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离去后,孙悟空带着九头虫变化的马匹返回。
唐僧见到后大喜过望,询问了一番后,便继续上路。
“阴差阳错,敖烈这个原本的‘小白龙’未能加入西游,反而是他的对头九头虫,被佛门度化,成了取经人的坐骑。”
西游之事,正按某种轨迹发展。
而叶恒,也在密切关注。
况且,西游之事与他息息相关,就比如那九头虫,本就被他的徒弟敖烈镇压在西海海眼。
却被观世音菩萨悄悄救出,化作取经人的坐骑。
对于这一点,叶恒并未出手阻拦,反而乐见其成。
“西游之事,因我的介入,反而偏离了原有的轨迹。”
“而这些变数的出现,注定会让佛门那边更加忙碌,需要更多的算计。”
“这样一来,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西游上,反而会忽略大唐那边的事情,这就给了种子们暗中发展的时间。”
唐三藏一行继续上路,接下来的路途颇为平静,他们一走便是两三个月。
直到他们路过一座寺院,正是观音禅院。
在观音禅院旁,有一座大山,山旁立着“黑风山”的界碑。两个月的时间里,东土大唐的《大唐日报》已经再次发行了两期!
报纸在大唐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
无论哪个城市,都会有报纸送达,然后被无数人抢购。
至少,那些茶馆酒馆之类的地方,都会必备一份报纸,甚至还要专门配备一个读报的人。
而一些达官显贵、读书人更是每期必买一份报纸!
即便是普通民众,也总喜欢到酒馆茶馆里,听别人读报,了解天下大事。
“老师老师,《大唐日报》第三期到了!”
大唐的一个边陲小镇中,一个卖报郎气喘吁吁地跑到一个屋前。
这屋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希望小学”几个大字,显然是一所学堂。
卖报郎跑进学堂,手里挥舞着第三期的报纸,递给学堂里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子。
递过去的同时,卖报郎还恭敬地问道:“老师,您看看正面都写了些什么?”
“好的。”
刘温点了点头。
在这个边陲小镇开办“希望小学”的人,正是镇山太保的义子“刘伯温”。
当然,他也是来自现实世界的解放战士刘温。
刘温从边界进入大唐,来到这个边陲小镇后,受到报纸和卖报郎的影响,决定在这里开办一所学校。
刘温打算从最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地进行“解放新世界”的工作。他选择从最基础的地方入手,通过教育来逐步推动变革。毕竟,在现实世界中,他本就是一名乡村教师,如今不过是重操旧业。
他创办的希望小学,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儒学教育,而是将各类学科一一开设。
语文、数学、物理、思想品德等课程应有尽有。
在教育过程中,刘温潜移默化地传播着一些先进的理念。
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报纸上的动态,通过报纸了解其他“同伴”们的行动。
此刻,刘温正认真翻阅着第三期《大唐日报》。
第一版的“官方新闻”报道了两界山突然消失的消息,大唐已派遣军队驻扎边界,以防鞑靼人侵扰。
另一条新闻则是大唐准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鼓励天下读书人广开学堂,教书育人。
此外,还有大唐成立出版总署,确定首批印刷图书,并公开招募天下经销商的消息。
以及大唐开启税务改革,对商人征税并给予相应保障……
“同伴们都在积极行动,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大唐啊。”
看到这些新闻,刘温心中感慨万千,他确信这些变化都是“同伴”们努力的结果,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
在民生栏目中,报道了一位民间奇人袁某某发明了科学的种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农业收成。
而在大唐长安城,状元方仲永牵头,皇室和百官入股,成立了“大唐日化”,研发各种日常用品,目前已成功推出“卫生纸”,风靡长安。
杂谈栏目则刊登了一篇唐皇夜游地府的故事,讲述唐皇李世民在“白骨鬼差”的引领下游历地府的见闻。
文章最后还提到,唐皇专门修建了地府神灵神庙,并广泛传播白骨族形象。
“白骨鬼差……这定是‘白骨夜叉佛’的杰作!”刘温立刻联想到了自己信仰的白骨夜叉佛。
第477章 “希望小学”
在现实世界中,地府也是存在的,因此人们对白骨鬼差并不陌生。
“这个世界既有妖魔鬼怪,也有神仙佛祖,但我们并非孤立无援,不必仅凭人力来解放这个世界。”
刘温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背后,有着坚实的后盾!”
他继续翻阅报纸的最后一个版面——“科普”栏目。
这个栏目中充满了对古代人来说匪夷所思的解释,但对来自现代的刘温来说,却并无太大新意。
不过,这让他看到其他“同伴”也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
看完新闻后,刘温带着自己的卖报郎学生来到了镇上的茶馆。
他坐在茶馆高处,将报纸摊开在桌上。
茶馆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客人,桌子上坐得满满当当,甚至屋外也有许多人探头探脑。
“伯温先生,要开始读新报了吧!”有人高声问道。
刘温点了点头:“今日,咱们就读这第三期的《大唐日报》!”
读报是刘温的另一份兼职,能为他带来一些收入。
而他创办的希望小学,则是需要倒贴钱的。
刘温手持报纸,语气抑扬顿挫,缓缓将报纸上的内容一一读出。
……
天黑之时,刘温才结束了反复几次的读报,回到了“希望小学”。
卖报郎跟着刘温一同回到学校后,忍不住问道:“老师,我听那科普栏中的故事,有许多都是您曾经教过我们的。”
“报纸上的文章署名都是‘佚名’。”
“难道,老师您就是‘佚名’?将文章投稿到了《大唐日报》上?”
《大唐日报》已经发行了三个月,深受人们喜爱。
因此,也有许多人开始投稿,希望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刘温听学生如此问,不禁哑然失笑。他摸了摸卖报郎的头道:“老师并非是佚名。”
“佚名是个神通广大、学识渊博的代名词,所以他发表了许多科普文章。”
“而科学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
“所以老师给你们讲的许多内容,你们在报纸上也能看到。”
“哦。”卖报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在距离大唐已经十分遥远的地方,唐僧师徒来到了观音禅院。
这观音禅院位于黑风山范围内。
他们入住观音禅院歇脚,却不料意外丢失了锦斓袈裟。
唐僧一行人途经一座名为“观音禅院”的寺庙,唐僧见状,便决定在此稍作歇息,并进寺参拜。
然而,在观音禅院内,他们因展示了唐僧的“锦斓袈裟”,不幸被一位老和尚看在眼里,心生贪念。
一番折腾后,反而弄巧成拙,引发了一场大火,整个观音禅院几乎被烧毁殆尽。
次日清晨,众人发现佛寺中的锦斓袈裟已不翼而飞。
孙悟空随即展开调查,询问道:“这附近可有妖魔鬼怪出没?”
立刻有观音禅院中的小妖回答:“我们寺后黑风山上有个黑风洞,洞里住着一位黑风大王,他常与我们打交道。”
孙悟空一听,心中顿时有了线索:“大火之中袈裟失踪,此事定有蹊跷。”
“依我看,那黑风大王嫌疑最大,待俺老孙前去一探究竟。”
说罢,孙悟空驾云直奔黑风山而去。
在山上,他瞧见一处平台上,一黑脸大汉、一道士、一白衣书生正盘膝而坐,谈经论道。
孙悟空躲在一旁偷听,但起初他们所言皆是些琐碎之事,让孙悟空听得有些不耐烦。
不过,孙悟空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偷听。
听着听着,孙悟空突然来了精神,因为从那黑脸大汉口中,他听到了些不同寻常的内容。
那黑脸大汉叹息道:“所谓炼丹炼器之术,不过是我们修为尚浅的原故。”
“想那黄风岭的黄风大王,还有如今名震三界的白骨大圣,他们根本就看不上这等炼丹炼器的小道。”
“那两位哥哥,一位神通广大,已入道境,风威难测,难以言喻;另一位则淬炼自身,一身白骨,坚硬如先天灵宝,威名远播三界!”
孙悟空听到这里,顿时竖起了耳朵,更加专注地听起来。
同时,他心中暗自思量:“白骨大圣?这黑厮与白骨大圣有何关联?那黄风大王又是何方神圣?”
即便孙悟空自视甚高,但仅从“白骨大圣”这一名号,便知其非同小可,不可小觑。
因此,即便他原本对这几个妖怪不屑一顾,此时也不由得认真起来。
“那白骨大圣如此厉害,这黑厮竟能称其为‘哥哥’,看来也非等闲之辈,定有大来历。”
孙悟空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偷听。
“白骨大圣虽如今名动天下,但大王你也不凡,当年也曾与其交手论道。”只听那白衣书生奉承道。
黑脸大汉闻言,面露得意之色,但仍摆手道:“远远无法与之相比,不过无论是那白骨大圣还是黄风大王,都已证得大道。”
“这黑厮曾与白骨大圣交手论道?”偷听中的孙悟空大为惊讶,对下方的黑脸妖怪不敢再有丝毫轻视。
到此时,孙悟空已基本确定,下方那黑脸大汉便是黑风大王。
因为通过火眼金睛,孙悟空已看出其原形乃是一只黑熊怪所变。
孙悟空在云中耐心偷听,却听那黑脸大汉继续说道:
“白骨大圣乃是以佛教法门成道,我还记得初次见他时,他身姿不凡,气势恢宏。”黑脸大汉道:“那时见白骨大圣,威风凛凛,一举一动皆如佛陀般神圣,令人不敢直视。”
孙悟空闻言大惊:“嗯?白骨大圣与佛门有关?他修行的是佛教法门?”
至此,孙悟空已听闻诸多关于白骨大圣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