下只剩下被他们砸得破破烂烂的云梯,当他们看过去却发现大同军士兵早已经向后方撤退。
张存孟通过望远镜看到城墙上又堆满了明军士兵,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果断下令:“命令火炮师开火。”传令兵当即用旗帜传达了张存孟的命令。
“轰轰轰!”又是300多枚炮弹呼啸而出,轰隆隆的爆炸声音响彻在良乡城墙上。宋伟内心一紧,大叫道:“躲避!”但这一次,明军士兵们已经来不及躲避了。
开花弹炮弹不断地在城墙上炸响,碎裂的弹片如锋利的刀刃,肆无忌惮地杀伤着城墙上的士兵。鲜血飞溅,惨叫连连。
“将军小心!”突然,一枚开花弹在宋伟头顶上爆炸,他的家丁瞬间反应过来,毫不犹豫地扑倒了宋伟。
家丁整个人被弹片击中,被炸成了血窟窿,鲜血溅到了宋伟的脸上。连压在下方的宋伟都感觉到了强大的冲击力,肋骨断了几根,钻心的疼痛让他几乎昏厥过去。
宋伟惊恐无比,知到再继续打下去,所有人都得死。大声吼道:“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快举白旗投降!”
他的家丁听到了宋伟的命令,当即把早已准备好的白旗插在城墙头上。白色的旗帜在硝烟弥漫的空气中随风飘动,宣告着明军投降,良乡被大同军攻克。
第306章 ,朱猛你的本事很一般,当皇帝更差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2日。
京城的关宁军营房内,有一股大厦将倾之感,大同军要杀到京城了,现在连大名普通的士兵都知道了,不止上面吴襄这些种兵想要找出路,中层的守备,千户,百户他们也要想办法找出路,偏偏他们最难受,想要和吴襄一起和大同军谈判,他们还不够资格,想要和普通士兵那样睡得香,偏偏他们家里又有不少土地,如此上下挤压让他们两头难受。
唯有明军普通士兵,他们吃饭饭吃的香,睡觉睡得着,而后他们也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大同军的事情,他们本来家产就不多,自然不担心土地财产被瓜分了,反而兴致勃勃的在讨论自己能分到多少土地。
“这大同军的徐大王会分地,你说会给我们分多少?”一个叫吴越的士兵小声说道。
“有说30亩的,也有说50亩的,还有说100亩的,但不管怎么传,分地是一定的。”一个叫马林的士兵道。
吴越道:“俺们有十万人,这加起来不有几千万亩地,徐大王哪来这么多地分?”
马林笑道:“当然是大户手中了。”而后他不屑的说道:“俺们这些将军为什么忠心耿耿,俺们看惯了他们无耻的嘴脸,有谁认为他们会忠于皇帝?
还不是因为徐大王要分他们的地,他们才对天子忠心耿耿,你说整个天下有多少地还不够我们分的,就俺们将军一家的地,就够好几千人分,你说大明有多少将军,多少文臣,多少大户。”
四周的士兵纷纷点头,觉得马林说的有道理,而后一个士兵又问道:“你们说我们是分京城的土地,还是分自己家乡的土地。”
马林想了想道:“俺估计,京城人多,每个人能分的地就少一些,俺们边疆人少,地多,能分的地就多一些,那些说分上百亩的估计都是那种边疆的地方。”
一个士兵马上到道:“边疆的地也好啊,白捡上百亩地谁不乐意?”
“是啊,是啊,白捡的土地还有什么讲究,上百亩地开拓出来,那我等能过上小地主的生活。”
马林道:“所以哥几个一定要记住,大同军来的时候枪口朝天,他们打过来的时候马上举手投降,可不能影响我等分地,现在都2月份了,早点分完,早点种,可不能耽搁春耕。”
四周的士兵纷纷点头,同时也为马林的远见竖起大拇指,不是他提醒大家都忘了,现在都2月份了,马上要春耕了,这战争还是要赶快结束的好,可不能耽搁自己分地,耕地。
普通的明军士兵憧憬着快点结束战争,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吴襄他们此时则觉得天都要塌了。
关宁军,营房。
宣大总兵马世龙、蓟州总兵侯世禄、辽东总兵吴襄、山东总兵杨御藩等人,得知良乡战报之后,一个个呆若木鸡,一动不动。
良乡县距离京城不足百里,宋伟投降的消息在当天夜里就传到了他们耳中。一大早,他们便匆忙汇聚在此,可此时却都沉默不语,不知该从何说起。
他们原本已经对大同军的实力有了极高的预估,为此精心准备了一支最精锐的大军去阻挡。不仅提前发放了赏银,装备给了最好的,武器也给了最好的,做了能做的一切能准备,他们承认大同军强大,但自认为自家的家丁也是一等一的精锐,应该可以和大同军掰掰手腕。在他们的设想中,良乡城怎么也能坚守个半个月。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他们脸上。上万精锐驻守的良乡城,连三天都没守住,仅仅两天的攻城战,就宣告失守,这要换成京城他们能守住多久?
10天?
半个月?
但他们清楚京城沦陷是必然的事情,他们根本无力反抗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