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若大理寺卿再出任何差池,那无疑是给了朝野上下那些早已蠢蠢欲动的大臣们一个绝佳的借口。】
【他们定会趁机发难,将矛头直指大理寺。】
【最主要的是!】
【此事动摇天子对大理寺的信任,将是最为可怕的事情。】
【天子一旦心生疑虑,大理寺的存在,便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就会不复存在。】
【这是于尘不想看到的,毕竟大理寺真是一个为民之地。】
【没有了大理寺,权贵乡绅恐怕更加肆无忌惮。】
【戴重听于尘的话之后,却是摇了摇头道。】
【“大丈夫,确实要死得其所!”】
【“我戴重的命也很贵。”】
【于尘连忙道:“寺卿大人,你还有大好的前途,陛下信重,百姓爱戴……”】”
【戴重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我此生有三大心愿,若不能达成,即便身死,也是死不瞑目。”】
【此时!】
【外面传来铁甲相撞的铿锵之声,脚步急促而沉重。】
【分外引人注意。】
【颠中几人也是听闻,感受到的成群结队的兵马已经进皇城司了。】
【谢灵豪与张琳对视一眼,彼此都心知肚明,皇城司外定已是乌泱泱的人了。】
【满城风雨。】
【今日之事,接二连三,先是天鼓被毁,如今皇城司又遭此变故,他们的心中不禁充满了无奈与彷徨。】
【天鼓被毁,皇城司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两人心中皆是七上八下,不知未来将会面临何种责难与惩罚。】
【至于那位少保!】
【谢灵豪与张琳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惋惜之情,京都或许成为其埋骨地。】
【英雄末路,莫过于此。】
【王时安脸上的疯狂之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诡异的平静。】
【他的俊朗面容上,浮现出一抹狰狞的冷笑,直刺向在你们三人。】
【“等死吧!”】
【他低声冷语,仿佛已经宣判了你们的命运的命运。】
【于尘有些失意了,看起来戴重完全没有缉拿陆沉的心思。】
【一旦禁军到来,眼前的局面将难以收拾,更遑论解释了。】
【这位在大理寺少卿之位,做了二十年的老人,叹了口气。】
【悬着的心也是死了,也就没有先前的着急了,重新恢复了一分气度。】
【他看向王时安,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对于这位年轻人的冲动与稚嫩,他感到颇为无奈。】
【今日之后,老夫就要告老还乡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他一生如履薄冰,没有行将错过,没做过事,也算圆满。】
【伱看了看老人。】
【你有识人之明,知道知道老人心思,不由笑了笑。】
【世间之事变幻莫测,瞬息之间,心境天翻地覆。】
【于尘听到戴重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好奇。】
【他与戴重共事多年,深知这位上司性格沉稳内敛,从不吐露和谈论内心想法。】
【今日这番肺腑之言,让于尘感到既意外又动容。】
【于尘不由问道:“大人,有何愿望?”】
【戴重轻轻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感慨:】
【“第一愿嘛,我戴重自知没有为将之才,但求能为少保安定后方,做好那些琐碎后勤之事,妨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事。”】
【“第二愿,则是希望天下能少一些贪官污吏,多一些真正为民请命、做事的好官。至于这最后一愿……”】
【戴重说到这里,目光转向了你,“我戴重希望少保,多一些进取之心,北灭北风,西扫乾元,从未平定天下。”】
【于尘听后总觉得云里雾里的,心中虽有诸多不解。】
【但看到戴重和陆沉三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禁军,又听闻外面的禁军脚步擂动,,已经近在咫尺,脸上没有半点惊慌之色。】
【王时安倒是一声冷笑。】
【“寺卿大人,这是置陛下于何地。”】
【“北灭北风,西扫乾元,真是可笑!”】
【真是有大逆不道之心。】
【王时安在心中暗暗发誓,今日所发生的一切,他必将一字不落地上奏给陛下,揭露大理寺卿戴重那隐藏于平静之下的乱臣贼子之心。】
【他的嘴角有一丝狠厉的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戴重倒台的那一刻。】
【屏风之后,三位女子静静地聆听着外面的动静。】
【兵马窜进的声音越来越近,沉重的脚步声在大殿之中已能听闻。】
【似乎下一刻,手握利器的兵卒,就要破门而入。】
【三女又听到戴重的三愿。】
【谢灵萱垂下眼眸,轻轻重复道:“北灭北风,西扫乾元……平定天下。”】
【如此局面之下!】
【邹舒甯的目光则紧紧锁定在你身上,她试图从你的脸上找到一丝情绪的变化,但遗憾的是,你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仿佛一切和你无关。】
【她回想起与你在庙中相遇的情景,似乎你一直如此。】
【可是如今!】
【你们身处京都,四周被重重兵马包围,她心中不禁为你着急。】
【明明只是刚刚相遇不久,她却已经对你产生了深深的关切与担忧。】
【她暗自思量,却想不出任何能够帮助你们脱困的办法。】
【你听到戴重的三愿,却没有接过这个话题。】
【陆羽听后,倒是笑了,调侃道:】
【“戴大人,你这话是不是当年也说过,有些耳熟,我记得是不是挨了鞭子了。”】
【“少帅,说笑了。”】
【戴重偷瞄了你一眼,见你风轻云淡没有怒色,胸中胆气便足了些。】
【已经时隔十五年,回想少保每次账中军议,少帅在其身后,那份紧张和压迫感便油然而生。】
【此时!】
【数十披甲持利的兵卒终于冲进了殿内,将其几人团团围住。】
【来了!】
【于尘,张琳,谢灵豪三人,接连叹了口气。】
【王时安脸上的笑意已经控制不住。】
第102章 尘埃落地,出身出身寒微不是耻辱
【一队队兵卒如潮水般涌入殿内。】
【彼等皆身形魁梧,手持长矛,身披厚重铁甲,步伐坚定。】
【细看之下,那铁甲沉重异常,估摸重达三十斤有余,通体漆黑,透着不可侵犯之威。】
【甲胄两侧,纹饕餮纹。】
【北军五校的玄铁军!】
【京都之内,势力错综,三足鼎立之势分明,除董碣麾下精锐金吾卫,董鹭统率的城门校尉亦不可小觑,更有一方力量,源自昔日八校,今仅存五校。】
【北军五校之内,权柄之争愈演愈烈,尤以江南世家与朝中重臣为主,各怀鬼胎。】
【在三方局势中,城门校尉因得太皇太后之宠信而势力最盛,而天子亲建的金吾卫则稍显式微,居于末席。】
【于尘,他久经官场,熟悉各方势力底细,心中奇怪。】
【按常理推之,天子诏令之下,除开金吾卫外理应该也是御林军出动。】
【竟是北军五校,此事蹊跷。】
【于尘总感觉今日的京都,越发的暗流涌动。】
【京都上空,似乎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天子与太皇太后的较量,成为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权力更迭的博弈。】
【西厂之覆灭,犹如天子先手布局,一子落下,京都风云再起,皇权之路,更加扑朔迷离。】
【而这一切的漩涡中心。】
【于尘眼神正聚焦于场中的那位中年身影,便来自终南山而入京都的陆少保。】
【如投巨石入湖,掀起大浪。】
【屏风之后,谢灵萱的眉宇间轻轻蹙起又缓缓舒展,仿佛已捕捉到局势微妙的脉动,却又如同雾中观花,难窥全貌。】
【邹舒甯则是满心忧虑,望着眼前这一幕幕,尘埃已经落地,难有变数。】
【王时安目睹一队队兵卒鱼贯而入,那张脸上竟渐渐浮现出一种近乎癫狂的笑容,他高声呼喊,声震屋瓦:】
【“陆沉,你还不受死!”】
【陆羽闻言,眸中寒意更甚,如冬日寒冰。】
【张琳在场中抬头,目光穿透人群,直抵门口,只见玄甲军如潮水水般分开,让出一条道路。】
【一中年将领走来。】
【那将领身材魁梧,身披重甲,鼻梁高挺如悬胆,眉宇间英气勃勃,即便不言不语,也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张琳心中不禁一凛,未曾想竟是此人亲临现场,京都之中又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北军中侯邓平。】
【又一位不弱于戴重的大人物。】
【昔日,北军中侯不过一监察之职然,竟在无声无息间凌驾于四校尉之上,一跃成为北军五校的实际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