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21节

  他们担心关中的读书人都学着刘南卿,帮助官府来对付自己,那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将岌岌可危。

  于是,在清洗重民社之后,关中大族本能地将矛头指向了其他会社。除了他们自己家族子弟成立的会社之外,其他读书人成立的会社都被列入了打击范围。特别是那些在宗旨中提到重农、爱民字样的会社,更是被他们毫不留情地打入了乱党之列。

  大族们下达了清洗的命令,下面执行的人却变本加厉。那些大头兵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大字也就识一筐,哪里弄得清楚会社之间的区别。在他们眼里,重民社、振兴社都差不多,都是那些读书人搞出来的东西。

  更要命的是,下面的军官们还带着一丝报复的快感。以前,这些读书人总是瞧不起他们这些武人,把他们贬低为丘八、屠夫。一个小小的举人秀才敢斥责五品千户,县令知府敢斥责一品的参将总兵,普通的士兵更是被他们当做仆人一般呼来喝去。这次终于有了正大光明报复的机会,他们哪里还管那么多。

  一时间,整个关中陷入了一片混乱。只要是读书人就抓,加入了会社的抓,没有加入的也抓;穷秀才、童生抓,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也抓。只不过对于举人老爷,抓了之后关押起来,让他们家人来领人。这种报复的畅快感,让三边的将门不自觉地把整个清洗的范围越扩越大,整个关中那些无权无势的读书人都成了他们打击报复的对象。

  整个关中大地,笼罩在一片恐怖的血色阴霾之中。读书人们人人自危,他们的家园不再安全,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只有陕北大同社的地盘才算是一方净土。

  于是不到一个月时间,上万名读书人如同惊弓之鸟,纷纷逃到了大同社的地盘上。甘泉县一时间人满为患,原本宁静的小城变得热闹而又拥挤。

  赵云飞一开始还热情地接待这些逃亡而来的读书人,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甘泉县能接收的范围。他心急如焚,赶忙向都督府汇报,请求都督府来安置这些读书人。

  崇祯三年(1630年)2月 6日。

  李文兵来到了甘泉县。在人群中,他遇到了一个老熟人——重民社的高登。高登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的人物,他警惕性比较强,一直为关中农户主持公道,在农户心中威望颇高。这次逃命,他得到了不少农户的帮助,历经九死一生才逃到了大同社的地盘上。

  李文兵看到高登,内心感慨万千。回想起两社刚成立的时候,门对门面对面,双方的社员在报社打了几年的论战,那时候大家都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可如今,眼前的高登却判若两人。他整个人颓废苍老了不止 10岁,头发凌乱,脸上满是疲惫和沧桑,身上散发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高登苦笑着对李文兵说:“感谢大同社的救助了。”

  原本重民社有 3000多人,但逃到这里的连 300都不到,可谓是九死一生。而且更加讽刺的是,一直和他们敌对的大同社没对他们下毒手,反而是他们一直想要救助的士绅大族,对他们却是杀错不放过。这次事变中,他的父母妻儿全死在了那些人的屠刀之下,他成了孤家寡人,有时候他都怀疑这是一场噩梦。

  李文兵看着高登,真诚地说:“我们社长说了,重民社也是在为天下找出路的英雄,我们不会为难你,你们和你们的社员想去哪里都可以。”

  高登听到李文兵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沉默了半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我想带着余下的社员去京城。”

  原来,在这次事变之前,高登他们就和贺涵取得了联系,知道了京城之战的详细情况。秀子营虽然在战场上全军覆没,但还有不少伤员活着,贺涵也是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小命。

  天子因为观看了秀子营的战斗过程,非常重视他们,打算要重建秀子营。贺涵本就邀请他们转移到京城来发展,没想到这成了他们唯一的退路。

  李文兵听了,微笑着说:“那我就恭祝你们能在京城大展宏图,多杀几个鞑子为我等也出口气。”

  重民社虽然一直把大同社看成是对手,但大同社却没有把他们看成是对手。

  徐晨一直教育社员,大同社最大的敌人就是整个天下的地主士绅阶级。重民社看似在拯救大明,但实际上却在加剧大明内部的矛盾。尤其是经历这次事件,李文兵也觉得,有重民社这个范例在,能更好地教育社员。

  要是没有这次的事变,大同社想要清理地主士绅的势力,会变得非常困难。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大部分的社员就会怀疑那些娶了小姐的社员会不会出卖他们,清洗地主士绅的行动也就变成了所有人共同的意志。

第202章 ,都要大局为重

  和高登深入交流完之后,李文兵顾不上休息,转身便投入到安抚逃到这里的读书人,逃到大同社地盘的读书人大多出身不好,说是寒门都有点抬举他们,所以才遭到了清洗。

  但相对来说他们算是大同社优质的人才,尤其是他们和关中大族有了血海深仇之后,短时间内他们是不会站在地主士绅这一边。

  “诸位,如今有三条路可供大家选择。”李文兵提高了声音,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听到。“其一,可成为夫子,前往河套地区教化蒙古人。那里正需要有学识之人去传播文化,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那里虽然艰苦,但待遇很好。

  其二,大同社新成立了农学院、水利学院、医学院、技工学院四大学院,大家可以在这四大学院读书。社里不但会包学费,每个月还有少量的零花钱,让大家能够安心学习知识和技能。其三,若是自己在延安府有亲戚,也可以投奔他们,相互有个照应。”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不少人急切地询问李文兵:“李先生,我们能不能直接加入大同社呢?”

  李文兵神色淡然,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可以,但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大同社选拔成员向来严谨,只有通过考核,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担当,才能成为社里的一员。”

  经历了这场大变故,他们也没有太挑剔,有愿意从政一展抱负的,甚至想要报仇雪恨的,便详细询问考核的方法,期待大同社打回关中的时候,他们可以手刃仇人。

  还有些处于观望状态的,觉得去四大学院读书既能充实自己,又有生活保障,便打算先去学院学习。

  而那些能吃得了苦的,则毅然选择去河套地区,希望能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毕竟在这个世道越来越乱的情况下,大家都明白,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

  然而重民社内部却在此时发生了分裂。这次大同社对地主士绅的清洗行动,对重民社成员的冲击不亚于一场地震,几乎摧毁了他们原有的三观。他们原本就是因为受不了大同社要清洗地主士绅的做法,才跑到长安城,一心想要建设一套能容纳地主士绅的秩序,或者说,他们就是想恢复自古以来的传统秩序。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些地主士绅却把他们也看成了敌人,对他们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杀戮和清洗。哪怕是逃到这里的重民社社员,也大多家破人亡。在这种沉重的打击之下,很多人的观念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大同社的理论,认识到地主士绅阶层在这个乱世中所带来的弊端,觉得地主士绅的确没必要再存在了。

  他们不再想北上京城投奔贺函而是想留在陕北加入大同社,为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报仇。

  而以高登为首的社员,认为自己的路线没有错,就是那些地主是生态贪婪,他们去京城告御状,请天子为他们主持公道。

  两方争论了三天,谁也没说服谁,最后重民社在陕北分裂了。有150多名重民社成员选择留在陕北,投靠大同社想办法报仇雪恨。

  而高登则带着剩余的上百名社员准备离开甘泉,他们离开之前李文兵送他们一程,并且告诫高登,不要对这一行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天子就是世间最大的地主。

  高登自然不相信,他带着余下的社员踏上了北上京师的道路,

  崇祯三年(1630年)2月 8日。

  长安城的陕西巡抚衙门内,气氛紧张压抑。在岳和声病逝之后,洪承畴成为了整个陕北位高权重之人。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以韦文明为首的大族联合将门控制了陕北的武力。他们大肆诛杀与重民社有关的成员,三边将门也大范围围捕原本投降的农民军,收缴他们手中的武器,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如此一来,洪承畴几乎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

  洪承畴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忧心忡忡,终于忍不住召集三边将门和陕西大族,严肃地说道:“不要再杀了,关中不能再乱下去了。如今内斗不断,只会让我们的力量更加分散,给敌人可乘之机。”

  韦文明立刻追问道:“巡抚大人,你这是在同情乱党?那些重民社的人分明就是破坏秩序的乱臣贼子,我们诛杀他们是为了维护关中的稳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杀意。

  洪承畴强压着怒火,提高声音说道:“你们是不是忘记了陕北还有个大同社,他们已经向天下宣告要在春耕结束之后进攻关中。这段时间我们在内斗,大同社的人却在打造火枪、火炮,囤积粮草物资。你们是不是想等他们兵临城下才满意?到那时,我们可就真的危在旦夕了。”

  参将杜弘域冷哼一声,不屑地说:“大同社不过是仗着火器之力,但今时不同往日,火器他们有,我们也有。我就不信,有了火器,我们还打不过他们。”杜弘域是原榆林镇总兵杜文焕的儿子,父亲被大同社杀害的消息让他悲痛欲绝,他怀着为父报仇的急切心情来到关中参军。岳和声给了他 5000人马,他训练得十分严格,自认为出身将门,能力不会输给徐晨这些泥腿子,在火器差距磨平之后,完全可以和大同社一战。

  洪承畴冷笑一声,说道:“你要真是想要为父报仇,本官也是可以成全你。富县的马骏一直想要换防线,要不你带领自己的士兵去富县驻守。那里可是大同社进攻关中的必经之路,你正好可以在那里大展身手。”

  杜弘域听了,冷哼一声,毫不犹豫地说:“去就去。我倒要看看大同社有什么了不起的。”

  长安总兵张杰连忙拉住他,劝道:“贤侄不可意气用事。”

  别人不知道大同社的厉害,他们这些打过败仗的还能不清楚吗。杜弘域带着人马去找大同社报仇,那就是在找死。

  其实,这些人心里都清楚大同社的厉害,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内斗呢?

  当然是为了利益。对抗大同社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联合关中大族清洗重民社,同样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且还是近期利益。他们不满岳和声利用重民社插手军中的事务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岳和声越界了,他们才是在恢复大明原本的传统。

  大明到了王朝末期,各个封建化的小圈子已经逐步形成,武将不会去管文官的地盘,但他们同样认为文官也要尊重他们在军方的利益。

  他们可以允许文官分一些朝廷拨下来的军饷,但不允许他们插手自己军队内部的事情。整个大明军方已经彻底向着兵为将有的方向滑行,这是几十上百年的老传统了,他们不允许任何人触碰自己的利益。

  对他们来说,岳和声和刘南卿两人想把自己家的军队变成朝廷的军队,这简直是在挖他们的根基,如果仇恨度有数值的话,徐晨都要排在他们两人之后。

  洪承畴看着众人,继续说道:“根据马俊豪传来的消息,大同社所有力量都在春耕。当他们完成春耕之后,就是他们进攻关中之时。

  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大家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个威胁。”说完之后,洪承畴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关中就像一个巨大的火坑,他已经向朝廷上书请辞的奏折了,只要圣旨一到,他立马走人。他实在是不想再忍受这些愚蠢的大族和莽撞的将门了。

  尤世辛满不在乎地说:“大同社虽然厉害,但关中地势险要,我军只要在漉州布防,绝对可以阻挡住大同社进入关中。漉州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可以凭借地理优势,给大同社迎头痛击。”

  刘应遇却担忧地说:“宁夏镇怎么办,大同社在河套也有重兵。他们必定会进攻宁夏镇。一旦宁夏镇失守,我们的侧翼就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形势将更加危急。”

  “那我们管不了了,只能看贺虎臣自己的本事了。”有人无奈地说道。

  “应当让甘肃镇想办法支援他们一下。”又有人提议道。

  洪承畴冷笑道:“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打仗是要消耗粮草的?甘肃、宁夏、固原、榆林(虽然榆林被大同社攻占了,但他们的编制还在)四镇上千里防线,十几万大军出动。钱粮从什么地方来?”

  这一直是关中大族和三边总督衙门最大的矛盾,即便解决了重民社的问题,这个矛盾依然存在。”

  张杰想了想,对大族众人说道:“各位乡老,我等出人出兵,这钱怕是得各位来出。毕竟大同社打过来大家都不好受,我们是在为大家的利益而战。”

  杜增强冷哼一声,说道:“出钱出粮可以,但我等不想出冤枉钱。”

  以往钱粮一过手,这些将门就要捞一遍,想让我们出钱粮给这些将门养家丁,简直是痴心妄想。

  大族众人对将门的贪腐行为早已心知肚明,自然不愿意轻易出钱。

  尤世辛冷笑一声,威胁道:“你们不愿意出钱粮也可以,大不了我等退出关中就算了。反正现在榆林镇也被大同社攻占了,我等没了养兵之地,退到中原,让朝廷养着就是了。就不知道你们的万贯家财到时候还能不能保得住。嘿嘿嘿!”

  他们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除了手中的这支兵马已经没什么财产了。

  韦文明等人听了,脸色瞬间凝重下来。他们对大同社的政策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虽然已经两头下注了,但大同社封盘了,不愿意让他们下注,甚至连联姻的路都给他们斩断了。现在这些将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他们真的害怕大同社打过来,自己的财产和地位都将不保。

  刘应遇见气氛紧张,连忙出来做和事老:“现在大敌当前,不是内斗的时候,不如我们双方各退一步。各位乡老可以募集乡勇,负责大军后勤,将门兄弟也按照战果来分享赏银,砍下一个大同贼寇的头,各位乡老就给 50两银子的赏银,这样下面的士兵也有战斗的意志。大家齐心协力,或许还能抵挡大同社的进攻。”

  现在他们根本没什么选择了,韦文明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无奈地点头答应了这个条件。一场内部纷争暂时平息,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同社的进攻,他们能否真正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还是个未知数。

  崇祯三年(1630年)3月 2日。

  京城的天空阴沉沉的,和女真人的大战尚未结束,几十万勤王之师,围着女真人的后退大部队,但就是不敢进攻。崇祯现在已经有点后悔了,但凡秀子营还能战斗,女真人都不至于撤退的如此从容。

  高登等人一路历经千辛万苦,风餐露宿,身上满是疲惫与风尘,终于来到了京师。他们急切地找到了天津总兵府,见到了贺涵。

  高登一看到贺涵,双目瞬间通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颤抖着说道:“景明被他们害死了,火枪直接打穿了他的胸膛,还没等到大夫就吐血而死。东城、建仁、富盛、文斌他们也全部被关中的大族给害死了。我的父母、妻儿、亲朋好友也全被他们害死了,我重民社 3000多社员,逃出升天的不足 300人。这个仇你一定要帮我们报啊!”他越说越激动,双手紧紧握拳,身体微微颤抖。

  贺涵听到如此噩耗,犹如遭受了一记重击,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身上的伤口又开始隐隐作痛。

  伍靖、姜宇等人更是直接哭的稀里哗啦,三个月前他们在战场上就已经战死了大半的同伴,而现在,明明以为后方是安全的,可九成九的同伴却又惨遭杀害。

  “这个仇一定要报。”留在京城的重民社员几乎是怒吼出来了。

  这算是他们遭受的第二次重大的打击了,三个月前他们在京城和女真人大战,社员九死一生,这已经让他们很难承受,没想到现在又听到自己亲朋好友却被人残忍地残害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悲痛。

  还有一部分人感到万幸,他们的家人在陕北。当时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信任徐晨的人品,认为他不会拿自己家人做人质,没想到却因此意外得福,让自己的家人保住了性命。他们在庆幸的同时,也为那些遇难的同伴感到痛心疾首。

  贺涵强忍着内心的悲愤,深吸一口气,说道:“我带你去见天子,我们去告御状。一定要让那些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

  贺涵现在可是崇祯的心腹爱将,自然有进宫的腰牌。他带着高登,匆匆忙忙地去找崇祯,最后被一个太监引到了御马监枪械作坊当中。

  走进作坊,只见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工匠们正专注地打造着各种枪械。崇祯看到贺涵来了,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他指着一旁的重型火枪,兴奋地说道:“这是御马监仿造的重型火枪,威力绝对不输给你们秀子营的。”

  看到了新式火枪的威力后,崇祯也极其重视起来。他直接甩开了兵部,决定用御马监的枪械作坊来生产新式的重型火枪。工匠们精心制作,不管是枪管、刺刀还是各个零部件,不但做得和秀子营的一样,而且更加精美。

  此时,作坊里除了重型火枪,像手榴弹、飞雷炮,甚至葡萄牙人的重型火炮也在制造当中。其实这些本就没什么技术难度,只要有实物,大明的工匠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就可以轻易仿制出来,甚至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工业时代还未开启之前,各种手工艺技术,和工匠手艺的技术,大明一直是处于世界巅峰,西方连大明的尾灯都看不道。

  就像历史上葡萄牙人卖给大明朝的红衣大炮,只卖了十几门,大明就开始山寨仿制了。明末的孙传廷就是带着他的火器部队,打得农民军四散而逃。只可惜明末天灾不断,一波接一波,孙传廷剿匪越剿越多,最后被无穷无尽的农民军淹没了。

  贺函红着眼,满脸悲愤地向崇祯跪下,大声说道:“陛下,末将告御状!我们重民社长刘南卿被关中大族杀害了,重民社三千社员,还有几万社员的家属也被他们残害了。关中大族罔顾法纪,杀害忠良,请陛下为臣为重民社亡死的社员做主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御马监枪械作坊中回荡,充满了悲痛与愤怒。

  贺函的话让崇祯一下子愣住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其实这件事情他已经得到关中官员的上奏了,当时听闻此事,他心中非常愤怒。在他看来,没有他的圣旨,地方上的大族竟然敢联合三边将门屠戮几万大明的百姓,这简直就是造反。他恨不得把关中的大族和三边的将门通通九族诛杀。

  然而,愤怒过后,他却感到无可奈何。一方面,地方大族和军队两方势力联合在一起,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的圣旨即便到了关中,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俨然已经是大明内部的军阀割据了。另一方面,他也不喜欢重民社,认为刘南卿等人的所作所为,即便不是乱臣贼子也相差无几了。

  因为秀子营的关系,崇祯终于看到了大同宣言,为此他气的一天都吃不下饭。宣言中那些“非君,非父,无父无母”之言,在他看来,徐晨等人就算被诛杀九族也不为过,大同社的人更是每个都应该绞死。

  而重民社虽然算是缓和派,但他们提议的议会制,在崇祯眼中,这分明就是想夺取君权。皇帝是权力的生物,尤其是朱家的皇帝,他们甚至把相权都给夺过来了,崇祯怎么可能容忍议会制度夺取他的权力。所以在他看来,刘南卿也是结党营私的乱臣贼子,刘南卿死得好,重民社被剿灭得好。

  当然,崇祯虽然不喜欢重民社,但却喜欢秀子营,喜欢愿意和他说真话的贺涵。为了照顾自己心腹爱将的面子,崇祯无奈地说道:“不是朕不愿意为你们做主,一是关中大族和三边将门联合,说他们现在割据关中也不为过,朕的圣旨即便到了关中只怕也没多大作用。二就是关中传来情报,大同贼寇开始在陕北集结,对关中蠢蠢欲动,现在朝廷也需要他们守住关中。”

  他拍了拍贺涵的肩膀,接着说:“爱卿,以大局为重,等击退了大同贼寇,爱卿的秀子营也重新组建起来,朕就让你去督师关中。”而后崇祯冷哼一声,说道:“那些乱臣贼子,朕让爱卿亲手解决。”

  贺涵听了,心中虽然失望,但也明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强忍着内心的悲痛。

  高登听到大局为重却如同晴天霹雳般,满脸失望道:“大局为重,好一个大局为重!”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

  贺涵见状,当即向崇祯求情道:“陛下,臣的好友只是因为家人离世,情绪失控才口出此言,求陛下不要怪罪。”

  崇祯摆了摆手,说道:“爱卿还是把他带回府好好休息一番吧。”

  两人就这样离开了紫禁城。回到天津总兵府之后,贺涵把结果告诉了众人,众人自然是失望而归,气氛一下子变得压抑而沉重。

  高登回来之后就昏睡了三天,这三天里他梦到了被杀害的社员,还有他的父母亲,清醒之后,高登找到贺函说道:“我想离开京师去江南。”

  贺涵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为什么?关中虽然没有重民社了,但我们还在,我们可以在京城重建重民社,这次我们有天子的支持,我等一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整个大明的。”

  高登失望道:“天子,没来京城之前,我还天真的以为天子会为我等报仇,但天子这番话彻底打醒了我。大同社说的没错,天子就是这天下最大的地主,我等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得罪天子,我不想为自己仇敌的势力做事,这让我感到恶心。我要去江南,这天下还有希望之地就是在江南。”

  贺涵劝道:“高登,你现在情绪激动,太偏激了。你们先在这里住几天,等平复心情我们再谈这事。”

  高登却坚定地说:“不用了,我现在不但不糊涂,反而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即便我还不认可徐晨的所作所为,但却认可他说的话,他的话是撕开了一切仁义礼智道德的枷锁,直指本心的真理。

  所以我现在无比清醒,我已经经历过一次背叛了,不想再经历一次这样的背叛,我以后要为我自己活着。”

第203章 ,战前准备

  崇祯三年(1630年)3月 15日,朔方城,黄河河道旁。

首节 上一节 121/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