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40节

  但杨嗣昌认为自己也可能被盯上了,很难见到天子,而后他通过仆人把贺涵的书送到温体仁手中。

  温体仁和东林党也有矛盾,崇祯元年的时候,当时刚继位的崇祯就有想提拔温体仁当礼部尚书,并想提拔他入阁。

  当时就有东林大佬在崇祯面前进言,说温体仁太年轻了,贸然提拔到高位不利他的成长,崇祯这才作罢。

  毁人前途,如同杀人父母,从这次之后温体仁就暗中嫉恨上东林党人了,所以他也乐意利用贺涵来对付东林党人。

  当崇祯知道暗杀贺涵之事和英国公府有联系,甚至可能是大明所有勋贵共同联手。

  他也有点头皮发麻,他虽然杀官员毫不留手,但对朝廷的勋贵一直是非常重视和重用。

  勋贵是大明王朝的根基,尤其是英国公不但是四朝元老,还是大明所有勋贵的领头人,他父亲登上皇位,就是英国公护送下顺利完成的,这些勋贵就是朝廷的镇国基石。

  虽然崇祯气愤这些勋贵不识大体,却又不敢真动这些勋贵,大明从建国以来文臣就不听话,中后期更是一家独大。

  现在大明的皇权就靠着太监势力和勋贵势力支撑,崇祯自己在清洗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在打击太监的势力,可以说大明皇权的稳定就靠着勋贵势力来支撑。

  就在崇祯帝脸色难看的时候,姜轩拿出来了,他们清缴巢丕昌家产的账目。

  崇祯拿着这账目来看,越看脸色越难看,前面巢丕昌每年赚个几千上万两,他也能容忍,大明的官员就这样,4年了,他已经习惯了。大明对将军贪污腐败并不在意,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不能造反,当然如果能打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但巢丕昌成为了天津总兵之后,每年赚30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还是让他震惊,气愤,一个总兵一年就捞30万两,整个大明有几十个总兵,这些人捞的钱居然比朝廷的税赋都要高。

  “一个总兵居然有百万两的家产,这还不算土地田宅,好哇,好哇,好的很呐,我大明百姓贫困,朕这个天子也贫困,但又一直说我天朝富甲天下,朕一直都不知道大明的钱到哪里去了,今天终于找到了。”

  这半个月来,他为了想办法犒赏勤王大军,召集群臣开朝会,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办法解决这几百万两的赏银问题,现在倒好,大明一个总兵就有上百万两的家产,4个总兵家产就能解决他半个多月来的难题。

  崇祯的怒火终于冲破了理智,把手中的帐册直接甩了出去怒吼道:“都已经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贪婪,连朝廷做正事也要阻碍,甚至为了这点钱才敢暗杀朝廷的总兵。无君无父,无法无天,朕要杀光你们这些虫豸。”

  “杀,把这些乱臣贼子通通杀光,王承恩。”

  “奴才在!”王承恩惶恐道。

  “拟旨,任命天津总兵贺涵为天津总督,执掌天津一切政务军务,让贺涵给朕查,狠狠的查,把天津的贪官污吏全给朕抓起来。”

  编辑说我这本书质量不错,就是订阅太少了。说我这书名不能破圈,吸不了粉。我也觉得可能是这样吧。昨天的追定是1067,总定是2750,虽然高定的时候也能上3000,但总是不稳定。

  我也打算听听编辑的意见,换个名字,各位读者有什么好的名字都能推荐一下。哪怕是提供一个思路也好。

第226章 ,崇祯大明的忠贞之士在哪里?

  贺涵得到崇祯任命为天津总督之后,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刃,彻底放开了束缚,在整个天津城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

  天津卫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贺涵派出的士兵,他们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手,目标明确地朝着各个衙门和府邸进发。

  天津卫负责管理屯田、漕运、海防的各级军官,从正三品的指挥使,到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还有游击将军、海防游击等,无一幸免。这些平日里威风八面的中高级将领,此时就像待宰的羔羊,被士兵们毫不留情地抓捕起来。

  这些军官大多是天津卫的本土地头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经营多年,盘根错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贺涵的这一举动,几乎把整个天津卫的高层都给抓空了,就像是拔掉了一棵大树的根基,让整个天津卫官场都为之震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津卫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同样的场景:大量的豪强家族被士兵们看押着,踏上了前往锦衣卫北镇府使监狱的道路。

  这些家族平日里仗着与军官们的勾结,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如今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普通百姓看到这一幕,无不拍手称快,街头巷尾都洋溢着一种久违的畅快。他们纷纷奔走相告,看着这些大人物落魄的场景。

  但这次的热点很快就被另外一个热点给取代了,那就是朝廷再次分田了,每个秀子营,神机营的士兵都能分的天津亩50亩土地。

  这消息一传开,整个天津卫的大街小巷都轰动,这个是田地呀,50亩上好的田地,价值上百两,就这样被那些丘八得到了,当地的百姓真是羡慕妒忌恨,各种复杂的情绪夹杂在一起。

  天津城利升茶馆。

  “这些丘八算是遇到好的总兵了,上百万亩土地说分就分了,他们算是神气起来了,以后可不能说他们是乞丐了。”一个茶客羡慕道。

  “这土地他们拿不稳,自古以来只有老爷们霸占我们小民的土地,什么时候会有小民能占老爷们的好处,这些土地从哪来的?还不就是这段时间被抓走老爷们的,不要看现在贺总兵现在位高权重,但他得罪了这么多老爷,不少人都是和天子沾上边的,那都是皇亲国戚。得罪了他们,贺总兵这位置坐不久,当初魏忠贤权利大不大,但现在魏忠贤的坟头草都有三尺高了,等贺总兵倒了,只怕这些土地又要被那些老爷们夺回去,现在他们拿土地的欢,以后全得吐出来。”一个老学究认真分析道。

  其他茶客也是认可的点点头,天津卫也算是天子脚下了,大家看过的权臣太多了,知道越嚣张的权臣死的越快,这贺总兵嚣张跋扈,只怕是长不了。

  “当当当!天津总兵府招兵了,身高五尺以上,四肢健全,无不良嗜好者可以报名,农家子,盐丁,纤夫优先,只要选拔上给5两银子的安家费,五十亩军田。”

  “当当当!天津总兵府招兵了,身高五尺以上,四肢健全,无不良嗜好者可以报名,农家子,盐丁,纤夫优先,只要选拔上给5两银子的安家费,五十亩军田。”秀子营士兵,拿着铜锣,边敲锣边喊道。

  这喊声引得整个天津城轰动:“还有分地,这下军户要值钱了。”

  “俺的兄弟生的人高马大,一人能吃5个人的饭,俺这就叫他去报名去。”

  天津卫的百姓哪里还管什么老爷们的报复,先把土地拿到手再说。

  天津卫的百姓们欢乐,然而官场中人却彻底被贺涵的举动给吓住了。大明建国以来,多少年都没有这样大规模地反腐过,整整一座城的军官都被抓光,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好事之人在暗地里纷纷称贺涵为“贺疯子”,认为他的行为太过疯狂,不计后果。

  贺涵如此疯狂的举动,不仅让天津卫的官员们恐慌不已,就连他自己人也开始感到害怕。

  伍靖忧心忡忡地找到贺涵劝说道:“天津卫的武官快被我们横扫一空了,人抓得越来越多,牵连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我担心此事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引起的动荡会超出我们的控制。”

  贺涵却斩钉截铁地说道:“抓!牵连到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现在我刚遭遇了暗杀,在这个时候,我做再疯狂的举动,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我们想在天津卫重建新军就难如登天了。”

  贺涵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绝,他拍了拍伍靖的肩膀,继续说道:“不要怕得罪人,我们的后台就是天子。要感到害怕的反而是这些贪官污吏。”

  “抓人的事情你不要管,你现在去管军田的划分和新招募的士兵,这个月先招1万人,再组建两营新军新军士兵。军官想办法招募一些和女真人有仇恨的读书人,只有经历了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的人,才会有强烈的意愿改变这个世道。”

  秀子营当初的军官虽然是读书人,但他们大部分却是从延安府逃到关中的读书人,他们原本的家产被大同社收缴,有非常强烈的报仇意愿,能受的训练,吃的苦,同时也因为斩断了原本的关系网络,所以才能对改变大明的世道没有顾忌。

  天子不允许他重组重民社,贺函现在也只能想办法招募一些被女真人害的家破人亡的读书人了。

  伍靖点头道:“明白!”

  伍靖离开之后贺函看向长安城方无奈道:“同志太少了,人手不足,希望大同社带来的压力足够大吧。”

  而后贺函把这段时间自己抄家的成果呈上去,他明白只有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才能抵得住无穷无尽的枕边风。

  内廷,勋贵他们和天子关系再近,是什么皇亲国戚,手眼通天,但他们不能给天子银子,不能解决大明现在的处境,那天子就必然站在他这边。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6月 28日。

  紫禁城乾清宫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崇祯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带笑容地看着贺涵呈上来的奏折。

  这段时间,可谓是他近三年以来最高兴的日子了。每日国库都有大笔的钱财进账,那些原本让他头疼不已的赏赐名单,如今他却能兴致勃勃地为赏赐之人评定功劳、确定金额。

  “果然还是有钱好办事啊!”过去做一个为军饷发愁的皇帝,日子实在太难熬了。

  “天津卫都指挥使黄轩,他家产不少,光黄金、白银、铜钱这些东西就有 90万两,比总兵巢丕昌的家产还要高。”崇祯看着奏折,微微皱眉,口中喃喃道。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赶忙小声回道:“陛下,黄轩家在永乐年间就世袭为天津卫指挥使,家族经营多年,积累颇丰。”

  崇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朝廷让他家富贵了 200年,享受了这么多的恩宠,现在是时候让他们为朝廷付出了。”

  就在这时,王承恩又小声说道:“陛下,成国公带着一众勋贵求见。”

  崇祯的脸色当即变得难看起来,冷哼一声道:“不见。”

  王承恩犹豫了一下,还是壮着胆子说道:“陛下,贺涵已经抓了 30多位朝廷大员了,若再这么抓下去,天下恐怕会乱啊。”

  崇祯听后,情绪变得激动起来,猛地一拍桌子:“他们这群废物能搞乱天下吗?一个个都欺君罔上,口口声声说自己穷,说自己清廉,结果家家产都有几十上百万。整个朝廷最穷的居然是朕!”

  崇祯越说越气,意犹未尽地怒骂道:“一群见利忘义的真小人、伪君子!朝廷为了稳定天下,国库都打光了,朕的内库也空了,他们一个个比朕还有钱,还逼着朕来拿钱,我大明的满朝文武皆该死!”

  崇祯不断地咒骂着,将内心积压已久的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王承恩吓得扑通一声直接跪下,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发泄完之后,崇祯逐渐平复了情绪,缓缓说道:“你去告诉他们,只有朝廷存在,他们才有富贵可言。朝廷要是没了,他们连乞丐都不如。朕知道他们的先祖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贺涵是朕看重的人,他们竟敢用暗杀的手段对付他,简直是赚银子赚昏了头!”

  王承恩刚走,崇祯就看到贺涵在周折上请他任命一个有威望的直隶总督,保护好直隶的无主之地,这些土地将是朝廷编练新军的根基。

  看到这道奏折,崇祯眉头紧锁,这事也是他最近烦恼的事情,女真人在直隶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几十万百姓惨死,40多万百姓被女真人抓到辽东,为奴为仆。

  朝廷的脸面被女真人狠狠的踩在了地上。但他大明的臣子一个个不想着如何为国尽忠,帮他把这个脸挣回来。

  反而一个个窥视着直隶这些无主的土地,这一个多月以来,大明的皇亲国戚,各家勋贵斗的非常厉害,为了争夺土地,双方的家丁厮杀激烈,顺天府都没办法处理,甚至官司直接打到崇祯帝跟前了。

  他的老丈人周奎,和他另一个老丈人田弘遇为了争一块上万亩的土地,直接跑到他这儿来告状,要他主持公道,崇祯经过贺涵的提醒之后,才察觉到这其中有问题,直隶还能有上万亩无主之地?

  他自己派人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京城附近的一个村庄,被女真人屠了,人虽然死光了,但土地却留下来了,而后他两个丈人同时看上了这块土地。

  知道内情之后的崇祯勃然大怒,让他那两个老丈人闭门思过一个月。

  然后崇祯一查,才发现这样的土地争端在整个顺天府已经有几十起了。因为争夺的人大部分都是皇亲国戚勋贵元老地方的官根本不敢管。

  贺涵可是和崇祯说过,直隶的无主之地,是朝廷编练新军最后的希望,所以他非常重视,只要发现了争地的事,一律要两方把土地给退出来。

  但他一个大明天子也不能总管这事情,崇祯想任命一个直隶总督,管理直隶无主田地事务,如果再能清理出一些军田,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本想任命温体仁为直隶总督,但温体仁却以自己能力不够拒绝了,而后他又找了杨嗣昌,但杨嗣昌又以资历不足拒绝了,后面崇祯又找了几位位高权重的老臣,但这些老臣都已年岁已高,疾病缠身,难以处理政务拒绝了。

  崇祯花了半个月时间,硬是找不到一个直隶总督的人选。现在崇祯看到贺函的奏折,知道这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再拖下去,这些土地只怕要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他想了想道:“就任命他吧!”

  崇祯写了一封启用杨鹤为直隶总督的诏书,而后交给司礼监的太监去宣旨。

  诏书写完之后,崇祯乾清宫门口看向紫禁城外无奈道:“我大明的忠贞之士到底在何方?”

  崇祯本以为勋贵是最后的根基,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让他意识到这些勋贵虽然是皇权的根基,但他们同样也在挖着大明的根基,是大明朝最大的蛀虫。

  崇祯最开始以为大明最大的祸害是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于是他把阉党拔除。

  但经历了袁崇焕和己巳之变,他发现东林党人也不可靠,于是他开始排斥东林党人,本打算重用勋贵。

  偏偏这些勋贵腐败无能不说,还在不断的蛀空大明这艘船的船底,这是想弄得他大明朝直接沉没。

  现在崇祯举目望过去,发现满朝文武,内朝外朝,皇亲国戚,勋贵元老没有一个能信任的。

  崇祯看着紫禁城内忙碌的太监,喃喃自语道:“老祖宗果然比朕有远见,这镇守太监真不能少,朕目光短浅啊。”

  紫金城外,王承恩将崇祯的话原原本本地传达给了成国公朱纯臣等人。

  这些勋贵们听完崇祯的口谕,一个个吓得冷汗直流。他们虽然凭借着血脉继承了爵位,但论真本事,他们比不过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上战场,他们也比不上那些从大战场拼杀出来的总兵。他们全靠着天子的恩情才能过上富贵的生活,一旦被天子厌恶,富贵生活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王承恩离开后,朱纯臣长叹一口气,说道:“以后大家都注意一点,不要去招惹那个贺疯子。不就是几两银子的事情,怎么就弄到用暗杀的手段了,也难怪天子如此生气。”

  定国公徐允祯气愤不已,大声说道:“这哪里是我们要去招惹那个贺疯子,明明是他断了我们的财路啊!西山的煤矿本来是我们的,现在没了;长芦盐场也是我们的,现在也没了,我们每家都损失了几万两。现在反倒成了我们的不是了。”

  朱纯臣无奈地又叹了口气,说道:“谁让现在贺涵深受皇恩呢,我们暂且避他一头就是了,当年魏忠贤也权势滔天,但他现在在何处,贺涵如此嚣张跋扈,肆无忌惮得罪人,他的权势长不了,到时候我等再把自己的钱财拿回来就是了。”

  这些勋贵也只能无奈的点头,他们才是真正的与国同休,那些所谓的权臣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当年能忍魏忠贤,自然也可以忍贺涵,反正也就这几年时间而已,就当是被疯狗咬了。

  话分两头,大明的各路勤王主力,开始陆续分散回到自己的驻地。经过贺涵在天津卫的反腐行动,崇祯终于有了一些钱。他派遣自己的心腹太监到各军各营进行赏赐,以安抚军心。

  经过这两年的诸多变故,崇祯终于认识到,没有镇守太监在身边,自己就像一个聋子和瞎子,对地方的事物根本看不清、查不透。

  那些臣子总是想方设法地欺瞒他,在这个复杂的朝廷中,他能相信的也只有身边的太监了。于是,被他废除的镇守太监制度,又重新拿出来了。

  在勤王大军之中,主力部队由孙承宗带领,浩浩荡荡地来到天津卫驻扎。这二十余万大军,军旗猎猎,马蹄声声,仿佛一道钢铁洪流。

  贺涵命令伍绍招募天津卫的百姓,帮助大军修筑营房,供应勤王大军休整。

  6月25日,孙承宗的大军整齐有序地进驻天津卫大营。贺涵得知消息后,立刻带领亲卫前来拜见孙承宗。

  在大营的议事厅内,孙承宗看到贺涵前来,眼神中既有欣赏又有痛惜。

  他缓缓站起身来,责怪地看着贺涵说道:“为何做事要如此急躁呢?你不过三旬,便已经做到一品总督的高位,你还需要追求什么军功和政绩吗?

  朝廷政务并非战场上的打打杀杀,你这样毫无顾忌地大抓官员,把整个官场搅得鸡犬不宁,只会将自己置于绝境啊。”

  孙承宗一直很看好贺涵,甚至曾设想让他去督师辽东,抵挡女真人的侵扰。然而,贺涵在天津卫的一系列举动,已经引起了整个大明官场的轰动。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对他心怀畏惧,不敢轻易接近。如今的贺涵就像一座孤立的山峰,被大明官场孤立在外。

  贺涵面无表情道:“太傅,您可知道,大明此时也正处于绝境之中。关中已经沦陷,中原的安稳又能维持几日呢?”

  他说着,手指向营帐外的大军,继续说道:“太傅觉得,这些连野战都不敢的军队,能打得过大同贼寇吗?”

  孙承宗听后,不禁愕然。他虽然一直在前线指挥大军对抗女真人,但也听闻了关中被大同贼寇攻占,三边13万军队全军覆没的消息。

  只是当时他一心想着如何驱赶女真人,无暇顾及此事。如今被贺涵一提,他才深刻地感受到,大明朝廷的局势已经极其危险。

  大同贼寇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这些贼寇攻必克,战必胜,短短几年时间就席卷了整个关中,其强悍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朝廷的军队,比起辽东的女真人只高不低,毕竟女真人到现在都缺乏攻坚能力。

  而大同贼寇,哪怕是长安这样的坚城也是一击而破,现在贼寇占据了整个关中,朝廷不但是山西行省危险,连中原腹地都岌岌可危了,要是大同贼寇倾巢而出,占据中原,截断了朝廷对江南的控制,那大明朝就真要亡国了。

首节 上一节 140/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