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证道以后,阿弥陀佛几乎都在西漠清修,研究信仰之力,希望能够借助信仰之力来走通红尘仙路。
某一日,阿弥陀佛在闭关之时,突然感到了一阵心血来潮。
他起初不欲理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股感应愈发激烈起来,已经影响到他的修炼。
不得已的情况下,阿弥陀佛只得结束苦修,朝着心血来潮指引的方向赶去。
不多时,一颗蔚蓝色的星辰出现在阿弥陀佛的眼前。
“洪荒古星,居然是这里?”
阿弥陀佛有些吃惊,洪荒古星在人界天地中一直享有盛名,早在神话时代就已经名扬宇内,从这颗星辰中走出的证道者很多。
最近的就是六万年前的不灭大帝,荒古初期的伏羲大帝、女娲大帝,传闻中神话时代天庭之主也是出身于洪荒古星,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古尊。
这是一颗名副其实的帝星,出过的证道者在人界天地中应该无人能出其左右。
哪怕是北斗古星、天玑古星、紫薇古星诞生的证道者也远不如它。
不过洪荒古星在人界天地中名声虽然很大,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寻到这一颗星辰。
阿弥陀佛能够清晰的感应到,在洪荒古星附近,遍布有密密麻麻的源术阵纹,将洪荒古星的方位隐去。
除非是极道境界亲临,否则不可能看到洪荒古星。
“这应该是冥尊的手笔吧?”
据阿弥陀佛所知,帝尊并不擅长源术,倒是他的师傅冥尊,在源术上的造诣很高,有过大成就。
某条大河附近,一位身穿袈裟的青年突然出现在此地。
“就是此地吗?”
阿弥陀佛站在河畔,有些疑惑。在他的眼中,这里没有丝毫神异之地,也没有什么宝物,普普通通与其他地方并无差别。
哞!
就在阿弥陀佛疑惑之时,一道青牛的叫声令他回过神来。他转头一头大青牛正在朝着他缓缓而来。
在那大青牛上,在坐着一个老者,他身穿黑白道袍,举止随心,不过奇特的是这位老者居然是倒坐在青牛之上。
“人间还有这样的强者?”
阿弥陀佛瞳孔猛地一缩,他能感应到这位老者的可怕之处。虽然没有丝毫气息流露,一眼望去仿佛就跟普通凡人一般。
但是他可是证道者啊,一双慧眼足以洞悉天下,怎么可能有人在悄无声息间出现在他的面前。
面对这尊老者,阿弥陀佛感觉自己仿佛像一介凡人直面青天,让他生不起丝毫的反抗之心。
“这人间的水果然太深了,这位老者就算是没有成仙,估计也差不太多了。”
阿弥陀佛心中一凛,他感受到了这位老者的可怕之处。
“见过前辈,不知道今日前辈相约所谓何事?”
“不必多礼,今日相邀不过是随性而为,请坐!”
话音刚落,一方大青石出现在阿弥陀佛的身旁。他没有过多犹豫,盘膝坐下。
此时,阿弥陀佛才看清楚了对面老者的面容。
“是道德天尊?没想到他也还在人世,而且似乎快要成仙了?”
阿弥陀佛心中大震,九大天尊在人间威名赫赫,基本都有画像留存下来。
而眼前这位老者的面容与神话时代的道德天尊如出一辙,再加上连他都感应不到的气息,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眼前的这位举止随心的老者正是神话时代的道德天尊。
不过让阿弥陀佛感到疑惑的是,为何这位古天尊会亲自相邀。
“我听说你曾立下大宏愿,要教化世人、普渡众生?”道德天尊看向眼前的年轻人,开口问道。
阿弥陀佛双手合十,回应道,“我观世间动乱不止,众生陷于苦海,不得超脱。所以才建立佛门,立下大宏愿,建立极乐世界,欲止戈平乱,带领众生超脱。”
道德天尊微微颔首,“我曾经跟你也有同样的想法,建立了太上道,欲教化世人,后来我改变了想法。”
“这诸世就恍若这条大河,大河之水能够倒流吗?大河之水是不能够倒流的,它只能遵循天地法则所定的流向。”
阿弥陀佛若有所思,拱了拱手继续请教,“那依前辈所见,教化世人并不能休止动乱?”
道德天尊回应,“世间之所以产生动乱,根源在于人心,而人心恰恰是变幻莫测的。”
“世间动乱之所以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正说明人心之变幻是难以扭转的。”
阿弥陀佛不认同这个理论,“正是因为人心变幻莫测,私心杂念太多,我才建立佛门,制定戒律,削减世人的欲望,使他们走上正轨。”
道德天尊轻笑一声,“你的戒律或许在某段时间内,或许能够做到。但随着星斗的推移,日月的变幻,它终将会有失去效果的一天。”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人会愈发明白,所谓活着在于无拘无束,顺其自然,率性而为。而你的戒律却在束缚世人的本性,如同带着镣铐行走,让人手足无措,犹如笼中之鸟,网中之鱼,何谈超脱?”
“既然生存在天地之间,就应该以天地为生存的法则,为何还要刻意的制定一些逆乎自然,违反人性的严苛戒律呢?”
“世人的生存应该以大地为法则,大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可倒流的大河之水就是证明。”
阿弥陀佛摇了摇头,“我不这样认为,前辈所言,虽有其道理,但我却不能苟同。世间人心固然变幻莫测,然而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指引与约束。若无戒律,世人放纵私欲,只会让这世间陷入更深的混乱与苦难之中。”
“前辈以大河之水作比,说它只能遵循天地法则既定的流向。但我认为,人心并非如河水一般完全被动地遵循既定轨迹,人有灵智,能分辨善恶,可选择自己的道路。戒律并非束缚,而是为世人点亮的一盏明灯,引导他们远离恶念,走向善途。”
道德天尊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哦?你说戒律是引导世人走向善途的明灯。可在我看来,它却像是绳索,将人的天性捆绑。你所谓的善途,不过是你心中所认定的道路,又怎知这不是另一种对世人的禁锢呢?”
阿弥陀佛双手合十,神色庄重,“前辈,我所立的戒律,并非出于一己之私,而是基于对众生皆苦的洞察。众生因贪嗔痴等私欲,造下诸多恶业,陷入轮回苦海无法自拔。戒律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他们克制私欲,减少恶业,从而离苦得乐。”
“或许在某些人眼中,戒律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但真正的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在善恶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后,心灵获得的解脱。当世人能够放下私欲,遵循戒律,内心将获得平静与安宁,这才是真正的超脱。”
道德天尊摆了摆手,“有地就有天,有阴就有阳,有道德天尊自然也有阿弥陀佛。”
“你我再这样争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有各寻其道。”
阿弥陀佛双手合十,转身离去,背道而驰。
第224章 三条红尘仙路
“这人间的水果然深不可测,随随便便就碰到了一位神话时代的古天尊。看来证道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阿弥陀佛走出洪荒古星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道德天尊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在他面前,阿弥陀佛感觉自己的性命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
尤其是自己和他还存在理念之争,若是那句话刺痛到道德天尊,今日能不能走出洪荒古星还是一件未知数。
“正好出来了,干脆去一趟天玑古星,请教一下玄尘大帝。”
原本阿弥陀佛还准备向道德天尊请教红尘仙路,但后来道德天尊的态度明显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就没再开口,所以阿弥陀佛便将注意力放在天玑古星上。
玄尘大帝距离他的时代最近,又是明确还在人间驻世的大帝,阿弥陀佛自然早就想去拜访他。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前往天玑古星一趟。
轰!
下一刻,无量金光大道出现在阿弥陀佛的脚下,极道帝威激荡,天地万道齐齐轰鸣,震撼乾坤。
大帝出行,不同凡响,举手投足间便有天地万道相随。
声势如此浩大,这一幕自然也被宇宙万族看到,引起世人的讨论。
“阿弥陀佛大帝出行,他要去哪里?”
阿弥陀佛作为当世大帝,一举一动都能深刻的影响人界天地的势力格局,自然引得无数人关注。
很快,就有人看出了阿弥陀佛的目的地。
“那个位置,是天玑古星,莫非阿弥陀佛要去天玑古星拜访楚家,甚至是玄尘大帝?”有强者低吟。
自荒古时代开启以来,天玑古星隐隐有成为宇宙中心的趋势。这颗星辰在最近百万年里太过活跃,足足出了三尊大帝。而且这三尊证道者还是来自同一个家族,这已经不能用奇迹来形容。
甚至有人觉得天玑古星拥有大气运,如果能够在天玑古星诞生,或许冥冥之中就会比别人多上一份底蕴。
因此有很多强者都定居在天玑古星,在那里生息繁衍。
“不知道阿弥陀佛大帝前往天玑古星干什么,莫非他要将佛门传入天玑古星吗?”有修士猜测阿弥陀佛此次拜访楚家,目的并不简单。
自从阿弥陀佛证道之后,整个人界天地都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无数人都投身佛门,钻研信仰之力。
整个人界天地中要说对信仰之力钻研最深的,无疑是传说中的太一天帝。
太阴太阳两位圣皇能够归来,无疑便是太一天帝对自己研究信仰之力成果的直接演示。
除了太一天帝以外,那就要数阿弥陀佛大帝,他是古今以来第一位以信仰之道证得极道境界的存在,向世人演示信仰之力并非绝路,同样可以证道大帝。
而信仰之力的妙用各族修士也有所领会,它能够极快的提升修士的境界。不过这种提升太过虚浮,如果对佛法感悟不深,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对于阿弥陀佛来说,信仰之力多多益善,他有足够的佛法境界容纳,保证自己修为快速提升的同时不会出现大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极力推动佛门传播,遍及寰宇的缘故。
不过对于一些道法昌盛的地方,佛门传播的很辛苦,各种抵触情绪较大。
究其原因还是佛门的手段太过诡异,让世人一时间无法适应。
世人纷纷猜测,阿弥陀佛此次拜访楚家,可能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楚家不仅仅只是天帝家族,几乎所有的极道势力,都以楚家马首是瞻。
一旦楚家点头同意,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轰隆隆!
一道无垠金光从星空彼岸而来,同时浓郁的极道帝威从金光大道散开,整个人界天地都在臣服。
下一刻,一尊磅礴的身影出现在天玑古星之外。他面容模糊,有无量金光环绕,仿佛照耀三千大世界,带着一股祥和、安宁的气息,洗去了人间的一切罪恶。
“是阿弥陀佛大帝,他真的来天玑古星了!”天玑古星上,有生灵看到星空之中的动静,不由得惊呼一声。
“不知道楚家会如何应对呢?”有人看向楚家山门的方向,神色莫名。
就在阿弥陀佛大帝刚刚靠近天玑古星时,一条紫气大道从楚家的深处探出,无上霸道真意垂落,似乎镇压了一切,冥冥之中,还有一股煌煌天威,让人不禁心生顶礼膜拜之情。
“是玄尘大帝,他果然还在天玑古星。”
“两位证道者正式会面,这是古来罕见的大事迹,注定要载入各族古史当中。”
在世人的关注之下,阿弥陀佛大帝踏上紫气大道,消失在虚空之中。
与此同时,漫天的异象也随之散去,如同梦幻泡影般,顷刻破灭。
楚家深处。
某座湖心岛上,两道气势磅礴的身影对立而坐。一道被金光笼罩,散发着安宁、祥和的气息。另一道被朦胧紫气萦绕,带着一股霸道真意和煌煌天威。
“阿弥陀佛见过玄尘道友!”阿弥陀佛双手合十,率先行礼。
他的神情凝重,在他的感应中,这位玄尘大帝的气血旺盛的不可思议,隐约间还能听到一阵浪潮汹涌声袭来。
这位玄尘大帝的实力很强,远在他之上,真要动起手来,恐怕会遭遇大败。
“道友客气了,你的信仰之道十分特殊,对我也有很大的触动。”玄尘大帝微微颔首。
这位新帝并不简单,明明只是普通体质,实力却比寻常的证道者强出一大截。
很显然,这位阿弥陀佛大帝对于信仰之力的利用无人可出其左右,哪怕是在大帝境界,依然能够保持高速进步。
甚至玄尘大帝怀疑,如果阿弥陀佛大帝能够像仙凰大帝那般驻世十万年,极有可能在信仰之力的推动下濒临红尘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