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一个是赵国公府上的长孙辅,一个是鄂国公府上的尉迟弼。”
“我楼观道朱雀门主便是上一代赵国公,其弟子郭钊曾带我与京师各家熟悉。”
“所以,我们是认识的。”
但是不熟。
后半句话没说,但众人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尉迟弼闻言眼中不由流露出失望,但长孙辅反而附和着笑道:
“李兄是太乙真人的高徒,便是公侯之家,又有哪个不想亲近?只可惜缘悭一面,不曾想如今是到了晋王幕府之中。”
“眼下国家危难,陛下托重任于大王,想必李兄可以一展拳脚了。”
一番话,热络又客套,不远不近,倒是让河东三人放下心来。
本来李存孝就是初来乍到,能够起到和京师豪门联系的作用是他们看重的,但若联系太深成了勾连,那也有些不好。
“好了,两位同样是少年英杰,将来都是为朝廷出力,还有许多亲近的机会。”
李存孝闻言,眼神在长孙辅身上扫过,暗自松了一口气。
眼下他头上压着个大宗师李翼圣,正是伴君如伴虎。不管心中怎么想,至少表面上是和河东穿一条裤子。
人的心意最难揣摩,尉迟弼鲁莽,差点惹来麻烦,还好长孙辅反应够快。
“如今天下动荡,乱臣贼子荼毒百姓,兴风作浪。”
李翼圣这个头号乱臣贼子侃侃而谈,毫无愧色。
“陛下托重任于我,敢不殚精竭虑,夙兴夜寐?”
“不过军中多武夫,于民政却是粗疏,还得京师诸公辅佐。”
“三位以后若于政事有见解,便可让三郎上达于我。”
李存孝闻言下意识就要推辞,但一旁的李存旭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
“老十三,别推辞了,这活儿除了你,还有谁能干?”
嗯?
李存孝眼神一瞥,却见李翼圣这通安排之后,对面三人明显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顿时明白过来。
与其说李翼圣是在让他当传声筒,倒不如说,是在借助他的身份安抚这三人,还有其背后的皇帝。
李翼圣的想法其实简单,既然你皇帝小儿识相,主动放权,我也投桃报李。
派个楼观道旧人来,意思就是一切好商量,若非必要,不会在京师随意杀头。
当然,一个失势皇帝的要求能答应多少,全看晋王心情。
但总而言之,李翼圣对朝廷的态度还算温和,不像朱全忠,一个俘虏都不留,全部杀了抛尸,连河道都堵了。
想通了这些,李存孝也就顺势答应下来,心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应该是朝廷和河东的蜜月期。
直到晋王决定登基之前,应该都能够平稳度过。
事情定下,鱼朝宗等人也没有宴饮的心情。
来时是靠长孙辅、尉迟弼的家中部曲,返回时却已经是李思远的横冲军和李存旭的帐前银枪军联袂护送。
两位太保先行一步接管城防,等到后面李存孝等人来到京师城门,城头的卫兵已经清一色换成了河东牙兵,旗帜也多了一杆插翅虎。
只是在进入城门时,眼角瞥见的星点血迹,说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清形势。
但入城之后,看到还算干净的朱雀大街,以及面色还算镇定的诸位朝中大臣,想来也只是一些小摩擦,总体还算平稳。
之后就是朝中大臣盼晋王如盼甘霖、天下危亡只有您这样的贤良才能挽回,然后李翼圣假意推辞,言称不敢。
一番其乐融融的表演后,不敢双方各自信了多少,反正躲在窗户后面偷瞧的老百姓多少安心了些。
只要不是开了城门就冲进来烧杀抢掠,把妻子女儿都拖走,对他们来说,河东军就已经算是王师了。
表演结束,大军分散把守四门,李翼圣只带了十三太保并少量亲卫,随一帮朱紫大臣来到皇城。
而皇帝李敏似乎是完全弄清楚了自己的处境,对于即将到来的晋王给与了最高待遇。
太极宫前三道门,顺天们、嘉德门、太极门。
李翼圣每过一道门,便有宦官捧着圣旨出来加封,于是等其到了太极宫门前时,其头衔已经多出了一大串:
授中书令,加授相国,总百揆;
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太尉,掌管一切军政;
原河中、河东、昭义、大同等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的职务照旧;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
位极人臣!
第323章乾坤四极,内景天地
“这位圣人皇帝还真是识相啊”
“如此体贴,便是再如何跋扈的权臣,为了名声考虑,也不得不善待了吧”
李存孝听着耳边响起的一道道加封圣旨,心中也是感慨。
龙椅上坐的太久,难免会对自身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李氏的血脉天生就是世间的主人。
前世历史之中,多少末代皇帝不能认清现实,以至于身首异处。
但李敏此人却是难得清醒,姿态放得足够低,一连串的加封,更是让李翼圣连礼仪上的顾虑都抹除了。
果不其然,后者对此显然也是极为满意,于是等到了太极宫中,看着龙椅上的皇帝,多少还是礼节性地拱了拱手:
“救驾来迟,让陛下受惊了。”
“爱卿何出此言,如今高师傅不在,朝中大事,都要悉数交付晋王处分。”
李敏勉强保持着镇定,但藏在赤黄龙袍中的双手,还是不由自主地握紧。
从前高骈虽然也是大宗师,但却从不会在皇城中肆意展现自己的境界威压,面对皇帝时更是表现得如同常人。
而面前的李翼圣却是藩镇中厮杀出来的悍将、武王,即使收敛着气息,那股久经沙场的凶煞依旧冲击着他的心灵。
“陛下信重,必殚精竭虑,讨伐不臣,让诸逆臣授首”
李翼圣这话说得倒是真心实意,眼下大义名分已经在手,只要再把天下群雄都干掉。
到时候以大胜之威,禅让登基,武功之盛,足以压倒一切反对的声音。
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有一样东西他必须从皇帝这里得到。
“.只是逆臣凶顽,为了早日平定叛乱,还望陛下能借我一样东西。”
李敏身体忽然抖了一下,脸色青白变换,而李翼圣也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等待。
良久,前者终于像是泄了气似的,扶着龙椅踉跄站起。
“晋王乃是大宗师,论修为已经是天下绝顶。”
“要扫荡凶顽,想必也只有至宝太清宫才能有所帮助。”
“然也”,李翼圣微微一笑,仍不催促。
但其身后十三太保,却是人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跳加速。
世间灵宝,不过十指之数,妙用无穷。
京师之中,本来有毗卢遮那法螺和太清宫两件至宝,但李翼圣不愿和青龙寺的真敬再战一场,于是默认其撤离大兴。
他本来就已经有玉华寺的灵宝舍利塔,若再得太清宫,便拥有了两件灵宝,好处自然不用多说。
而十二个义子们,也都想到了这一点,心中也未尝不幻想,自己说不定能得太清宫认主?
李存孝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觉得庆幸。
幸好一直以来,他都把龙舟隐藏得很好,至今也只有两位师父知道内情。
之前叶淑仪他们都是昏迷之后才放入龙舟,一觉醒来已经出现在了外面,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否则,以李翼圣对灵宝的渴望,就算当场翻脸,他也不会觉得奇怪。
太清宫毕竟是皇族李氏代代传承的宝物,要交出来少不了一番挣扎。
好在李敏提前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此时一声叹息,最终还是带着李翼圣进入了皇宫的深处。
这一次,李翼圣就没有和义子们分享的意思了。
十二太保们虽然失望,但也只能看着义父的背影消失,随后一道出了皇城。
“义父不让抄家,也不让找女人,真没劲。”
“难得皇帝这么识相,这帮公侯也算老实,这个节骨眼别生事。”
“别闷闷不乐了,走,去平康坊!这天下第一的风月之所,我还没见识过呢”
“老十三,你去哪?”
李存孝一声呼哨,青狮化作的骏马便奔了过来。
“诸位哥哥尽情欢乐,我丈人家就在京师,我得去打声招呼,免得和军中弟兄生了什么误会。”
说罢,翻身上马,拱一拱手,便化作尘烟远去。
康君立和李存进不满地啐了一口:
“呸,青楼都不肯一起去,装什么清高?”
“人家是有家室的正经人,哪像咱们,脑袋挂腰上,只顾风流快活。”
李思远闻言瞥了一眼,“大军刚入城,要做的事还多,你们只想着逛青楼?”
“我警告你们几个,去平康坊就罢了,那几家公侯府上,不许去打扰”
“要是让我知道谁管不住裤裆,我就帮他割了,下半辈子换种方式侍奉义父吧。”
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其余人自讨没趣,也就跟着散了。
大军入城第一日,谁也摸不准这位晋王是什么脾性,无人出门,是以京师中人烟冷清,街道空旷无人。
李存孝打马飞奔,半刻钟不到就到了越国公府,“十三太保”的旗帜就挂在门口。
问了下带领亲卫巡逻的李光义,并没有河东士卒来打扰。
顺道地,也吩咐其将对面的汾阳郡王府也一并看顾。
郭钊与他,到底有一场善缘。如今其已经身死,留下孤儿寡母,能照拂的地方,还是照拂一二。
“陛下带晋王去太清宫了?”
叶静能对这个消息并不特别惊讶,毕竟是早就有所预料,但心情难免复杂。
“太宗皇帝或许也早就猜到有这么一天,才会将一身修为尽数烙印于太清宫,以确保后世的李氏皇帝,能够靠着血脉控制灵宝。”
“如此,就算王朝不在,至少还能保住子孙性命,留得富贵闲王的去处。”
翁婿二人正言语间,忽觉地面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