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7节

  说完王大婶接过肉,切成片用开水烫熟,然后直接加到面碗上。

  肉的香味让他们食指大动,两人大口的吃了起来。

  “爹,娘,你们二老现在还好吗呜,俺好想你们,好想吃娘做的菜。”孙磊嘴唇颤抖,泪水从脸上流下来。

  孙磊相对比孙可旺幸福一点,父母健在,日子虽然煎熬,但也有父母给他遮风挡雨,他靠给地主家放羊赚点吃的。

  孙可旺摔死地主家的耕牛时,明白自己留在家乡,地主肯定不会放过他,干脆就把牛肉和一众小伙伴分了吃了,而后准备去亡命天涯。

  孙磊也是分食牛肉的人之一,但等他回家把这消息告诉父母之后,两人脸色大变,给了他一袋子粮食,让他去逃命。

  但很快地主的家丁就追了过来,靠着父母的保护,他才惶恐的逃了出来。

  后面他和孙可旺汇合在一起,两人一起浑浑噩噩的逃到米脂县,他到现在都不知道父母的情况。

  孙可旺安慰道:“叔跟婶肯定吉人天相的。”

  而后他带着一丝仇恨道:“赵地主真杀了叔婶,哥给你去报仇。”

  这不但是孙磊的仇,还有他父母的仇。

  市集外,徐晨和刘永等人看着眼前人来人往热闹的景象,不由得也露出了笑脸,眼前的繁华是他们一手建立的,这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刘永道:“好热闹,不输给米脂的市集了。”

  徐晨笑道:“这才是人间该有的景象。”

  他继续道:“工业区这里就交给你们了,继续扩大生产,招募更多的工匠。我回高家寨,准备和地主谈雇佣长工工钱,减租减息的事情。”

  封建时代真是一个让人操蛋的时代,这两天徐晨忽然发现,两千多年来田地的亩产居然好像停滞不前。

  汉一亩是一石,明一亩也是一石(北方),虽然汉一石不到六十斤,明朝则是大概150斤上下,但明朝的一亩却比汉朝的一亩(小亩)大了差不多三倍,除了江南地区,北方粮食的亩产居然没增加多少。

  在粮食为主要财富的封建时代,司马光等文人总结天下财富是固定的,某种程度上居然是对的。

  在这种存量竞争就是残酷的零和博弈,打水井虽然保住了粮食,但农户手中能得到的粮食未必会多。

  所以他要回到高家寨,组织农户和地主谈判,争取农户手中能获得更多的粮食。

  求推荐票,月票

第46章 ,乡村琐事与权利过度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初三日,高家寨。

  小五,村长,大壮三人坐在徐晨的书房当中,在他们对面的则是秦寡妇和高勇媳妇李金花。

  这二人此番前来,是要找个说理的地儿。可两人积怨已久,即便到了这儿,仍是骂声不断,言语不堪入耳。

  若不是村长媳妇和土根媳妇在一旁死命拉着,只怕早就扭打在一起了。而徐晨院子外面,围了一圈看热闹的村民,对他们来说,看女人打架也算是个乐子。

  大明王朝皇权不下乡,这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于是基层的管理权限就被地方豪强获得,村民有矛盾,乃至村与村的矛盾都是找地方乡绅来评论。毕竟衙门两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普通村民可不敢上衙门。

  可时间一长,有些地方的乡绅也学起了南方讼棍的那套“本事”。农户找他们评理,都得先交上一笔诉讼费。这么一来,不少农户被这些士绅敲诈得家破人亡。

  自打抗旱会成立之后,村里大小事务的仲裁之地,就转到了抗旱会。

  关键是这抗旱会办事公正,而且分文不取。村民们自然是用脚投票,在抗旱会占据主导的这 14个村子里,抗旱会已然成了真正的主心骨。

  当然这些小事也非常繁琐,基本上都是东家觉得西家偷了自己家的鸡蛋,西家抢了东家的农家肥。很繁琐,很琐碎,但对饥寒交迫的农户来说,一丝一毫的利益也要计较。

  只见李金花扯着嗓子大声说道:“村长,小五兄弟,大壮兄弟,你们可得给我做主啊!这个不要脸的狐狸精,三天两头跑到我家井里偷水,这事儿你们一定得管管,这井可是花了5两银子才打的,俺们家还没用几次,偷水也就算了,要是把俺家的井给弄坏了,卖了她秦寡妇,她也赔不起我家的井。”

  秦寡妇双手叉腰,冷笑一声道:“啥叫偷啊?那是你家男人帮我打的水!”

  李金花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你这个不要脸的狐狸精,还敢勾搭汉子!”她本以为秦寡妇是偷偷用自家的压水井,却没想到是自家男人给她打的,这一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又要往前冲。

  秦寡妇也不示弱,泼辣地回嘴道:“从村东头到西头,就属你嗓门大!自家汉子管不住裤腰带,倒怪起旁人来了!”

  李金花一听,伸手抄起鞋底,骂道:“你这个烂舌根的娼妇!我家汉子心善,才容你过来蹭水,没想到倒惯出你这花花肠子来了!”

  村长见状,眉头一皱,大声吼道:“都给我住嘴!不嫌丢人现眼啊!”

  这一嗓子还真管用,两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随后,村长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最后落在高勇身上,呵斥道:“秦寡妇说这井是你帮她打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哦,勇哥这是看上秦寡妇了!”其他村里的青壮跟着起哄,看向高勇的眼神中,还带着一丝妒忌。他们当中好些人连个婆娘都娶不上,高勇倒好,家里有媳妇,还和秦寡妇传出这等事儿,怎能不让人眼红。

  高勇被这么多人盯着,紧张得结结巴巴地说道:“俺……俺这不是看秦寡妇一个人带着俩娃,着实艰难。再说了,她的田又和俺的挨着,顺手帮个忙罢了。”

  “哦,原来是顺手帮忙啊!”其他人怪声怪气地说道。

  李金花一听,立刻扑到高勇身上,又哭又闹:“你这个没良心的,自家的地都顾不上浇,跑去给别人家浇地!”

  村长再次大声喝道:“都给我住手!这儿可不是你们撒野的地儿!高勇,以后别再随便帮别人家浇地了。行了,都散了吧,这事儿就这么着了。”

  就在这时,小五惊喜地喊道:“先生回来了。”

  众人这才发现,徐晨不知何时已站在了院子里。于是,大家纷纷和徐晨打招呼:“晨哥儿回来啦。”

  “回来了。”徐晨回村,没想到刚到家门口,就碰上这么一场热闹,好在这会儿也快收场了。

  一个村民忙问道:“晨哥儿,打井队啥时候再招新人呐?”

  徐晨道:“大伙先把秋收忙完。等秋收过后,打井队要扩充一倍人手,少不了各位父老帮忙。”

  “晨哥儿,可得给咱村多留几个名额呀。”一个村民说道。

  另一个村民也附和:“就是就是,晨哥儿是咱高家寨的人,这打井队咋说也得多照顾咱村呐。”

  这打井队出工管吃管住,每天还给 10文工钱。如今打井队的活儿都排到明年了,只要入了打井队,吃喝不愁,每月还能给家里带回 300文收入。

  对高家寨村民来说,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差事。只可惜,这好事被其他十三个加入抗旱会的村子分了去,高家寨村民为此气闷许久。

  徐晨道:“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说完,他转了话题:“抗旱会给大伙订了一批新镰刀,五升麦子就能换一把。”

  众人一听这价格,不少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要知道,这可比货郎平日里卖的便宜了一半左右。农户就少不了镰刀,当下就有人开口道:“俺定两把。”

  “俺那镰刀也使了好些年了,该换换了。晨哥儿,给俺留一把。”

  就连还在气头上的李金花,也顾不上再打骂自家男人了,讨好地对徐晨说道:“晨哥儿,也给俺家留四把。”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面露难色,实在是拿不出这五升麦子。徐晨见状,便对他们说道:“各位乡亲,你们要是现在拿不出麦子也无妨,等秋收之后再给就行。不过呢,得再多收一升粮食。”

  这些农户一听,赶忙感激道:“晨哥儿真是仗义!俺们也订两把。”虽说得多付出一升粮食,可这镰刀价格实在太实惠了,他们生怕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就没这好事了。

  徐晨笑着吩咐道:“小五,把大伙的名字登记一下。”

  “哎!”小五应了一声,赶忙去办。

第47章 ,柴霸,菜霸与粪霸

  过了些许时候,周遭的人大多都已散去。徐晨迈步走到秦寡妇跟前,和声说道:“抗旱会寻思着在村里开个杂货铺子,卖点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这类物件,也好方便乡亲们的日常用度。高家寨这个铺子,就交给你来操持吧。”徐晨心里想着,这秦寡妇独自一人拉扯两个孩子,着实艰难,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吧。

  秦寡妇听闻此言,感动得眼眶泛红,当下便“噗通”一声跪地,连连磕头谢道:“多谢晨哥儿这般关照,您这份大恩大德,俺这辈子都记在心里,没齿难忘呐!”

  待处理完这些琐事,村长缓缓走了过来,凑近徐晨,压低声音问道:“晨哥儿,五升麦子换一把镰刀,你这儿该不会是往里贴补银子了吧?”

  徐晨微微一笑,神色从容地说道:“村长放心便是。咱大同社开了个炼铁厂,里头有座高炉,一次就能炼铁 2000斤呢。虽说五升麦子换一把镰刀,赚头确实不多,但也不至于折本。”

  在米脂这一带,一把镰刀的价钱大概在 60文钱上下,而一升麦子差不多能卖 6到 8文钱,五升麦子满打满算也就 40文钱。也正因为如此,村民们才觉着这镰刀的价格实在是便宜,哪怕咬咬牙也得订上几把。

  而徐晨那炼铁厂,炼制一斤铁的成本大概是 15文钱,一把镰刀撑死了不到半斤重,算下来成本也就二十几文钱。如此看来,徐晨这买卖虽说利润微薄,但好歹还是能赚上一些的。

  高家寨,徐晨书房内。

  小五抱着一摞文书,快步走到徐晨面前,恭敬汇报道:“先生,宋家沟的吴亚军先生派人传来消息,说是宋家沟的村民去米脂县收集大粪,可那野狼帮竟要收取什么清洁费,把宋家沟的农户们折腾得苦不堪言,特来恳请先生想想法子,解决这档子事儿。”

  “还有在城里打井的王二兄弟也捎信来说,野狼帮竟去敲诈他们,非要打井队打一口井交一两银子的土地搬运费。”

  如今徐晨的打井队业务是越来越兴旺了,不光在米脂乡下各村打井,在米脂县城里也安排了两支打井队。城里的大户人家也乐意花 5两银子打一口压水井。特别是这段日子,王二还琢磨出了高端营生,花 10两银子打造一口甜水井,很是受米脂城里富户们的青睐。

  “野狼帮?”徐晨听了,心里直犯嘀咕,都恍惚觉得像是进了那武侠故事里的世界了。

  小五接着说道:“这野狼帮霸着米脂西市的三条街呢,可是米脂城里出了名的一害。那帮主贺人杰,据说还是榆林卫贺家的人,仗着这层关系,在米脂横行霸道,无人敢管呐!”

  徐晨思索良久,查看自己脑海当中的信息后才发现,这贺人龙在崇祯年间乃是个骄兵悍将,最后因为养寇自重太过火,被孙传庭给斩了。

  徐晨不禁说道:“贺家好歹也是将门世家,怎会任由自家子弟沦为地痞无赖,只怕这是贺人杰故意放出的风声罢了。”

  在徐晨想来,明朝的将军们虽说行事底线不高,但也不至于沦落到当粪霸这种地步吧,这也实在是太有失身份了。

  小五赶忙问道:“先生,那俺该如何回复吴亚军先生呢?”

  徐晨沉思片刻,神色坚定地说道:“咱们建立抗旱会,为的就是保障农户们的切身利益,像这些粪霸恶徒,必须得除掉!”

  这时,一旁的大壮紧咬着牙,满脸愤恨地说道:“米脂这地界,可不只是有粪霸,还有柴霸、菜霸呢!俺们平日里去米脂卖菜、卖柴,除了要交那城门费,一半的钱财都得孝敬给万马堂的艾勇。要是敢不交,万马堂的那些地痞流氓就会对俺们大打出手,把俺们的菜和柴火全都抢走!”

  村长在一旁叹了口气,说道:“大壮可是在万马堂手上吃了不少苦头,还好他有几分本事,这才全身而退。”

  徐晨听了,心里暗自想着,还以为会冒出个像马空群。结果却是艾勇这般不起眼的龙套名字呢。

  更加没想到这万马堂如此卑劣,竟干起敲诈勒索村民的勾当。不过仔细想想,这帮派不就干这些营生嘛。

  这艾勇?想来应该是米脂本土豪强艾家的人了。只能说古代这些豪强真是肆无忌惮,自家子弟公然当黑帮,也丝毫不顾忌百姓们知道这事儿。

  而且这还算收敛的了,米脂县这地方,典型的陕北地形,千沟万壑纵横交错。在那些沟壑里头,也不知藏了多少土匪马贼,这些人基本上都和当地豪强有所勾结,有些干脆就是家族式的土匪窝,说是家养的土匪也不为过。

  就像徐晨知道的,米脂大户冯家有个旁支子弟,叫冯彪,带着十几号人在盘龙山落草为寇。冯家家主虽说宣告革除了冯彪的族籍,宣称冯彪不再是冯家子弟,还放出话来,谁要是能擒获冯彪,就能得到百两赏银。可米脂县的捕快们多次前去围剿,却都无功而返。

  徐晨冷笑一声,问道:“这个野狼帮和万马堂,各有多少人手?”

  小五思索了一会儿,回道:“野狼帮大概也就几十号人,万马堂的人多一些,但也没超过百人。”

  徐晨听了,对这人数之少颇感惊讶。但转念一想,整个米脂县城拢共也就几千人口,在这封建时代,生产力有限,确实也养不起太多的地痞流氓。

  徐晨沉思片刻,果断吩咐道:“小五,你即刻去通知咱抗旱会下属各村的村长,让村民们卖菜、卖柴的时候,先集中到咱们的店铺,再由咱们的人统一送去城里,再通知工业区派遣二十员护卫队成员。”

  “大壮,你在抗旱社所属的各村挑选出五十个精壮汉子,让他们带上铁棍,进城后与王二他们汇合。哼,什么野狼帮、万马堂,胆敢欺负咱们抗旱会的会员,收取什么清洁费、码头费之类的,你们就拿铁棍狠狠教训他们!咱抗旱会有上万会员,岂能被这区区几十个地痞给欺负了去!”

  大壮听闻,脸上顿时露出畅快的笑容,摩拳擦掌道:“俺早就盼着能教训这些害人精了!”

  求推荐票,月票

第48章 ,上门敲诈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初四日,米脂县,大同社布庄。

  自大同工业区建成之后,原先的织布机便都迁移到了工业区的纺织作坊。

  而米脂这儿的作坊,则改建成了布庄,售卖的皆是大同社区生产的羊毛布、纱线。桑文等几位妇道人家,还顺势发展起了裁缝营生。

  凭借着价格低廉的布匹和纱线,大同布庄的生意那叫一个红火,差不多每日都能售出个两三匹布。再者,因着有那 20锭纺纱车这般先进的器械,大同布庄生产的纱线,成本仅是旁人的一半。

  如此一来,米脂的妇孺们都乐意到大同布庄来购置纱线,回去纺织家用。

  在大同布庄旁边的那座宅院,便是李文兵他们所在的大同文社。

  待工业区开始盈利后,大同社便租下了这座院子。

  这儿既是宣传、办公的地方,也是接待其他对大同社理念感兴趣的同道之人的场所。

  等王二的打井队进了米脂县,这里也成了他们歇脚的地儿。

  此刻,李文兵、蒋乡泉、郭铭等宣传组的众人,各自拿着一张写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纸张。

首节 上一节 17/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