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我要是跟米哈伊尔一个作息,想必肯定能够写下非常多的东西吧?
第155章 怎么?不跟我回山里了?
由于这年头出国一趟确实很麻烦,所以除了《八十天环游世界》以外,米哈伊尔自然还是拜托屠格涅夫再投一些别的作品,毕竟像《八十天环游世界》这样的作品固然是吸金巨兽,但倘若想在巴黎的上流社会打响名头,肯定还是要发表一些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一般来说,一个地道的巴黎作家在完成这一步后,接下来要做的大概率就是傍富婆,勾搭上大票的贵族夫人,倘若运气足够好,那么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甚至说就此进入法国的官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这一块,巴尔扎克老哥那是相当权威了,可以说,很少有人能比他更加懂得“钢丝球的花语是富贵和隐忍”这一哲理,当然,这也跟他的“年上”情结有关,早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他便爱上了一位四十五岁的贵妇人,并且成功让对方成为了他的情妇。
而这位贵妇人也确实够意思,不仅拿出四万五千法郎支持巴尔扎克创业,并且还在他欠了一屁股债的时候帮他还债,就此他对年长贵妇的爱慕便一发不可收拾,还写信跟自己的妹妹说:
“看看周遭,是否能帮我物色个有笔财富的寡妇……在她面前将我夸耀一番——一个极好的小伙子,22岁,长得帅气,眼睛溜转活泼,全身充满激情!是众神曾经烹出的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
在自信这一块,巴尔扎克老哥依旧权威。
不过由于在才华和口才这方面确实没得说,巴尔扎克老哥的感情生活还真挺顺利的,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巴尔扎克常常在那些给他写信的女粉丝当中物色人选,而在这其中,一位俄国贵妇简直是富得流油,住在乌克兰50000英亩的大城堡里,拥有5000名农奴。
只可惜巴尔扎克老哥在费尽千辛万苦娶了对方之后,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就因病撒手人寰。
米哈伊尔想在巴黎打响名声当然不是为了行巴尔扎克老哥旧事,就是单纯的想搞点统战价值出来,以免将来误入沙皇法网却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该说不说,事到如今,在米哈伊尔收到的读者来信当中,除了“我要你的命!”的暴躁老哥以外,其实还真有那么一部分女粉丝用匿名的形式来表达对米哈伊尔小说的看法亦或者是更多的东西。
但相较风气开放的似乎有点过头的老法,俄国这边的女读者无疑是要委婉含蓄很多,就连催更用词也相当的礼貌和含蓄,正因如此,每当雅罗斯拉夫这位在《现代人》杂志当中负责简单看一下读者来信的编辑,看到这样的信时,这位头脑简单、一心只想为俄国文化事业做贡献的青年便会高兴的大喊:
“又是女读者的来信!米哈伊尔先生看到后一定高兴坏了!”
米哈伊尔:“???”
这扯不扯?这扯不扯?
就因为这种事的发生,米哈伊尔已经准备亲自负责杂志的这项事务,没办法,哪怕是要直面暴躁老哥们的“我要你的命”,米哈伊尔也依旧想捍卫自己的名声。
毕竟我这连女人的手都没拉过,要是还被误会成什么情场老手,那岂不是太冤枉了些?
哦不对,舞会跳舞的时候拉过娜佳的
总之就是米哈伊尔准备再次接下读者来信这项重任,至于女读者们的来信,有的只需要看看,对方似乎也并不需要回复,而有的则是需要回复人家的部分问题,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就没有了,毕竟米哈伊尔又不是巴尔扎克老哥,逮住机会就要傍富婆。
更何况米哈伊尔这段时间确实相当忙,别林斯基这位工作狂的离开对于杂志当然是有不小的影响的,因此米哈伊尔这阵子也是来杂志社来的频繁了一点,也找了不少活干了干。
除此之外就是线下的活动了,由于冬天贵族社交沙龙什么的很是频繁,因此除却米哈伊尔以前会去的几个沙龙以外,更多的沙龙也都在为他敞开大门,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沙龙便是莫斯科总督之女叶芙多基娅·罗斯托普钦娜举办的沙龙。
这位贵妇在俄国的文坛也有一席之地,十二岁便开始写诗,后面匿名发表的诗作还获得了茹科夫斯基的赞赏,由于在嫁人之后婚姻不幸,她便开始在圣彼得堡举办沙龙以及创作作品。
如诗歌《被迫嫁人》控诉包办婚姻对女性的压迫,剧本《谈话》更是直接影射尼古拉一世专制,因台词“真理是暴君最畏惧的刀刃”而遭到禁演,就算如此,她也只是被尼古拉一世赶到了莫斯科,然后继续过着自己的贵族生活。
这自然还是因为她的家族又高又硬。
就在今年年末的时候,她大抵就要因剧本问题被赶到莫斯科去,但在此之前,她的沙龙无疑还是圣彼得堡最知名的沙龙之一,在冬季的每周三开放,首次出席者须携带原创作品接受品评,平庸者则会遭到这位女主人即兴打油诗嘲讽淘汰。
与此同时每周的沙龙前半小时仅女性发言,讨论财产继承权改革、女子学院课程革新等问题,因为这个原因,参加她的沙龙的贵族小姐和夫人相当不少。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确实是俄国女性主义启蒙的先驱。
不过她的沙龙名气虽大,但米哈伊尔因为事情比较多加上要吃要睡的缘故,所以还真没想起来要去,但是他不去,这位贵妇却是直接通过别人来邀请米哈伊尔。
要问原因的话,还要追溯到米哈伊尔拿出的那首《我要从所有的大地,从所有的天国夺回你》,这首诗自打被米哈伊尔拿出来后,便在俄国上流社会贵族小姐和夫人们那里流传甚广,有人批评违背传统、过于大胆,也有人相当赞赏和仰慕这首诗传达出来的那种对于爱情的真诚与决绝。
而这位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显然是后者,即便初次听别人读她也难免为这首诗的大胆和不同寻常感到惊讶,但在细细的品味和感受之后,就多次在各种场合当中称赞起了这首诗歌。
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伊尔的文名离响彻整个俄国上流社会那是真不远了
既然人家邀请了,米哈伊尔琢磨一下后也就答应过几天就会去了,一方面是在这种进步贵族面前刷刷脸,另一方面像这样的沙龙,娜佳说不定也会在监护人的监督下到场,顺便见上一面倒是也不错。
而在此之前,米哈伊尔一边要准备一下颁发自家杂志的文学奖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在跟普列特尼约夫这位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商量着找一个良辰吉日,把米哈伊尔赞助的奖学金发放一下。
前者就是结合一下读者们的意见,再让杂志的编辑们投个票,最后再由米哈伊尔这位老板一锤定音,目前已经即将进入最后的阶段。
后者的话其实是要低调进行,毕竟以尼古拉一世对大学的态度,他倒是巴不得大学生们能够越来越少,因此即便现在的环境相对还算宽松,但最好还是低调一点,万万不可搞得大张旗鼓。
而就在处理这些事情外带再拓展一些新的业务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是越来越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可能真得发展一下属于自己的团队或者组织了。
毕竟米哈伊尔接下来要干的事情细想一下实在是有点多,单说文学这一块,去巴黎、伦敦乃至其它国家开拓翻译、出版的业务就需要不少人,在这方面也总不能一直麻烦自己的朋友,至于他自己更是分身乏术。
像其它方面的话,米哈伊尔虽然懂得不多,但是一些知名的大事件以及那些堪称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他还是知晓的,既然有这些信息,那不得抓住机会投资一手?
这样有了更多的钱后,能办的事情就更多了,不过与此同时,这也相当考验米哈伊尔看人的眼光以及组织能力了。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办,米哈伊尔虽然知道那些宝贵的信息,但如何将这些信息用好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要是将有些信息交给了不太合适的人手中,那等米哈伊尔到了晚年,指不定就得来上一句:“怎么?不跟我回山里了?”
只能说有些事情越往后干难度就越大,米哈伊尔也只能说自己在努力学习,争取一直进步,然后为有些事情做一个好的铺垫。
别的先不说,至少肯定是能把这个文学奖的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说到这个,等再过一些年就可以去投资投资诺贝尔,当然了,只是投资,并没有要使用炸药的意思.
至于说选哪些人,米哈伊尔暂时还在考虑和观察,毕竟这种事情对于他这种平平无奇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
总之,当屠格涅夫在巴黎的社交场上春风得意的时候,米哈伊尔正在圣彼得堡内忙来忙去,一边忙着当下的事情,一边还不得不为未来做规划,甚至说睡眠时间都少了一些,为此有一天米哈伊尔在自家的餐桌上不由自主的就跟自家的小帮佣感慨道:
“我被工作所伤,竟如此憔悴!米拉,你看我最近是不是瘦了很多?”
“米哈伊尔先生,你说这个的话”
面对米哈伊尔的这句感慨,这位小姑娘犹豫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诚实地说道:“我觉得你似乎还胖了一点,不过基本上看不出来,也就是我经常观察你的状况才发现得了这件事。”
米哈伊尔:“???”
这扯不扯?
罢了,等夏天去屠格涅夫那里打打猎、爬爬山就好了,说不定还能顺便见证一下《猎人笔记》的诞生,至于说打猎或者说用枪这件事,米哈伊尔还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天赋,只能说到时候试了就知道了。
一念至此,米哈伊尔便继续埋头吃饭。
而就当米哈伊尔像平常一样在家里吃饭和休息的时候,在距离圣彼得堡并不远的一条大道上,一辆马车正不急不缓的朝圣彼得堡驶去。
尽管天气最恶劣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但出于安全考虑,马车自然就不会行驶的太快,而尽管马车十分平稳,但坐在马车当中的一位沉稳认真的姑娘和一位年纪已经不小的老妇人,她们的心却是在不停地摇摇晃晃,也因此时不时地就要探出头去看看外面的路况,再询问一下何时才能到圣彼得堡去。
眼见着离圣彼得堡越来越近,这位老妇人的脸上难免就有了幸福的光彩,与此同时她也是兴冲冲地跟自己的女儿讨论起了自己儿子现在的境况:“杜妮娅,你说亲爱的米沙参与投资的那家杂志现在每个月能挣多少钱?我们回家后米沙每次至少会给我们寄上一两百卢布,而且似乎没有太大压力的样子。
这样的话,我猜他现在每个月至少能挣两三百卢布!”
说到这里,这位老妇人自己都被自己这大胆的猜测给吓了一跳,毕竟像这个数字,是她过去一年能够赚到的两倍还多。
“应该不止,哥哥似乎只是出于小心才每次寄给我们这些钱,更何况他还在信里说杂志的效益还不错。”
这位黑眼睛的少女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虽然得出来的结论让她感到不可思议,但她还是大胆地说道:“我估计每个月应当有五六百卢布!”
“多得简直不可思议了,我压根就不敢相信。”
尽管普莉赫里娅不停地摇着头,但她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由于她们是在米哈伊尔他们刚刚接手《现代人》并且欠了一屁股债的时候离开的,再加上通信往来并不是很方便,也没有过多的提及此事,因此她们便只能是根据一些细节进行简单的推测。
而仅仅是这样的数据,就已经让她们感觉自己在做梦了。
高高兴兴地讨论了一会儿这些事情后,已经憋了一肚子话的她们离圣彼得堡也越来越近,而她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跟米哈伊尔讲讲她们在家乡碰到的一些事情了
第156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哈伊尔不缺钱花乃至有钱去做点其它的事情也就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而时间再往前推几个月,米哈伊尔他们一家的状况简单来说就是已经破产的平民家庭。
虽然普莉赫里娅每年都能够拿到一笔小钱,但实际上他们家的债务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就连高利贷商人也不肯再借钱给她们,毕竟她们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抵押的东西了,若非如此,此前就不必需要让米哈伊尔的妹妹牺牲自己的婚姻才能换来一口喘息的余地。
这些债务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当然是一个重担,而就在米哈伊尔的妈妈和妹妹在圣彼得堡居住的那段时间,由于时间稍微有点长,他们家乡那边甚至都传来了他们一家想要逃债的流言。
这在俄国并非是什么很罕见的事情,后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便是为了躲避债务,从而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欧洲流亡生涯,在陆陆续续完成了《白痴》、《群魔》等作品,债务状况缓解了之后才重新回到俄国。
当然了,这一次的话,后来的老陀便不一定会因为债务流亡欧洲,就算到了那个时候真流亡了,老陀在欧洲逛上一圈,说不定就会发现欧洲到处都有米哈伊尔的影子真要是这种情况,米哈伊尔拉一把老陀完全就是顺手的事。
而说回现在,对于一个俄国普通家庭来说,逃债无疑是很严重的指控,一方面法律上会被严惩,另一方面对于这个家庭的名誉也是非常可怕的打击。
正是从家乡的朋友们的信件中了解到了这个传闻后,米哈伊尔的妈妈和妹妹才会稍显急促地赶回家乡。
她们回去之后,还不等熟悉她们的人为她们变得很是健康的气色以及明显不便宜的衣服感到惊讶,这些熟人就更加震惊的发现这对素来过着清贫的生活,只为能供养那位在首都上学的大学生的母女,竟然一下子便还掉了她们家所有的债务。
细细问起缘由,得到的答案却是让他们感到格外的荒唐。
你们是说,你那个除了读书以外一窍不通的儿子,在休学期间不仅将自己的文章刊登在了只有贵族老爷们才能上的文学杂志上,而且还结识了许多贵族,并且跟这些人合作一起开办了一家出版社,结果你的这个平民儿子才是老板,那些贵族老爷通通都是为你儿子打工的?!
而且那些眼高于顶的贵族老爷们还对你那个平民儿子非常尊敬,甚至说碰面都要主动跟他问好?
开什么玩笑?!
坦白说,这件事情已经荒唐到不能当成笑话来看待了,这对母女简直就是失心疯了!
总之在听完她们的回答后,普莉赫里娅和杜妮娅的朋友们以及其他熟人们基本上都是用一种惊恐莫名的眼神看着她们。
毕竟就算是贵族那也是分等级的,像他们这种小地方的贵族在很多人眼里就已经是高不可攀,但比起圣彼得堡的贵族老爷们他们这些人算什么?
就是一群臭外地的!
圣彼得堡的爷才是真的爷!
而把这些爷当成你儿子的故事里面的垫脚石,这合适吗?
对于这种情况,普莉赫里娅其实完全有所预料,毕竟尽管她确实为自己的儿子深感自豪,以至于忍不住跟别人分享这件事,但要是这件事是由别人告诉她的,她估计只会认为别人是在用这个荒唐的故事羞辱她的儿子。
于是在普莉赫里娅走的时候,她便带上了几本杂志作为证据,而尽管这些熟人确实是在杂志上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也看到这位老妇人几乎是一下子便还清了所有债务,与此同时竟然还有还有闲钱来收拾他们的老屋,但是对于这一切很多人依旧是将信将疑,甚至说还有不怀好意者将这件事改成了一则笑话传了出去。
就当这则笑话似乎传得越来越广的时候,当地一位颇为有名的贵族家的少爷因为一些事情,专门从他就读的圣彼得堡大学那里请了个假然后回来了一趟,由于压根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人,其实真没有人想向他求证什么。
但谁也没想到,这位当地的贵族少爷竟然主动来拜访这对前不久还过着苦日子的母女,拜访的时候一边紧张地直搓手,一边还用着激动的仿佛要断气一般的语气说道:“一位天才!如此伟大的天才!我曾经同他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
他这样说他们这个地方的人只觉得有些不明觉厉,但等他跟别人说道:“是的,他同我们大学的校长有着很不错的关系,许多大人物像奥多耶夫斯基公爵和索洛古勃伯爵以及其他很多人都非常看重他”
在场的人便什么都明白了。
竟然都已经得到了公爵、伯爵的看重?!
所以那位老妇人竟然真的不是发了疯地抬举自己的儿子,而是说的都是实话?!
等这位激动的地主儿子离去后,米哈伊尔的妈妈和妹妹的那些朋友和熟人们先是诡异的沉默了许久,接着几乎可以称作是一拥而上,然后便是实打实的:
“我小时候还抱过他呢!”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出他不一般了,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
“尊敬的普莉赫里娅,该不会在你们这一代,你们家真的要出一位世袭的贵族了吧?!”
等这个消息完全扩散出去并且再次得到了确认之后,除却朋友和熟人们过分的热情以外,也出现了不少人来询问米哈伊尔的婚事问题,甚至说干脆就直截了当地谈起了这件事。
这年头贵族小姐们可能还有机会亲自去看和筛选一下,其它家庭哪来那么多讲究,很多时候都是以利益为基准的包办婚姻,而来找普莉赫里娅谈的这些人也并非普通的家庭,而是比不上贵族但比平民又稍微好上一些的商人家庭以及神职人员等。
显而易见,除却米哈伊尔那据说即将庞大起来的财产以外,他们还看到了这位年轻人身上那点跻身真正的特权阶级的可能性.
在那段时间,普莉赫里娅家也当真是成了当地成了最受人瞩目的家庭。
光是想想那段时间的经历,这位饱尝了岁月和社会艰辛的老妇人便忍不住再次露出了光彩照人的微笑,以至于在快到圣彼得波的时候,她依旧跟自己的女儿感慨道:“杜妮娅,米沙他真应该跟我们一起回去的,可惜他实在是太忙了,唉”
“妈妈,我觉得哥哥不一定会喜欢那些事情的。”
尽管这位沉静的姑娘这么说,但她的脸上也浮现出了同样的笑容:“而且我总觉得,哥哥他如今对这些事情说不定已经见怪不怪了”
“是啊,他待在圣彼得堡肯定没少见到那些大人物。”
谈到这里,这位老妇人的话匣子算是彻底被打开了:“而且家里那些想把他们的女儿介绍给米沙的人,我暂时已经全都婉拒了,毕竟在圣彼得堡又有什么人是接触不到的呢?况且就算是在圣彼得堡,米沙之前的那位和蔼的房东已经不止一次地向我介绍她家的资产和她的女儿了!
她家的资产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她的女儿也像她一样能干,只是确实不太适合米沙,而公寓里也有别的人想给米哈伊尔介绍,他们可都是在圣彼得堡有工作有房产的圣彼得堡人”
对于自己儿子的婚事,这位老妇人当然考虑了很多很多,但以他们家现在的状况,究竟如何肯定还是她的儿子说了算,而即便是在她最大胆最疯狂的幻想中,她也从未想过自己的儿子能够娶到一位贵族小姐,哪怕是那种小贵族家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