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102节

  景晴因昨夜劳乏,面色微白,却更添几分娇怯之态。姜念侧目看她,见她青丝微乱,杏眼半阖,唇色淡淡,竟似那西子捧心,别有一番风韵。

  盥洗毕,绿漪捧了妆奁,伺候景晴梳妆。

  景晴对镜而坐,纤指轻掠鬓角,绿漪替她挽了髻,斜插一支点翠玉簪,又薄施脂粉,掩去倦容。

  姜念站在一旁瞧着,但见镜中人眉如远山,眸含秋水,朱唇微点。

  景晴从镜中察觉姜念目光,颊上微红,低声道:“大爷这般瞧着,倒叫我不知如何是好了。”

  姜念笑道:“古人云‘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景晴越发羞怯,只垂首不语。

  待梳妆完毕,景晴换了件对襟衫,下系罗裙,虽非华服,却衬得她身段婀娜,清丽脱俗。

  景晴对姜念道:“大爷且去吧,我也该去拜见主母了。”

  姜念点了点头:“夫人性子温和,你不必忧心。”

  景晴毕竟是新进之人,拜见主母元春,难免忐忑,眼下听到姜念这话儿,倒是放松了一些。

  景晴嫣然一笑:“我省得。”

  姜念便出了东厢房。

  景晴故意过了一会子才往东耳房去拜见元春。

  及至东耳房,元春正坐在炕上,听闻景晴来了,便命快请。

  景晴入内,见元春衣着华贵,头戴珠钗,面容端庄,忙上前盈盈下拜,口中道:“景晴给奶奶请安。”

  元春抬眼打量,见景晴妆扮素雅,举止恭谨,心下倒也满意,便含笑抬手道:“起来罢,往后便是自家姐妹了。”

  景晴这才起身,却仍不敢抬头,低着头向元春敬茶,随即垂手侍立一旁。

  元春命丫鬟金钏看座,景晴再三推辞,方斜签着身子坐了。

  元春笑着问:“你想是累着了,身子可还爽利?”

  景晴羞怯应道:“托奶奶的福,倒是无碍的。”

  元春点头,随即正色嘱咐了几句规矩,景晴一一应答,言辞谦卑。

  元春见景晴礼数周到,应答得体,觉得此女果然不俗。

  元春赏赐了礼物,又嘱咐景晴若有短缺,只管开口。

  景晴再三谢过,方退出东耳房。

  回至东厢房,景晴略松口气,绿漪递上热茶,笑道:“姑娘在夫人面前应对得真好。”

  “往后你该改口叫姨奶奶了。”景晴轻叹道,“奶奶宽厚,是我的造化,只盼日后谨守本分,莫要行差踏错才好。”

  绿漪道:“姨奶奶这般知礼,大爷、奶奶自然疼惜。”

  景晴微微一笑,却不多言,一边呷茶,一边若有所思。

  虽说她与姜念才认识几天,然毕竟都已洞过房了,让她对姜念了解不少了。她心中庆幸,纵然自己沦为妾室,却是跟了这样一位大爷。而家中主母,又是个贤孝才德的。

  她的父亲,原苏州知府景昀端,已在姜念的帮助下,由斩监候改为流放。父亲的身子骨挺好,又曾是清廉爱民的官儿,想来流放的他,不会轻易离世。

  她的母亲,依然在江宁节度使唐吉纳家中为婢。姜念已向她承诺,会找唐吉纳,争取买来她的母亲。此事若成,她便可母女相聚。

  想到这里,景晴心情不禁愉悦起来。

  这种愉悦的心情,她似乎好久都没感受到了。

  “遇上大爷,实乃我的幸事,大爷实乃我的福星。”景晴心内感叹,“若是……若是将来还能与父亲团聚,那就更是幸事了。”

  紧接着,景晴又不禁想到了自己曾作为闺阁姑娘时爱慕的那位心上人。

  奇怪的是,昨日当她想起这位心上人,依然还颇为眷念,颇为伤感。

  今日此刻再想起,眷念与伤感都似骤减了不少……

  景晴正想着,忽然,有丫鬟过来提醒道:“大爷、奶奶要用早膳了。”

  景晴忙起身,携绿漪一同去了正房。

  正房堂屋内摆下了早饭,姜念与元春入席,薛宝钗、景晴二妾侍立一旁,香菱、抱琴等众丫鬟左右伺候。

  姜家的早中晚三顿饭,素来都讲究,因今日姜念吃完早膳便要离京,在元春的吩咐下,今日这顿早膳更是讲究,摆着十来道菜及碧粳粥,另有一盘新蒸的桂花糖糕,热气氤氲,甜香扑鼻。

  姜念今日也破了食不言的规矩,用饭时与元春闲话家常。

  元春温言道:“大爷此番离京,也不知何日才回来。须得仔细身子,莫要太过劳神。”

  姜念点头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薛宝钗在旁听了,便笑道:“大爷此去,有贺管家随行,定能一路顺遂。”

  景晴见薛宝钗都说话了,这才轻声道:“大爷吉人天相,必能早日凯旋。”

  姜念闻言,微微一笑,道:“借你们吉言。”

  饭毕,丫鬟们撤去碗碟,奉上香茶。姜念略饮了一口,便起身道:“时辰不早,我该动身了。”

  元春亦起身,道:“我送大爷出门。”

  已是辰牌时分,秋阳初升,金辉洒落,照得姜家一片明亮。

  姜念换上了二等侍卫的冠服,显得英气逼人。

  元春、薛宝钗、景晴等女眷送至垂花门外,姜念便叫她们止步。

  元春又忍不住叮嘱道:“大爷此去,务必保重。”

  姜念温声道:“家中诸事,便托付夫人了。”

  元春点头,眼中隐有泪光,却强自忍住,只道:“早去早回。”

  姜念携贺赟一同出了宅门。

  上次姜念作为钦差去山东专办盐枭周三魁事,携着蒙雄。这回他则携着贺赟。家中有元春坐镇,且有蒙雄,他倒也放心。

  元春贤孝才德,泰顺帝又有旨意好生相待景晴,想来景晴不会有危险。

  若家中主母是王熙凤,哪怕有圣上的旨意,姜念此番离京,景晴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或许会被整死了。

第152章 偶遇红楼第一美人

  前番姜念作为钦差赴山东莱州办周三魁事,身边仅随着蒙雄、常业、齐剑羽、戴士蛟四人。

  而此番姜念作为钦差下江南办查禁罗教事,身边非但随着贺赟、任辟疆、齐剑羽、戴士蛟、邹见渊,还随着十名亲军营精锐官兵。亲军营隶属于侍卫处,与侍卫一样,乃天子亲兵。

  泰顺帝还派了两艘船,供姜念一行人使用。

  两艘船自八月十六日从通州潞河驿启程,沿着大运河迤逦南下。

  待入江南地界,两岸风光与北地迥异,但见稻浪翻金,枫林染赤,远山含黛,近水凝烟。偶有渔舟唱晚,牧笛横吹,更添几分江南韵致。

  转眼已是九月初,两艘船驶入扬州府境。

  这日傍晚,夕阳照耀着运河,映得水面金波粼粼,恍若铺了一层碎金。

  两艘船于一处水驿停泊,众人暂作休整。

  已是江南了,为免打草惊蛇,姜念一行人行事已有所隐秘,故未入住官驿,而是择了一家客栈。

  该客栈的名字取得既实用又有韵味,乃“夜泊客栈”。

  夜泊客栈临水而建,雕檐画栋,颇为雅致。

  姜念入住二楼一间上房,推开雕花木窗,便见运河风光尽收眼底,水天一色。

  姜念略作安顿,贺赟便叫他下楼用晚饭。刚迈出门,忽闻隔壁房门“吱呀”一声轻响,传来一阵细碎脚步声。

  姜念停步望去,只见一对少年少女自房中走出,身后跟着下人。

  那少女生得杏眼桃腮,眉如新月,唇若点朱,虽是一身素雅衣裙,却掩不住天然一段风流态度。

  那少年生得也有几分英气。

  姜念目光微凝,他记性超群,立刻便想起,这对少年少女,他都曾见过。

  去年春,他进京前,薛宝钗登门向他道歉,当时有一对薛家父子陪伴,那便是薛锦、薛蝌。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少年,赫然便是薛蝌。

  少女则是薛蝌的胞妹薛宝琴。

  依然是去年春,姜念泛舟江宁秦淮河,乘坐的船与薛家游船交汇而过,当时他站在甲板上,看见对面薛家游船窗内坐着两个少女,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是薛宝琴。

  今日竟于这扬州府境水驿的夜泊客栈偶遇这对薛家兄妹!

  姜念正欲招呼薛蝌,忽见那薛宝琴抬眸望来。

  两人四目相接之际,薛宝琴不觉一怔,心下暗忖:“这位哥儿好生面善,倒似去岁在秦淮河上见过的那位堂姐夫。”然时隔一年多,眼前之人虽眉目依稀相似,却较从前更添几分英武之气,故不确认。

  薛蝌见妹妹神色有异,顺着目光望去,看见姜念后,也是不禁一怔,也觉得眼前这位英武的哥儿像是姜念,却也不确认。

  时隔一年多,姜念的容貌身材气质,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薛蝌、薛宝琴二人正迟疑间,忽听姜念开口道:“可是薛蝌?”

  这一声唤得薛蝌如梦初醒,忙不迭拱手作揖:“正是。您可是姐夫……”话出口了忽觉不妥,想起自家堂姐薛宝钗不过是对方的妾室,忙改口道:“可是姜大人?”

  姜念微微颔首,问道:“你怎在此?”

  薛蝌恭敬答道:“家父携我兄妹,同往北边办事,今日在此歇脚。家父此刻正在房中,请姜大人稍候,容我进去通报。”说罢,转身疾步入内。

  薛宝琴趁机对姜念盈盈一礼:“给姐夫请安。”

  她年纪不大,性子又爽利活泼,在她心里,姜念便是她的姐夫。

  姜念仔细打量薛宝琴,心内赞赏。

  在他的前世,很多人受影视剧的影响,对薛宝琴的美貌认知有偏差。

  事实上,按原著描写,红楼第一美人乃是薛宝琴或秦可卿,且薛宝琴的可能性更大。贾母一见薛宝琴便欲为贾宝玉求配,赞其比仇十洲画的《艳雪图》里的美人还好看。探春更是直言“据我看,连她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她”。

  此时站在姜念眼前的薛宝琴,就实乃天生丽质,若再长个二三岁,美貌该不亚于秦可卿、景晴。

  薛锦正在房中自斟自饮,见儿子匆匆进来,不由问道:“何事这般慌张?”

  薛蝌低声道:“父亲,我在外头廊下遇见了姜大人。”

  薛锦一时未反应过来,举着酒杯问道:“哪个姜大人?”

  薛蝌道:“就是……就是堂姐的那位夫婿。”

  “啊呀!”

  薛锦闻言大惊,手中酒杯险些跌落,慌忙起身整理衣冠,朝门外走去。

  及至廊下,薛锦见姜念负手而立,身后还跟着贺赟。薛锦忙上前一揖:“薛锦拜见姜侍卫!”

  姜念略一点头,细细打量薛锦。但见薛锦身着靛青长袍,外罩一件石青色马褂,脚下踏着厚底布鞋,虽是商贾打扮,倒也整洁。只是与姜念去岁所见一般,薛锦年方三十多岁,本该是年富力强之时,却是身体羸弱,面容枯瘦,眼窝微陷,颧骨突出,似有病态。

  薛锦见姜念目光如电,忙堆笑道:“不想在这水驿客栈得遇姜侍卫,真是三生有幸。只不知您怎的在此处?”

  姜念却不作答,只淡淡道:“进屋再细说。”

  薛锦自知失礼,连连拍额道:“是我糊涂了,您快请进。”说着侧身让路。

首节 上一节 102/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