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95节

  毛文龙被杀之后,大部分的东江镇将领认为这是冤案,要为毛文龙回公道,但还是有少部分东江镇只能依靠朝廷生存,没办法和朝廷作对。

  尚可喜和李惟鸾两人就是代表之一,他们主动投靠了朝廷派遣的总兵黄龙麾下,杀了陈继盛等将领,镇压其他东江系的将领,所以被耿仲明等人不耻。

  王二和周晓珊听完了这些介绍之后,王二咳嗽一声严肃道:“某叫王二,是大同军第一师师长。”

  “某叫周晓珊,是大同军第一师监军。”

  王二继续道:“我们大同军的事迹想来各位应该有所了解,现在整个大明北方即将被我军攻占。等北方局势稳定之后,我大同军将会直导黄龙,恢复辽东领地。”

  “毛文龙总兵在辽东开辟东江镇,坚持了十几年,对整个华夏文明都是有功的,毛总兵是华夏的英雄,各位也是华夏英雄。”

  王二这番话刚说完,尤其是他们听到毛文龙的名字后,双目通红,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在毛文龙没被冤杀之前,他们东江镇欣欣向荣,哪怕女真人封锁的再严密,他们也在辽东扎下了根,等毛文龙被杀之后,整个东江镇就彻底垮了,兄弟之间相互捅刀,大家相互之间谁也不信任谁,更没有能力对女真人作战。

  毛承禄红着眼道:“单凭徐都督这番话,俺愿意投靠大同社。”

  毛文龙虽然有很多义子,但只有毛承禄是毛家过寄来,算是毛文龙的继承人。

  陈有时大声道:“某和女真人有血海深仇,朝廷又是杀了毛总兵的王八蛋,这两个都不是好东西,俺愿意投靠徐都督。”

  很快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几人也纷纷要投靠大同军,以前他们被迫只能在两个王八蛋之间选,但现在有了新选择,他们自然毫不留情的丢弃了大明朝。

  倒是尚可喜问道:“不知道大同军会如何安排我的?”

  周晓珊道:“东江镇的士兵将会重新整编成一个师,我们大同军重新给你们安排武器装备,按照我们大同军的标准进行训练,你们这些将领则会编入军官速成班当中,进行培训。

  而后按照你们的才能各自分配到部队当中,当然你们当中如果有不想打仗的,我们大同军也不阻拦。还可以给你们一笔不小的遣散费,标准就是一个士兵能得到10两的遣散费,如果你们手下有上千的士兵,就可以得到上万两银子。”

  而后王二神情严肃道:“但有些丑话也要说在前头,我大同军和朝廷是不同的,军中不允许有什么家丁,辽东的土地也要全部充公,然后分给士兵,加入我们大同军之后,再有想圈养家丁,私吞土地的事情,我大同军的军法也是毫不留情。”

  尚可喜这些人倒没有意外,大同军崛起已经好几年了,即便他们这里在辽东腹地也知道大同军的事迹,所以大同军的这些规矩他们懂,更不要说东江镇占据的大部分都是海岛,以及辽东半岛少量的贫瘠土地,东江镇和辽西将门比起来那就是乞丐,所以这些土地即便充公了,他们也不心痛。

  唯一让他们割舍不掉的就是他们手中的那些家丁,他们全部都是大明边镇体系培养出来的将领,对他们来说,家丁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基本盘,在大明体系当中没了家丁,他们的权利,他们的荣华富贵也会烟消云散。

  而且他们也有点怀疑大同军会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守信,培训一段时,让他们领兵,要是和朝廷一样言而无信,把他们的家丁收了,再把他们给抛弃了,那他们就真一无所有了。

  不怪他们迟疑,这种事情大明朝廷是真做的出来,大明朝廷敢动手杀的将领,基本上都是那些家丁被打光了的,只要手中还有家丁,朝廷也要稳住他们。

  但尚可喜他们迟疑半天之后,却无奈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谈判的筹码,不接受大同军的条件,还会有其他势力来接纳他们?没有大同军的粮食,东江镇要不了一个月就要崩溃了,他们根本没得选择。

  很快尚可喜等人就答应了,大同军收编的条件,当然也有一些将领是真不想打仗,他们答应用手中的兵权交换钱财。

  王二也满足他们,答应等接管旅顺之后清点他们士兵名额,而后就直接发银子给他们。

  同时告诉他们,也算是警告,以后北方就是大同军的地盘,大同军的土地都是公有的,私人不允许买卖,如果他们想种地留在辽东的话,可以分到100亩土地,去了中原可能只有三五十亩,当然他们用这些钱开作坊做小买卖还是可以的,王二好心提醒他们,开作坊最好开砖窑厂,水泥厂这些基建的做法,因为大同军会大范围的重修城池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砖块和水泥。

  谈判完成之后,大同社的运输船当即靠上了旅顺码头,士兵们一个个荷枪实弹组成一个警卫圈,而后由辽东籍的战士招募一些他们认识的乡亲,来搬运粮食和布匹等物资。

  王二和周晓珊他们也下了船,但他们看到整个旅顺码头四周全是饿到皮包骨的了辽民也不禁叹口气,这个世道哪里的百姓都不好过,中原的百姓是这样,山东的百姓是这样,辽东的百姓也是这样。

  但大同社手中的粮草也是极其有限,现在还没掌握旅顺的户籍,很难按人头发放粮食,但看这些人的样子,估计今天没有粮食就要饿死。也等不了编辑户籍的时间。

  他想了想道:“让后勤营的人在旅顺煮粥,先让大家喝饱肚子再说,顺便给每人都发一身保暖的衣服。”

  大同市缺的是粮食,衣物倒是不缺,这是光他们的运输队就有10万套保暖的衣裤。

  运输船上有大同社专门的炉灶,进入旅顺城之后,后勤营的士兵,开启了20个炉灶,打上水,倒上小米,还和了一些面粉,蒸了一些馒头。

  没多久,整个城池就开始飘散粮食的香味。不过为了保障安全,有500名大同军的士兵,全副武装的守在灶台四周,防止出现骚乱。

  在食物香味的诱惑下,大同军士兵看上去杀气凛然,他们还是战战兢兢的来到这里。

  而后就有士兵指着道:“先去那边领衣物。”

  东江镇的军户,只能听着命令战战兢兢的向另一个帐篷走过去。

  “身高多少?脚多大?”

  这个军户战战兢兢的道:“俺身高五尺,脚五寸半。”

  “准备五尺身高的衣服和鞋子,衣服最小码。”最后一句是废话,哪怕是大同社也没什么大码的衣服,在明末胖子就真没几个。

  而后一个士兵过来,手上有一堆衣服不说,最上面还摆放着一双全新的牛皮毛鞋。

  东江镇军户不敢相信道:“这些是给俺的?”

  “对?以后你们就是我们大同社的人了,这些是我大同社最基本的衣服,你们每人都会有一套,去那边换衣服吧,把这套破烂布丢了,穿上这套新衣服。”

  东江镇士兵当即马上跑到那帐篷里,生怕对方后悔,马上把自己破烂的衣服脱下,先穿内衣内裤,然后再穿上毛衣毛裤,最外面这套上连体的毛大衣,穿上牛皮毛靴,戴上帽子,除了脸还黑一些脏一些之外,整个人已经焕然一新了,他有点不敢相信的抚摸着全身的衣物,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而后这个时候又有几个东江镇的军户进到帐篷的,他们最开始被吓了一跳道:“军爷,俺们没看到你。”

  “葛大叔,俺是毛十二!”

  “毛十二!”两人仔细一看,可不就是他吗!

  “你这毛孩子吓俺一跳!”

  而后两人也抚摸着毛十二的衣服笑道:“穿上这套衣服人也精神了。”

  “葛大叔你们也换,俺准备排队去领粥了。”

  葛大叔捡起角落当中破破烂烂的衣服埋怨道:“你这毛孩子,这些衣服怎么就丢了,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会穷,刚得了新衣服,就开始乱丢衣服了。”

  毛十二道:“是大同军的人要俺丢的。”

  “人家有钱,你有钱吗,虽然大同军的人让你丢,但你不让他们看到就是了,还不赶快拿回家。”

  “知道了!”

  大同军发放的衣服的事情,瞬间就得到了东江镇士兵军心,这么多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

  就这样旅顺无数的军户领了衣服,然后把自己破破烂烂的衣服放回家中,再到这里来排队。

  因为气候寒冷,旅顺的总兵府也被大同军征用了,那让各家拿桌椅板凳摆了几十桌在总兵府,排队的军户每人打了一碗粥,领两个馒头,而后坐到总兵府当中吃喝起来,热腾腾的小米粥,香喷喷的馒头,让所有军户都高兴地大快朵颐,吃了完之后还可以再打一次。

  几个馒头下肚子,两碗米粥下去,毛十二等人终于感觉到温暖:“吃饱肚子的感觉真好。”

第300章 ,努尔哈赤的迁民禁海

  为了让东江镇的士兵更加接纳大同社,同时也为了宣传大同社的政策,大同军特意安排了上百里送级的士兵回到自己的老家,允许他们回家探亲。

  旅顺的大街小巷瞬间热闹起来。许多东江镇的军民看到了一群身着漂亮帅气呢子大衣的壮汉。那大衣的铜纽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东江镇百姓们身上破旧的粗布麻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壮汉个个脸色红润,体型富态,步伐沉稳有力,乍一看,说是将军都有人相信。

  就在众人纷纷投来好奇目光的时候,一个壮汉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操着一口浓重的辽东口音说道:“棍子叔,老三叔,俺是张强啊,你们不认识俺了?”

  “张强!”周围的军户们惊讶无比。他们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壮汉,记忆中那个瘦得跟竹竿一样的张强逐渐与眼前的人重合起来。曾经的张强,因为长期吃不饱饭,身形瘦弱,面色蜡黄,而现在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更富态,更魁梧,浑身散发着一股勇士的气息,以至于大家一时间都没认出来。

  “张强你终于回来了,俺们都以为你死在中原了,你母亲都哭了好几日。”棍子叔激动地拉住张强的手,眼中满是惊喜。

  当初孔有德他们造反,整个东江镇,旅顺都轰动,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必死无疑,整个旅顺有家人在孔有德的军户悲伤了几个月。

  张强顾不上多说,当即朝着自己那个破破烂烂的窝棚家跑去。窝棚的门半掩着,屋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他推开门,看到了躲在家中的父母。父亲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母亲则蜷缩在一旁,身体瘦弱不堪,因为大同军新发了大衣,又让他们饱餐了一顿,两人的精神头还算不错。

  看到张强回来,父母的眼中瞬间涌出了泪水。一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哭声中,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过去苦难生活的辛酸。

  周围的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过来凑热闹。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旅顺的军户可以说是见惯了生死,不过他们大多数见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像现在一家人能活着团聚实在是太难得了。

  大家围在张强身边,感受着这份喜悦,同时也对张强的经历充满了好奇。毕竟,张强身上那身漂亮的大衣,手中提着的布匹和食物,看样子过得不错。

  当即就有人问道:“张强你这是被人收做家丁了,还是被人收做义子了?”

  在这些旅顺的军户心中,能成为将军的家丁,就能吃饱饭照顾家人,这就是顶好的差事,要是运气好被哪个将军收做义子,那又比嘉定更好了,说不定还能分到一些土地。

  只是大明的军户已经是彻底封建化了,那些将门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肆的把军户转化为自己的家丁,家丁吃他们的,用他们的自然要为他们效力了。

  而义子的制度就是家丁的强化吧,毛文龙因为是底层出身,没有太大的家族,难以通过血亲的方式控制自己势力,他就喜欢认义子,巅峰时期他有上百人。

  底层的军户对他这套制度已经习以为常了,当上将门的家丁对他们来说就算是上岸了,被将军认作义子,那更是实现了阶级的跃升,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张强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他这几个月的过往:“10月的时候,俺们接到朝廷的命令,说是要去支援中原战场。俺们这些东江镇的士兵,想着为朝廷效力,便义无反顾地出发了。可谁能想到,朝廷又不给俺们派足够的粮草。一路上,俺们忍饥挨饿,好多兄弟都饿得走不动路了。

  老三叔是个老行伍,听到这里他忍不住咒骂:“朝廷的贪官污吏就是这样,让俺们行军打仗,粮草都不备齐,全被他们贪掉了,俺们想办法自己弄粮草,他们又说俺们杀戮诚性,好的坏的全让他们说了,实际上最无耻龌龊的就是他们。”

  “老三叔说的没错,那些文官就是最无耻龌龊的人,他们都是伪君子,真小人。”当即不少军户就认同的咒骂起来,东江镇可以说是被东林党和袁崇焕整惨了,他们对文官最是反感。

  “有一次,俺们有几个袍泽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就吃了当地大户的几只鸡,被那大户的家庭抓到了,那大户不依不饶,跑到军营里来,硬是要让俺们用人命偿鸡命。俺们将军当即就怒了,他说咱们为朝廷卖命,连饭都吃不饱,吃几只鸡就要人命,这还有天理吗?于是,将军一怒之下,杀了那个大户,带着俺们造反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大同军的将军也反了,他和我们联合起来,攻占了归德府。

  后来,大同军的主力杀过来,攻占了开封府。大同军的都督很赏识俺们将军,封了俺们孔有德将军做师长,还让他带着17000的士兵。别看这士兵数量不多,但这17000名士兵每一名都比家丁要厉害得多了。”

  “啊!”周围的东江镇军户们听到这个消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对明朝的军制并不陌生,自然知道17000名家丁的可怕之处。

  毛文龙为了多争取军饷,曾经把整个东江镇的男女老幼全编入军籍当中,上报朝廷说自己有18万大军。

  但大明朝廷也不是傻子,真28万大军给,一年的军饷超过200万。

  且不是说大明朝廷拿不出这么多军饷,即便拿的出来。不可能给如此多的军饷,只是给了他们定额几十万两银子。所以,这些军户听到孔有德统帅17000名士兵并不惊讶。这17000人当中真正能打仗的有1000人都算厉害了,但听到这17000名士兵和家丁一样厉害,全部都是一线的作战部队,那就震惊无比了。

  要知道,东江镇最强盛时期,毛文龙也凑不出17000名家丁。而现在,东江镇所有的将军加起来,还不知道能不能凑出7000名家丁。也就是说,孔有德一个师的力量比整个东江镇都要强一倍多。

  刚才他们不相信孔有德一个投降就能受到多大的重视,现在他们全相信了,这哪里是重视啊,简直是引为心腹。

  这个大同社的都督还真是一个豪爽的英雄,现场的东江镇军户对徐晨有了好感,他们对孔有德这么大方,对自己也就不会太小气,这对从建立之初就备受歧视的东江镇来说,被人重视还是第一次。

  棍子叔皱着眉头,接着问道:“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刚进来俺们都认不出你了。”

  张强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道:“大同军当中没有漂没,该是多少军饷就是多少军饷,每日该给我们多少口粮就给多少口粮。在大同军里,一日三餐能吃饱,中间还有一顿肉食,虽然只是鱼肉,但几乎天天有馒头,米饭吃。加入大同军之后,俺连着吃了两个多月的饱饭,每个月长了十几斤的肉,现在长了差不多30斤肉,自然样子大变了。”

  周围的邻居们听了,个个羡慕无比。他们看着张强那富态的身形,没有人怀疑他说的话是假的。毕竟,毕竟张强现在这身材说他天天吃大鱼大肉,他们都相信。

  老三叔叹了口气,感慨道:“你算是掉进了幸福窝,那黄龙总兵不是人,他来到我们东江镇当总兵,不想着如何打女真人,就要我们给他修总兵府。俺们吃都吃不饱,还要给他去砍树,挖沙,烧石灰来修总兵府,结果连顿饱饭都吃不了。这几个月更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谈起这事,所有人都沉默了。就这两个月时间,东江镇饿死了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有两三万老弱病残直接死在了这场残酷的粮食短缺当中。大家的眼神中,既有对黄龙总兵的愤怒,也有对张强能加入大同军的羡慕。

  张强看着周围叔伯们半信半疑的神情,赶忙拍着胸脯说道:“各位叔伯不用担心,大家以后都是大同军的人,也可以像俺一样吃饱饭。俺们连长跟俺说了,大同军要在这里建军户,俺们每家人都能分到100亩的土地。”

  棍子叔皱着眉头,迟疑道:“就东江镇现在的情况,哪里有100亩土地分?你可别在这里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哄我们开心。”

  张强冷哼一声,满脸自信地说道:“辽东地广人稀,只要咱们打回辽东,还怕没有土地可以分?俺们大同社可不是明军,区区几百上千的女真人可困不住俺们。”

  张强虽然加入大同军也不到三个月时间,但这三个月却让他脱胎换骨。在大同军里,他每天都能吃饱穿暖,接受正规的训练,见识到了与东江镇截然不同的景象。以前,他一想到女真人就胆战心惊,可现在,在他眼中女真人也不过如此。

  然而,他那些叔伯们依旧有些不相信。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和女真人交手无数次,深知女真人的厉害。如果女真的那么好杀的话,他们早杀到辽东去了。

  这里的每个人都和女真人仇深似海,每次和女真人战斗也是不怕死,但就是打不过女真人,而后被女真人逼到辽东的边边角落当中。就说这旅顺,表面上还在辽东半岛上,但走出50里就差不多是女真人的地盘。女真人的金州卫就像一颗钉子,死死地卡着他们。虽然金州卫只有几百个人,但他们却不敢打过去。

  自从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已经很久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了,东江军民也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大家都被饥饿和恐惧折磨得失去了信心。

  张强发现这些叔伯不相信自己,急得脸都红了,激动地说道:“你们看着吧,要不了多久,我大同军就会重新整军备战,再次对女真人发动反击。总之各位叔伯不能放过这种好机会,错过了,以后可就没这么好的日子过了。”

  老三叔听了张强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道:“不要说有土地,就是没有土地,能吃饱饭,俺们也和女真人拼了。反正现在这日子也是生不如死,还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有条活路。”

  其他人听了老三叔的话,也纷纷笑道:“对,大同军只要能保证爷们吃饱饭,我们就和女真人拼命。大不了就是一死,总比饿死强。”

  就这样,整个旅顺多了上百个大同军的宣传员。张强和其他返乡的士兵们四处宣扬大同军的好处,让东江镇的军户对大同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在他们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与此同时,在旅顺的总兵府里,王二他们登上旅顺之后就陷入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他们要统计旅顺当地的人口、土地情况,把那些漏风漏雨的窝棚拆了,搭建更加防风保暖的帐篷。此外,他们还要带领船队去长生岛、广鹿岛等岛屿发放救济物资。虽然这些岛屿面积不大,但分布却很广,几乎遍布整个辽东半岛海域,但所有的人口却只有20来万,这就导致相同和他们比较艰难。

  而且东江镇现在的局势却让王二他们非常不满意。他们本以为东江镇占据着辽东半岛,好歹也有点土地和实力吧。

  结果到了这里才发现,东江镇被女真人压榨在沿海一线,处境十分艰难。要不是女真人没有水军,只怕他们连旅顺都守不住。旅顺最重要的关口,金州卫都不在东江镇手中,而是在女真人手中,更加不要说复州、盖州这些大城市了。

  王二看着地图,眉头紧皱,气愤地说道:“金州卫是什么情况?这么重要的关口为什么不夺回来?金州卫距离旅顺只有百里的路程,快马1日就能赶到,这个威胁太大了。你们为什么不把金州卫给夺回来?难道你们几万人,连个驻扎在金州卫的几百人都打不过?”王二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周晓珊听到这话,轻轻“咳!”了一声,用眼神示意他说话客气一些。毕竟这些东江镇的将领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首节 上一节 195/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