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一番鏖战,最后留下的几位,却都是忠于大秦的肱骨。”
“武皇固然有净土宗为臂膀,自身也是宗师修为,却不可能时时御驾亲征,因此事痛定思痛,将御前比武引为定制,勒令天下宗门大族,年年遣送优秀子弟来朝,御前比武。”
“其中优胜者,拜官授爵,不在话下。只不过后来安史乱天下,地方做大,武备废弛.师兄提这个,难不成是陛下有意重开御前比武?”
“错”,郭钊摇头,神情中似有嘲讽。
“提议重开比武的不是陛下,是朱全忠!”
什么?
李存孝和叶淑仪先是一愣,随后很快意识到其中关节所在,纷纷反应过来,变了脸色:
“朱全忠想引狼入室,叫天下藩镇,齐聚京师?”
“他难道不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被群起而攻之?”
“正是如此”,郭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而且他的上书里,提到不仅要让藩镇入京,还要让天下圣地宗门,一道派遣天骄入京”
“依我看,他根本就不是要开什么演武大会,而是想要借机和那些反贼串联,商量如何瓜分大秦天下!”
好大的胃口啊,梁王。
李存孝闻言,神色不由凝重几分。
若真让对方得逞,那就算是楼观道加上朝廷、青龙寺,只怕也不够看。
那可是天下群雄。
佛道圣地,又不是只有这两家,麻姑山、玉华寺,包括看似与世无争的茅山,谁又能说这几家不会起心思?
“不过好在,中书令英谋决断”
郭钊一个大喘气,话语来了个大转折。
“中书令驳回了朱全忠的上书?”
叶淑仪说完,却发现对方摇头。
“不,中书令答应了朱全忠的上书!”
“答应了?!”
叶淑仪难掩惊色,那可是乾纲独断、说一不二的高骈,鼎鼎有名的独相。
朝廷上下,谁不知道对方对于藩镇和节度使的厌恶,怎么可能会答应这一眼看上去就是陷阱的要求呢?
“中书令怎么会如此不智.”
“不对”,李存孝摩挲着手指,若有所悟。
“这当然是一个陷阱,朱全忠这上书,就是为了挑起天下群雄的贪欲”
“但陷阱奏效的前提,反而就在于中书令不能答应这个要求。”
“如今高相答应了这个要求,朱全忠的谋划反而不攻自破!”
“师弟看得通透”,郭钊赞了一声。
“我当时也不理解高相为何这么做,后面琢磨再三,才反应过来”
“各地的藩镇和节度使,本就是各怀心思,一团散沙,又人人都野心勃勃,怎么可能听从某一个人的调度?”
“即使这个人是朱全忠或者李翼圣,也不可能做到。”
“高相若是不答应,只会显得朝廷示弱,节度使们必然会觉得有机可乘,诸侯赴京避无可避。”
“反之,高相答应了这个要求,各地藩镇反而会心生迟疑,会觉得是不是朝廷和梁王联手了,准备在西京部下天罗地网,等着他们来一网打尽!”
叶淑仪听到这里,也反应过来,郭钊则是越说越来劲,像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不错,朱全忠这一回反而是被名声所累。他自从剿灭黄潮,四处找人鼓吹,把自己说得像是只手挽天倾的贤臣、能臣。”
“在如此巨大的名望裹挟下,他的一举一动,在各个藩镇眼中都会变得别有意味。”
“青龙寺、楼观道,加上朝廷和梁王,若是合力,天下还没有哪一个藩镇能够单独抵挡。”
“如此一来,入京的风险就远远超过了可能的收益,这些乱臣贼子反而要互相戒备,生怕有人合纵连横,暗害自己了!”
“不愧是坐镇中枢几十载的中书令,这样的危局都能找到破局之法,真是老辣。”
李存孝真心实意地感慨了一声,心想天下英雄真是不可小看。
不过高骈即使这么做,朝廷和天下群雄之间的实力对比,并没有根本改变;
京畿道孤立无援,独自面对天下十五道群雄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也就是说,这只是缓兵之计,能够多争取一些时间,让大秦灭亡得不那么快。
同样地,也能给李存孝多争取一点时间,及早炼制神兵,增强实力。
还有灵宝龙舟当中的龙宫,也该早日把生活和避难的物资输送进去,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我看朱全忠这回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实在让朝中上下忠良,都心中畅快”
郭钊说到此处,有意无意地将眼神投过来:
“实不相瞒,我们这些开国忠良之后,近来因此事也时常在一起走动。”
“师弟若是有意,找个时间,由我引荐一番如何?大家对李师弟可都是神往已久。”
似乎是怕李存孝不放心,他紧跟着还补充了一句。
“程若水师弟,还有秦思行师弟,也都在其中。”
“大家一起比武切磋,谈论秘闻,岂不快哉?将来若是时机合适,说不定咱们还要并肩作战,在这动荡之时,一起建功立业”
“说不好,以后李师弟就能成为第二个汾阳郡王、第二个越国公呢?”
好家伙,真肯画饼啊。
李存孝闻言不由窃笑,但是仔细想了想,加入这群二代的聚会,似乎也没什么坏事。
毕竟到了玄关境界,这个层次武者需要的资源,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全都被这些老牌家族攥在手里。
加入这些公侯世子的圈子,也就意味着能有更多渠道获取资源,说不定还有机会能骗点投资。
反正他看大秦也是要完了,到时候借贷的人一死,自己不就不用还人情了?
如此一想,他就有些意动,却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向叶淑仪使了个眼色。
后者见状,立刻起身,给郭钊斟酒,趁着后者举杯的间隙,回到李存孝身边,在其手掌心写了一个“可”字。
李存孝顿时心中有数,假作思考之状,最后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
郭钊自然大喜过望,当即就告知了下一次聚会的时间。
宾主尽欢,临到告别之时,李存孝像是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叫住郭钊:
“对了郭师兄,除了我,您是否也邀请了思齐师兄?”
“思齐师兄的炼丹术不弱于我,若是让他一起加入,必然能让聚会添彩”
郭钊闻言面露难色,似乎想要答应,却又有什么顾虑。
李存孝见状,顺势便转换了话题,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纠结。
直到对方的背影消失,他才思索着回转院内。
“看来这些公侯子弟,对于陇西李氏,不,是对于和河东藩镇接触紧密的势力,都心怀芥蒂啊”
“不过哪怕如此,晋王还是要接触。狡兔三窟,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何况还是朝廷这艘要沉没的大船。”
“郭钊想要让我彻底站队朝廷,这次聚会,只不过一个由头。”
“可惜,我不忠于朝廷,也不倾向于藩镇,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这,需要力量。”
李存孝想着未来的规划,三两下拐到了马厩。
却见此处是一个宽阔的凉亭,并没有常见的食槽、干草,反而在石桌上摆放着冬日难得一见的瓜果。
身躯庞大的青狮占据了最大的一块空间,此时正由着李木叉和叶淑仪抚摸它的鬃毛,舌头一卷,就把瓜果吞入腹中,满脸惬意。
赤骊可怜巴巴地蜷缩在角落,看到李存孝到来,立刻冲上前,把一颗挤满泪水的马头往后者怀里钻。
“好了好了,青狮是你的前辈,它不欺负你就不错了,我还怎么给你做主。”
李存孝哭笑不得,心里却想的是,以后若能叫太乙真人把青狮这七阶的异兽借给自己骑乘,那赤骊不妨留给木叉。
毕竟后者是有八骏天马的血脉,再怎么样,也是马中异种。
趁着木叉撸大猫的空隙,李存孝和叶淑仪走到一边,就聚会和会见晋王使者的事情商量一番,查漏补缺,务求完备。
毕竟是将来的枕边人,李存孝觉得和各地藩镇接触这样敏感的事还是要告诉的。
而后者知道之后也没有什么异议,还帮着出谋划策,并没有说什么乱臣贼子不足与谋的话,开明之处让人心中宽慰。
而对方也没有让李存孝等太久,几日之后,晋王的使者低调地进入了楼观道,其身份叫人一下打起了精神:
李翼圣亲子、晋王世子、十二太保中的第三太保、绰号“独健太子”、“马头明王”,帐前银枪军指挥使——
李存旭。
第295章大礼,龙象丹
“此处就是楼观道?”
“倒真不愧是大秦国教,仙家气象,不怪能孕育出维持道统千年不衰的人杰。”
华阴县外的某处山峰,一处凉亭,身穿一袭淡黄圆领袍的青年男子负手而立,远眺数里外的四象峰群山。
说来也奇怪,明明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听他话语中的意思,却像是将楼观道中的情形看得十分清楚似的。
“世子未免太高看他们了。严道通固然是当世英雄,但是双拳难敌四手。”
“如今天下大势,大秦日薄西山,积重难返。朝廷、青龙寺、楼观道,看似互相照应,实则各怀心思。”
“他们若是想在群狼环伺中找到一条生路,非得有晋王和世子殿下出手,否则朱全忠那老贼,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存审”,一身淡黄袍的青年打断了身边侍从模样的人,语气带着几分告诫。
“我这次来,是要将楼观道拉到父王这边,不要一时失礼,误了大事。”
“我只是不忿楼观道的姿态”,名为李存审的男人语气不满。
“殿下是大宗师之子,便是几位门主亲迎,尚嫌不足,何况如今竟然让我们在山门外等候,一个李存孝而已,值得如此么?”
“一个李存孝当然差了些,但你不要忘了,他的师父太乙真人,是当世宗师。一个丹道圣手对于大军征伐的作用,你不会不知道。”
“只此一条,就已经足够。”
“再者说,楼观道中,也是派系林立,长孙炽那帮人,哪一个不是大秦国公之后?咱们要是从正门进去,你以为还能全身而退?”
“指望楼观道上下都倒向我们,是不现实的,但只要有太乙真人,此行便完全值得。”
李存旭说到此处,目光闪了闪,心中还有半句话并未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