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府内大员齐聚一堂,刘永、李文兵、胡益堂、常五、蒋乡泉、郭铭、赵叔,李自成这些大员早已到场,他们围坐在大厅的一侧,低声交谈着。
不一会儿,王二、朱治、刘文熊、高大壮、陈子昂、郑心泉、张献忠、赵胜、吴亚军、赵云飞、刘亚雄、陈诚、艾玄、张存孟、艾进忠、刘祥等军方高层也陆续走进大厅。他们面带笑容,各自找位置坐下。
当徐晨来到之后,大家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情严肃。
大同军副总参谋长张献忠。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要详细说明中原大战的具体部署。”
张献忠拿起桌上的一份地图,展开后指着地图说道:“此次大战共分为南北两个战场。北方战场主要进攻的是山西行省,我们要面对太原镇和大同镇两镇明军。其中,太原镇有 5万大军,由总兵张鸿功指挥;大同镇只有两到三万士兵,由明军大同总兵满贵指挥。”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
“第二师师长贺六为北线总指挥,将指挥第二师、第六师进攻大同、太原两镇的明军。”
张献忠继续说道,“第六师孙可望部将从大漠陕西直逼大同镇,攻破大同镇之后,要防备宣大的明军增援。第二师则从吴宝县渡过黄河杀入山西行省,一路攻向太原城。他们要像一把利刃,直插敌人的心脏!”
台下的将领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南线战场由都督指挥,分别率领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炮兵师共 10万人进攻中原。”张献忠的声音更加激昂。
“在攻破陕州之后,第四师北上进攻平阳府,配合第二师,高迎祥部也会配合,到时三面夹击,定能攻陷山西行省。第三师则南下进攻南阳府,占据南阳之后,防备江南之兵北上,影响中原大战的局势,而后我军南线主力攻破洛阳,歼灭大明在中原的10万大军,沿着黄河一线占据整个河南行省。”
要是战事顺利,第五师则攻占凤阳府,趁机攻占整个江淮地区,常言道,欲攻江南,先夺江淮,只有江淮在手,我军进攻江南才能获得主动权。
第八师北上进攻山东行省,斩断北直隶左翼的援军。第一师、第九师、第十师、炮兵师等主力北上进攻京城,而后北路大军在京城汇合,彻底攻占大明北方!”张献忠用力一挥手臂,大同军南北两路主力齐聚京城,十几万大军把大明的都城团团包围。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议论声。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对此次战略部署表示认可和期待。
张献忠严肃地看着众人,说道:“此战我们最低要攻占山西行省和河南行省,要是战事顺利,则乘胜追击,一举攻陷整个北方,彻底覆灭大明!”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徐晨却冷静地站了起来,他皱着眉头问道:“战略上虽然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还要重视,明军在山西和中原有什么举动?”
张献忠不屑笑道:“山西补全了军户,武器装备也有一定的更新换代,大部分军队火枪的数量已经占据一半以上。但今年山西先闹旱灾,又闹蝗灾,山西巡抚耿如杞也算是个能吏,想办法借贷了 300万两。
可这点钱他也只能让军户吃饱饭,他们的妻儿老小怎么办,父老乡亲怎么办?
太原镇士兵的装备虽然好了,但士气却非常低落。在我们山西大同社员的渗透下,大部分人并不想为腐朽的大明朝效力。”
“甚至那些大族都慌了,都督府的债券在山西是卖的最好,卖了300多万两银子,可见这些财主对大明都没有信心。”
众人听到这一消息哄堂大笑。
陈子昂笑道:“这些大族就喜欢玩这一套,哪怕到现在还想保住自己家族的富贵,只是我都没想到他们会买300多万两债券,可见这些财主的是何等的富裕。”
王二冷脸道:“但他们的钱财终究会还给天下的百姓,他们无能到近乎愚蠢又残暴,还想过富贵的日子,我大同社不答应,天下的百姓也不答应,现在轮到了天下百姓审判他们的时候了。”
“说的没错,我大同社代表天下的百姓来审判他们。”
张献忠继续说道:“五省总督孙承宗更是欺世盗名之徒,他在中原这两年,只知道深挖壕沟,修筑堡垒,钱粮都浪费在这上面了。结果今年中原一闹旱灾、蝗灾,税收大减,他的钱粮士兵都养不活,现在中原的士兵已经欠下三个月军饷了。这些士兵还想不想为大明皇帝效忠,我很怀疑。”
第九师师长张存孟哈哈大笑,说道:“这要是俺拖欠了三个月的军饷,遇到了我们大同军,朝天放一枪,已经算是对得起他朱家天子了。”
高大壮鄙夷道:“关键是下面的士兵欠响了三个月,那些官老爷倒是生活的舒服,不但没有欠俸禄,还多发了两年的俸禄。他们倒是一点都不避讳,某要是明军的士兵,不但不会为那些官老爷们放枪,还会调转枪口一枪打死这些老爷。”
其他武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他们这一年时间打造装备训练士兵,培训军官,可以说这一年多来一直在为这场大战做准备。
而对面的明军,因为抗击天灾不利,又没有粮食证据灾民,整个中原到处都是义军,他们浪费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消耗军心士气杀戮中原百姓,现在连军饷都欠着。
明军战斗力本就差,大同社的将领都不相信在这种内外交困下,中原的明军还有多少斗力?
徐晨又看向刘永,问道:“现在前线有多少粮草,关中还预存了多少粮草?”
刘永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吴县囤积了 200万石粮草,潼关方向则是 400万石,关中各个粮仓还余下 1200万石粮食,现在都在往延安府长安府转运,这些粮草足够 20万大军大战半年时间。”
刘永之所以说半年时间,因为到了 3月份就是春耕时节,大同社只要不想饿死人,那就得停一下战争,放战士和民夫去春耕。
所以这场大战只有不到 6个月时间。如果按照占据整个北方来算的话,从潼关打到扬州刚好 2000余里,大军平均每天要行军 10里,才能达到这个战略目标。
长安到京城的距离也差不多是 2300余里,半年时间想攻占整个北方难度不小,甚至可以说只要被任何一个城池绊住了脚,基本上就不能完成了,所以张献忠才说攻占整个北方是最终的策略,因为想要完成的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需要明军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进行激烈的抵抗。
郭铭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他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子上,说道:“诸位,我军若能拿下南阳府就打通了南下中原的粮仓。拿下南阳府后,某建议直接到湖广行省购买粮食能有效补充我军的粮草。”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现在大同社有三大粮仓,最大的是关中,不过关中的粮食虽然多,但人口也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结余。
第二大粮仓则是河套地区,三年开发下来,大同市开发出500万亩的田地,能向关中输送500万石粮食。
第三大粮仓则是大明的湖广行省,去年关中地区为了购买湖广行省的粮草,花费了 600万两白银,得到 200多万石粮食,有力的补充了关中的粮草空缺。
在小冰河时期,灾害几乎是全方位的,即便号称大明粮仓的湖广行省,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粮食有一定程度的减产。
不过,在这个时代,没有钱的农户根本不能算人。农户的粮食虽然减产了,但那些大户粮仓当中可是堆满了粮食。
当地哪怕当地饿殍遍地,大户们也不会把粮食白白分给穷人。只有像大同社这种付钱爽快、有强大购买力的买家,才是湖广大户真正喜欢的客户。他们才不管大同社在屠戮士绅这种事,只要能赚到银子就行。所以这两年从湖广运到关中的粮食可谓是络绎不绝。
高大壮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握紧拳头说道:“先让这些人高兴一年,等我们准备好了,会让他们连本带利地偿还。他们现在赚我们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
张存孟也跟着笑道:“没错,迟早要让这些大户好看。吃了我们的,给我们吐出来;拿了我们的,给我们还回来!”
确定粮草供应充足,徐晨道:“光山西一线就有三条战线,中原也有两个战场,后续战争胜利后,战场更是会变成四个。20多万大军,几千里的战线,我军后勤的压力非常大啊!”
李自成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说道:“北方的牧民对这场大战非常踊跃。我已经招募了三万牧民夫,还购买了大量的牛羊。他们将会赶着这些牲口,为第六师提供后勤保障。高明根将会担任北路大军的转运大使,他经验丰富,一定能把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因为有两升的口粮,关中的百姓也非常踊跃地成为民夫,目前已经招募了 5万。延安府到长安,长安到潼关的木轨已经联通。有了木轨之后,运输量提升了 10倍,人手却只有原本的两成,极大的增强了我军的粮草运输能力。
进入中原之后,我们则会招募当地的流民做民夫。我军打得越远,民夫的数量将会越多。”
徐晨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对我大同社组织力的巨大考验。每攻占一个地方,就要马上组织当地的农户加入到战斗当中。要不然,想要一举占据北方,后勤难以跟上。”
他看向刘永、李文兵两人,目光中充满了信任,说道:“这就要拜托你们了。大同军打到哪座县城,你们就马上安排大同社员来接管县城,组织起百姓为大军运输粮草物资。还是那个老规矩,打下一地,治理一地,清理一地的地主士绅,收缴他们的粮食、土地,以安定农户。”
刘永、李文兵挺直身子,齐声说道:“我等定会为都督管理好后方的事物,定不影响大军征战。”
这些年下来,都督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刘永更是巴不得早一点攻占中原,清洗当地的大户,以这些大户的财产来填补都督府的亏空。
都督府虽然赚钱,但花钱的速度更快,蒸汽抽水机虽然是抗旱的神器,但价格却高昂的连他都心痛,大同社每个月都要花上百万两银子购买这些机械。
加上其他的开支。都督府每个月都要花掉三四百万两白银,现在大同社的银库当中只够三个月的开销。只有打出去,清洗了那些大户,大同社的收支才能平衡,才有银钱赈济那些灾民。
徐晨严肃地说道:“下令给镇北府的孙可望,命他进攻太原镇。第二师贺六,令他进攻山西。命令第八师杨秀头,为大军先锋,进攻陕州。”
“遵命!”众人齐声回应,声音响彻整个都督府。
长安城外,轨道马车一片繁忙景象。轨道马车的载重量本就大,而现在的加强版辎重车,载重更是惊人。每辆车上都堆满了货物,少说也有上万斤。
四匹健硕的马并排站着,马身上的肌肉紧绷,它们喷着粗气,蹄子不安地刨着地面。车夫坐在驾驶座上,手中紧紧握着缰绳,眼神专注。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四匹马同时发力,车子在轨道上缓缓启动,随后速度越来越快。那一辆辆如同小山一般的辎重车,承载着希望和使命,向着中原前进。
车轮与轨道摩擦发出的“哐当”声,仿佛是大战前的激昂鼓点,这场中原战争终于拉开帷幕。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7日。
潼关城墙上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战争的指令如同冰冷的箭矢,迅速下达到了潼关守军耳中。
第八师师长杨秀头接到命令后,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高声下令:“全体将士,即刻整军,进攻阌乡县!”
军令如山,第八师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扛着武器,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阌乡县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10月 18日,第八师如同一股红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阌乡县下。
杨秀头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冷峻地看着眼前的县城。他大手一挥,下令道:“把炮兵团拉上来!”
很快,24门火炮被士兵们推到了城下。这 24门火炮整齐排列,如同钢铁巨兽一般,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其中 12门重型火炮,炮管修长,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这些重型火炮初速高,弹道平直,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长剑,适合进行远程打击。
另外 12门则是榴弹炮,炮管相对较短,射程近,但弹道曲线高,适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它们是大同军在上次大战后吸取经验的成果。以现在城墙的硬度,普通重炮很难将其摧毁,于是重创城墙上的士兵才是关键。所以这种榴弹炮应运而生,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用开花弹来“洗地”,杀伤城墙上的守军。
阌乡县守将张杰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和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心中不禁一阵慌乱。
他原本还想着抵挡几天,一来对得起自己在朝中为官的叔父,二来也能在同僚面前保住一点颜面。然而,他的幻想很快就被无情地打破了。
杨秀头一声令下:“开炮!”
顿时,火炮声震耳欲聋,浓烟和火光在城下升腾而起。第一轮炮击过后,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城墙上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许多士兵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在地,哀号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炮击接踵而至。开花弹在城墙上炸开,碎片四处飞溅,城墙上顿时变成了一片血海。中低级军官们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开始私下商议,与其在这里白白送死,不如绑了张杰,开城投降。
张杰看到城楼上的情况,吓得脸色惨白如纸。深知大势已去,再抵抗下去也只是徒劳。于是,他命人举起了白旗,主动投降。
就这样,第八师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轻松攻克了阌乡县。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9日,河南行省,洛阳城。
五省总督府内一片忙碌而惶恐的景象。文武官员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奔走,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了一年多的大同贼寇终于发动了进攻,而且攻势极其凶猛,仅仅半天时间就拿下了阌乡县,这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恐惧。
五省总督孙承宗坐在总督府的大厅里,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考城县士绅,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登州镇的士兵是来支援我们的,他们还有 100门红衣大炮,这可能是决定中原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力量,为什么要把他们逼反?难道他们嫌弃朝廷的压力还不够大吗?”
孙承宗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敌人本就强大,而地方官员和士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把自己一方的大军给逼反了。
去年他领兵的时候,就有大量的溃兵,那是因为朝廷不给粮饷,把士兵们逼上了绝路。而这次,据说孔有德是因为两只鸡的事情被考城县士绅逼反的。
这哪里是两只鸡的问题,更是是军心士气的问题,光靠中原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想要抵挡住敌人,只能从北直隶和江南地区调兵。要是再出现像去年勤王之战一样的情况,各地支援军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自己的官员弄得溃败了,那这仗还怎么打?
更加让他忧心忡忡的,各地支援中原的士兵会如何看待此事,中原的士兵又会作何感想。他们舍命保护士绅大族,结果却因为吃了两只鸡就要被杀,这让士兵们如何能心服口服?而大同社最擅长的就是蛊惑军心,现在孔有德占据着考城县,打出了大同的旗帜,还大肆诛杀地方的大族官员,这无疑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一旁的吕维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刘家的纨绔子弟所为,谁能想到他会闹到军营里去,还把山东的援军给逼反了。但事已至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伯符兄还是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孙承宗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道:“各地官员不许再苛刻援军的粮草,若再发现此类事件,就别怪老夫对当地官员军法处置!”
其实,孙承宗生气的不仅仅是考城县士绅逼反援军这件事,他对东林党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也感到极为恼火。东林党刚掌握权力,不想着如何平息中原的旱灾,却先给官员发放高额的俸禄,一下子就把国库给弄空了,导致地方上的士兵怨气冲天。
还有兵部拨下来的粮草器械也屡屡出问题。粮食里掺杂着沙子,都是腐败变质的陈粮;军火器械破烂不堪,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大炮。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大明军队的战备,让孙承宗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他看着眼前忙碌而惶恐的官员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已经有朝廷覆灭的预感。
第271章 ,无路可选的山西士绅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0日,山西行省,永宁州,青龙渡。
进入10月之后,太阳依旧火热,天空也没多少云彩,但温度却是一日比一日低了,几日前一股寒风吹过,下了零星的小雨之后,永宁州的清晨开始出现薄雾,好像是在宣告北方大地的冬天到来。
曹文诏脸色凝重的看着河对岸,从10月开始,大同军就把营地扎在黄河北岸,对面屯居的各种军事物资越来越多,粮草更是堆积如山,曹文诏谓是一日三惊。
他带领大军一万亲自在东岸驻扎,想要依托这条黄河道来阻挡对面的大同军。但他也不知道,这条黄河天险能阻挡大成军多久?
黄河中段的河道虽然险要,但青龙渡附近却是比较平缓的地区,本来依托几里宽的黄河河道依旧可以阻挡敌人。
但可惜黄河河道水流量变化极大,冬季还会结冰,所以自古以来北方的敌人想打过黄河并不是很艰难的事。
就像现在曹文诏眼前的滚滚黄河水,因为干旱径流量变得极少,加上现在是冬季的枯水期,黄河变成了一条只有几十步宽的小河,对面的大同军把大炮架在河岸上都能打到东岸来。
本来就这点河道已经很难阻挡敌人了,更让曹文诏无奈的是,只要到了11月,就这点河水都会结冰。
曹文博道:“现在黄河干成这样了,已经不足为凭,我们是不是退到永宁城驻守?”
曹文诏苦笑道:“对面有上百门红衣大炮,还会用炸药包来轰炸城门,退守永宁城又能如何?一旦让大同军登上了山西的土地,凭着他们的火炮轰炸,我们又能守多久?
还不如驻守黄河南岸,坚决把大同军挡在北岸。”
因为徐晨弄出炸药包,还开发出各种针对城墙的战术,挖隧道到城墙底下的爆破战术,集中几个炸药包轰炸城门的战术,甚至还有那种警匪片当中经常出现的用炸药贴在墙面的炸墙战术。
这种战术经济,高效,代价小,只要把一个几十斤重的炸药包,用木棍支撑在城墙面上,就可以炸出一个巨大的缺口,然后再沿着这个缺口定向爆破几次,基本上城墙就会炸塌了。
曹文博无奈道:“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兄弟大概率是守不住的。”
曹文诏叹口气道:“尽人事听天命。”
曹文诏这两年守着黄河南岸,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他抓了大量的民夫在南岸挖壕沟,堆土坝,修堡垒,现在黄河南岸可谓是百步一壕沟,五里一堡垒,想要攻克这样的阵地花费的代价不低。
曹文博小心靠近他道:“大哥,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我等要不要投降大同社。”
曹文诏想了想摇头道:“我等即便投降,大同社也不会优待我曹家,而且我曹家9代忠良,这个名声不能坏在我们兄弟手中。”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也不希望大同社打进山西,他们曹家努力了上百年,才在山西行省扎下脚跟,有了土地,有了关系网,在山西也算是一方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