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9节

  就像平日里,百姓想去砍柴,却发现这座山是赵老爷的;想去打鱼,又得知这条河是王老爷的,你说当地的百姓心中是何想法!

  百姓们虽然不敢得罪这些老爷,但心里也明白,他们根本没这权利霸占,这就是在侵害自己的利益,哪怕这些老爷有地契。

  法令不公他们没有办法改变,但他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倾诉自己的情绪。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哪吒闹海》这样的戏曲,一步步演变成符合百姓对公平渴望的故事。

  可以说,每个能长久流传的故事,都寄托着百姓们对公平最朴素的追求。

  正说着,茶楼外走进两人。掌柜一见,顿时大惊失色,赶忙迎到门口,满脸堆笑地讨好道:“两位好汉,不知今日光临,所为何事?”

  掌柜眼神非常好,一眼就看出这两人就是昨日教训万马堂的人。

  孙可旺笑着说道:“今日我们《大同报》发行,特意免费送贵茶楼十份。”

  来的正是孙可旺,孙磊,他俩成了这《大同报》的第一批“报童”。

  “《大同报》?”掌柜一脸疑惑,面露迟疑之色。

  孙可旺解释道:“这《大同报》和朝廷的邸报差不多,不过邸报上登的多是国家大事,而我们这《大同报》,记录的可都是咱米脂老百姓自己身边的事儿。掌柜的,您可以让说书先生给大伙念一念报纸,也可以送给想看的茶客们瞧瞧,想来是可以增加茶馆的生意的。”

  掌柜嘴上说着:“这多不好意思。”

  可身体却很诚实,伸手接过了孙可旺递过来的报纸。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书籍价格可不便宜,哪怕是白纸,那也是珍贵的物件,对方愿意白送,不要白不要。

  待孙可旺两人离开后,四周的茶客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同报》?”

  “《大同之志》?”

  众人看到报纸的头版头条,是徐晨写的关于大同社成立的缘由,这几个月来大同社都做了些什么,还表明以后会继续践行大同之志,恳请天下百姓监督。

  此外,还提到米脂如今旱灾严重,呼吁地方士绅减租、免息,朝廷能免除税赋。

  掌柜看完后,不禁叹气道:“这大同社倒是实实在在地为咱们穷人说话呀,只可惜,只怕那些老爷们不会乐意哟。”

  另一位识文断字的茶客也跟着叹息:“莫说这三条都能做到,哪怕能实现一条,咱老百姓也能多喘口气。可如今朝廷南北都在打仗,能不加税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指望减税,难呐!”

  有不识字的茶客着急了,忙问道:“上面到底写了些啥呀?你们快给我们讲讲。”

  掌柜便把报纸递给说书先生,说书先生当即照着上面的内容念了一遍。

  四周的茶客们听后,惊讶不已。这世道,竟然还有帮着他们穷人说话的?

  可一听说是徐先生写的,又纷纷点头认可。徐晨在城外养活了上千流民,米脂的百姓对他那是赞不绝口,都夸徐晨是难得的贤人。

  百姓们想法很朴素,他们觉得今日徐先生能救助城外的流民,他日若是自己有难,说不定徐先生也能伸出援手。毕竟这世道是越来越艰难了,谁也说不准哪天自己就成了流民。

  可当说书先生念到第二页时,上面赫然写着“米脂祸害之首——万马堂的黑暗史”。

  报纸上详细列举了万马堂开设赌场、放高利贷、买卖人口、杀人越货等种种恶行,每一件事都描述得有板有眼。联想到万马堂平日里在市面上欺行霸市的恶劣行径,茶客们不由得相信,这些坏事他们确实干得出来。报纸上的内容,让四周的茶客们义愤填膺。

  “平日里万马堂欺行霸市也就罢了,没想到他们竟还害了十几条人命,简直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咱们应该去县衙告状!”

  掌柜一听,赶忙收起报纸,劝道:“各位客官,万马堂的帮主可是艾家的人,就咱们去衙门告状,那不是羊入虎口嘛!”

  这话虽说让茶客们冷静了下来,但他们心中的怒火,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关于《哪吒闹海》我看过有人说,我们现在人看哪吒跋扈不讲道理,但以前的百姓却看的却是地主霸占公有的山林,不允许樵夫砍柴,霸占河道,不允许农户灌溉,打鱼等等,所以对当时的百姓来说,龙王天然是恶的一方,只有更加不讲道理的哪吒才能对付他们。

第51章 ,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

  而如此场景,岂止现于大鸿茶楼。在米脂的酒馆、客栈,乃至一些稍具规模的食铺之中,皆可见《大同报》的踪迹。足有上千份《大同报》涌入了米脂县城,且皆处于人口辐辏、消息流转迅速之地。

  这一番下来,足有上万人目睹或听闻了《大同报》的内容。万马堂那桩桩累累恶行,瞬间在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大同报》于这弹丸之地的米脂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些事若不揭开,众人尚可佯装未见,可一旦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那为恶者的罪孽已然擢发难数。

  百姓们义愤填膺地诵读着那报道,纷纷指斥万马堂的罪行。街头巷尾,处处都在热议万马堂的恶行,众人的愤懑之情,恰似熊熊燃烧的烈焰,愈燃愈烈。

  米脂县衙内。

  这汹汹舆论的压力,终究还是传至官府。知县齐绍光正襟危坐于大堂之上,手中执着最新一期的《大同报》。

  待看到减税、减租、免息这三条内容之时,他只觉大同社之人太过天真懵懂。如今朝廷财政空虚,正值南北皆有战事之际,哪还有减税的余地?

  减租、免息之事,更是唯有当地大族方可为之。然而,欲让这些大族割舍分毫利益,便是先帝在世,怕也是难以做到。

  待他翻过此页,瞧见对万马堂那些恶行的描述时,眉头紧蹙,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对万马堂的恶行其实并不觉惊奇,这两年来在米脂县,此类行径他早已司空见惯。相较于当地大族占山为王、勾连土匪、寻衅走私等恶行,万马堂之事也算不得什么。

  只是这类事情若不曝光,他尚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民愤鼎沸,只怕不消多久,此事便会传至延安府、陕西巡抚衙门,届时只怕他免不了要受巡抚、知府的斥责。

  师爷趋步上前,建言道:“县尊大人,如今这民愤如此高涨,要解决此事,依属下愚见,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收缴这《大同报》,压制住民间舆论。”

  齐绍光闻言,缓缓摇头。他可不想卷入万马堂的事端之中,他与艾家的交情,还远未到帮其平息事端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这些地方豪强着实给他带来了诸多烦扰。

  艾家与本地大户杜家,为了争夺一座山头,时常大打出手。即便他身为知县,也难以平息两家纷争。究其缘由,不过是那山头有一座小煤矿,其中利益巨大。

  想那万历年间的矿税,为何会引发那般强烈的反噬,甚至连镇守太监都被打死?皆因矿山尽被地方豪强霸占。即便你贵为皇帝,若敢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定要与你抗争一番。

  彼时打死镇守太监之时,江南各地一片惶恐,皆生怕万历皇帝会血洗江南。可谁能想到,他们不过交出五人,此事便就此平息。所谓天家威严,也不过如此罢了。

  经此一番争斗,众人皆发现万历皇帝不过是个纸老虎,于是愈发肆无忌惮地吞并地方矿场。

  还妄图霸占矿场,你连动武都不敢,那我又何必向你交税。

  加之万历后期二十年不上朝,甚至连官员都不补充,朝堂几近无政府状态。

  地方上虽无官员主政,但权力并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于是地方大族豪强趁机坐大,窃取了地方官的权力。这些大族又怎会将一个小小县令放在眼里?

  (手握一把天牌,结果打输了,真是安排一条狗当皇帝都比他做的好,弄个昏君排行榜,万历都可以排进前三了,可以直接和杨广比肩。张居正给他留下一个国库充盈,地方繁华的盛世,他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国库空虚,烽烟遍地的大明,张居正强行给大明续费了百年国运,他凭一己之力糟蹋60年。)

  同样,齐绍光对这些给他带来无尽麻烦的大族,自然也无甚好感。只是他还需借助大族之力征集钱粮,以完成朝廷交付于他的任务。

  师爷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只能借力打力了。万马堂这些恶行证据确凿,咱们不妨对其动手,也好借此平息民愤。”

  齐绍光沉思良久,权衡利弊,终是下定决心,沉声道:“速命张光捕头带领壮班捕快,即刻前往围剿万马堂,务必要将那艾勇抓捕归案!”

  “遵命!”师爷领命而去。

  未过多久,壮班捕快迅速集结完毕,在张光捕头的带领下,朝着万马堂的巢穴进发。

  齐绍光望着手中的《大同报》,喃喃自语道:“借舆论造势,公开罪行,只差劝谏君王这一步了。这个徐晨究竟是哪个大家族的子弟?”

  身为南方人的齐绍光,对大同社这一套手段再熟悉不过。这不正是东林党操控舆论、左右朝堂的惯用伎俩吗?

  能将此事安排得如此丝丝入扣、环环相衔,寻常家族可培养不出这般人物。

  姓徐,莫非是华亭徐家的人?

  但徐家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在陕北?

  万马堂大厅。

  艾勇一只手用白色布袋吊着,面色阴沉地坐在大厅之中。大厅地面上散落着几张报纸,上面刊载的正是他那些“光辉事迹”。

  他本想找人商议如何应对此事,可偏偏他的师爷被大同社的人抓走了。余下的帮众皆是些鲁莽之徒,他也只能独自应对眼前这棘手局面。

  艾勇思索半晌,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大同社这群鼠辈,竟敢跟老子玩阴的!速召集所有帮众,今晚咱们一把火把大同布庄、文社烧了,让那些穷酸秀才晓得咱们万马堂的厉害!”

  “不好了,帮主!捕快已将咱们团团包围!”

  艾勇心中一惊,但仍强作镇定道:“慌什么!老子还没死呢!”

  言罢,他带着帮众步出大厅,一见张光,立刻赔笑道:“张兄,不知今日是哪阵香风把您给吹来了?”

  张光一脸冷峻,厉声道:“谁与你称兄道弟!艾勇,你犯下诸多罪行,今日便随某回县衙受审!”

  求跟读,求举荐票,求月票。

第52章 ,除恶务尽

  米脂,艾府之中。

  艾强正坐在书房之内,翻阅着《大同报》,然而报上的内容却令他满心不悦。

  朝廷减税一事,他本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减少的是朝廷的利益,与他艾家并无直接关联,他甚至还可以加租(这个本人感触很深了,几年前电费降了一点,说是要减轻小企业个体户的压力,结果我们这里电费根本没有变化,上面的好处全给截留了。)

  可后面提及的减租、免息之策,却实实在在地损害到了他的利益,这让他心中颇为窝火。

  再往后看,那“米脂祸害之首——万马堂的黑暗史”的标题,更是令他怒不可遏,恨恨骂道:“早知道那徐晨会对付我艾家,当初就该想尽办法阻止大同社成立!”

  这万马堂,实则是艾家的里子,专司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如今,《大同报》竟将万马堂的种种恶行公之于众,使得这艾家的里子彻底废了。

  艾强心中虽恼怒,却也不禁对大同社强大的舆论攻势感到震惊。

  万马堂在米脂势力不小,可即便如此,竟还是被大同社一番运作,瞬间陷入绝境。

  他不禁想起东林党人,凭借着舆论手段,在朝堂之上左右朝政,与阉党争斗不休。如此看来,这舆论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只是令他恼火的是,这大同社并不受他掌控,反倒将矛头对准了他艾家,他艾家何时竟有了这天家才有的待遇,被人如此针对。

  更让他气不打一处来的是,当初他乐见大同社成立,本是想将其当作一把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利刃,哪曾想,这把刀最后竟直砍向了自己,这种被背叛的感觉,让他几近抓狂。

  艾强咬牙切齿,喃喃自语道:“看来,是时候成立一个全然属于艾家的党社了。”

  恰在此时,艾府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小心翼翼禀报道:“老爷,张捕头把您送去的礼物退回来了,说是此事已被县尊大人定为死案,只等秋后问斩了。”

  在这大明律例之下,向来讲究民不举官不究。以往即便艾勇犯下诸多罪行,凭借着艾家的势力,依旧能够逍遥法外。

  可如今,这些恶行皆被曝光,又有大同社支持受害者前往衙门告状,加上此事在全县引起轩然大波,县令迫于压力,也只能秉公断案。

  “砰!”艾强怒不可遏,猛地将手中茶杯狠狠摔出,大骂道:“齐绍光,竟敢落井下石!”

  旋即,他又怒目圆睁,恶狠狠地吼道:“徐晨这黄口小儿,老夫定要让你付出代价!”

  大同文社内。

  “艾勇已经被判了秋后问斩!”艾强正为家族的里子被灭而气愤不已,大同文社这边却是一片欢腾,众人都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好啊!这些作恶多端的恶霸,终于是遭到报应了!”大同社成员们纷纷鼓掌叫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自豪,毕竟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蒋乡泉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有些颤抖地说道:“我等切不可就此懈怠,应当再接再厉,把那野狼帮这一大祸害也连根除去!”

  此刻的他,只觉浑身充满力量,手中握着毛笔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动。那篇“米脂祸害之首——万马堂的黑暗史”,便是他依照徐晨的提点所写。他从未想过,自己手中这支笔,竟能有如此改天换地般的强大力量。

  大壮亦是神情坚定,大声说道:“野狼帮自然不能放过!定要将这些鱼肉百姓的恶徒全部铲除!”

  李文兵思索片刻,沉声道:“除恶务尽!大壮、王二兄弟,你二人去寻那些受害者,我等将野狼帮所做的恶事一一公之于众,让这等恶势力无所遁形!”

  大壮拍着胸脯道:“某知晓不少野狼帮的恶行!”

  郭铭赶忙从怀中掏出一张白纸,急切道:“大壮兄弟,还请速速道来!”

  当下,大同文社的成员们便迅速分工合作。抗旱会的成员皆是本地人士,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清楚那些受害者身处何处。但凡知晓有被野狼帮欺负的人家,即刻前往打听详情,回来后便将所知之事一一详述。

  而蒋乡泉等人则赶忙将这些事迹记录下来,作为撰写新闻的素材。与此同时,抗旱社的成员也纷纷外出寻找受害者。此时,《大同报》成功覆灭万马堂一事,已然成为最好的宣传。

  那些受害者听闻前来之人乃是《大同报》的成员,且能为他们主持公道、报仇雪恨,当下便毫不犹豫地赶到大同文社,将自己遭受野狼帮迫害的悲惨经历,一五一十地向蒋乡泉等人倾诉。

  一时间,底层百姓那令人心酸落泪的悲惨过往,听得记录之人亦是潸然泪下。

  这些能成为读书人的,大多出身自耕农或是小地主家庭。平日里,他们虽也觉得这几年日子愈发艰难,却好歹还能勉强维持生计。加之他们读书人的身份,那些帮派之人也不敢轻易得罪,毕竟“莫欺少年穷”的道理,这些帮派份子还是懂的。他们深知,这些读书人哪怕只是考上个秀才,往后若要报复起来,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然而此刻,当他们记录米脂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时,才惊觉这些百姓的日子,竟比自己艰难何止十倍。税赋繁重不说,还要遭受帮派的残酷压榨,什么保护费、高利贷,各种名目的盘剥手段层出不穷,直把百姓们身上最后一个铜板都搜刮干净,恨不得将他们从人变成牛马,最后还要残忍宰杀。

  李文兵等人看着米脂县百姓这一桩桩悲惨事迹,不禁想起徐晨曾对他们说过的话:“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道,天下已然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代!”

  接下来的几日,米脂县的百姓们便在《大同报》上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感同身受的悲惨故事。

  《翠花嫂》一文中,讲述了翠花嫂的丈夫因家中急需用钱,无奈之下向野狼帮借了高利贷。可最终,因无力偿还高额利息,丈夫竟被野狼帮活活打死。翠花嫂本人也未能幸免,被野狼帮抓去,卖进了青楼,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就此家破人亡。

  有读者说现在的剧情太拖沓了。但造反不是主角一个人就能造的起来的,需要一批人对大明失望。而且主角事业越大,他们和原本地主豪强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大同社成员也会越来越对大明失望,当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那时候造反,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首节 上一节 19/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