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皱了皱眉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去地方上当总督和那些将门打交道,于天下大势无补,只是在消磨时间。你不如想办法留在直隶,帮贺函他们。对朝廷来说最重要的事务就是编练新军了。”
杨嗣昌满脸苦笑,心里暗自嘀咕,贺涵这是给自己父亲灌了什么迷魂汤了,就贺涵现在的处境,谁靠近他谁死。他实在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但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只能在心里暗暗发愁。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贺函便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后,匆匆赶往紫禁城。
此时的紫禁城,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庄严肃穆。贺函怀揣着心事,脚步匆匆地穿过一道道宫门,终于来到了乾清宫。
踏入乾清宫,只见崇祯帝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极其难看,手中紧紧握着一份奏章,眼神中透露出愤怒。贺函心中一紧,意识到必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崇祯帝强忍不住怒火,将手中的奏章看完,然后猛地一甩,那奏章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重重地落在地上。他怒斥道:“他们怎么还有脸回我大明!”
贺函赶忙上前,弯腰捡起地上的奏章,定睛一看,原来是河南知府上的奏章。上面详细写着陕西行省参政张允登等几百人逃出了关中,如今河南府已经把这些人看押起来,上奏折请示崇祯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崇祯帝怒不可遏,大声吼道:“真恨不得把这些无能之辈全杀了,这些无能之辈死光了,大明也就安稳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乾清宫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贺函沉思片刻,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这些官员能返回大明就说明他们对朝廷是有忠心的。如果您真把他们全杀了,那就彻底寒了我大明臣子的忠诚之心。以后再遇到这事,地方官员或许会投贼而不回归朝廷。臣以为稍作处罚即可。”
贺函心中暗自叹息,他感觉大明很多制度太僵硬、太死板,简直就是坑人。丢失城池,地方官员会受到重处,甚至被处死,这就导致很多地方上的文官,为了保证城池的安全,连自己的军队都不敢放进去。当然,这些军队军纪差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这样的制度却害死了太多朝廷的将领和军队。赵率就是因为不能到城池当中休整,结果被女真人包围歼灭,后面刘之伦也是因为这,甚至连他自己都享受了这样一波的待遇,来勤王居然连城池都不能进,这种事情非常伤士气的。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本就不高,再被这样一伤士气,在野战当中被击溃也就成了常态。
崇祯帝听了贺函的话,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命令河南府把这些官员带回京城,而后一律贬官 3级使用。”
“遵命!”王承恩连忙上前,恭敬地领命。
而后,贺函便把自己想在天津卫清田之事向崇祯帝说了出来。他言辞恳切详细阐述了清田的重要性和具体计划。
而后想了想又道:“陛下,使攻不如使过,请陛下把这些官员交给我天津卫,由他们辅助臣来完成清田事务,也算是让他们将功赎罪了。”
崇祯帝听完点头同意,而后问道:“爱卿需要朕提供何等帮助,要不朕给爱卿一把尚方宝剑吧?”
哪怕朱由检是天子,他也知道清理军屯一事可不是什么好干的事。京城附近势官豪族多如牛毛,这些达官显贵怎么可能轻易把土地给交出来。
贺函连忙摆手,说道:“尚方宝剑却是不需要,臣也知此行的艰难,各方势力都会诋毁臣。只求陛下的信任,只求陛下给臣 3 - 6个月时间,臣必定给陛下练出一支 4万人的精锐,再稍加实战,这 4万人必定会成为像秀子营那样的敢战之士。”
贺函心里清楚,自己没时间和大明的百官玩什么政治斗争,现在他唯一的支持者就是天子,而他也明白天子最关切的事情是什么。
果然,贺函这话瞬间就让崇祯帝振奋起来。即便是现在,他也清晰地记得秀子营的英姿,那是一支可以正面硬刚女真人的强悍之师。京城要是有了 4万这样的精锐之师,他平定辽东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贺函继续说道:“陛下,清田的第一步就是想让您做个表率,把天津卫皇庄当中的镇守太监全部召回京城。”
王承恩一听,顿时怒喝道:“大胆,贺涵你这是想欺天不成?”他的声音尖锐刺耳,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崇祯帝皱着眉头看着王承恩,心中有些不悦。这事是他原本就和贺涵说好了的,这奴才怎么忽然这么激动?
“王承恩,宫内在天津卫占了几块地?”朱由检冷冷地问道。
王承恩扭捏了一下,低着头说道:“有三个皇庄,共有 3000顷的地。”
崇祯帝对着王承恩说道:“招那三个皇庄的管事回宫,土地交给贺总兵,不要影响贺总兵做事。”他的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
王承恩面露为难之色,内心十分纠结。宫内的太监虽说有月例银子,但大明朝连官员的俸禄都十分微薄,更不用说这些皇帝的家奴了。
很多太监们甚至没有月例银子,当然靠着紫禁城也不会饿死,但也就这样了,朱家的皇帝那么多融于水,和老朱家的皇帝刻薄寡恩是分不开的。
诚然,很多人会说太监可以贪污受贿,但能有机会贪污受贿的都是处于太监群体最顶层的那一小撮人。
要知道,光一个紫禁城的太监就有几万之多,大部分太监其实连混个温饱都颇为艰难。大多数太监生活的改善,也就只能指望这些皇庄了。
自明朝中期之后,随着宫内太监数量的不断增加,大明朝廷的收入也不断减少,这种靠近皇权的人又怎么会亏待自己,大明皇室占据的田地越来越多,一个个皇庄从直隶冒出来。
而大明历代的皇帝,也是乐意看到这样的事的,他们以为这是帮自己家增加收入,但实际上养的都是这些太监。
王承恩也深知现在天子对贺涵的信任达到了何种程度,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即便是当初的袁崇焕都比不上。如果他阻碍此事,只怕会遭受天子的埋怨,而像他这种太监是万万不敢得罪天子的。
但此事关乎他们太监群体的利益,王承恩思来想去,终于开口说道:“陛下,按照皇庄的规定,一亩地要上缴宫内 3分银子,3000顷就是九千两,对宫里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的花销。”
要是换做其他王朝的皇帝,听到 30万亩地一年就收个 9000银子,那肯定会笑掉大牙。但谁让明朝的皇帝穷呢,尤其是到了崇祯这一朝,现在朝廷已经欠了几百万两的外债了。几天前,大明最后一座被女真人占领的城池也被收复,这次和女真人的大战算是正式告一段落了。
内阁成员已经弄出了一个几十万人的奖赏名单,虽然这些阁老丧事喜办的风格让崇祯不喜,但理智却又告诉他,这是对大明朝最好的安排。
难道朝廷要向天下万民宣告,经过朝廷几十万大军半年的努力,目送了女真蛮族回到辽东?他这个天子的脸还要不要?朝廷的威望,还要不要?所以哪怕是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他也得忍下这份请赏的名单。丧事喜办,这又要花掉几百万两银子。
现在的崇祯就像后世背了房贷的“牛马”,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真是一丝一毫都不敢浪费,9000两银子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贺函见状说道:“陛下,臣可以给宫里每年 1万两的金银花。”
听到贺函这么说,崇祯心里的顾虑消除了不少,转头嘱咐王承恩道:“记住,把宫里的那些人招回来。”
王承恩咬了咬牙,又想出一个理由,说道:“陛下,三个皇庄涉及两千多户,里面有上万我大明的百姓,要是交给贺总兵,难道让这上万百姓流离失所?”
贺函神色淡然,不紧不慢地说道:“怎么会,正好皇庄当中都是沐浴皇恩的农户,臣直接在皇庄招兵,这些士兵必然对陛下您忠心耿耿。”
崇祯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贺函你想得周到,如此朕就放心把这些皇庄交给你了。”
此刻,崇祯满脑子想的都是贺函答应他的四万精锐,更关键的是这次连 5年时间都不需要,只需要半年时间,他就能看到这只精锐的初步成型。
这下连王承恩都不敢再说话了,再说下去说不定要把自己都给搭进去了。他可不想为了一些老太监的养老事情,损伤自己在天子身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贺函这次离开皇宫,一路上的太监没有一个对他有好眼色。即便是平日里和他还算有些交情的曹化淳,看着他也是满脸哀怨地说道:“贺总兵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贺函抬头望着天空,神情坚定地说道:“要是朝廷没了,我等做鬼都做不了。”
他大踏步地离开了皇宫。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做法把大明各个阶层都给得罪了,但他也明白,不让他们吐出利益,大明就真的要亡国了。有一点他是认可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朝廷编练的新军想要和大同军一战,士兵就必须拥有土地,要弄出500万亩土地,任重道远啊。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6月 5日。
天色微亮,贺函带着秀子营,神机营准备出发。满朝的文武大臣中,只有杨鹤前来为他送行。
杨鹤一脸担忧地说道:“日常要小心谨慎,一定要保住有用之身。”
贺函恭敬地点点头,说道:“学生明白。”
随后,贺函带着秀子营和神机营踏上了去往天津卫的道路。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6月 6日,长安城。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逐渐恢复了生机,粮价降了,其他的物价也降,大同社的大基建让所有人都有了差事,街面上的乞丐流民也通通消失,大同社发了全新的衣服鞋子,把他们组织起来,戴上藤帽,手套,通通去打灰。城市当中的垃圾被清理出来,破旧的房屋被拆除,新的小区快速建设当中,整个长安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嘈杂,热闹,富有生气。
天量的财富从顶层流向整个关中,快速的恢复着关中的元气。现在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半年前的末日的景象就仿佛成为了噩梦一般消失了。
洪承畴府
“砰砰砰!”两个大同社的工作人员在拍大门道:“屋里有人吗?”
一个老人打开门道:“两位官差有何事?”
“俺叫侯勇,俺叫侯远,我们是来登记人口的。”两人说道。
“老吴,谁来啦?”洪承畴听到外面的动静,从书房当中走出来。户外强烈的阳光让他一时感到不适,他用手挡住阳光,过了一会儿才适应。
这段时间洪承畴收集了大同报,从开刊以来的所有报纸,徐晨写的文章小说,他通通都看了,但他越看越迷惑,徐晨肯定是有学问的人,但他这套学问和整个大明格格不入,大同理论在大明其他地方也找不到这套理论的源头,如果是徐晨自创了大同理论,但大同理论看上去很成熟,这就有点反常识了,哪怕儒家的理论,孔夫子时代和大明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段时间他研究大同理论都研究的有点迷茫了。
老吴道:“老爷,是官家的人。”
侯勇道:“俺们是代表都督府来登记户籍的。”
洪承畴当即请二人来到大厅,侯远拿出纸和笔,准备记录。
侯勇道:“先生你的姓名?”
“洪承畴。”
“你是游学,做买卖,还是长安的本地人。”
洪承畴问道:“这有区别吗?”
侯勇道:“区别大的很,如果先生是游学的俺们就给先生办个临时暂住证。
因为关中旱灾还没有结束,粮食紧缺,每人每个月只能按户籍领五十斤麦子,当然如果先生吃得土豆,玉米,红薯,这些杂粮可以随便购买。
同时先生你是长安本地户籍,愿意做工,俺们可以介绍一份差事给你,当夫子工钱最低一两,如果先生吃的苦,愿意去偏僻的山村工钱可是有二两的。
愿意种地,俺们可以跟你登记个农籍,可以分到30亩土地,如果你嫌这些地不多的话,敢吃苦,不怕死,可以去甘肃镇,那边一户可以分100亩地,但农闲需要参加军训,要抵抗外族人,除了打仗也没啥缺点,而且打仗好呀,打仗能立功,升官快,赏赐丰厚。”
明户籍,严法度,战士闻战则喜,这大同社倒是有几分暴秦的姿态。
他这段时间虽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但通过大同报,他知道这段时间大同社在整个关中均田和登记户籍。
户籍清楚了,就知道自己治下有多少人口,田籍清楚了,就知道治下能征多少税,更关键的是大同社把土地和军事挂钩,知道了多少人口和土地,就知道能征多少兵,大同社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当他们清田完成,就是几十万大同军东征中原之日。
第221章 ,产业链管理
最终洪承畴还是登记了自己是游学,得到一个临时的暂住证,他可以凭着暂住证都督府的官营粮铺平价购买50斤麦子等主粮,而且过了三个月还要再去县衙登记一次。
看着登记好信息,离开的侯勇二人,洪承畴若有所思,大同军的动作比他预计的还要快。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征服了甘肃镇,现在都开始准备移民了,
大明固原,甘肃,宁夏,榆林四镇被大同社吞并,大明的西北彻底崩塌,换了主人,他满脸忧愁的看着北方,朝廷对付一个女真人已经竭尽全力了,现在又来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大同社,这大明的江山终于走入了末路了!
就在洪承畴忧愁的一个声音道:“东家麻烦您让让,俺身上脏,要是弄脏了你衣服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洪承畴才发现一个浑身漆黑的青壮,拉着一辆平板货车在他身后,货车上堆满了蜂窝煤,洪承畴当即给他让开的位置,这青壮也不怕脏,用藤筐挑了三趟蜂窝煤而后道:“吴伯,共120个蜂窝煤,240文钱。”
老吴当即两张写的100文的粮票,又数出4张写的10文的粮票交给了青年。
青年拿着钱也不怕自己手黑,仔细的看了又看,又用手触摸了粮票的触感,和都督府说的没差别,这才放心的收起来。
这幕让洪承畴好奇起来问道:“吴伯,现在家里每天要用多少这样的蜂窝煤,花费又是多少?”
他对蜂窝煤了解一点,知道这玩意最开始是米脂流传出来,据说好像是徐晨的手笔。
重民社后面能组建秀子营,主要的财源就是这个蜂窝煤,他们垄断了整个西安府的燃料市场,一年据说就赚了几十万两银子。
当初他为陕西巡抚的时候,他就羡慕不已,他一个巡抚能调动的资金都不如刘南卿这个参政。
当然也因为煤炭,重民社得罪了整个西安府的大族,因为这一块的利益原本是属于他们的,结果刘南卿低价从他们手中购买废弃的煤矿(主要是这些大族不知道如何处理地下水)。反过来用蜂窝煤抢光了他们的市场。
在西安大族看来,重民社每赚一笔钱,都是从他们身上抢过来的,加上后面的厘金,重民社帮助三边都督府一年抢了他们150万两银子,这已经不是杀人父母的仇恨了,而是诛九族的仇恨了。
所以即便是洪承畴也不敢太过于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生怕被拉仇恨,但现在西安府大族烟消云散了,重民社也只剩下十几人了,他也不担心拉仇恨。
老吴道:“咱家每日消耗的蜂窝煤大概就8个,1日的花费是16文,比之前便宜了一倍,不算战时也比都督府来之前便宜了三成。”
洪承畴忽然来了兴趣,想要调查一下在大同社的治理下,长安城的物价是什么情况。
他这段时间看大同报,和大同社一些公开的资料,他发现徐晨非常重视数据,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
于是他道:“小兄弟贵姓?”
青年道:“俺姓常,不过大家都叫俺木根。”
洪承畴笑道:“某有一些事情想要询问木根小兄弟。”
木根看洪承畴气质不凡,又穿的是读书人的长衫拱手行礼道:“先生您问。”
洪承畴看着街道旁边的一个小吃摊道:“不白麻烦小兄弟,某请你吃面。”
木根喜道:“那俺就感谢先生了。”
两人来的街边摊的一个小面馆。洪承畴道:“来两碗牛肉面。”
“好嘞,客官请稍候。”
洪承畴问道:“某记得长安城运煤的行业是重民社的产业,木根兄弟还在为他们做事?”
木根摇头道:“没有,半年前,刘先生被暗杀了,俺们这些拉煤的人,忽然就换了东家。”
而后木根气愤道:“新东家是长安城大户杜家,杜家最不是东西了,抢了俺原本东家的产业不说,还赶走了俺一半的兄弟,说什么现在世道不好了,地主家也没余粮,要俺们兄弟一人干两人的活,那个时候关中闹灾,长安城粮食价格节节攀升,俺们兄弟赚这工钱反而少了,不说要养家了,养活自己都艰难,还有好几个当差的弟兄就是在那段时间饿死的。”
而后他红着眼道:“俺爹俺娘也是在那几个月饿死的。”
而后他畅快道:“好在都督来,赶跑了杜家,李青天又把杜老爷给抓起来了,杜家人枪毙的那一天,俺到城外去看了,还踩了那杜老爷两脚,算是为俺爹俺娘报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