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第121节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混乱之后,庆国的朝堂终于渐渐的稳定了下来。

  整个京都都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大庆太子李承乾一战击杀四顾剑,血洗剑庐,将东夷纳入了大庆的版图。

  这是数十年未有之大喜之事,原来天下有四大宗师,两个是大庆的,一个是东夷,一个是北齐,形成了一种平衡,现在,天下还是四大宗师,但三个都在大庆,只有一个在北齐,攻守之势易也。

  不管高层是什么样的想法,都改变不了实力对比出现巨大偏移这个事实,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讲,如今,大庆便是天下第一大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庆帝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祭天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繁复的礼节之后,回到了他忠诚的皇宫。

  皇宫还是那个皇宫,临湖殿也还是那个临湖殿,但是气氛,却发生了些变化。

  “赵家的事情,你做的有些过了。”庆帝看着前来请安的李承乾,遣退了所有的人。

  “赵家的事情,做的恰到好处。”李承乾微微一笑,“现在全天下都看到了,所谓的七百年先哲世家是个什么样子,饿狗争食,也不过如此而已。”

  庆帝也很头疼,摊上这么一个儿子,他能怎么办?

  打又不能打,因为很可能打不过,骂也不能骂,人家也是宗师了,还是一个有着击杀宗师纪录的大宗师,总得给点面子。

  那怎么办呢?

  只能像普通的老父亲一样,苦口婆心的教育喽!

  嗯,一个普通老父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他终于体会到了。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对读书人有那么大的陈见,可你要明白,即使你是大宗师,天下第一大宗师,武圣人,想要靠一个人治理天下是不可能的,还要靠那些读书人啊!”

  “所以啊,父皇,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些,你都没有听进去吗?为什么只有靠读书人才能治理天下,武人就不行吗?”李承乾嘴角一撇,“马上争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些,都是读书人告诉你的,就像你的脑子告诉你,身体上最重要的就是大脑一样,父皇,您这是偏听偏信哪!”

  “不靠读书人治天下,难道还要靠那些武夫,他们懂什么?”

  李承乾的话似乎彻底的惹恼了庆帝,语气有些激烈。

  李承乾却是气定神闲,“还是那句话,这都是那些读书人教你的,可是,这个天下不是读书人的啊!”

  看着庆帝似乎还要说什么,李承乾紧接着道,“父皇,您先别急,听我说说,看看有没有道理,怎么样?”

  “好,你说,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话来。”

  “您登基之初,为了朝堂的稳定,便开始扶植读书人,四大书院这些年能够这么兴盛,离不开您的功劳,可是呢,你很快又发现,当这些文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之后,就开始抱团,结党,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又扶持了林若甫这个不像读书人的读书人,至此,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四大书院为主的清流,另外一派,则是以林若甫为首的浊流,对不对?”

  “看来,这些年,你没少关注朝堂啊!”庆帝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笑了笑,继续道,“但是现在,你发现,随着林若甫渐渐成势,朝堂文官的力量越来越膨胀了,不是一边膨胀,而是两边一起膨胀,即使有监察院,你做起事情来,还是掣肘重重,想来,您现在也有废相的心思了吧?”

  庆帝这一次没再说话,只是保持沉默。

  “本来,以您的力量,想要压制他们很容易,但是你又不想,因为这天下间,除了文官之外,还有武者,特别是那几个宗师,拥有超越凡俗的力量,所谓侠以武犯禁,虽然这些文官掣肘你,但你更希望文官的力量能够压制武者的力量,从而达到一种平衡,这样,局面才不会失控,而文官,不管是清流还是浊流,都向你灌输一个道理,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还要靠读书人,渐渐的,连你都相信了他们的鬼话。”

  “可是,读书人真的能治天下吗?看看他们读的那些书,有哪一样与治天下有关,他们懂算学吗,他们懂钱粮吗?他们懂兵法吗?他们懂后勤供应吗?他们懂工程吗?他们懂个屁!”

  “朝廷六部之中,也就是礼部的事情他们能上手,其他各部,还有地方各地的府衙,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靠的不是官,是下面的胥吏,是地方的宗族,那些当官的,收收黑钱,谈谈风月,开开诗会,一任也就过去了,所以,他们真的懂治国吗?”

  “胥吏奸滑,地方宗族势力不宜过大。”

  “这我知道,在没有武者的前提下,您说的都成立,但这个世界是有武者的,是有超凡脱俗的力量的,你想以文道压武道是不可能的,因为追求力量是人类的本性,在宗师出现以前,这种局面或许可以勉强维持,但时代在进步,宗师级别的力量出现了,东夷也好,北齐也罢,宗师镇国,我们南庆呢,是不是也是这样?”

  “宗师力量的出现代表着时代的变化,时代的洪流汹涌而来,堵是堵不住的,以前时代的四大宗师只是偶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打通了宗师武道,这个世界的武道,即将迎来新的时代,那么,父皇,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大庆,我们皇族,到时候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庆帝猛的站了起来,目光灼灼的盯着李承乾,“你要将宗师武道传播出去?”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处在什么位置,要做些什么事情。”李承乾道,“但是,父皇,您迷茫了,您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信念,不但要自己塑造,还要以自己的信念为核心,塑造全天下的信念,以前您都是读别人写的书,以别人的道理为自己的道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霸道的皇帝,但您想想,您真的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父皇,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您不但是皇帝,还是宗师,天下有几个人能比的上您,您比那些先圣、先哲们差吗?他们能挡的住你一根手指吗?

  您为什么不能抛开别人的理念,以别人的理念为营养,塑造出自己的理念呢,您为什么不能让您的理念代替那些所谓的先圣、先哲,传遍天下,成为超越他们的哲人、圣人呢?我开创了武道宗师之路,难道您就不能开创王道宗师之路吗?用你的道理代替他们的道理,行遍天下,成就古今唯一的圣王之道呢?”

  “这……”庆帝表情愕然,精神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重击,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开始崩溃。

  “其实,这并不难。”

  “关键的不是朝廷的权力,也不是武力,关键的是要掌握话语权,现在天下的武力掌握在武者的手中,但是话语权却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所以您才会产生一种错觉,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这是不对的。

  “我夷灭赵氏嫡脉,推动赵氏支脉相争,打压读书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弱读书人的话语权,无论是民间的,还是朝堂上的。我们将话语权拿到手上,将武道宗师之路拿到手上,最后,将有利于我们的王道之路传遍天下,到时候,大庆不仅仅是一个王朝,一个帝国,还是一个神朝,我们,就是神!”

  庆帝的呼吸变的粗重起来,不安的在御案后踱着脚步,微微有些红温。

  李承乾嘴角微扬,这一刻,情绪价值拉满了。

第186章 大庆武经,圣人落子钓众生

  这个世界是一个封建的时代,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这个概念,甚至连读书人自己都不知道。

  因为读书人靠着自己的天然优势,自然而然的便取得了这个无比重要的权力,而他们还不自知。

  不自知好啊!

  既然他们不自知,那么夺取话语权的事情也可以做到不让他们知道。

  第一步是什么?

  当然是喊口号了!

  “人人如龙?!”

  庆帝看着李承乾,一脸的懵,他想不出这四个字有什么特别的。

  只要是个人都知道,人人如龙是扯蛋,从出生开始,人就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所以投个好胎很重要。

  “喊口号,画大饼,把宣传的事情先做起来。”李承乾道,“我们给世人画的大饼就是大庆人人如龙,至于如何做到,父皇,这不是等您完善您自己的道理以后,一起传播出去。”

  庆帝度过了起初的兴奋期,开始冷静了下来,忽然感觉自己这个儿子好像也是在给自己画大饼。

  但没办法,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兴致已经被勾上来了,再看自己这个儿子虽然在画大饼,但能力还是没话说的。

  于是矜持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情,我会好好想想,如果真的能成的话,对我大庆的江山也有好处。”

  “父皇,这是我整理的一份武经,里面是我对于武道的理解,您看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就把他刊发天下,另外,我还准备在大庆各地建立武学,教导世人修炼武道,这是人人如龙的第一步。”

  “嗯?!”庆帝接过李承乾递过来的那薄薄的小册子,翻开第一页,面皮便抽动了起来。

  “天不生我李承乾,武道万古如长夜。”

  “余八岁习武,九岁入四品,十岁初明武学真谛……”

  逼气勃发的开头正是照抄他当年送给楚王的小册子,还是那个味道,一点都没变。

  忍着心中的郁闷,看完第一页,第二页便开始出现真东西了。

  “武道修行,若苦海行舟,肉身为船,元气为桨,神魂为本,当求于内而用于外,先固船身,易筋骨、强气血、拓经脉、定穴窍,以元气为引,凝聚意志,稳固神魂,操用天地……”

  比起上一次他送给楚王的,这一次,李承乾更加详细的讲解了自己对于武道的认知,譬如如何稳固船身,如何易筋骨、强气血等方法,直指此界武道最大的弊端,即身体这个船儿还没有稳固,在百日筑基之后便开始吸纳转化天地元气,虽然看起来速度快,但是却限制了武道的上限,因此,想要走到最高,在修炼真气功法之前,百日筑基之后,还得进一步的完善身体架构,多出了一个境界,即锻体境。

  在筑基的基础上,从皮肉、筋骨、气血三个方面强化自己的体魄,使自己的身体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时,再修炼真气,这样修炼起来,不仅速度能够大幅提升,而且上限也会变的极高,特别是晋入上三品境界的瓶颈几乎就会消失。

  庆帝也是大宗师,对于武学也是有着极深的研究的,否则不会有如此的成就,但就是这位大宗师,看着李承乾拿出来的小册子,很快便沉浸其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出了一口气道,“承乾哪,你真的要将这东西传播出去?”

  “不然呢?!”李承乾笑道,“我是武圣人啊,自然要将我的武学理念散播出去,让天下武者都照着我定下来的道路走,否则,怎么敢自称武圣人呢?!圣人嘛,当然要传道授业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将这套理念传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不会有什么后果,无非就是天下练武的人未来的路子会顺畅一些,整体的实力会提升一些,多一些上三品的武者,也就这样了,至于上三品之后的路怎么走,自然是要择人而授喽。”说到这里,李承乾面上的笑容变的有些猥琐,“说了人人如龙,不能光说不做啊,先给他们些甜头,就当是饵了,到时候,将上三品的武道定为官学,待他到们发现我这条路的优势,又想更进一步的话,您说,他们会怎么做?是不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呢?”

  庆帝深吸了一口气,思虑了一会儿道,“你也说了,变强的欲望是无穷的,成就九品上的武者没有一个不想更进一步的,到时候,你若是拿不出进阶宗师的道路,他们或许会有怨气,由怨生恨也是难免的,若是传了出去,宗师,比起寻常武者,始终是强过太多了。”

  “那谁又告诉您,我开辟的这条道路真的那么好走么?!谁又告诉您,宗师,就是武道的顶点呢?父皇,不要限于你现有的认知,思路要再开阔一些,胆子也要再大一些,我既然开辟了这条道路,自然有反制的方法,您不用担心。”

  “你真的不是天脉者?!”

  “天脉者,呵呵,说不定过几年,我想让谁成为天脉者,谁就能成为天脉者呢?!”李承乾道。

  “那好,我拭目以待!”

  ※※※

  庆历五年,东夷归庆,天下鼎沸

  在这世大的热度还没有开始消散的时候,南庆太子李承乾再次扔出了一个巨大的炸弹。

  【大庆武经】明发天下,这本武经中,虽然没有什么正经的武学,却全面阐述了这位自称武圣人的大庆太子对于武学的理解,对于武道之路的探索,规正了天下的武学之路。

  不出意外,这本武经,在天下武者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许多陷于瓶颈的武者看了这本武经之中,思绪豁然洞开,原来,我陷入瓶颈不得寸进竟然是这个原因啊!

  以前我竟然不知道身体对于武道竟然这么重要。

  该死的,我当年连百日筑基都没有完成就开始修炼真气了,怪不得我的经脉如此不堪,固于三品不得寸进呢!

  而在武经最后三页,还记载了三个锻体的药方,都不是什么名贵药材,但是组合起来却对强化身体有着奇效,一时之间,天下药材价格大涨,所有的药店都赚的盆满钵满,这是后话不提。

  无论是南庆,还是北齐,无数高层,特别是四大书院,以及朝中的文官和无数目光长远的读书人们,摸摩着手里那本薄薄的册子,寒意彻骨。

  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要武布天下!

  这位南庆的太子,是真的要走圣人的路子,开始践行他的圣人之道了!

  他们仿佛看到了属于武者的时代浪潮滚滚而来,而在这新的时代中,他们这些读书人又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第187章 气运滚滚成真种 阴世无主混沌深

  【大庆武经】刊行天下,所有人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武道浪潮,李承乾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气运。

  东宫,葡萄架下

  轮椅上的李承乾眯着眼睛,感受着自身气运的变化。

  “这就是武道气运啊!”

  冥冥中,他隐约感应到有一团如鸡卵般的闪动着金色光芒的气运牢牢的与自身的气息相连,这样的气运,他曾经在庄墨韩的身上看到过,那是他身上的文道气运,只是庄墨韩虽然是文道宗师,但他也不可能独占文道气运,所以这一种气运在他的身上仅仅只是略略显化而已。

  随着庄墨韩的离世,类似的文道气运他还在舒芜的身上看到过。

  但远比不是自己这一团凝实如鸡卵的气运,这并不是什么鸡卵,只是像罢了,这更像是一枚种子。

  武道气运的种子,一旦这个世界的武道浪潮被他推动,那么,这个种子就能够发芽,盛开,给他带来庞大的气运。

  除了武道气运之外,他身上的气运同样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这不仅仅是东宫的气运,还有整个庆国的气运,随着整体的国力提升,庆国也收割了大量的国运。

  他现在在思考,是不是教庆帝一些利用气运强化的法门,毕竟对庆帝这种老狐狸而言,光画饼的用处不大,还要有实质的好处才是。

  但还是那个问题。

  他需要有镇压气运的手段。

  之前通过第二元神对少林寺的观察,再结合将臣给他的信息,他可以推断出,武侠世界中的少林之所以能够有着千年武运,真的是完全靠运气,或者说借运诶!

  先是占了一部分佛门的运气,在那些低武的世界里,佛门的势力还是不小的,少林是佛门大庙,自然占据了一部分的运气,然后占据了一部分武道的运气,天下武功出少林,就仅这句话,便占据了天下武道三分气运。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李承乾判断失误,他以为少林寺气运隆盛,需要镇压,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那只是一座寺庙而已,又不要争霸天下,也不要开创地上佛国,更不担心出一个昏君,挥霍气运,这只是一座乱世封山,治世开山的和尚庙罢了,就靠着蹭佛门与武道的气运已经足够维持千年了。

  所以,在少林寺,并没有得到如何镇压气运的信息,至于将臣留下的信息。

  呵呵……

  气运?

首节 上一节 121/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