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一天涨一年功力! 第191节

  三次、四次、五次……

  每一次拳意引导气血压缩抱丹,都像在精密的瓷器上雕刻,对心力的消耗堪称恐怖。

  若非有“武道登神”天赋带来的几百倍药物吸收效率,这样接连的抱丹,早就血气精神枯竭,甚至伤及根本。

  从武馆储藏室取来的大宗师级养补药,发挥出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内服的药膏入腹,瞬间化开,磅礴却温顺的药力如同百川归海,沿着全身经脉高速奔涌,疯狂填充着因抱丹而暂时干涸的精气神。

  外敷的药力则如同一层温热的暖玉,透过毛孔,渗透肌肤筋骨,滋养着因力量骤然压缩释放而承受冲击的每一寸躯体。

  “呼——吸——”

  “呼——吸——”

  霍元鸿的呼吸深沉悠长,胸膛起伏间,竟隐隐有细微的呼啸之声。

  身体像是化作了一个无底洞,贪婪的吸收着药力。

  其他大宗师需要小心翼翼消化数日、甚至需名师引导护持才能彻底吸收的药力,在他体内被惊人天赋数百倍的加速着吸收、转化、利用的过程!

  他能以拳意清晰的内视到,每一次短暂的抱丹再散开,那个丹点似乎就稳定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丝,对那股爆炸性力量的掌控也圆融了那么一丝。

  这看似微小的进步,其实已是无数大宗师梦寐以求的跨越!

  【霍氏八极(丹劲 2/9999)】

  【霍氏八极(丹劲 3/9999)】

  【霍氏八极(丹劲 4/9999)】

  ……

  虽然数值跳动微小,但这可是提前练下个境界的手段,用道家的话来说,就像是炼气化神去提早参悟炼神还虚后的境界,能参悟出来都是妖孽了!

  正常来说,是抱丹后才该练的。

  换做其他每个都能被世人誉为“妖孽”的大宗师来练,考虑到进入一瞬抱丹对身体的恐怖消耗,隔几天练一次,少说得一个月才能进步1点,一年正常也就进步个12点。

  根本不可能像抱丹绝巅那样,一直都处于抱丹状态。

  所以绝大部分大宗师,哪怕顶级大宗师,在下个境界丹劲上的感悟,都只是徘徊在入门至初期,除非是没用过养补药,先以古法抱丹的。

  而他能一次又一次的进入抱丹状态,一天能练的次数比之其他大宗师多了不知多少倍,还能放大三百六十五倍,不快才离谱了!

  消化几百倍收获的时间,正好用来恢复,消化完基本就能接续下一次!跟真正抱丹练功差别不大!

  照这个速度,只要药足够多足够好,哪怕还没抱丹,他也只需花三个月就能练到丹劲极致!

  一旦抱丹,就直接是极致绝巅!

  很快,他就练到了【霍氏八极(丹劲 51/9999)】

  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巩固下来了,对丹劲的掌握达到了一定地步,不会出现那种生死搏杀时,丹劲时灵时不灵的惊险情况。

  霍元鸿缓缓收功,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药用完了,缓一缓。

  正好,不久前王顺报了声,说是老徐已经回来了。

  有老徐在,他就可以安心的深层睡觉,好好补一觉了。

  他也没出去吃东西,直接就在练功房里躺下睡了,睡得格外踏实。

  这一觉,一直睡到了翌日。

  ……

  天蒙蒙亮的时候,郝伯光已然再次走进了神枪武馆。

  “伯光,你缓过来了?”

  老徐走出来笑道。

  “缓过来了。”

  此时,郝伯光已经从霍元鸿不到半天练成形意拳的茫然中缓过来,调整好心态,继续来指点练出丹劲的下一步—如何融合出适合自己的丹劲功夫。

  “形意拳跟八极、太极的合三为一,不是简单的事情,我对形意丹劲理解够深,也接触过八极和太极,可以帮上点忙……

  还有你对八极理解够深,再找个太极一脉的绝巅过来,三绝巅一起帮着推衍,能省下霍元鸿很多工夫,说不定一…一两个月就能成了……”

  郝伯光本是想说一年的,在他感觉里一年已经够快了,连他这样比李书行更快的,都用了整整一年!

  不过,想起先前说是要住一阵传形意、结果中饭都没吃就结束了的尴尬,他终究临时改了个口。

  按照武圣孙露堂的速度,说了个只要一两月就能创出来。

  一两月创出丹劲功夫,再尝试调整个把月,说不定……应该……也许就能真正练成了吧?

  “一两月?”

  看着老徐跟上回一样笑呵呵的模样,郝伯光有些不太好的预感。

  “难道你觉得,他会比史上创功最快的武圣孙禄堂还快?”

  “等等看吧,要你真能从外地找来个太极绝巅,说不定……也是就在津门熟悉个五六天的工夫……”

  老徐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对一次次已经震撼自己到麻木的霍元鸿很有信心。

  呵呵,要是花五六天还创不出丹劲功法,算什么奇才……对于霍元鸿这个年轻人,老徐可是比对自己还要更有信心,几乎是盲目的信了!

  都用不着去练功房打搅,纯粹是自己都快不信的相信!

  “徐老说笑了。”

  郝伯光哑然失笑,但凡老徐说二十天,哪怕比史上第一孙露堂还快,他也就姑且算是信了。

  但五六天……

  这是真敢说啊!

  要真有人能五六天就创出一门新功夫,那他这样比李书行还快的狂人,甚至就连黄金时代的天下第一高手孙武圣,怕不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第212章 两绝巅的懵逼!天才跟天才的差距!

  一觉补到下午,睡了六个时辰,霍元鸿终于彻底清空了鹅城积累的疲惫。

  起来时候,他对着镜子照了照,看到的是一张红润的面孔,精神无比充沛,思绪也更加清晰。

  拉了拉手边的铃,很快王顺就进来了,送上干净的水和毛巾,以及一个手提的木头饭盒。

  霍元鸿简单洗漱了下后,就揭开了盒盖。

  呼!

  一股糅合着饭菜和药材清香的浓郁热气扑面而来,使人精神一振。

  他经常一练功就忘了时间,几乎没怎么按时吃饭过。

  平日里在武馆的时候,王顺就一直都温着新鲜的饭菜和药膳,温的久了便分发给武馆弟子当做福利,换成新的继续温着,一旦有需要了,随时能提过来。

  木头饭盒里面,最醒目的是那个白瓷大汤碗,里面盛着大半碗温热的米饭,旁边则是一个稍小的瓷碗,盛着些猪肉和剔去骨头的鱼肉,还有一些时蔬。

  至于下层的药膳,则是切片的老山参,炖得几乎化开的枸杞和一些黄芪。

  霍元鸿简单吃了些饭菜,武馆大厨亲自烧的,口味确实不错。

  虽说他交代了饭菜简单就好,不过同样是简单的饭菜,大厨也能变着法子做出好吃的菜来。

  而且随着他的名声愈发响亮,一副俨然能绝顶的架势,武馆收到的中小势力孝敬也多了起来。

  对中小势力来说,武仙什么的太遥远了,一位未来的绝顶,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天一样的高手,同在津门地界混,自然要暗中先孝敬下。

  现在武馆的条件,也比以前更好了。

  不过他觉得,还是老宅子那顿螃蟹吃着更有感觉。

  大概真是境界不同,追求就不同了。

  “顺子,你功夫练得如何了?”

  吃着药膳,霍元鸿问了声。

  “很好,哦不,是我感觉很满意了。”想到霍师傅这样的大高手标准肯定不一样,王顺忙补充了声,“这段时日,我已经根据您的指点,将练劲第三步巩固差不多了,徐老有时候碰见了,也会提点一两句,我感觉已经能尝试第四步了……”

  王顺是真的相当满意,如今武馆虽然弟子教习稀少,但因为有中小势力暗中孝敬,还有一股神秘势力在支撑武馆的运转,所以他们这些留下来弟子的待遇非但没降,反倒比以往好了太多。

  尤其他作为替霍师傅办事的身边人,连徐老这样的绝巅高手都会偶尔指点下他。

  只不过奇怪的是,霍师傅指点他第三步的时候,一下子就成了,而徐老作为绝巅,指点了他三次第四步,他还是不会。

  难道是他在第三步天赋更高?

  “你练练看。”

  霍元鸿嚼着嘴里的老山参,随口道。

  正好现在没合适养补药了,有了闲暇,他就打算指点下。

  算算时日,也差不多到许诺的收记名弟子时候了。

  这阵子观察下来,王顺的心性确实可以,不管是之前没落时候,还是后来跟着他地位水涨船高,都没生出什么不必要的心思。

  那就够了。

  至于以后如何,没谁说的准,又何必因此瞻前顾后。

  他的觉险而避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感知危险,或者说感知危险其实就是建立在感知强大基础上,只不过对危险格外突出罢了。

  感知一个普通人的心性、品性如何,还是很轻松的。

  否则,要不清楚一个心性如何,他又怎么可能会用王顺,怎么可能还会许诺干满一月收记名弟子。

  就像当初,师傅跟他搭手,也肯定是能看出他的心性、品性可以,至少当时肯定是合心意。

  不然除非是有其他用意,也不会将功夫传给心性不明的人。

  接下来,他就一边喝着药汤,一边看着王顺演练。

  王顺练的,是武馆最常见的基础八极拳,跟他以前在练劲时候的大差不差。

  其天赋也不算拔尖,但胜在心性算坚韧,此时演练起来,招式沉稳,呼吸均匀,显然已经将前三步练得颇为熟稔了。

  力起于根,主宰于腰,发于脊,一路传导,最终到形于手这步,才卡住了。

  只有极少数力量,顺利的传导向了手臂。

  “别想着‘打’,想着‘送’,用脊背的劲把手‘送’出去。”

  霍元鸿简单指点道,“腰背再下沉三寸,肩膀要松,力发于脊,催动肩胛,肩摧肘,肘摧腕……”

  说着,他让王顺再次演练了遍,轻轻搭手,在王顺的肩膀上一推,一股柔和劲力沿着王顺肩膀传导,引导那股原本僵堵在肩膀的劲路贯通。

  练劲四步,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其实就是四个动作,只要连贯了就能打出明劲。

  只是绝大部分高手,他们自己能练出来,但指点起其他人就不知如何具体指点了,因为那些高手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如何练的,大多是凭着感觉就出来了,对资质不如自己的人是什么情况,自然难以摸清。

  而他不一样,他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日这个境界,只不过别人走一步的时间,他能走三百六十五步。

  所以,他的根基扎实得不能再扎实,每个境界的感悟透彻得不能再透彻,至少在明劲暗劲化劲这三个普遍适用的阶段,对已经走过的阶段有什么关键点,需要掌握什么发力原理,了解得太清楚了。

首节 上一节 191/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