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141节

  姜念搁下茶盏,淡淡道:“你且带她来见我罢。”

  此前的邢夫人之事,他没给元春体面,龙种传闻之事,他也瞒着元春。正好趁着此次王熙凤求助的机会给元春体面,让元春心里受用。

  另外,在他看来,王熙凤沦落至此,与他有干系。若按原著,纵然王熙凤下场凄惨,却可在荣国府继续做一些年的琏二奶奶,如今因他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导致王熙凤早早落魄。

  待元春离去,姜念心内感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判词倒应景,只是早了些。不过,王熙凤早早落魄,或许结局会比原著要好……”

  ……

  ……

  元春回到东耳房,王熙凤早已立起身来,一双丹凤眼紧盯着她,未等她开口,便急问道:“如何了?”

  元春温声道:“凤嫂子这便随我去见大爷罢。”

  王熙凤是何等伶俐之人,见元春神态从容,语气平和,便知此事已有七八分把握,心头不由一喜。

  正欲随元春前往,忽又想起一事,她忙向平儿轻轻招手。平儿会意,知她是叫自己跟去见姜念,虽心中诧异,仍跟了上去。

  原来这王熙凤虽已如虎落平阳、凤凰折翅,到底心思玲珑剔透。此番遭逢贾瑞、顾鹏之事,使她顿悟须得寻个靠山。她暗忖姜念权势日盛,正是上佳人选。而她认为姜念贪恋美色,可用姿色不俗的平儿拴一拴姜念。曾经她用平儿拴贾琏的心,可是拴了足足几年,贾琏却几年都未能与平儿行房。

  元春见平儿随行,略觉诧异,但转念一想,许是主仆情深,便也不曾多问。

  三人步入正房堂屋,又来至书房。

  王熙凤见姜念端坐书案之后,手执一卷《资治通鉴》,房内焚着沉水香,青烟袅袅,忙上前福了一礼,口中柔声道:“见过念大爷。”

  姜念放下书卷,打量着眼前这位昔日的“神妃仙子”。但见她今日服饰素雅,无往日彩绣辉煌的气派,却也有一段天然风韵。

  目光一转,又见跟在王熙凤身后的平儿。平儿在荣国府常是遍身绫罗,插金带银,如今也是一身素净打扮,然其天生丽质难自弃。

  “王氏。”姜念开口,声音不冷不热,“你今日登门所求之事,适才夫人已与我说了。”

  王熙凤见他不让座让茶,且称呼“王氏”,心头一阵郁结。若是往日,她就要给颜色瞧了。可如今凤凰落难,又有求于人,只得强压下一口闷气,面上堆笑道:“求念大爷相助。”

  姜念目光如电,直直逼视着王熙凤,似要将人看透一般,淡淡道:“若是依我的意思,是不愿相助的。”

  王熙凤心头突地一跳,面上顿时显出尴尬来,好不窘迫。

  平儿在旁看得真切,心下一阵酸楚,暗叹道:“不承望奶奶昔日何等威风,今日竟在念大爷跟前这般受窘。”

  姜念眼角余光瞥见元春也神色尴尬,便续道:“然而,我夫人希望我相助,我自然要给她这份体面。”

  王熙凤听了这话,如蒙大赦,忙不迭又福了一礼:“多谢念大爷成全。”

  抬眸间,她见元春温婉立于一旁,心中忽地涌起一股酸涩。说来也奇,曾几何时她还觉得姜念配不上元春这等金枝玉叶,此刻竟莫名羡慕元春嫁了这么个丈夫了。

  姜念转向元春问道:“你可晓得王氏如今住处?”

  元春点头应道:“晓得的。”

  姜念便对王熙凤摆了摆手:“你且回去等消息罢。”

  王熙凤却不肯就走,犹豫后开口道:“还有一事相求……万望念大爷和奶奶莫要将此事说与旁人知晓。”说到此处,声音愈发低了下去,“便是荣府的人,也请瞒着。”

  姜念眼中精光一闪,暗忖:“莫非这个凤姐还盼着有朝一日能重返荣国府,再做那威风八面的琏二奶奶?”

  这个时代,豪门休弃的妇人,还是犯了大过的,岂有再复婚回去的道理?

  事实上,纵然贾琏愿意,贾赦也不会答应,纵然贾赦答应,贾母又岂敢违逆太上皇景宁帝的意思?当日若非荣国府休了王熙凤,景宁帝又看在贾代善的面上,便要将王熙凤下狱问罪的。

  倒是凤姐痴心妄想了!

  姜念语气中带着讥诮:“我哪有闲工夫去传扬此事?”

  王熙凤脸上一阵发烫,正待再说些什么,却见姜念已重新执起书卷,显是送客之意。

  平儿在旁看得分明,心中又是心疼又是感慨。

  王熙凤强撑着又施一礼,这才带着平儿退出书房。出得正房,一阵冷风夹着雨丝扑面而来,激得她打了个寒颤。

  ……

  ……

  当日下午,姜念乘马车,往巡捕左营衙门去寻马培澄。马培澄正在衙内忙着公务,闻得姜念到访,忙不迭整衣出迎。

  二人寒暄已毕,姜念将王熙凤遭顾鹏勒索之事细细道来。

  马培澄听罢,笑道:“我道是什么大事,原来是个泼皮无赖作祟。放心,此事包在兄弟身上。”

  姜念见他爽快,拱手道:“如此,有劳马兄了。”

  原来顾鹏这个市井泼皮就住在东郊,也只是在东郊一带有恶名,平日里少不得与巡捕左营打交道。马培澄整治这等泼皮直如捏死蝼蚁般容易,顾鹏平日里见了马培澄,少不得要点头哈腰叫一声“马大人”。

  当日,马培澄便带着几个亲兵,骑着高头大马,直奔顾鹏住处。

  顾鹏正与几个狐朋狗友在家中赌钱,忽见官兵闯入,吓得一个激灵,手中骰子“哗啦”散落。待看清来人,更是面如土色,颤声道:“马……马大人,小的近日可没犯事啊!?”

  马培澄冷哼一声,大马金刀往堂上一坐,屏退众人后,按着姜念的吩咐,将事情说了一遍。末了沉声道:“若敢耍什么花样……”说着“铮”地一声拔出半截佩刀,寒光一闪,吓得顾鹏忙道:“小的不敢!小的不敢!”

  顾鹏反倒松了口气,壮着胆子问了句:“马大人,不知那王……那位奶奶请动了哪位贵人?”

  马培澄沉声道:“那位贵人岂是你能打听的?连本官都要敬着三分!你只管照办便是!”

  顾鹏哪敢再多嘴。

  翌日早晨,顾鹏就携着一包银子来到王熙凤住处。

  待王熙凤见了顾鹏,这泼皮全然没了昨日的嚣张,双手捧着一包银子,满脸堆笑:“你大人大量,昨日是我一时猪油蒙了心,这一百两银子原数奉还,日后也再不敢冒犯。”

  王熙凤心里快意,也不亲手接银子,只对旺儿使个眼色。旺儿会意,上前收了银子。

  待顾鹏走后,平儿忍不住叹道:“到底是念大爷,真真有能为。这般棘手的事,一日便解决了。”

  王熙凤坐在梳妆台前,幽幽道:“谁说不是呢!”

  心内则暗想:“这世道,女人纵有千般本事,终归要有个倚仗。那姜念年纪轻轻便这般了得,元春倒是好福气!”想着想着,心里又泛起酸来,又一次不禁羡慕起了元春。

  又想起什么似的,她叮嘱平儿:“改日再去谢过念大爷与大姑娘。”

  平儿偷眼瞧去,却见王熙凤望着镜中的自己,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第190章 姜家田庄游记

  泰顺帝赏了两处田庄给姜念,两处田庄都不小,更可贵的是,都在顺天府,每处田庄值二万两雪花银。若遇丰年,风调雨顺,耕耘勤勉,每处田庄一年出息能有二千两之数。

  时值腊月,朔风凛冽,然这日天色晴好,冬阳煦暖,照得人遍体生温。

  这日,姜念携了姜家众人,及蒙雄一家子,同往顺义县的一处姜家田庄游玩。贺赟、孟氏留守看家,贺忠倒是跟着。

  只见姜家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姜念、元春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薛宝钗、景晴、邢岫烟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香菱、抱琴、袭人、晴雯、金钏、玉钏、莺儿、红霞、绿漪等众丫鬟也纷纷乘车。

  众女眷素日深居闺阁,难得这般出游,又是往田庄上散心,个个喜形于色,笑语盈盈。

  车马辚辚,一路行至庄上,早有伍庄头领着众庄上人迎候,伍庄头曾是景家的管家。

  但见田庄开阔,虽值寒冬,却别有一番萧疏清旷之趣。

  香菱不禁感叹:“这庄子真大!”

  元春则笑道:“这庄子倒比城里清净许多,虽无繁华景致,却自有一番天然意趣。”

  薛宝钗点头道:“正是,冬日里能得这般晴好,出来走走,也是难得的。”

  众人信步而行,转过一道矮篱,忽闻一阵幽香,沁人心脾。

  香菱笑道:“好香!莫不是梅花开了?”

  袭人眼尖,指道:“你们瞧,那不是一片腊梅?”

  众人循声望去,果见前方数株腊梅,疏影横斜,金蕊点点,正自凌寒而放。花瓣薄如蝉翼,色若蜜蜡,在日光下微微透亮,更显得精神抖擞。

  姜念笑道:“今日倒巧,竟遇上腊梅开得正好。”

  元春亦喜道:“这花儿开得有风骨,也耐看。”

  景晴走近细赏,叹道:“只可惜不曾下雪,若得雪衬着,这腊梅愈发显得清绝了。”

  姜念则道:“雪里腊梅固然极妙,但今日晴和,倒也别致。你们瞧,这花儿映着日光,倒像是自个儿会发光似的。”说着竟即兴作出了一句诗,“腊梅映日金蕊绽,不借雪色亦风流。”

  众人围着腊梅树赏玩。

  香菱折了一小枝,凑近鼻尖嗅了嗅,笑道:“这花儿冷香沁人,倒像是能钻进骨头里似的。”

  抱琴笑道:“你既喜欢,何不折几枝带回去插瓶?”

  香菱眼巴巴看向了姜念,姜念笑道:“腊梅花香浓郁,且花期较长,倒是适合插瓶的。”

  元春见姜念这般说,便笑着附和:“这花儿插在瓶中,置于案头,倒能添几分雅致。”

  薛宝钗亦道:“冬日里能有这样一瓶腊梅相伴,便是读书写字,也不觉寂寞了。”

  姜念便命人取来剪刀及盛水的粗瓷瓶,亲自选了一些疏朗有致的腊梅枝,让剪下来后插在瓶中。粗瓷瓶形制古朴,釉色青灰,虽粗糙些,倒有野趣,待回家后还可更换花瓶。

  忽听得草丛中簌簌作响,枝叶微动。

  又是袭人眼尖,指道:“你们听,那草丛里似有什么东西。”

  众人皆屏息凝神,果见一只野兔自草丛中窜出,双耳竖起,眼珠滴溜转动,显是受了惊扰。那兔儿毛色灰褐,与冬日枯草相映,若非它窜动,几乎难以察觉。

  因姜念今日本就有狩猎的心思,携着弓箭,忙取弓箭,见那兔儿蹲踞不远,众人又皆期待地望着,便搭箭上弦,只听“嗖”的一声,箭已离弦。

  箭去如流星,正中野兔。兔儿吃痛,挣扎几下就不动了。

  众人见状,纷纷喝彩,也有悄悄在心里可怜那只野兔的。

  这一箭,倒是激发了姜念的狩猎兴致,遂对元春等人道:“咱们这庄子原有一处围场,里头獐子、野鸡、兔子都有,我这便与蒙雄、贺忠去围场狩猎,冬日猎物正肥,打些野味回来,也好给你们添个新鲜菜。你们若有想跟去瞧热闹的便跟着,不想跟着的先去庄院歇息。”

  元春笑道:“这样热闹,我倒是要瞧的。况且冬日晴好,走走也好。”

  连薛宝钗都笑道:“正是。咱们虽不习骑射,但旁观助兴也是好的。”

  众女眷纷纷吵着要瞧这难得的热闹,纵有个别人心里不想跟着的,也不好提出来了。

  于是,姜念、蒙雄、贺忠骑着马带着弓箭进入了围场。

  元春、薛宝钗、景晴、邢岫烟等女眷跟着观瞧。

  围场虽不是很大,倒也开阔,衰草连天,间或有几丛灌木。

  庄客们早已四下里驱赶,不多时便惊起两只野鸡,扑棱棱飞起。

  姜念眼疾手快,一箭射去,率先贯中一只。

  众人齐声叫好。

  正喝彩间,忽见一头獐子从林间窜出。

  又是姜念眼疾手快,挽弓搭箭,那獐子应弦而倒。

  元春、薛宝钗对此都见怪不怪了。

  景晴则不禁心驰神往,暗叹:“大爷果真文武双全呢!”

  此后半个时辰,姜念或射野兔,或猎山鸡,竟斩获九只。

  蒙雄则仅猎得两只,还不如贺忠,贺忠猎得四只。

  别说姜家女眷了,就连众庄客皆啧啧称奇,伍庄头对姜念道:“大爷这般手段,便是老猎户也未必及得上。”

首节 上一节 141/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