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印象中,当年东林党都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推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这些人难道不怕被大同社打击吗?
但他转念一想,大同社不要帝王,要建立公天下,还宣称天下是属于所有公民的。那么,这些议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动政策,似乎也无可厚非。
想到这里,姜太公心中不紧,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如果大同社真成事了,那谁又会取代帝王的位置?
第181章 ,大宋的幻影与基层抱怨
肤施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座曾经被厚重军事氛围笼罩的延安府重镇,如今在大同社的治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昔,延安府作为军事重镇,每到夜幕低垂,宵禁的铁律便如同枷锁,将百姓困于家中,街道上一片死寂,唯有巡城士兵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石板路上回荡。
然而大同社的到来打破了宵禁的规矩。自从大同社的炼油产业蓬勃兴起,肤施城最繁华的几条主干道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盏盏明亮的油灯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柔和而温暖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将整个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
道路两旁,商铺林立,灯火通明。小商小贩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延长了自己的营业时间。白天,工匠们在作坊里辛勤劳作;夜晚,当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肤施城才真正迎来了它的繁华时刻。街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叫卖声、谈笑声、欢闹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与活力盛世。
在这热闹的人群中,一群身着女工服的年轻女子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三五成群,手中拿着各种零食小吃,一边欢快地吃着,一边嬉笑打闹,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她们。有的女子甚至独自一人在街上悠然漫步,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从容,丝毫不用担心会遭受歹人的迫害。这在以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肤施城,作为整个北方纺织业的中心,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量的女子走进工厂,成为了纺织女工。她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涉足护士、夫子等职业领域,积极参与社会分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子们经济地位的提升,使得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徐晨知道封建礼教对底层百姓的压迫之深,于是大力推行改革,砸烂了那一道道束缚人们思想封建枷锁,为工业化发展铺平思想上的道路。
在延安府,旧的秩序被彻底打破,新的秩序正在逐渐建立。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同催化剂,推动着文化的繁荣。市民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崛起,尤其是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女性地位提升的强大助推器。
然而,任何变革都会遭遇阻力。一些守旧的老学究,对眼前的景象痛心疾首。他们认为,良家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有随意出门的,尤其是在晚上出门,简直是有违纲常伦理,是礼崩乐坏的表现。
但大同社地盘上女子可不吃这一套,她们不但在对这些学究口诛笔伐,还建立了属于女子的报纸,宣传妇女能顶半边天。
夜幕降临,肤施城华灯初上,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姜让和刘宗敏漫步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姜让不禁感慨道:“这景象,倒和《东京梦华录》当中记载的汴京有三分相似。”
刘宗敏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提高了音量道:“汴京能比的上肤施城?在我看来,肤施城就是天下最大最繁荣热闹的城市。你看这街道上的人群,商铺里的货物,还有那彻夜不灭的灯火,哪一点是汴京可以比的?”
姜让看着刘宗敏那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他拍了拍刘宗敏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妹夫,你还是要多读点书,不然的话容易闹笑话。几百年前的东京汴梁,那是有上百万人口的宋朝都城。你想想,上百万人口聚集在一座城市里,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那时候的汴京,街道上车马川流不息,商铺林立,各种奇珍异宝、美食佳肴应有尽有。而且,汴京还是文化艺术的中心,文人墨客云集,诗词歌赋、书画戏曲盛行。那繁华程度,远远不是肤施能比的。”
不过姜让觉得宋朝和大同社很像。就说这汴京,它就是一个商业城市,没有宵禁。到了晚上,夜市灯火通明,人们可以自由地逛街购物、饮酒作乐。而且,宋朝人还留下了各种书籍记载和图画,哪怕是咱们明朝的士大夫,也非常向往那个时代。而大同社的地盘也没有宵禁,商业极其发达,和汴京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大同社在他们的地盘上大肆建造官营作坊,然后用他们自己人来经营这些作坊,这和宋朝的榷场制度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任何赚钱的生意,大同社都要参上一笔。纺织行业、钢铁行业、炼油行业、水泥厂、造纸厂、车马场,只要是能赚钱的行业,他们就会涉足,一点也不在意什么与民争利的事情。
而且大同社建立的那个期货交易市场,最开始就是为了方便大同社和民间的商品交易弄出来的交易所。这其实就是宋朝时期扑买制度的翻版,只不过大同社把这个制度扩张了,不仅允许官府对民间,也允许民间对民间,这倒是极大的方便了商贾之间的交易。现在整个山西、陕西都喜欢把自家的商铺设立在延安府,这里成为了整个北方最大的货物交易中心,肤施城能有如此繁华,期货交易市场至少有三分功劳。
大同社的财政制度也和大宋很相似。大同社不过占据了延安府、榆林府加上一个河套,治下的百姓不过100多万,但他们的收入却有几百万两。在搜刮财富方面,大同社和宋朝一模一样。他们通过各种商业活动和税收政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最重要的是大同社对读书人的待遇也极其优渥。只要读过书,哪怕是童生、秀才,也能在大同社这里找到一份体面且相对优渥的差事。大明哪个县没有几百个穷书生?
只是以大明朝这漏洞百出的税收体制,根本养活不了多少书生。在大明的北方,只有举人以上,才能过得相对体面一些,但大明的举人能有多少,了不起就是几千人。但秀才、童生是他们的几十上百倍。
而大同社就不一样了,在徐晨的指导下,大同社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哪怕现在还处于手工业阶段,但对社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比封建时代多了十倍。光遍及整个大同社地盘的夫子就有八千人。
而且大同社官吏待遇同样优厚,读书人当吏员也可以升上去,收入相对丰厚,社会地位也高,还有各个国营作坊的事业编。从大同社建立到现在,吸纳了差不多2万读书人。
对姜让这种封建时代的官僚来说,这么多吃财政饭的人是难以想象的。这和宋朝的冗官何其相似。
所以哪怕是大同社强制均田,但在仕林当中他们的声誉却是毁誉参半的。
一方面,他们占据了道德高地,公开宣称要建立公天下,而建立公田本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建立公天下的标志之一。儒家吹三皇五帝、三代之治几千年了,这时候不好打自己的脸,最多说一下,他们手法太暴虐、太严苛了。
另一方面,大同社建立的制度也吸引了读书人。能考上举人的读书人能有几个,整个大明朝加起来可能满打满算就是两三千人。
但百倍的秀才童生他们也想过上体面的生活,这点大明朝是根本做不到,大同社反而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只占据两府之地,大同社就招募了2万读书人。
要是整个天下都被大同社占据了,他们读书人的好日子那就真降临了。所以仕林当中还有三分的期待,大明要是真完了被大同社接管也不差。
姜让和刘宗敏两人在街道上悠然漫步,没多久,两人就走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夜市酒馆。
酒馆外的条街道显然是进行了精心的硬化改造,平坦的水泥马路在路灯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
人行横道被清晰地划分出来,两旁种植着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为行人提供了一片清凉的纳凉之地。
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专门的环卫工人在认真地打扫着街道,他们动作熟练而迅速,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当然这样的清洁也是有代价的,街道两旁的店面每月需要交 100文的垃圾处理费,正是这笔费用保障了街道的整洁卫生。在这里,看不到各种污水横流,也没有垃圾堆积如山的景象,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为了多拉客人,酒馆掌柜把桌椅板凳都搬到了道路旁。由于有明亮的路灯,外面反而比店内显得更加敞亮。
一个用木炭生着的烧烤炉子摆在一旁,熊熊的炭火映红了老板的脸。炉子上,牛肉串、羊肉串等各种烧烤在不断地翻滚着,老板手法娴熟,一边翻动着烤肉,一边不断地添撒着胡椒、孜然等各种香料。一时间,牛肉和羊肉的香味,混合着胡椒的辛辣香气,弥漫了整条街道,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垂涎欲滴。
“兄长,这里!”李过眼尖,看到姜让和刘宗敏二人,兴奋地挥手叫道。而后,他又转身对烤肉店老板大声说道:“老板,上菜,再来三瓶果酒!”
“好嘞!”老板中气十足地回应道,手上的动作更加麻利了。
刘宗敏拉着身旁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坐下,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婆娘的大哥,叫姜让。”
李过连忙起身,拱手行礼道:“见过姜大哥。”
姜让微微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算是打过招呼了。
刘宗敏环顾四周,奇怪地问道:“大哥和高杰怎么没在?”
李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不是要开大会嘛,都督府下了命令,各部门都要统计好一年的财政开支和来年的预算,而后在议会上宣读。大哥和高杰两个人这段时间都忙着这些事情,要晚一点才能到。”
而后,他忍不住开始抱怨起来:“本来都督府就管得严,现在还弄出什么议会监督的制度,这不是有了个主母,还要弄个管家二娘,多此一举。现在我们做事真是艰难啊!”他皱着眉头,脸上满是不满。
其实,他主要抱怨的是要查账和做预算报表。后世土木部门的账目情况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动不动就去洗脚城等娱乐场所消费,这些事情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再加上土木人员复杂,有大量的人进来,也有大量的人出去,账目混乱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实行议会监督制度,就像是给他们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让他们感觉处处受到限制,自然十分不舒服。
刘宗敏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李过的肩膀说:“管家二娘,你这说的还真有点形象。要是转运司不好干,你也可以参军啊。军中就没有那么多麻烦的事,只要干好两件事情,练兵打仗。像你有统筹的经验,又读过书,报个军官培训班,出来最低也是个连长。再赶上关中大战,连升个 2、3级那也不成问题。”
李过听完,眼睛不禁亮了起来,心中真有点心动了。土木工程又苦又累,现在管得又严,还真不如去参军打仗,说不定还能闯出一番名堂来。
几轮闲聊过后,远处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李自成和高杰匆匆赶来。李自成满脸歉意地说道:“我们俩来晚了,大哥自罚三杯。”
说着,他端起桌上的酒杯,三杯果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更添了几分豪爽之气。
李过见状,兴奋地喊道:“老板,再来 30串牛肉串、羊肉串,再加六瓶果酒!”
“好嘞!”老板的声音再次响起,不一会儿,新鲜的烤肉和美酒就摆满了桌子。
吃着香喷喷的羊肉串,三杯酒下肚,高杰也忍不住抱怨起来:“自从说要开什么议会后,总感觉乱糟糟的。那些外乡人动不动就要指点江山,说我们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也不看看这肤施城是谁打下来的,我们把延安府治理的这么好,外面乱糟糟的,他们居然还有脸来说我等。”他越说越激动,脸涨得通红。
李自成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坚定地说道:“都督做这些变革,都是为了咱们的大业能走得更远。议会监督制度虽然让大家一时有些不适应,但这是为了让我们的管理更加规范,让我们的队伍更加清正廉洁。那些外乡人的意见,我们也可以听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我们不像那些狗官一样贪污,有什么怕查的。”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他们围坐在桌旁,继续吃着烤肉,喝着果酒,谈论着未来的打算,夜市里回荡着他们爽朗的笑声。
第182章 ,老大同工业区人的变化
崇祯二年(1629年)9月 10日。
肤施城的平川剧场迎来了热闹非凡的一天。今天是大同社的休息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寻找娱乐消遣的方式。而平川剧场,作为肤施城戏曲演出的热门场所,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剧场外的小广场上,人挤人,水泄不通,还有不少卖烤红薯、糖画等小商贩穿梭其中,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广场充满了烟火气息。
孙磊全家和他的大哥孙可旺也来到了这里。休息日看戏曲,已经成为了延安府百姓的新习惯之一。
徐晨一直非常重视戏曲宣传,他深知道戏曲在传播知识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像《白毛女》等戏曲可以宣传阶级斗争,让百姓明白社会的不公和反抗的意义;《哥哥妹妹来种地》能够传播农业知识,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李时珍》可以宣传卫生知识,增强百姓的健康意识;而《天仙配》等戏曲则可以让百姓在娱乐中放松身心。
在大同工业区的时候,徐晨就雇佣了专门的戏班组建戏曲团,在休息的时候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知识。
从大同工业区出来的老人都喜欢看戏曲,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市民能享受的娱乐生活太少也有关,戏曲是他们能做到最廉价的享受方式。
在肤施城,大大小小的戏院星罗棋布,其中最宏大的当属平川戏院。这座戏院是徐晨按照后世足球场的形状设计的,属于半开放的结构。原本徐晨想将其修成后世剧院的模式,但在这个时代,电灯尚未普及,照明成了一个大问题,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半开放的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孙磊指着眼前这座庞然大物,自豪地对孙可旺说道:“这是土木司柳英建造的,皇帝老儿的宫殿也不过如此,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肤施最繁华的地方了。”
大同社员受到徐晨影响,也喜欢建一些庞大的建筑。因为有了竹筋水泥技能,大同社不需要去深山老林砍伐一些百年老树,以水泥替代木头建设这种大型宫殿式的建筑的成本极低,所以在肤施,大明人看来的奇观建筑非常多,四大工业区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看来更是像一个巨人国。
孙可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不禁感叹:“肤施城变化得太快了,人多了,地方也大了。”
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连孙磊都变了。自从孙磊娶了刘氏女,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现在住在肤施最高档的小区,住着四合院的房子,吃穿用度也变得奢侈起来,身上有了几分贵气,让他都有点不认识了。
孙磊没有察觉到孙可旺内心的变化,笑着说道:“兄长在草原待久了,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肤施的情况。”
进入戏院之后,不时有熟悉的人和他打招呼。
“小孙,又来看戏曲啦。而后他发现了孙可望惊讶道:“孙家大兄也回来了,现在在哪当差呀?”
孙磊自豪道:“我兄长可是主力旅的旅长,朔方城城主。”
那人当时就竖起大拇指道:“厉害。”
孙可望谦虚道:“都是都督愿意给机会。”
这人他也认识,当初是管理仓库的管事,叫朱斌,他们兄弟当初做护卫队的时候,没少在他手下当差。
进入戏院的这一路上他们不断遇到熟人,这些熟人大部分都和孙磊打招呼,小部分还认识孙可望,大家都热情和他打招呼并询问在哪里当差,当知道他已经成为了主力旅的旅长之后,纷纷夸耀孙可望有前途。
这些和孙可望熟悉的人,都是是建设大同工业区的第一批流民,现在这些人成就高的像孙可望这样成为了军官,官员。次等的也成为大同社各行各业的管事,技术工匠,部门曹吏,中小作坊组等等,这些人可以说是大同社的中坚力量,是大同社内的一大山头之一。
几人包下了二楼的包间,这里的视野非常好,可以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而且还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打扰。
很快,台上的戏曲开始了。今天上演的是《走麦城》,这是在原本戏曲的基础上,结合徐晨写的《关羽传》改编而成的。
这部戏曲一上市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倒不是大家为了讨好徐晨,反而是徐晨借了关羽这个在大明民间极具影响力的 IP。
关羽一直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有太多以他为主角的改编戏曲,像《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文丑》《古城会》《单刀赴会》等等,这些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戏曲开演没多久,精彩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就赢得了四周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场面十分热闹。
趁着戏曲表演的间隙,孙磊小声地对孙可旺说道:“大哥,我听说这次公民大会之后,都督府就要发兵进攻关中,这是不是真的?”
孙可旺看了他一眼,严肃地说道:“此事还属于机密,都督府的规矩你是知道的。”
孙磊有些着急地说道:“小弟去年没有捞到仗打,到现在还是一个民兵团长。兄长你都是主力旅的旅长了,小弟也想要建功立业。”
孙可旺拍了拍孙磊调侃道:“你现在还打得了仗吗?”
孙磊急忙说道:“当然可以了。”
孙可旺皱起眉头,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变化太大了。几年之前你还是一个农村娃,可现在你看看你,像个财主一样。都督都和我们住一样的房子,你这样合适吗?”
孙磊连忙解释道:“延安府很多人都是这样,我的房子又不是用贪污腐败的钱买的,这是我媳妇的嫁妆买的,我问心无愧。”
孙可旺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人家财主又不是我们大同社的人,我们才是都督自己人。你不向都督看齐,却向财主看齐,这算怎么回事,幸福小区都是你的战友,你不住在那里,却和一群财主住一起,这你还怎么进步,连谁能影响你进步都不知道,你这两年究竟在干嘛。”
孙磊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做错了,他小声说道:“要不我把房子卖了?”
孙可旺摇了摇头,说道:“房子不用卖,但你要搬回幸福小区。以后要多关注民兵训练,现在就做好准备,真要打仗的时候才不会慌张。以后多去军营,少来戏院。”
孙磊听了,连忙点头道:“我听兄长你的。”
孙可望也不想打击自己的小弟,他想了想道:“都督是想要改变天下的人,现在不过占了两府之地,只要你紧跟都督,还怕这天下没有仗打。”
孙磊道:“俺知道了。”
肤施城工业一区。
曾经那座仅有半亩大的星晨作坊,如今已焕然一新,规模足足扩大到了 5亩。
作坊内,工匠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孔晨站在作坊中央,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自豪。他现在雇佣的工匠已经突破了三百人,在肤施城众多作坊中,也算得上是中大型的规模了。
孔晨知道作坊能有如今的规模,仅靠制作家具远远不够。他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依托为大同军制作火炮车轮积累的良好名声,果断开辟了新的赛道——制造独轮车和双轮马车。
随着肤施逐渐成为北方商业中心,对运输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独轮车和双轮马车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孔晨抓住这股东风,不断扩大作坊规模,如今星晨作坊盈利达到上万两,他也成为了延安府屈指可数的富裕之人。
事业上的成功让孔晨收获颇丰,但最近让他最为高兴的事情,是自己当选为肤施城八位公民议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