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不解。”
“何不解?”
“姜王曾言,学宫曾有的,姜王宫也有,学宫现在有的,姜王宫却无,我来,是想看看那没有的部分。”
这话,让众人皆是一默。
有从这话去寻思他身份。
也有人,则是想到一话。
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
第311章 学宫之论
稷下学宫门前,许多人心底都在暗暗思索。
李长夜的话不长,信息量却有些大,从他的年纪以及身旁跟着的龙葵年纪。
有人心中一动,想到一个可能。
一会,有人就忍不住开口了,试探般问道。
“敢问公子的姓名?”
这话,让众人的目光都落到李长夜身上,这次,他没有隐藏自己的身份,直言开口。
“龙阳。”
这话,如若惊雷,学宫门前,所有人齐齐一愣。
龙阳。
姜国世子,这名字对学宫的士人并不陌生,除了,杨国和姜国,齐国和姜国之事外。
更主要的还有,对学宫中拥有一番抱负的人来说,学有所成后,【齐楚燕赵韩魏】这些大国是最好的去处。
但,大国只有这么几个,学宫最鼎盛时期学子士人有上千人,一些小国同样在一些人选择范围内,诸如此时一个比较热门的去处【秦国】。
【姜国】亦也曾是小国中的热门选项,直到近些年【其亡国之兆已现】才让人歇了心,甚至因这连有出身【姜国】的士人直接跑路的。
但,人多了,总有还有个别人是特殊的,觉得姜国还有救的,准确说,在姜国风雨飘摇之际前去效力,想来直接能得到重用,若是自己能力挽狂澜……
众人做如此联想,便是默认了李长夜的身份,没有多少人认为他是假冒的,除了他话中的平静外,也因为如果真假冒一国世子的身份,很容易揭穿。
听到李长夜身份后,先前还板着面孔,口口声声将他拒在门外的守门人,神色一变,几人对望一眼,神色各异,接着,先前李长夜直接对话的那位,面色复杂之极的他,很快,做了个选择,转身快步入了学宫之内,想来是去通报了。
由此可见,【身份】比【贤人】更重要。
而,若说守门人是惶然,那么那位华服青年,则是彻底的震骇,他怔怔望着李长夜和龙葵,脸色在瞬息之间几度变换,震惊中,难以置信中,隐隐也有一抹复杂至极的阴郁。
因为他姓,田,田氏的田,田氏代齐的田,【田齐】和【姜齐】两者间的渊源纠葛先前亦窥得一角,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姜】可追溯到姜太公,【田】上位之后,开始自诩血统尊贵,说祖脉可追溯至上古传说中的【人皇】轩辕。
然而,鲜有人知晓,但,各大国顶层,心中明了的是,当今世上,与轩辕血脉真正隐有关连的是【龙氏】一族。
华服青年的面色,愈发难看起来,他心底翻涌着许多话,几乎要脱口而出。
【你是姜国世子又如何?你纵然姓龙,血脉再显赫,又能怎样?!】
当今的姜国可类比周国,空存名义,势衰若缕,天下人皆知,如今的周室,不过是虚悬的天命,礼乐的幌子,任何一个大国,皆能随手覆之,只因无人愿背伐周的之名,才得苟延残喘至今。
【周天子尚且如此,你龙阳又算什么东西?!】
华服青年很想将这番话吐出,可话至唇边,又生生噎住了,他还是存一分理智的,准确说他和早早确认姜国继承人身份的龙阳不一样,齐国的继承人资格并非只有他一个。
周虽衰,王室仍有周天子之名,言伐周者,必为士林所不齿,也就未来有了一统天下之心的秦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姜国亦是一样,大国不敢亲自动手,特别是齐国。
当然,是指亲自,杨国背后是有大国影子的,所以后来,姜国拉下脸面去求齐国,齐国便以姜国之母,亦是龙阳之母离亲手所绣【山川社稷图】为条件。
事实上,以【专擅刺绣而被姜王纳入宫中为后】的离,花费了两年,而且是在姜国将亡的两年,很大可能已经绣出来了,但,齐国却食言了,心力憔悴下,才是姜王后真正的死因。
因为一开始齐国执意以山川社稷图相要,还是要姜王后亲手所绣,里边所含之意可谓昭然,意在索取国祚根本,并非单指姜国,而是天下。
华服青年口上虽不语,但脑海中翻卷成浪,胸中如被烈火焚烧,灼得他呼吸急促,额角青筋微鼓,眼底深处,既有敌意和轻蔑,却又有难以名状的忌惮和嫉妒。
场间一片静默。
就在这时,先前入内通报的守门人,脚步急促地自学宫内折返,他的神色已不复方才的傲慢和冷淡,勉强保持几分肃然,但明眼可见多了几分拘谨,额上隐有未干的汗痕,他来到李长夜面前,开口。
“祭酒有请。”
……
李长夜对学宫的邀请并没有推辞,亦没有因先前之事而甩袖离去,他表露身份,是真想进去看看,这也是他一开始的目的,如果他报出身份前提下,还是被拒了,则另提。
就这样,他带着龙葵,随守门人拾级而上,正式步入稷下学宫,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踏足这座天下闻名的学术圣地。
学宫中,甬道宽阔,殿宇鳞次栉比,檐牙高啄,殿宇之间,修竹夹道,古柏参天,行走其间,可感一股沉潜悠远之气,闻之不由精神一震。
也许是先前在门口的一番争论,引动了人心,学宫中的学子,多了几分聚集,好奇地将目光投向李长夜,诸子百家皆有。
李长夜对此坦然视之,同时也感到,里边不少人,和后世刘晋元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一样,身上隐有气流传,或内敛若山川之厚重,或峭拔如利剑之森然……
同样不由让他想起行走天下三年中见过的一些墨家子弟,当然,是普通的墨家子弟,那些人想进入稷下学宫,大概也会和他一样艰难。
李长夜不由一笑,能见到里边的一些人,一些气,收获已算不菲,和这类人相比,门前所遇的那田姓华服青年,纵有锦衣华章,家世之势,却也显得虚有其表。
同时,再次给了他一种感觉,当今的诸子百家,和某架空秦时动漫很相像,能文亦能武,也难怪一些学士可在如今妖孽纵横的时代行走列国。
就不知为何到了千百年后的刘晋元时代,书生只能用弱来形容,除却蜀山这种山上人,能和妖魔一敌的,只有林月如代表的武林势力这类了,当然,只能对上普通的妖魔。
最后。
李长夜来到一座高大的殿宇,殿中陈设极简,只有几案几席。
中央端坐着一位老人,须眉皆白,长袍素净,双眸半阖,眉宇间有一种与尘世相隔的宁静。
李长夜看着他,感到一股道家之意,但与自己所修,又有所不同的。
除了老人外,两侧亦坐着数人,气度皆不凡,衣着的细节上各有不同,想来是当世百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
李长夜进来打量着殿中人,殿中人亦打量着他。
他现在虽已将自身气息尽数收敛,可即便如此,殿中作为百家的代表人物,依然能感到一份不同,令在座诸人心中微有触动,尤其是中央首座的老人。
那老人本是半阖双眸,神色宁远,如垂暮松柏,风霜不动,然而,当目光触及李长夜时,不知感到了些什么,不由自主睁开,睁大了些,像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当今的稷下学宫,百家汇聚,虽未有后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也有所偏重,若要言【盛】,莫过于黄老之学,亦有言【黄老独盛,压倒百家。】
中央首座的老人,是学宫祭酒,亦是此道的最高代表,但,他没法将李长夜真正看清,这已经说明很大问题,不过,他能确认一点的是,他真实感到一点的是,他从李长夜身上感到一股道家之意,只是,和自己所修,又别有不同。
祭酒老人收回视线,微微顿了顿,开口。
“听闻,世子远来,言欲入我稷下求学……学宫百家并立,义理各殊,不知世子欲求何学?”
言语平淡,却隐含深意,百家纷陈,不同学说代表不同道路,此问,既是试探,更是考校。
殿内众人也都望向李长夜,神色各异,相同的是,都想看了一看,【姜国】【龙姓】的真正深浅。
李长夜则同先前在宫门外所言,直言道。
“学宫百家,诸说并陈,各擅其妙……我来此,并非只求一端,欲看百家之学。”
李长夜一一阐述各家之后,殿中一片沉默。
稷下学宫中,确也不乏天才,兼修数门,若放到整个天下,亦有传奇人物将儒道兵法诸家思想会通一体,撰书立说,流传一时。
但,纵是那样的名士,也只是兼修。
因此,殿中人,不再单纯的用眼看李长夜,亦没有出口训斥,而是有一道道不同的气落在李长夜身上,诸子皆有不同之气,百家百态,交织如网。
风声轻过殿檐。
李长夜对此,神色不变,不摇不动,那些隐隐之气,落在他身上,皆如烟云散尽,不留痕迹,见此,那几位稷下先生,百家代表,才真正感到其的深不可测,正如,【潜龙在渊】,于是,一个个又将气收回,并暗自庆幸并没有开口,同时开始认真寻思起来,要怎样将其收入门下。
首座老人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却没有意外的,这些老家伙的心思,他也明白,但,身为学宫祭酒的他,所要考虑的就多了,不仅有自家学派,还有学宫真正创建者所有者,齐国,齐王。
他想了想,再问。
“世子方才言欲【看】百家,而非【学】百家。”
李长夜点头。
“是的。”
祭酒老人又问。
“听闻世子已将姜王宫藏书尽览?”
李长夜再度点头。
“是的。”
祭酒老人看着他,目光多了些别的,而后缓缓开口。
“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
这话无论是以祭酒身份,还是以年老之龄,所意,很明白,是劝诫李长夜,不要再贪求新学,先钻研自己已学。
但结合全文,不,仅结合上下文就有别的意思。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此外,该言是庄子所言,而庄子虽同出自道家,可却和黄老之学不一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出自黄老之学的祭酒老人,与其说拿庄子话劝诫,不如说,拿此言对李长夜进行更进一步更深的考校。
李长夜沉默片刻,主要是思及自己今世选择的道,道路,特别是遇到红羽这个意外后,回道。
“此言若止于【我】,自可如庄子所言,然若及【世】,却不能如此。”
此言一出。
在座的诸子,皆是一颤,若先前他们打算要怎么收李长夜于门下,现在则想着怎么抢人了。
而祭酒老人明知故问的。
“世子何以言之?”
李长夜则回道。
“昔者,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得以调阴阳,正四时,以安万民,此为世也……夫天地有常,四时有序……所谓执一以御万,知所已知,而后可以求所不知,守所已善,而后可以补所未善……尧舜禹,以己之所知善者施于天下,却又不同,尧以仁,舜以孝,禹以劳……”
殿内,静极,所有人都看着李长夜,一眼不眨的,呼吸都屏住的,许久,还是祭酒开口,盯着他的,缓慢的,也显沉重的问道。
“世子是为何世?”
李长一愣,心头不由掠过一句话,很著名的话,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那四句,亦是被人用烂了四句,若他将其说出,必然惊艳四座,震动人心,青史留名。
但,他没有,正所谓,圣贤之言,非轻易能担,若未有力,贸然言之,便是空虚,于是,他如实的。
“为我所见之世。”
“何世?”
“过往三年,我行山河,走遍人间,见过齐鲁间的田野,春日青禾抽穗,农夫却因赋役而哀,见过楚水上的渔舟,江浪滔天,渔人却因徭役而叹……见过市井巷陌,富者锦衣玉食,贫者乞食于尘埃……”
后世有言。
【……龙阳求学,不为虚名,不为虚谈,只为求一理,一道,能解所见之世……】
第312章 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