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仙尊 第200节

  太执着于长生,反倒不一定能得长生,性命双修才是根本。

  故他今日特地将放在梁河和刘铁柱身上的玄清气收回,细细感受两人的武道意念。

  实力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没有可取之处。

  李锐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那两缕看似一样,实则有些微不同的玄清气。

  足足一个时辰。

  他猛地睁开眼睛,眸中闪过一抹明悟。

  自打悟性提升之后,只要稍有灵光乍现,便能进入到半顿悟的状态。

  “神龙摆尾,力逾万钧,摧山倒海!”

  低声呢喃间。

  周身玄清气不自觉地升腾而起。

  漆黑一片的房间中,竟忽的亮起一道青光。

  细看之下,隐隐有一挑胳膊粗细的幼龙盘踞在李锐身躯之上,双角龙头正好放在肩膀处。

  龙形外放!

  柳筋分为养气、聚气、成形三个阶段,李锐之前便已经完成了聚气,只差一步便能成形。

  日日苦练。

  玄清气的雄浑程度本就已经远超一般柳筋武者。

  如今一朝顿悟,更是直接龙形外放。

  此乃龙形大成之征兆!

第174章 神龙绕体,破石开山

  青龙缓缓扭动,玄清气凝聚的眸子似有雷霆神威闪动,不敢直视。

  轰隆

  隐隐间似能听到雷鸣之音。

  龙吟!

  “相传龙能行云布雨,掌控九天雷霆之神兽,龙吟若雷,沉稳浑厚。”

  李锐望着与他脸颊几乎贴在一起的龙首。

  心念一动。

  青龙化作缕缕轻烟,再度融入到他的身体之中。

  “果真神妙!”

  柳筋成形期的高手能以气凝形,真气外放以对敌。

  就如他的龙形。

  便能通过外放青龙,附着于拳头又或者刀兵之上,威力大增。

  打起架来有神龙飞舞,那叫一个威风。

  当然。

  李锐可不会做出那种过于高调的显摆行为,打架就打架,没必要开特效。

  翌日。

  他早早就出了安宁卫,自西门直接就上了官道,一路走,进入到山林之中。

  不多时。

  就找到一块足有一丈高,够四五个人环抱的巨石。

  李锐与巨石相对站立,仅有一尺距离,一声低喝:

  “起!”

  下一瞬,青龙再现,环绕在他的手臂之上。

  眼神一凝。

  有神龙飞舞的一拳悍然砸在巨石之上。

  轰!

  尘土飞扬!

  偌大一块石头,几乎在拳头触碰到石体的瞬间,似蛛网般密密麻麻的裂缝就布满整个巨石。

  破石开山!

  李锐望着一地的碎石块,满意的点了点头:

  “我与降龙十八掌孰强?”

  就这一掌,前世那位大侠恐怕抱着音响也没用。

  龙形大成,对力量的增幅极大。

  相传应龙为开天祖神,其力无穷,龙本身就是力量的象征。

  这一日。

  李锐正在房中翻书。

  门口梆梆梆一阵闷雷似的巨响。

  他放下手中书,不紧不慢的走向门边。

  甚至都不需要看见人,就晓得定是谭虎那厮,其他人可不会这般敲门。

  推开门。

  “果然。”

  “谭兄弟,有事?”

  谭虎搓了搓手掌,眼中满是兴奋:“李老哥,来大活了。”

  “大活?”

  李锐眉头一挑。

  “是明光宗,要被抄家灭门啦!”

  “.”

  李锐斜眼望着谭虎,别人被抄家,他兴奋个什么劲。

  不过一想到谭虎这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也就了然,更不用说之前他与明光宗的仇怨只能说被压下,并不能说是解决。

  “到底发生了何事?”

  谭虎挠了挠头:“具体的宁头儿也没说,就说了叫咱们收拾收拾准备出发,明光宗在清河的分部已经被午字营和甲字营带兵给围辣!”

  看着谭虎铜铃大的眸子闪烁小星星。

  就晓得肯定不是被围了这么简单。

  八成已经是男的发配边疆,女的送去教坊司,更甚者说不定宅子里都没了活口。

  “难不成明光宗谋反了?”

  李锐心里嘀咕着。

  叫上梁河就直奔安宁卫大营门前而去。

  片刻之后。

  当李锐来到时,已经乌嚷乌嚷站了不下五百余人。

  也就是说半个安宁卫的人都出动了。

  不仅如此,曹威还亲自领兵。

  这等阵仗,自打设立安宁卫就是头一回见。

  很快。

  李锐就找到葛洪和魏明。

  他记得,之前谭虎可是说过,围了明光宗清河分部的就是葛洪的午字营。

  谭虎只对打架感兴趣,对其他的知之甚少,问了也是白问。

  “葛老弟,魏老弟,明光宗到底干了啥丧尽天良的事?”

  魏明咧开嘴:“何止是丧尽天良,是忤逆谋反!”

  “!!”

  李锐一惊。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明光宗真谋反了。

  葛洪插话:“可不是,朝廷的密敕都已经送到薛总兵那儿,我昨夜连夜跟着宁头儿去了明光宗清河的分部,杀了一夜,刀都卷刃了,一个活人都没留,那叫一个惨。”

  杀这么多人,在清河,乃至是整个云州都不多见。

  虞国律法严苛,但执行却宽松。

  这事就要追溯到太祖皇帝的时候。

  太祖皇帝性子刚烈,嫉恶如仇,大手一挥一人就定下七千余条铁律。

  就说一条吧。

  儿女在父母吃饭之前先动筷,杖十。

  太严苛。

  要是真按着这条律法执行,父母都不用担心动筷的问题,因为已经没儿女了。

  几乎没有什么实操的可能,于是乎,一开始管得很严,太祖皇帝犹在的时候就有了懈怠的迹象。

  到后世,更是连三法司都不在意大虞律法的具体款项。

  完全沦为了党争的工具。

  只有在惹了不该惹的人时,才能晓得虞国律里还有这一条。

  后来的皇帝也发现这一问题。

  一减再减。

  可虞国崇尚祖制,讲究个祖宗制不可废,太祖皇帝一人就定了七千条,无论怎么减都是收效甚微。

  所以一般犯了事都是从宽处罚。

  抄家灭族的情况更是鲜有发生。

首节 上一节 200/9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