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240节

  周天城沉声接过了他的话:“除非分兵两路,在两侧渡河。”

  拓拔术朝也凑上前去看治水的地形,眼中不由一亮,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性。

  堂下的探子也禀告道:“燕北军,确实把兵马布置在两岸。”

  此时!

  何胜挺身而出,高声请战:“周帅,末将愿领兵出城,突袭燕北军,为我军夺取先机!”

  周天成并未立即应允,而是笃步回到了主坐,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拓拔术朝则继续看着地图,微微沉思。

  周天成抬眼望向周永,沉声问道:“周永,你对此有何看法?”

  周永冷静开口道:

  “若此时发动突袭,六十里地,快马瞬息即至,燕北军中此刻正聚会,防守必然松懈。”

  “治水西岸地势低洼,我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形之利。只要我们衔尾追击,二十万大军在他们来不及展开阵形之前,必会大溃,渡河而逃。”

  周天成闻言,默默点头。

  此时,殿内又有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请命出战。

  这两个月的守城经历,让他们对燕北军的畏惧大大减轻。

  在他们看来,燕北军并非如传闻中那般不可战胜。

  周天成并未立即下令,而是有意无意地等待着拓拔术朝的意见。

  他自然明白,在这个场合下,询问这位亲王的意见,无疑是在增强对方的“势”。

  一方势弱,便是折了自己的威望,不能随意开口。

  尤其是如今这种决定。

  他坐在主位上没有出声。

  拓拔术朝,身为朝中的“都察”,亦是皇兄在军中的代言人。

  自北风京都启程之时,皇兄亲自送他三十里,沿途多次紧握他的衣袖,语重心长地道:

  “贤弟,此战关乎北风六百年基业,全系于你一人之身。”

  “只需守住原崇城,陆沉必败无疑。”

  皇兄选择周天成为帅,正是看重他守城经验丰富,而非勇猛善战之辈。

  周天成绝不会轻率出城迎敌,这是皇兄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期望。

  此刻,拓拔术朝必须站出来,重申北风从始至终对燕国的决策。

  他转过身,声音坚定道:

  “此时绝非出击之时。”

  “以陆沉之智谋,怎会犯下如此错?我们若出城,恐怕正中敌人下怀。”

  “陛下高瞻远瞩,五年前便在此地修建坚固工事,正是为了应对今日之战。”

  “我们只需坚守原崇城,不使其失守,燕北军自然会因粮草不济、士气低落而不攻自破。”

  何胜听闻此言,眉头微蹙。

  周永听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赞同道:

  “齐王所言极是,陆沉狡诈多端,我们确实不得不防。”

  周天成此时才缓缓开口:“坚守城池,不予出击,此乃上策。”

  “陛下给我的明确命令就是守住原崇城,任何私自出城者,都将依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众人闻言,齐声应命,气氛一时肃穆。

  周天成又笑道:“今日燕北军退去,陛下特地下令犒赏三军,以表嘉奖。但城中守卫亦不可懈怠,需轮班轮守,确保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皆露出喜色,士气为之一振。

  拓拔术朝道:“有周老爷子在,原崇城固若金汤。”

  周永见此情景,也是微微一笑,这位在军中素以铁血著称的亲王,今日给足了面子。

  后堂就侍女呈上开好酒好菜。

  众人开席!

  到了下午。

  这时,突然有斥候匆匆来报。

  “禀告各位大人,燕北军已渡过治水,正在向后撤军。”

  “更有消息传来,陆沉准备在博州和许州屯田,组织农事活动。”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哗然。

  “什么!”

  周天成语气骤变,显然对这一消息感到意外。

  拓拔术朝也没有预料到,陆沉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燕北军去博州和许州屯田,他们之前确实有过讨论,乃是不可能的决策。

  但谁也没想到陆沉会真的这么做。

  周永微微沉思,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陆沉的用意。

  何胜的声音此时响起,带着几分不屑:

  “陆沉真乃蠢货!”

  殿内一阵骚动,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似乎是“天赐良机”!

  然而!

  周天成却显得异常沉稳,他缓缓说道:

  “我们先静观其变!”

第222章 丰收之时,囤粮太仓!

  【你颁下谕令,于博州、许州之地,广兴屯田。】

  【一场充满热闹气息的春末播种,轰轰烈烈开始了。】

  【两州还有不愿被调走流离失所之民,被你重新收拢,聚拢于许州划分的土地,开始屯田。】

  【昔日因北风政令之故,弃之不顾的沃土,被再度开垦,焕发生机。】

  【摧折道路,从新畅通。】

  【许州之地,重新修建新城,铸造粮仓名曰“太仓”。】

  【张种率领着将士,筑水坝,开水田,养鱼育虾,更于博州广袤草原之上,放牧牛羊。】

  【二十万大军还开始军中备赛,看谁一亩田产量最高,田间热火朝天。】

  【转眼又至金秋。】

  【天高云淡,气爽风清!】

  【你与陆羽,漫步于许州水田之畔,稻谷已经长在膝盖出,稻穗压弯了腰。】

  【许州平原,北风闻名的粮仓,被精心划分为一块块整齐的农田。】

  【但见稻穗金黄,连绵不绝,麦浪起伏,军卒也是忙碌在田野间,脸上笑容满面。】

  【一片秋收之喜!】

  【博州地处北地边缘,草原广袤,你遂于此地修建四大牧场,又从燕地迁徙牛羊无数,更遣商队运来大批茶叶,以供军民之需。】

  【如此,新鲜牛奶与醇厚茶叶,皆得以充盈库藏,皆存于“太仓”。】

  【二十万大军,分批轮作,一部分忙于农事,一部分则厉兵秣马,组织训练。】

  【六个月时光,转瞬即逝。】

  【你与陆羽并肩而立,身后紧跟着封海平与谢灵。】

  【一老农正弯腰劳作,忽闻圣上驾临,急忙从泥浆中拔出双腿,不顾衣衫狼狈,急匆匆地小跑过来。】

  【皮肤黝黑老农连忙道:“张种,参见陛下,各位将军!”】

  【他来到田坎上,恭敬地行礼道。】

  【你微笑着点头,望着眼前这片丰收的景象。】

  【这平原上的稻谷足足收了五日,才勉强收完,可见其丰收之盛。】

  【张种在其中出了大力,无论是选中还是播种,移栽,都是他亲力亲为。】

  【“张种,这次你功不可没,你想要什么赏赐?”】

  【那黝黑老农闻言,连忙擦了擦手上的黑泥,连称不敢:】

  【“不,不,不!】

  【“陛下已经给予老农的够多了。”】

  【“我们家从太爷爷那一辈起,就是田里生活的人。爷爷是大户的佃户,父亲也是也是佃户,差一点媳妇都没取上,到了我这一代,竟然被封侯,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言语间,老农黝黑的脸庞上流露出惶恐与自得之色。】

  【多少男儿,千里觅封侯!】

  【一个田间老汉扛着锄头,在烈阳高照下,竟然做到了。】

  【你点了点头,语气温和道:“那就为你著书立传,将你的农事经验悉数记载,让你之名,流芳百世。”】

  【老农一听,激动得浑身颤抖,尤其是“流芳百世”这四个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连忙跪下,声音哽咽:“多谢圣上隆恩,老农此生无憾了。”】

  【“去忙吧。”】

  【张种本就小心谨慎,见在场都是大人物,更是不敢怠慢,如芒在背。】

  【听到你的吩咐,他连忙告退。】

  【封海平适时递上了这几日太仓记录的折子,粮食总量八万石以上,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而且还没有完全统计上来。】

  【打仗尤其是远征,最考验的便是后勤。】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此言非虚,若要举十万之众远征,便需先有七十万家百姓停止农业生产,专门供给军需。】

  【因为运粮的人和牲畜在路上也要消耗粮食,还要准备好返程的口粮。】

首节 上一节 240/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