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等你掌握了龙舟,也可以尝试将前周的那些强者复现出来。”
最后一句话,太乙是用的传音,李存孝闻言也点了点头。
与外人生死相搏,一个不慎命就没了。但若是秘境精灵,那即便不敌,也能自己控制难度,足不出户就能磨砺战斗,十分方便。
“师父,既然灵宝能保留武者的残影,那岂不是说,若大敌来袭,掌教同样可以将历代祖师请出,那岂不是能一下子多出几十位大宗师?”
“异想天开”,老道闻言笑骂。
“就连真传想要进入秘境修炼,都只得五年一次机会,你可知你掌教师伯修炼一次,需要两仪幡积蓄多久?”
“若是要召出大宗师来战斗,耗费的灵气又该是怎样的天文数字?”
“这法子,祖师们早就想过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人做到过。”
“否则,高骈只需要从太清宫中将太宗皇帝请出来,天下不是早就安定了?哪还有明教和朱全忠什么事?”
“那倒也是”,李存孝讪笑一声,心中却想未必。
等到以后煞气充足了,未尝不能专门推演一篇操控灵宝的功法武学,到时候把杨英和他的禁军尽数召唤出来,岂不是能在天下横着走?
‘不过眼下还是先胜过文中子一次,学到《玉光剑气集》再说。’
‘第三具藕身的灵气还差着,佛道都有了,何时把儒教分身也弄出来?’
又和太乙真人闲聊几句,李存孝这才回了自己的小院。
白天宗门考核,晚上秘境修炼,折腾了一日,此时又已经隐见晨曦,天边泛起鱼肚白。
只是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凡人,两门本尊圆满,更是让他神清气爽,丝毫不觉疲倦。
回到院子里,正是卯时,推开门,便听到拳脚摩擦衣袖的声音,李木叉已经起床练功了。
自从李存孝把重炼的踏云履和龙雀刀送给弟弟,后者练功越发勤奋刻苦。
读书习武之余,常常把两件魔宝拿着把玩,爱不释手。
“果然,还是鼓励教育有用。为了早点驾驭魔宝,不用他人督促,木叉自然干劲十足。”
驻足观看片刻,没看出弟弟练功有什么错漏,李存孝没有打扰,悄悄会到修炼室。
心中一动,再睁眼已经出现在乾阳殿中。
龙椅之上,杨英所化的石卵依旧像是死物一般,周围盘旋着巨大的赤龙。
赤色的龙鳞上有金色流火缭绕升腾,硕大的龙首正处在乾阳殿的藻井之下。
“囚龙索可没有这种气势啊。”
李存孝仰望着赤龙,不禁感慨。哪怕囚龙索全力催动下,足有三十丈,接近百米巨物。
但在龙舟器灵面前,却仍旧是不值一提。二者差距,就如真龙和泥鳅一般。
“不过,我怎么感觉和龙舟之间的联系,好像更紧密了一些。”
“是因为打开玉枕,触及玄关的原因吗?”
微微眯起眼睛,眉心间的赤龙印记好似呼吸闪烁的炭火。
在李存孝的注视中,庞大的赤龙竟然缓慢地从实体向透明变化。
一片片龙鳞、一根根须发,利爪、铁齿、金瞳、龙角.皮膜血肉都淡化下来,露出其中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线条。
那是赤龙的“骨骼”,也是龙舟的“框架”,又或者,是灵宝的“法则”?
变幻的线条里似乎蕴含着天地构成的本源,只是看了一眼,李存孝就无法移开目光。
那种剥离了表象,将万物的本质直观展露在面前的震撼,是言语无法叙述万分之一的。
而这些所有线条变幻、扭曲,组合,最终在李存孝震惊地注视下,集合为一卷抽象的书册。
“《洞玄经》?!”
第270章洞玄真经,儒门秘技
三洞者,洞言通也。
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三洞真经,乃是道门至高经典。
在太乙真人的口中,其几乎是大道法则的具现化,是真正的天书——修习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
《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乃是丹道之至要,生天立地之妙法,造化阴阳之枢机,世间丹鼎道人苦苦追寻之物。
李存孝虽然之前就见过龙舟的核心,知道其中是这件天书,但并不认为自己短时间内有接触的可能。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伴随着修为逼近玄关,器灵似乎对他越发亲近,二者之间的联系逐渐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难道现在就可以尝试认主了不成?
饶是平时再怎么镇静自若,此时一颗心却也不由得加速了跳动。
李存孝屏息凝神,尝试着与器灵沟通,乃至于划开手掌,挤出精血——但是通通没有反应。
无数线条交织所化的洞玄经安静地悬浮在那里,不因为外界的动作而有丝毫变化。
李存孝忍不住叹了口气。
正准备离开,但是脚才提起来,又忍不住放了下去。
双眼之中,无数玄奥的线条交织,似乎勾勒出种种符箓文字,隐藏着天地之间最本源的奥秘。
李存孝放空心神,扫除杂念,尝试着将这一切烙印在脑海中。
如此一眨不眨地看了半刻钟,他感觉自己似乎隐隐约约有所领悟,只是心中才生出几分喜悦,这种模糊的感悟便好似风吹黄沙散去了。
他能感觉到,自己和灵宝之间,始终还是存在一层隔阂。
这层隔阂,不仅是让他无法掌控龙舟的一切,同样也让龙舟的核心蒙上了一层雾气。
他看得见,却看不清,也看不懂,更记不住,理解就更不用提起。
李存孝终于死心了。
“只怕还是实力不足。若是打破玄关,能够运用元神之力,情况应该会有所不同。”
“无论是认主,还是要参悟洞玄经,天梯境界的实力都有些不够看。”
“等下只要战胜了文中子的天梯境界分身,立刻便可以用金刚杵打破玄关”
诸多规划想法一闪而过,盘膝而坐片刻,器灵塑造的分身已经出现在了乾阳殿外的广场。
文中子就像一座亘古不变的山峰,每次进来,他都沉默地站在广场的一角,默默仰望着虚空。
听到脚步声,他的脸上才流露出几分情绪,转头道:
“小友又来了,这一次.嗯?天梯圆满了?”
老儒生的脸上流露出几分惊讶,但随即又恢复如常。
之前两人也交流过不止一次,自然知道李存孝的宗门是圣地级别。
天梯境界对于普通武者要蹉跎半生,但对于背靠灵宝的圣地天骄来说,却不是大问题。
何况,楼观道在大周王朝末年时,就已经起势。其灵宝两仪幡,文中子也有所耳闻。
“既然小友已经天梯圆满,看来这一次的胜负,会有所变化了。”
话音未落,平顶幞头、黑缘襕衫的化身已经从文中子的影子当中凝聚而出,漆黑的双眼中暴虐和死寂交织。
只是如今再面对这三教合一的化身,李存孝虽然依旧感觉到压力,但相比起之前那种芒刺在背的感觉,眼下已经淡化了许多。
仍然是劲敌,却已经不是生死大敌。
“现在的我,能赢!”
没有半句废话,一龙三凤在真元的激流中吟啸而出,化作甲胄、飞轮和绳索。
交手了这么多次,李存孝早就摸清楚,天梯境界的文中子分身,其“道场”最多只能笼罩以其自身为圆心,半径十米的领域。
而以他如今对囚龙索的操控,轻松便能在这个距离之外发动攻击,并且保证不被近身。
“九龙神火罩,落!”
三十丈赤龙的身躯上燃烧着淡金色的火焰,好似漫天彤云,巨大的攻击范围,直接将文中子的分身完全笼罩。
彤云之中,百米赤龙似乎化作千百头火龙,齐齐长啸,又像是千百罗网。
罗网的尾端,八辐金轮转动,似乎有无穷浩大的禅唱响彻虚空。
一时间天罗地网从天而降,挤压得空气褶皱波动,好像真有狂龙搅动汪洋,惊起波涛。
而文中子的分身就是那波涛中的小舟,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好强的魔宝,尤其是与施展的武学无比契合,发挥出来的威力,几乎赶得上神兵。”
“是李存孝的师父量身定制,或者说,是他自己亲手.”
旁观的文中子眼中异彩连连,心中不由得再度生出几分唏嘘。
他自从创造出三教合一之法后,自诩同级之中,并无对手,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没想到受困龙舟数百年后,却是遇到了更为惊才绝艳的后辈。
只靠佛道双本尊,就对他的化身形成了压制。
要知道,这具化身虽然境界只有天梯,但是其战斗的经验和本能,却和他一般无二。
甚至因为魔性深重的缘故,某种程度上杀伐还要更加厉害。
但此时,面对李存孝泰山压顶一般的攻势,三教魔身只能维持防御,暂时不落败而已。
在那庞大的天罗地网之下,魔神好似浑身都被拷上了枷锁,神色越发狰狞。
甚至于,连太上玄元皇帝和伽蓝帝君的脑袋,都从老儒生的肩膀两侧长了出来。
双手狂舞好似疯癫,剑气刀光连成一片,在九龙神火罩上斩出一阵阵的火光暴烈。
但这一回,他的攻击甚至都无法创造一个短暂的缺口,龙鳞上燃烧的金色火焰便像活物一般涌动靠拢,修复如初。
在九龙神火罩的困锁之下,原本无形、悬浮于文中子分身的头顶三尺的半透明罩子在不断压缩。
陆地神仙的道场,是自身武学、法理的具现。
大宗师居于自身道场,如同仙神居于洞府,掌控一切,只有同为陆地神仙,才能打破这绝对的领域。
而文中子这具天梯境界的化身,只是靠着宗师境界的经验,以及对真元的高超控制,将真元密布在这方圆十米的空间中,造就的“伪道场”。
只要外界的攻击足够猛烈,魔神所塑造的领域就会受到冲击。
而当囚龙索完全封锁了整片战场,这个“伪道场”便再也无法与天地之中的灵气交互,出现了破绽。
李存孝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不遗余力地输出真元。
赤帝流汞混合着焰摩宝珠,好似被血晕染的碧玉。
炽热的龙火不断搅动着仅存的净土,在风火轮所化的朱雀和风伯加入后,战场的天平更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偏斜。
文中子的魔身,那三颗狰狞的头颅终于在怒吼声中,被火焰的龙卷烧成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