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皮囊,无非二百零六骨 第467节

  但现实似乎并不允许这样的幻想。

  “终究还是要爆发大冲突,才能彻底完成改革。”方明心中暗自思量。

  这时,刘温也开口了:“我们已经听说了方明在朝堂上的遭遇。”

  “在我看来,无论是唐皇还是百官,都已对你心生忌惮。”

  “封建王朝中,‘功高震主’可不是说说而已。”

  “你辞官后,民间更是多有称唐皇昏庸的言论……幸好你离开得早。”

  “你若还留在长安,恐怕唐皇和朝堂为了名声,会对你不利。”

  “依我看,方明同志你干脆别再回长安城了。”

  听闻刘温的善意提醒,方明心中明白这些话很有道理。

  但……真要他这么做,他却有些不甘。

  “此前一番行走,我已遍访大唐各地,得知大家都已准备就绪。”

  “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否在长安,已无关紧要。”

  “相反,我若在长安城中,还能通过长安这个舆论中心,向各地发声。”

  方明想了想,已有了决定:“刘温,夏青刚,我从你们工厂离开后,就要返回长安城了。”

  “你们的根据地在这大工厂之中。”

  “而我的根据地,是在长安城中。”

  “如今的长安城,依然十分重要,那里的百姓不能忽视。”

  “我在长安城中,反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方明有着自己的打算。

  “状元郎方仲永的举动,竟能牵动大唐的气运!”

  “他明明已辞官,失去了官位,为何还能如此?”

  入夜时分,袁天罡在钦天监夜观天象,审视整个大唐的运势,眉头紧锁。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方明辞官已有三五个月之久。

  但大唐的气运迁移并未停止。

  原本集中在长安的大唐气运,反而随着方仲永的周游天下而逐渐分散!

  反观唐皇和文武百官,他们身上的气运已所剩无几!

  而辞官后的方仲永,仍在搅动整个大唐的气运变化。

  这种奇异景象,让袁天罡从最初的惊奇,逐渐变为心惊!

  “这是从未有过的变化,古今未闻!”

  袁天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感觉似乎有什么大变革即将来临。

  “不行,太过异常了,必须上报天庭!”

  这种情况,即便是身为仙官的袁天罡也看不透。

  他做出了决定:“天地万物,总有意外存在。”

  “按理说,大唐国运应有三百年,但如今这气运景象……却不像是能维持三百年的样子。”

  “可能,就是那一分意外诞生了,必须禀告天庭,请玉帝定夺此事。”

  “人道之变革,就要开始了!”

  叶恒传授红孩儿修行法门后,便让他回到自己的洞府独自修炼。

  叶恒的修行法门颇为奇异,脱胎于佛门观想法。

  因此,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佛教法门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红孩儿修炼他的法门后,性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一些变化,体内的妖性和魔性会逐渐被压制。

  因此,叶恒无需对红孩儿过多操心,他将视线重新聚焦于东胜神州,也就是大唐所在之地。

  他能实时感知到大唐发生的变革,即便相隔百万里之遥,叶恒的目光依旧能触及那里。

  叶恒还能洞悉整个大唐的气运变迁。

  正如袁天罡所观察到的,叶恒的白骨法眼也隐隐察觉到了这些异动。

  变革,已然来临。

  这一点,在气运上得到了体现。

  总体而言,并非气运推动了变革,也可以说是变革引发了气运的变动。

  大唐数年的变迁,加之唐皇近期的朝堂举措,以及大唐百官的行为……

  都是推动气运变化的根源。

  而这些,恰恰符合叶恒的心意。

  “他们已具备支撑人道的力量,有了承接人道气运的能耐。”“同时,他们也拥有了取代当前大唐的实力!”

  叶恒凝视着东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陛下,大唐的情况变化太过突然,依目前态势,恐怕随时都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事。”

  天庭之上,凌霄宝殿中,袁天罡已至此处,向玉皇大帝禀报自己的发现。

  “凡世间竟发生如此变故?”玉皇大帝喃喃自语。

  此世界,分天地人三界。

  天为天庭,地为地府,人即人间。

  天庭统御三界,地府掌管轮回。

  看似人间最为被动,实则是一切之根基!

  因此,无论是天庭还是地府,都需在人间施展影响力,甚至漫天仙佛,亦要在人间传播其道。

  人间的人皇,又称天子、君权天授,这便是天庭影响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间的朝代更迭,或多或少都有天庭的影子。

  而天庭,始终未放弃对人间施加影响。

  从另一角度看,天庭也代表了部份天意。

  正因如此,天庭曾认定唐朝可享三百年国运。但如今变故突生,令玉皇大帝也感到意外。

  “你且将详情细细道来。”

  玉皇大帝一声令下,让袁天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述清楚。

  袁天罡便将前前后后的事情发现及进展一一禀明。

  其中,他特别提及了大唐近年来的变化,并在玉皇大帝面前着重提到了“方仲永”。

  “大唐竟出了如此人物?”

  玉皇大帝颇感意外。

  尽管身为天庭之主,玉皇大帝在某些方面并非全知全能。

  因此,他也对方仲永的表现感到惊讶。

  “依你所言,那方仲永在人间确是难得之才。”玉皇大帝赞许道:“其能力,远超唐皇及朝堂文武百官。”

  赞许过后,玉皇大帝恢复平静:“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天下万事万物皆非一成不变。”

  “万事万物,皆有一线生机,皆非绝对。”

  “大唐本应享国三百年,但方仲永的横空出世,显然是人间王朝的一个意外。”

  玉皇大帝沉吟道:“这意外,要么消除,要么顺其自然,任其发展至最意外之境。”

  “传我旨意,遣仙官下凡,消除此意外,确保大唐国运三百年无虞。”

  玉皇大帝的命令并非针对袁天罡,而是吩咐其他仙官。

  立刻有仙官领命下凡。

  袁天罡亦在此情况下返回人间。

  途中,袁天罡心中暗想:“天意难违,状元方仲永成了人间的意外,如今‘天’却要消除这意外。”

  “也不知状元方仲永会遭遇何事。”袁天罡心中暗叹。

  在袁天罡心中,天即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意志,代表了他所理解的天意。

  对玉皇大帝而言,他自然希望一切皆按天意运行。

  如今大唐,本应享国三百年。

  但方仲永的出现,却让一切偏离了轨道,若放任不管,后果难料。

  因此,作为‘天’的代表,玉皇大帝毫不犹豫地决定消除意外,维持‘天意’,让一切如上天所定般发展。

  只不过,维护天命的方式不会如此直接。

  故而玉皇的命令并非直接诛杀方明,而是派遣仙官下凡。

  对于处理此类事务,天庭经验丰富。

  凡间的方明尚不知自己已被天庭盯上,甚至玉皇大帝已为他派遣了仙官下凡。

  此时的方仲永已回到长安城下。

  他抬头望着辽阔气派的长安城墙,心中感慨万千。

  “长安,我回来了。”

  魏征从睡梦中惊醒。

  魏征如今已年届六十,步入花甲之年。

  近年来,魏征已逐渐淡出朝堂。

  但在此之前,他位居高位,深受唐皇信赖。

  魏征除在唐朝为官外,更因其德行出众,还有另一隐藏身份——人间仙官!

  这一身份意味着魏征死后既可升入天庭为官。

  事实上,在此之前,魏征也曾多次梦游天庭,担任刽子手,执掌天庭斩仙刀。

  步入花甲之年后,魏征已极少上朝,在家颐养天年。

  但今日,他从梦中惊醒后,浑身大汗淋漓,面露惊色。

  他清楚地记得梦中的内容。

  “天庭召见,人间有异,大唐本应风调雨顺,享国多年,如今却出现了变故。”

首节 上一节 467/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