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者,但元婴期 第278节

  听完了罗清讲述的排险者传感器陷入了沉思。

  合着刚刚宇宙闪烁的那三下,是您老打了三拳?

  什么拳头能把整个可观测宇宙打出弦闪?

  还有,什么叫三拳打跑了让宇宙思考的罪魁祸首。

  能让宇宙思考的罪魁祸首……这特么不是宇宙本身吗?

  排险者传感器感觉自己的思维能力快不够用了。

  传感器是有极限的,像这些问题,必须得让排险者本尊出来作答,此时此刻传感器忽然生出了呼唤本尊的欲望。

  但召唤本尊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需要以自身为代价,耗费本体,以理想黑体的全部能量发起超维通讯,并将理想黑体内存储的全部信息一次性的投射到那位排险者本尊体内。

  这也意味着自己这个传感器将会“死亡”

  排险者现在的传感器此刻还在犹豫是否要这么做。

  说实在的,他有些舍不得这个美丽的行星,这是一个可以一天看见三次日出、三次日落的美丽地方。

  虽然行星上的人类小生物有些烦人,但也挺可爱的,毕竟是它看着长大的。

  排险者传感器又抬头看向太阳,经年累月的太阳观察经验告诉它,太阳在此时此刻确实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

  它“预言”的氦闪确实已经完全消失了。

  太阳内部积攒的不正常的“氦核”完全消失了。

  [唉……]

  排险者传感器忧虑着。

  自己漫长的排险生涯终于要结束了,终于可以下班休息了,可是这个本应该让它高兴的事情,此刻却完全无法让它高兴起来。

  它反而有些舍不得这个工作了。

  此时此刻罗清还站在他面前对他投着探寻的目光,就连他身旁的那位宇宙学家也是一样充满信任。

  仿佛它就能给出一个答案似的。

  排险者那漆黑的面容。露出了寻常人看不见的苦涩笑容。

  “很抱歉,我无法解答两人的问题。”

  罗清闻言有些失望。

  罗辑感叹一声果然如此。

  “但是对于[恒星传递模型]我倒可以详细的解释一下。”

  两人又打起了精神。

  排险者说:“目前恒星传递模型存在的一个致命缺陷。

  就是恒星传递模型之间的介质究竟是什么?

  在过往漫长的观察中,根据宇宙中大量传递氦闪的恒星判断,所有的氦闪传递过程都会遵循当中当前宇宙的光速。”

  “在三维宇宙期间,恒星氦闪传递过程以三维光速进行。”

  “在四维宇宙期间,恒星氦闪传递过程以四维光速进行。”

  “以此类推,直到十一维都是如此,只不过高维状态的恒星与现在的恒星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宇宙膨胀速度,一直都大于当前宇宙光速。”

  “这才有了,我们将引力波当成了恒星传递间介质的说法,因为引力波就是以光速传递,而且恒星在氦闪或者是在超新星爆发期间,其引力波确实会产生明显的波动。因此引力波是最贴切的答案。”

  排险者传感器继续说:“而排险者族群就一直认为是引力波的某种波动频率引起了更多恒星的连锁反应,产生了氦闪,只是一直没能摸清这种波动频率的规律。”

  “而这,就是排险者族群尚不成熟[恒星传递模型]了。”

  排险者说完了。

  罗清皱眉道:“这一点我知道,所以说才有了宇宙是个瘫痪死尸的说法,它头脑内的神经元一直都传不过去。但我刚刚明确能感知到,那个被我打死的未知神是以十一维宇宙的最高速度逃离这里的,如果宇宙的思考是以十一维光速进行的,那么宇宙可以轻易完成所有思考。”

  罗清又问:“难不成宇宙膨胀的速度大于十一维光速?”

  排险者摇头:“这个速度只有在宇宙大爆炸初期才出现过,现在的宇宙膨胀主要是以暗能量驱动,暗能量远大于星系间的引力,这是宇宙膨胀而非收缩的主要原因。”

  罗清的声音忽然加重:“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我观察的情况,那么宇宙就不是一个死尸了,而是一个活着的人。”

  排险者闻言久久不语。

  一旁的罗辑突然开口:“罗清,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罗清:“什么问题?”

  罗辑说:“如果宇宙的思考真的是以十一维光速进行的话,那么宇宙只需要进行几次思考,整个可观测宇宙内的所有恒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炸的干干净净。”

  罗清:“嗯……”

  好像确实是这样。

  如果宇宙的思考完全以十一为光速进行的,那么以这个思想者思考的程度,宇宙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所有恒星炸完。

  宇宙中的恒星虽然多,高达2×10,但按照一次思考就会炸掉成千上万乃至上亿颗的恒星速度来讲,宇宙的恒星数量显然不够炸的。

  而现在,根据排险者传感器的说法,宇宙中的绝大多数恒星仍然是正常的。

  出现恒星氦闪传递事件的“思维链”终究是极少数罕见情况。

  排险者传感器也说道:“我不认同你将那个引起恒星氦闪的罪魁祸首定义为某一个神明的说法。

  以我个人对于恒心氦闪事件的理解,我更倾向于祂是宇宙中的一次思考,一次痉挛,而你平息了这场思考。”

  “况且。”排险者传感器的声音多了几分探寻:“如果对方真的是以十一维光速逃离,作为宇宙的最高速度,你又是如何观察到的?”

  三维光锥易破,十一维光锥之内才是这个宇宙中不可打破的存在,十一维光锥包含着全宇宙的命运,这是整个宇宙中所有神级文明的共识。

  罗清的解释也干脆利落,“我的观察,零延迟,速度为正无穷。”

  排险者传感器:“……”

  这话听起来比对方三拳打跑了宇宙意志更吓人。

  排险者传感器黑着脸,思考了好一会。

  “抱歉,修仙者,宇宙学家,我实在无法解释你们两人的问题,如果我决定召唤本体的话,那么兴许它可以回答你们。

  在这里,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能看到对方逃跑的方向,那么祂躲哪里去了呢?”

  罗清不确定的说:“好像是往三体星系的方向,但我也只是看了个大概方向,对方的位置变化太快,我的大脑反应不过来。”

  罗辑吐槽道:“你连太阳正在聚变的氢核和氦核都能数清楚,居然反应不过来?”

  罗清无奈:“我的思考速度是有限的,大脑里的神经元也依然是以光速为前提,只不过是量子态的特性,可以让我叠加运算,这才提高了算力。

  但对方的移动速度是普朗克时间尺度,我根本反应不过来,只看见他往三体星系的方向消失了,之后我的目光来回扫了一扫那个方向的可观测宇宙尽头也没能发现它。”

  罗辑:“可观测宇宙之外呢?”

  罗清的回答只有三个字。

  “没敢看。”

  罗辑倒吸一口冷气。

  排险者传感器的脸色更黑了。

第396章 超新星危机(3k)

  三体世界。

  正在撰写自传遗书的三体元首突然抬起头,看向来者。

  是科学面壁者。

  “面壁者先生怎么有时间来到我这里了?”

  依据三体面壁原则,四位三体面壁者的权力都不下于三体元首本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高于三体元首。

  在往常的时候,四位面壁者都鲜少与三体政府产生任何联系,只是各自调动资源,暗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和计划。

  像这样直接来到三体元首的,这位科学面壁者还是头一个。

  科学面壁者坐在了三体元首的对面,它的旧身份是科学执政官手下的一名年迈的理论物理学家。

  它轻易通过了面壁者严苛的选拔,以自己深邃的物理学思想竞选为了四位面壁者之一。

  这些面壁者们担负着三体文明延续的希望。

  面对三体元首的问题,科学面壁者的思维波并没有忌讳那冥冥之中可能存在的神念,毫无保留的表示:“元首先生,我在三体轨道中的布置,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科学面壁者是四维面壁者中消耗最多资源的面壁者,它使用了三体星为数不多的轨道资源,建设了庞大的三星观测系统,用以观察三颗太阳内部的变化,而且以“这是计划的一部分”的名义,截胡了所有的观测信息,不允许观测信息流向三体政府。

  也正因如此,它能先三体政府一步注意到太阳的异常。

  三体元首疑惑:“什么奇怪的现象。”

  科学面壁者回答:“大太阳的核聚变效率正在加快。”

  三体人们将三体星系的三颗恒星以大中小进行了简单的命名。

  三体元首惊讶:“是新一轮的恒星呼吸现象发生了吗?”

  三体世界很早就发现了恒星呼吸现象,即恒星会出现随机的膨胀,具体表现就是恒星的大气层日球层突然向外大体积膨胀,这是三体星系最严重的三体灾难之一,三体星系的其余三颗行星,都毁灭在了一次次随机的恒星呼吸现象当中。

  而恒星呼吸现象出现前最明显的征兆,就是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效率突然提高。

  科学面壁者带来的消息,让三体元首陷入了惶恐当中。

  恒星呼吸现象是三体世界抹不去的噩梦,第191轮三体文明,这个发展到了信息时代的三体文明,曾亲眼看见了倒数第二颗三体行星被大太阳到突然的恒星呼吸给完全吞食。

  行星跌入大太阳之后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比如巨型日冕物质抛射和超级太阳风暴,轻而易举的毁灭了第191轮三体文明,这是三体世界有史以来少数因非三体运动而直接毁灭的文明之一。

  从那时起,三体的新生文明就已经诞生了“流浪三体”计划的雏形,后续的三体文明也确实发展出来行星发动机对应的技术。

  可惜三体星系贫瘠的资源,注定了这个建设一万座三体发动机的想法只能沦于不切实际的空想。

  更何况只凭行星发动机的微弱推力就想要逃脱三体世界诡谲的引力之舞,这比一只蚂蚁想要淌过急湍的黄河一般困难。

  穷。

  正当三体元首陷入了恒星呼吸现象的噩梦之际,科学面壁者那年迈的,充满着老年三体人特有的平静思维波,幽幽的传递了过来。

  “不是恒星呼吸现象。”

  三体元首闻言忽然抬头,目光中充满欣喜:“不是恒星呼吸现象?那就好,那就好……只要三体星能保住……”

  科学面壁者不耐烦的打断了三体元首:“是超新星爆发。”

  “是超新星爆发啊……等等,超什么?”

  三体元首惊愕的立在那里。

  “超新星爆发。”

  “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理智告诉三体元首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科学面壁者的思维波滚滚而来:

  “元首,恒星呼吸现象主要表现为太阳外层大气层的膨胀变化,本质上是超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只涉及到太阳表面的核聚变反应。

首节 上一节 27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