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标虽然在宽慰周延儒,但他却明白李标这是想拿自己背黑锅,他本以为大部分朝臣都会赞同自己的这个谋划,所以即便是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
但显然朝堂之上的反应和他的预料完全相反,虽然朝堂上有一部分人赞同他的策略,但这些人大部分不敢公开站队他,反而是否定他提案的人一个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他,甚至直接对他拳打脚踢。
今天在奉天殿上,周延儒惶恐到了极点,差点以为自己要被打死了,这种事情我大明可是有先例的。
所以他苦笑着指着自己头破血流的头道:“天子不用某的策略,还对某拳打脚踢,某颜面尽失,还有何面目继续站在这朝廷上,某还是不要惹人现眼告老还乡算了。”
崇祯这是对他动手给了他最好的一个告老还乡的理由了。现在他已经没有半年前的意气风发了,也不再幻想什么宰执天下了,而是想尽早的脱离朝堂这个火坑。
李标慌张道:“玉绳,朝廷正处于危难之间,你怎么能此时离天子去?”
钱谦益,文震孟也马上道:“朝廷少不了玉绳主政。”
他们两拨人的想法各不同,钱谦益他们知道现在朝堂是火坑,但偏偏需要朝廷组织大军继续抵抗大同军,自然不能让周延儒逃离。
李标的想法就更简单,钱谦益他们还能推动天子南巡,他们还有退路,大同军擅长野战与攻城战,但未必擅长水战,江南未必不能和大同军隔江对峙。
但直隶的士绅却没有退路,一旦天子南巡,直隶必定会被大同军攻克,他们就被天子和江南士绅出卖了,所以他们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推动朝廷和女真人议和,集中双方20万的精锐和大同军打一仗,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不过和女真人联合这样的名声太臭了,不管大明的江山能不能保得住,推动这项政策的人,青史当中只怕会成为秦桧之流。所以李标需要周延儒来推动这项政策,自然不能让他现在撂挑子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周延儒也明白他们是想让自己继续背黑锅,他明白这大半年来东林党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拙劣的表现,只怕未来自己少不得沦为奸相之流,但奸相也有等级,要名声臭的和秦桧一样,只怕未来少不得也铸一尊他的铁像长跪不起。
周延儒道:“汝立兄,小弟才不配位,这半年来可谓是屡屡出错,眼下朝廷的大局只能由兄长你来支撑了,我会向天子提议由兄长你担任大明的新的内阁首辅。”
“你!!”李标气的眉毛都竖立起来了,一只手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通过今天朝堂的举动他也看出来了,虽然对大明最好的出路就是和女真人议和,双方一起对抗大同军。
但大明朝长期以来的政治正确性,导致了他们不可能承认女真人政权的合法性,谁要触碰这根底线,谁就是奸臣,人人得诛。他养了一辈子的好名声,现在都告老还乡了,半只脚都入土了,这个时候再粘上女真人,他就真要遗臭万年了。
钱谦益和文震孟两人看看李标,也觉得他是最适合主持大局的人,一来李标不管是从资历还是从威望都适合成为现在的内阁首辅,二就是大同军已经快打到直隶了。他也不得不拼命。
当然他们也知道议和就要遗臭万年,所以他们也没劝说李标接过这摊烂摊子。这太招人恨了。
李标冷哼道:“玉绳,你闯下如此滔天大祸就想逃,没那么容易,这首辅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这议和只能在你手中推动,想逃,某保证你走不出京城。”
周延儒冷笑道:“京城发生的这一切事情,都是某一个人弄出来的!想撕破脸,好呀!大不了我把当初的谋划全抖搂出来,把我东林党做的龌龊事情全抖露出来,我们是如何谋划要害死贺函的,又如何想烧死天子,逼天子退到后宫。”
而后他指着在场所有人道:“我活不了,你们也不要想活,我拉着你们所有人陪葬,要让你们遗臭万年,以后真有人给我做铁像,你们也少不得要作陪。”
钱谦益慌张道:“不至于如此,不至于如此,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何必拼个鱼死网破?”
周延儒道:“现在某就想退下来,这朝堂你们谁愿待就待,这大明你们谁愿意救谁救。几位兄长你们继续在这商议朝政大事,某要去写致仕的奏折了。”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脸色难看的李标等人。
李标看向周延儒露出想要杀人的目光,这个小人已经到这种境地了,还敢威胁他们。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3日,京城,永定城门外。
钱谦益,文震孟几人再次来送自己的老朋友黄道周,刘宗周两人。
钱谦益道:“幼玄,你们何必如此着急南下,还是等局势稳定再说。”
黄道周却说道:“现在朝廷危急万分,某要回乡招募乡勇,准备保卫大明,现在每一天对朝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耽搁不得时间。”
刘宗周叹口气道:“这半年的局势证明我等东林党人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天下还是少不得天子作为主心骨。天子拱垂而治,天下就没了主人,各种祸国殃民的奸臣就会露出他们的嘴脸,祸害朝堂,周延儒有天子压着还算是贤能,但一朝主政却只知道发放俸禄,收买朝臣,排除异己,现在闯下了滔天大祸,又想着急流勇退,甩锅给天子,如此掌权肆无忌惮,遇事推脱不前,朝廷上都是这种揽权推过的大臣,大明如何不会衰败。”
东林党掌权的这大半年时间,可以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君主立宪制的实验了,只是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打脸,也非常让人失望。
以东林党为首的文臣,掌握大权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提升待遇俸禄,资政会虽然开了,但并没有解决朝廷财政的危机,军事的危机。甚至他们拙劣的表现,让大明不到一个月时间丢了两个行省。
可以说当初他们有多期待资政会议,现在就有多失望,资政会没有成为大明救国的良方,反而成为了一剂最狠辣的毒药。
周延儒更是成为了一个小丑一般的存在,用朝堂的钱说买臣子,遇到事情又不敢担责任。他的表现不但让东林党人失望,也让天下的士绅失望,原来天子拱垂而治,并不能让大明强盛起来,也并不能稳定天下的局势。
这对黄道周,刘宗两人的刺激极大,大明皇权强盛,他们觉得皇权是压在天下百姓头顶的一座大山,等真没有了这座大山,他们才发现,因为天下不属于他们,文臣更加无法无天,更加会暴露本性,天子不过没管天下半年时间,他们就做蛀空了大明,这要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只怕整个天下都要四分五裂。
所以两人退出了东林党,他们觉得还是要站在天子的一方,天子再昏聩,但也是天下之主,他们行事还是要有所顾忌。不像周延儒之辈,虽掌握权力,但天下不是他们的,行事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皇权最强盛的时期,也是整个大明朝最强盛的时期,所以他们认为皇权强大了,大明才能强大,大明强大了,才能抵抗内外的强敌。
文震孟想要解释周延儒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东林党人,但这话在他喉舌之间却说不出口,当初周延儒加俸禄,所有东林党人都同意,后面朝廷亏空,却也没有人主动上交多发的俸禄。中原士兵没有军饷纷纷投降,官员却多发了两年的俸禄,这已经成为东林党人的耻辱了,现在在解释还有什么意义?
几人交流完之后,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坐上马车,踏上了去天津卫的道路,他们将去天津卫乘坐海船回福州,在福州招募乡勇,支援朝廷。
钱谦益看到离开的黄道周,刘宗周两人道:“我等是不是也要离开这京城回到江南。”
现在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坑,他不想继续待下去了。他想回到江南早做打算,不管是组建乡勇,继续对抗大同社,还是投靠大同社,都需要他和江南的士绅共同商议。
文震孟摇头道:“我等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就是劝说天子南巡,大明不能再继续内斗下去了,再内斗下去,我等皆要成为徐晨的阶下囚。只有天子去了江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统合江南的各方势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对抗大同社。”
现在的明末和历史线的明末完全不同,不但有大同社这个更加强大的敌人,更重要的是大同社毫不客气的把矛头直指他们,要他们的钱财和土地,要把他们流放到边疆,大同社要在经济和政治上双重清洗他们,没给他们一点政治上的承诺不说,甚至连一点幻想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
这比女真人的剃发异服,更加受到这些大族十倍百倍的仇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的臣子自然想要崇祯南下,但他们最大的阻碍却变成了李标等直隶士绅大族。
李标等士绅的钱财土地关系网络都扎根在直隶,他们根本不可能跑到江南去,这种情况下,天子就是抵抗大同社最好的招牌。如果崇祯南下,直隶会立马崩溃被大同社攻占,他们的家族会立马遭到大同社毫不留情的清洗,他们是不会允许天子南巡的。
昨天李标已经毫不掩饰的对周延儒起了杀意,他们如果敢强行让天子南巡,只怕他们连京城都走不出去。
钱谦益叹口气道:“事情怎么会成这般?难道我等士绅大族真像徐晨说的,已经腐化的不配掌握天下。”
文震孟冷笑道:“大明开国已经有200余年,本就到了王朝更替的时间,大同社不过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崛起。
他们说我等腐化,同样是人,难道大同社的人又能好到哪里去,等他们掌握了权力,不一样是要享受高官厚禄,田宅美人,等大同社过了200多年,他们又会与我等何异。徐晨如果遇到太祖,早就被太祖联合大族剿灭了。”
文震孟承认徐晨写的那些文章是真的,但把他们贬低成为废物一样,文震孟却不承认,这不过是大明积累了200多年的弊病同时爆发而已。
他大同社一样会遇到这些问题,他大同社的这些高层泥腿子,过了200多年一样会成为士绅大族,一样会变得贪婪无耻,这是人性,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连圣人都改变不了的事情,他不相信徐晨能改变。
现在徐晨不过是以大同社的士绅来取代他们这些大明的士绅而已,徐晨的部下还没享受到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没有繁衍出一个大族出来,但他们终究会走到这一步,他又有什么资格来说大明士绅。
就在两人返回京城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一大群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浩浩荡荡的堵在大街上高呼道:“惩处奸相周延儒~~!”
两人惊讶不已,当即询问一个读书人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奸相周延儒这半年来把朝廷搞得乱糟糟的,以至于让贼寇攻占了山西,河南两个行省,但他不思己过,还想把这些黑锅全推到天子头上,简直枉为人臣。”
“此奸贼之恶还不止于此,他为了应对贼寇,居然还提出借师助剿之策,想要和女真人同盟,前年某全乡皆死在女真人手中,直隶更是有百万之众被女真人屠戮,此仇可谓是不共戴天的,和女真人联盟。这对得起我大明惨死的百姓吗?”
很快这些读书人就包围了周延儒的府邸,然后他们冲击周家的大门。
周延儒惶恐道:“快,挡住他们。”家的家丁在后面拼死阻挡。
但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从哪里弄来的火药,直接点燃了引信,扔进周府当中。
“轰轰轰!”周府被炸的城墙倒塌,硝烟弥漫,大门也被攻破了,无数的读书人冲进去,见东西就砸,见人就打,周延儒更是被几十个人包围。
“某是当朝首辅,你们不能这样对某。”周延儒拼命挣扎。
但根本就没有人听他说什么,而是几十个拳头砸在他身上,没多久他就奄奄一息,最后连出气声都没有。
而在周府外,李标带领直隶士绅淡然的看着这一切。
“连黑锅都不愿背,那你也没什么作用。”李标冷笑道。
而后他问道:“你们谁和女真人有联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冯铨道:“辽东的将门和女真人牵连颇深,他们应该有办法联络女真人,还有英国公府的张杰也去过辽东,想来和女真人也是有联系的。”
李标道:“那就让张杰去辽东找皇太极,和他说明利害关系,此人野心勃勃,有吞并中原之心,他是不可能看到大同社占据大明北方的。”
第284章 ,重民社找错基本盘
曾经的周延儒高门大院此刻正冒着滚滚黑烟,钱谦益和文震孟两人站在不远处,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
大明首辅的府邸被一群读书人攻破,接着便是一番打砸抢烧,随后被付之一炬。火势越来越大,浓烟越升越高,可即便是这样,五城兵马司、锦衣卫、顺天府的衙役却没有一个出现。
文震孟望着那冲天的火光,叹息道:“火势这么大,普通的木材是烧不出这种效果的,这必然是使用了延安府的汽油。”
他现在脑海当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几个大字,一时间内心无比后悔。当规则突破了,以后朝堂争斗就更不讲规则的人取得胜利,但这里还哪里能算得上是朝堂争斗?
钱谦益满脸惶恐,难以置信地说道:“这可是大明首辅,他们怎么敢如此放肆?”府邸里面火光冲天,但周延儒却始终没有出来,显然他的下场十分不妙。
文震孟苦笑着说:“乱世其实早已经开启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察觉而已。既然连天子的命都差点保不住,更不要说区区的首辅了。周延儒昨日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下场不妙。受之兄要适应这种变化,以后再想打倒政敌,可不是动用奏章那么简单,而是像现在这样毫不留情的肉体毁灭。”
钱谦益听后,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说道:“这京城是待不住了,老夫也要走了。”
他彻底害怕了,以前的文斗他都不是周延儒这些人的对手,但即便失败了,他还能告老还乡,安全回到自己的故乡。可现在,一旦失败就是生死难料,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他实在不敢再参与了。
文震孟想要说什么,但终究没有出声,底线已经被打破,逃到江南又有什么?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李标从他们前方走过来,他身后还有冯铨这些当初投靠魏忠贤的阉党的人,他看了两人一眼,面无表情的走过去。
“这是阉党!”钱谦益惶恐道。
文震孟苦笑道:“现在哪里还有阉党,在大同社看来,我等又何尝不是阉党?却没有想到在大同社的压力下,朝廷终于不用分阉党和东林党了,大家都是士绅,都要面对大同社这个敌人。”
紫禁城,坤宁宫。
崇祯听曹化纯说周延儒被京城的读书人打死了,府邸都烧成了灰烬,震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他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差点被烧死的事情,冷着脸说道:“果然是我大明的好臣子啊,现在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对朝廷的首辅下手了。”
周延儒再不堪,他也是大明的首辅,就这样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害死,这无疑是在打大明朝的脸,也是在打崇祯的脸。这说明一个帝王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历朝历代出现这种事情,王朝基本上就要覆灭了。
而后崇祯又冷哼一声道:“死性不改,都到了这种程度了,还要内斗,朕真是昏了头居然会认为东林党是贤臣。”
崇祯现在真恨不得打5年前的自己一顿,他居然会把东林党看成是贤臣。
没多久,王承恩就带来了许多奏章。以次辅成基命为首,先是说了一下周延儒府邸失火,首辅惨遭不幸,对这件事情表示惋惜,称这是朝廷的损失。
而后他马上提议,让前首辅李标为内阁首辅。紧接着,朝廷当中六部的尚书、北方派系的官员也纷纷上奏支持这一提议。
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立刻明白了谁是幕后黑手,他没想到居然是一直有君子之称的李标。
他冷笑道:“果然皆是一群伪君子。”
他实在想不明白,朝廷都已经到了这种境地,他们为什么还要内斗?
周延儒提出的借师助剿对这些直隶士绅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这里面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才导致双方内斗起来。
现在崇祯又开始后悔,锦衣卫因为历代天子动不动就赏人家一个锦衣卫百户、千户,里面全是官二代、军二代,这个特务机构已经彻底成为了废物。
东厂原本是替代锦衣卫的,只可惜被他废除了。后来他意识到东厂不可取代,但又没有时间重新建立东厂,以至于他现在对紫禁城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现在崇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要么跟着文震孟等人乘坐海船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逃到江南去,这样大明还能保住半壁江山;要么不想放弃大明的北方,那就只有接受李标作为新的内阁首辅。
因为这些人是不可能放弃直隶的,他们是最强硬的主战派,不认命李标为内阁首辅,弄一个江南的内阁首辅,要不此人会和周延儒一个下场,要不就直接把他拉到江南去,偏偏他也不想去江南。
崇祯无可奈何地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前首辅李标为新的大明首辅。
李标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动作非常大。一是确定了死守直隶的战略,下令有敢商议放弃北方领土者斩;二是大范围地放权给地方的地方士绅豪族,允许他们组建乡勇,有百人则给他们百户的军职,有千人则给千户军职;三是命令江淮、湖广、蜀中三地的士兵进攻大同军,想尽办法拖延大同军进攻的进度。
当然,北方想要抵挡住大同军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练兵,还需要更多的盟友。李标请天子下旨与女真人议和,以便调动边军南下抵挡大同军。
崇祯看到李标的奏折后,又怒又气。换了一个首辅,还是想让他背黑锅。虽然他也想保住大明北方的疆土,也觉得借师助剿是改变朝廷局势唯一的方法,但他可不想给东林党背黑锅。
他想要的是让东林党去背黑锅,哪怕他们击退了大同军,他也能借着这个机会让东林党的名声彻底臭掉,重新掌握大明的权力。所以,议和的旨意他是不会下的。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李标等人轮番上奏说明此事的急迫性,但崇祯不为所动。他反而每天请文震孟这些江南的东林党人入宫,也不说什么政务,就是闲聊,说一说江南的风景。他还联络陈国公朱纯臣等大明勋贵,总之不着急。他觉得仗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消息呢?
李标的人可忍不住了,再这样拖延下去,等大同军收拾完中原,他们的大军就要向京师杀过来了。你女真人哪怕答应了和他们议和也来不及调军队了。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8日,
坤宁宫内气氛凝重,甚至有几分肃杀之气,四周的宫女太监都胆战心惊,神机营士兵更是布满了整个坤宁宫四周。
李标身着朝服,神情严肃地来到这里面见崇祯。他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借师助剿这实乃权宜之策。当年唐太宗也有渭水之盟,只要陛下能扫平贼寇,平定天下,史家自然会为陛下说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崇祯能够改变心意,在他记忆当中,天子还是那个莽撞的青年,只要说几句为国为民,他应该会答应下来。
但崇祯冷笑一声,目光冷峻地看着李标,说道:“如果你等无用,朕这就成了大明的宋钦宗、宋徽宗了。现在你才是内阁首辅,大明的权力掌握在你们手中。要谈判,你们去谈;要盖印,用你们的首辅印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