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19节

  秀子营骑兵队长找到贺函道:“将军,我就已经彻底被女真人切割,败局已定,现在逃命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说完他也不管贺涵愿不愿意,直接把他绑上一马,带着骑兵向着永定门方向冲击过去。

  皇太极看着战场的情况得意道:“我女真铁骑依旧天下无敌,命人招降秀子营的军官。”

  女真人对于有有本事的汉军将士,一向是非常重视,他们愿意投降都会委以重任,从宁远之战开始,女真人就是一直想要明军的火炮,以此来改善他们攻坚能力差的弱点,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对皇太极来说,秀子营士兵和军官都是宝贵的财富,皇太极的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下去。

  秀子营炮兵阵地,镶黄旗索尼喊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投降吧。现在投降,我们大汗愿意饶你们一命不说,还愿意拜你们为汉军旗的左领,以后也可享受荣华富贵。”

  马庄把火炸药包装进火炮的炮管里,手中拿着一个火把看着包围过来的女真人冷哼道:“大爷可不想做蛮子,以后进不了祖坟。”

  索尼看到这一幕惊恐道:“杀了他。”

  “咻咻咻!”几百只长箭把马庄射成刺猬,但他还是把火把丢进了火炮口,其他十几个士兵也是有样学样,他们把火把塞进火炮口或是把火把塞进炸药包当中。

  “轰轰轰!”几千斤火药爆发出巨大的轰鸣,烟尘直接弥漫了整个战场。

  而在战场另一边,被包围的萧涛和200多秀子营士兵无奈放下了火枪道:“我们愿意投降。”

  余下秀子营两个千户战死沙场,战场上余下的士兵看到自己被包围,也纷纷向女真人投降。

  永定门楼外,贺涵他们被追杀的只剩下十几骑了,贺涵本人后背都射满了长箭。

  “快救贺总兵!”崇祯着急道。

  “咻咻咻!”城墙上射出几千长箭,长箭如同暴雨落下,女真骑兵纷纷勒住马,掉头逃离弓箭的射程范围。

  城墙上当即抛出十几条绳子,秀子营骑兵纷纷弃马,绑上绳子,吊上城墙。

  崇祯看着满身是箭的贺函道:“快去把太医找来救助贺总兵。”

  至此这场大战再次结束,此战大明军队再次损失四万士兵,当然对女真人来说,他们的情况也不好,伤亡超过了7000人,这其中一半都是女真人主力。

  这对皇太极来说几乎不能承受,而且攻城的火炮也没夺下来,他们面对京城高大的城墙依旧无可奈何。

  而此时大明在通州的勤王大军已经超过10万人,孙承宗接纳了贺函的战略,重兵驻守直隶各州县,迁移人口到县城当,限制女真人行动的同时,让女真人没办法劫掠。皇太极只能无奈带领女真主力北返。

  终于写完了,这一张可顶两张看。

第199章 ,摸着东西两条河道与重民社的落幕

  崇祯三年(1630年)1月 26日。肤施城,碎石器产作坊。

  一靠近这片地区就是一阵刺耳的研磨声音和锤子的敲击声音,因为噪音污染太严重,碎石器作坊都是在整个肤施城最偏僻的地方。

  这天徐晨就来视察石磨作坊,管事胡万当即过来迎接徐晨。

  徐晨问道:“现在你这个作坊一天能制造多少石磨。”

  胡万笑道:“这玩意没什么技术难度,现在一天能制造10个大型的石磨,要是原材料充足,再翻个两三倍也不是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延安府流行的投资风潮就是磨坊,这也和去年的那场天灾有关,暴雨让很多土豆红薯烂根了,只能提前收割,但因为泡水了,这玩意不处理好就会发芽。而发了芽的红薯,土豆是有毒的。

  为了不浪费粮食,那段时间大同社地盘的,食物全部改成了红薯和土豆,早上吃个红薯米粥,中午吃个土豆饭,炒土豆丝,晚上再吃红薯干和烤红薯。

  而且这个时候大家也发现了土豆和红薯的一大缺陷,就是这玩意儿产量虽然高,但不耐储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晨就想到了后世用土豆和红薯为原材料制造的薯粉。

  于是徐城就在河套地区组建了10架风车,让这些风车日夜推着石磨,制造薯粉。红薯因为水分多,一斤的薯粉需要5斤的原材料,土豆相对好一点,大概只要三斤上下。

  薯粉一出来就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众人吃红薯,土豆都吃腻了,薯粉的口感更接近粮食,大家也更喜欢吃,然后薯粉就在整个延安府风靡起来了。

  为了扩大薯粉的产量,引进民间资本来做薯粉加工工厂,而在延安府的商贾开了几个熟粉加工厂就发现,这种作坊投资小,见效快,利润高,而且连原料商和客户都不需要找,都督府直接帮助他们运来土豆和红薯,他们制造出来的薯粉全面收购,除了生产根本不需要他们做其他事情,方便又省事,一年就有五成的利润,两年就可以回本。

  50%的利润能够让一个产品快速流通起来,也能让一个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

  经过大同报宣传薯粉行业投入低,见效快,利润高之后,不但是商贾建立薯粉加工做法,普通的百姓有钱,自己买个石磨,也能开个家庭式的作坊,于是整个延安府的薯粉加工行业飞速发展,不算那些家庭式的作坊,正式注册的就有上百家,他们磨碎了红薯和土豆,弄出酸爽可口的薯粉。

  现在的延安府真有几分荷兰的样子,到处都是一架架木质的风车,嘎嘎嘎的转,这些风车不光是薯粉制造作坊,还有一些是村民自己搭建用来研磨面粉的。

  陕北这地方千沟万壑,种起地来非常麻烦,但这块是不最不缺的就是风了,这反而让它们成为了薯粉作坊,面粉作坊最好的动力来源。

  徐晨带好头套,口罩巡视石磨生产的车间。这个时候看到一个工匠没有戴口罩,徐成晨叫他过来道:“为什么不戴口罩?”

  年轻的工匠看到是徐晨尴尬道:“都督戴着口罩太憋屈了,俺只是想喘口气。”

  徐晨指着他肺部道:“这些粉尘要是吸到你肺里,要不了三十岁,你的肺就应该完了,到时候你赚的那点钱都不够给你治病的,粉尘病还是没办法治的绝症。”

  工匠道:“都督俺知道错了。”

  徐晨道:“作坊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的确让你非常难受,但这些都是给你保命用的,知道吗?”

  “知道!”

  工匠说的这样诚恳,徐晨也知道他明白,但更知道他基本上不会改,因为他就在工厂上打过螺丝,他当时就没有全按工厂的规章制度做事。人都是有惰性和侥幸心理的,更不要说说的后果如此严重,但都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徐晨出了生产车间却对胡万道:“生产规范要抓的严一点,这是在救他们的命。”

  胡万严肃道:“都督放心,明日开始,明日开始工厂就会进行规范生产活动月,我会严抓他们的。”

  都督好不容易来一次,却出了这样的差错,胡万气的都想用鞭子来抽那个工匠了。

  而后他们才来到了这次徐晨巡视的核心生产车间,碎石机作坊生产车间,比起石磨车间都是青年工匠,这里都是年长的工匠和技术工匠,他们工作起来更规范,也更沉稳,他们的工作更需要协同配合。

  而此时车间内摆着一件钢铁制造的庞然大物。

  胡万得意道:“这是俺们设计的新式碎石机,它有一个钢铁制造的下颚,这可是钢铁厂的最新工艺,用石墨干锅一体浇筑而成的钢部件,比起原本的铁部件更硬,更耐磨。

  需要有4头牛通过杠杆原理转动,按照我们设计的需求,一日可破石千料,这样一台机器抵得上上千的人工。”

  对胡万来说,制造石磨不过是赚一波快钱,那个生产车间都是临时打造的,工匠也全部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拿去石磨作坊他们来打磨一下手艺。

  制造碎石机才是他们的主业,这也和徐晨他们大搞基建有关,不管是修筑城池,新式的小区,还是修筑沥青道路,都需要大量的碎石。

  最开始他们这里不缺人力,每个月都有两三万人涌进来,这些人不是去修水利设施就是去修了,余下的轮车去了采石场用锤子砰砰砰的碎石头。

  但这样的效率太慢了。上万人也敲不出多少石头,尤其是河套大开发之后,整个延安府一下少了十几万青壮劳动力,这样采石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大同社铺路的需求,于是徐晨就想到了要建造一台碎石机。

  而徐晨还真见过这种就是一个钢铁巨兽,加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钢铁下颚,徐晨就看到一块几吨斤的巨型石头,就在这样钢铁巨鳄错动之下碎成了一堆小石块。

  虽然他不清楚碎石机的内部结构,但把原理和这个时代的工匠说了一下,他们经过几天的打造还真弄出一台小型碎石机,只能碎一个砖头大小的石头,而且还要通过多组齿轮把力放大,这样使用机器的咬合力才能碎掉石头。

  但这个验证机就足够证明徐晨想法是可以实现的,后面就是把机器放大。

  碎石机制造出来之后,大同社下属的各个矿场,那真是大喜过望,这玩意儿比人力高效多了,初代的碎石机就能抵得上上百个人工敲击出来的石头。

  而且这机器不但能碎石子,稍加改装一下就是一台高效的研磨机。铁矿厂,石灰厂,以及钢铁厂水泥厂等一系列重工业行业都需要研磨机械。

  于是碎石机作坊,靠着碎石机,研磨机两款产品,成为了大同社最赚钱的作坊之一,也是这个时代科技含量最高的工厂之一。

  碎石作坊哪怕是学徒,每个月也有一两的工钱,正式工的收入是二两,这可以说是妥妥的高收入。

  同时各种福利待遇也是拉满的,他们的口粮标准定的是最高的,作坊内有大食堂,有洗澡堂,一年四季有工作服,常服发给他们,有专门的职工宿舍,让他们居住。

  每半年还有一个月的奖金,每个月还给工匠发4张戏票,让工匠去找纺织女工去看戏交流感情,成亲了要买房子,作坊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整个肤施城福利待遇如此高的作坊不足双手之数,这些工匠虽然有点邋遢,但在肤施的婚恋市场上,他们可算是妥妥的金龟婿。

  能做到如此的高福利。就是因为徐晨允许他们一台机器赚一倍的利润,也就是说一台碎石机成本是一千两,徐晨允许他们卖两千两。

  这也是徐晨吸取了后世的教训,总不至于人家辛苦的研发出一种新式高效的设备,发个奖状就拿走吧。虽然精神奖励很重要,但物质奖励也要跟上,所以碎石器作坊非常有钱。

  当然吸取了东边的教训之后,他也要吸取西边的教训,要防止他们搞成行业垄断,坐在一样产品上吃老本。

  他只允许碎石作坊获取三年的高额利润。后面就要逐步降价,专利也要授权出去,这样的话他们想获得超额的利润,就需要不停的搞研发。

  所以胡万这个管事也非常关注厂内的技术研发,只有研发出更高效的碎石机和研磨机,他们厂子里才能保住现在的高福利生活。

  徐晨看到这台机器笑道:“好好好,胡万你这个管事做的不差,历练一番就去当个县令,造福一方百姓。”

  在大同社内部是没有文,武,商之分的,做的好管事也可以成为县令,县令也可以转职成为武职。

  胡万激动道:“多谢都督赏识。”

  徐晨却说道:“这不是我赏识你,而是你的能力得到了都督府的认可,所以都督府才想把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挥你的才干。”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献忠跑过来激动道:“都督,关中内乱,刘南卿被暗杀,关中的大族联合三边将门,大肆捕杀重民社员和被招抚的义军首领,我们进攻关中的时机到了。”

  而后他感叹道:“都督真是天命所归,我等刚打算进攻关中,10月女真鞑子就进攻京城,十二月三边总督岳和声就病死了,现在连刘南卿也被暗杀了,现在的关中连个主事之人都没有,还在自相残杀。”

  徐晨不喜道:“我们大同社人讲究唯物主义。说什么虚无缥缈的天命,这世界要真有天命,那也是天下万民共同的意志集合。”

  “都督说的好,是俺老张见识浅薄了。”张献忠暗道,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徐晨当即赶到都督府,了解更确切的情报,而此时大同都督府汇聚了大同社文武高层。张献忠开始对所有人说着关中发生的事情。

  岳和声一直想要税改,增加陕西行省的收入。但被关中大族强烈抵制,甚至有家族直接上告到京师,说三边总督胡乱征税。

  而与此同时,入冬之后,岳和生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为了完成税改,他和刘南卿商议,最后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征收积欠的钱粮。

  在大明朝各省州县,征缴税负很少满额的,一般情况下,朝廷定下的额度,收到6~7成算是合格,八成中等,九成优等,

  所以严格算起来,关中大族每家都欠着朝廷大量的税赋。只是以前大家都不说这些事而已,现在刘南卿直接追缴天启元年到崇祯二年积欠的税负。

  而且他还擒贼先擒王,找到关中最大的地主,韦家和杜家,直接从屯垦营拉来了上千人,包围韦杜两家,强制从韦家拿了十二万石粮食和从杜家拿了十万石粮食。

  此举震惊了整个关中大族,还真有人敢对他们动强的,这些大族也就不和刘南卿和重民社客气了,他们相互联合,又收买对重民社不满的三边将门。

  这个时候老天也帮着他们,岳和声入冬之后身体本来就差,11月之后还接到了女真人入寇京师的消息,他直接吐血不起,熬了十来天后最终病逝。

  岳和声病逝之后,刘南卿和重民社官场上的支持也消失了,到了1月份的时候,京城传来消息,秀子营和女真人在京师拼杀,最后全军覆没。重民社的武力支撑也没有了,关中大族最后一个担忧的事情也解决了。

  于是他们就正式开始了对重民社的围剿,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一月十日,刘南卿在长安城的街道,遭遇了枪手的暗杀,三只火枪同时对他开火。其中一枪直接击中他的胸口,当晚刘南卿就不治而亡。

  1月11日,参将张杰带来士兵抓住了神一魁等招抚的农民军首领,说他们暗通大同贼寇(这是事实),经过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些农民军首领承认,是通过刘南卿等人暗通大同贼寇的,于是重民社成为了乱党。

  1月12日,三边将门带领士兵开始大力收捕重民社员,关中大族也带领自己的家丁加入这场搜捕当中,韦文明更是叫嚣:“对于乱党宁可错杀上千,也不可放过一人。”

第200章 ,纯洁队伍

  刘永听完张献忠的讲述,双眼通红情绪激动地说道:“堂兄的一腔好意终究是错付了。”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愤与惋惜,虽然他和刘南卿所走的道路不同,但他清楚,堂兄也是一心想要救国救民、改变天下的。只可惜,刘南卿终究还是被自己想要拯救的那个阶级给害了。

  徐晨表情严肃,眼神坚定地说道:“这就是没有分清楚朋友和敌人的下场。天下的利益核心在土地,而土地却掌握在地主手中。想要天下再次安稳,就需要把地主手中的土地重新分到农户手中。刘南卿想要做张居正,但他却不明白,大明的地主阶级已经遇到过一个张居正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人是拿他们的利益来拯救天下,有了那次的遭遇之后,他们是绝不会允许大明再出一个张居正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也是我们不接纳地主的原因。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从根本上就是要摧毁地主的利益,双方可谓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接纳他们不但不能增加我们的凝聚力,还会让大同社因为利益问题四分五裂。甚至在我们力量衰微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反噬我们,就像现在他们对重民社做的事情一样。”

  在场的大同社高层们纷纷点头,认可徐晨的观点。自从大同社攻占榆林镇之后,军力和势力大增,陕北很多地主士绅家族认为大同社有割据西北的可能性,便开始分散投注,想要加入大同社。但都被徐晨拒绝了,当时徐晨也和大同社高层说过类似的话。

  不过,大部分社员虽然迫于徐晨的威望,表面上认可了这个政策,但内心却觉得徐晨有些小题大做。但今天看到重民社的惨痛教训,他们才明白,陕北的地主们现在伏低做小,只是因为他们实力衰弱。一旦他们强大起来,就会马上反噬,下手毫不留情。就像关中大族所说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这意味着他们连亲人都不肯放过。想到这里,现场每个人都心有戚戚焉,现在看来还是都督更高瞻远瞩,提前看破了这些地主士绅的虚伪面目。

  徐晨继续说道:“而大明的农户和工匠就不同了。我们的均田政策就是给农户带去利益,农户有了钱就会需要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农户和工匠这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

  他们在我大同社制定的规则当中是受益者,也是最支持我们的人,是我们最坚定的盟友。所以你们在制定规则、政策、法令的时候,一定要清晰地站稳立场,问问自己,这个规则对工匠有利吗?这个政策对农户有利吗?这个法令是不是保护了农户和工匠?如果做到了,那就是在巩固我大同社的根基;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在瓦解我大同社的根基。”

  刘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都督说的话,让我等茅塞顿开。现在我们实行的政策对地主他们还是太过仁慈了,下次的公民议会要多增加工匠和农户的代表。”

  李文兵道:“对,早该如此,我们无需接纳地主士绅,因为我们大同社制度的法度已经不需要他们。”

  刘永想了想停顿了一下提议道:“某提议要把都督的话形成文件下发给大同社每个成员,凝聚我们内部松散的思想。”

  刘永出身于与地主商贾有一定关联的家庭,以往他在某些方面会偏向地主士绅。但这次重民社的事件给了他深刻的教训,让他意识到自己太过天真了。他原本以为大同社在损害地主利益后,但天下就稳定了,从长远看他们的利益还是得到了保障的。但现在看来他们就是目光短浅之辈,只顾着眼前的利益,不会想着长远的利益,他们是不会认可大同社对天下的改造。

  李文兵第一个站起来表态:“某同意。”

  而后他又说道:“我大同社员也应该经历一番教育来统合思想了。从我们占据延安府、攻破榆林镇之后,有不少人都放松了思想上的警惕,娶了那所谓的官家小姐,还学着地主士绅的做派。我认为要调查这些人的家属,查到有这样的社员,在提拔他们的时候要三思而行。”

  “俺同意!”

  “俺也同意!”众人纷纷响应,关中大族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大同社员们感同身受,他们残暴的表现吓住了所有大同社社员,开始本能地排斥那些成为地主士绅女婿的人。当这种情绪成为大势之后,那些原本有不同意见的社员也不敢出声了。

首节 上一节 119/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