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完了曹永祥这么一说,一个个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心中也没有了去街上四处玩耍的心思。
他们跟着李定国,急匆匆的沿着这条主街道,朝着城东土地庙的方向快步走去。
第34章 印象最深的人
李定国带着自己小队的十五名少年武者,一路前行,发现街上的人流,比起这座县城被义军攻占前少了一些。
沿途匆匆走过的普通百姓,脸上却并没有任何的恐慌之色,反而显得从容了许多。
现在的定边城,最大的改变,就是在大街上没有了那些鲜衣怒马的富家子弟,也没有了那些横行霸道的官差与黑帮人员。
这一类人,基本上已经被义军清理干净。
一部分见势不妙的,也早就远遁离开了县城,或者是老老实实的苟在家里,躲避风头。
市面上的沿街大小店铺,大都是关门的。
但也有一些店铺在开门营业,前去购买东西的人也不少。
紧闭大门的那一类店铺,基本上是被义军将士抄没的。
那些大部分都是本地豪绅、官员的产业。
还在开门做生意的,基本上是那些外来的商家,走南闯北做生意的那种。
一般来说,任何义军都不会随便去得罪他们,反而会尽量的与他们搞好关系。
义军需要大量的各种资源,抄家得来的大量钱财,也没有好的渠道花出去,绝大部分的各种物资来源,都需要依靠那些走南闯北的商家,才能尽快的买到。
大街上,不时的有一小队普通义军将士走过,看到李定国他们这些身着武者劲装的少年,忙不迭的让路。
八大王张献忠的动作那么大,近期在花费无数资源和精力,培养出来了一支乞儿营,今后肯定要他们担当重任,成为义军的骨干将士。
这些事情,城内所有参加义军的将士,都已经清楚,他们当然不会贸然来得罪这些少年武者。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八大王一共招收的数千名义军将士之中,绝大部分的将士,都不是这支全是由武者组成的乞儿营少年的对手。
不是张献忠不想培养更多的成年武者将士,也不是招不到人手,而是没有那么多的修炼资源。
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困扰着各地的义军,那些官绅、豪族、世家,就连朝廷,也是饱受困扰。
无它,武者用来修炼的资源太珍贵,而且随着天地间的灵气日趋减少,天地间各种天材地宝、灵草灵根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即使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培育去各种灵草灵根,难度也越来越大,正常情况下,很难大批量的去培养武者。
朝廷的所有军队之中,其中大部分的军户、将士,大都是普通人,武者占到的比例不到三成。
这一类的普通将士,只能用来作为后勤人员使用,是无法真正的上战场与敌人、妖魔鬼怪厮杀的。
张献忠这支刚刚组建的义军,武者战兵与普通将士的比例就更差了。
武者战兵只是占据了义军的一成人员左右,其余的将士是由义军的家属与后勤将士组成。
这支义军的战斗力量,全靠这些武者战兵在支撑着。
那些普通的后勤将士,战斗的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连成为战场上的炮灰资格都没有。
这就是这个庞大的世界,与李定国前世历史上的大明帝国相比,最大的区别所在。
大家快步前行了约一刻钟时间,就到了位于东城区的集市所在。
两边的街道十分宽阔,中间有点类似于前世的广场,方圆约有三四十丈。
有十字大道从大广场中间交错而过,路面是由青石板铺就。
十字路口的每一条大路两边,是由民众摆摊设点而形成的集市。
李定国他们现在看到的集市上,并没有多少人在摆摊设点。
在集市的东南方大片空地上,如今设置了一个大型的粥棚,有一些义军的后勤将士,在负责施粥救灾。
这一方面,有着雄心壮志的张献忠,比起官府做得要好得多。
起码那些前来领取救济的流民百姓、乞丐等苦命人,在几十名义军后勤将士的疏导指挥下,显得井然有序,乖乖的排队。
李定国前些天已经听说过,这种救济施粥情况,自从八大王张献忠攻陷了县城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了。
而且每天从早上到傍晚,一刻不停。
因为攻占了一座县城,将其中的富户、官绅劫掠查抄一空的张献忠,如今并不缺少钱粮物资。
反正这么多的物资粮食,在义军撤离跑路的时候,大部分都带不走,还不如用来救济民众,收拢民心。
实际上,在李定国的前世大明帝国末年历史上,张献忠也是最喜欢开仓放粮、救济广大劳苦大众的义军首领,没有之一。
直到后世,在不少张献忠大军到过的地方,都还留下有当时的民众,自发为他修建的宗庙,依旧有着香火。
在后金鞑子趁虚而入,窃取了华夏大地后,控制了天下的文人,对八大王张献忠不遗余力的抹黑污蔑,将他们进行惨绝人寰的一次次大屠杀,强加在张献忠身上。
张献忠唯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太喜欢在获取无数次战争的胜利后,将敌人斩尽杀绝,再放火焚烧掉敌人的住所,以至于使得无数的古建筑,毁于一场场的大火之中。
但这是历朝历代的义军通病,不仅仅是张献忠一人这么做。
或者说,每一支造反起义、致力于改朝换代的义军,自华夏文明数千年来,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没有任何的例外。
“老大,快看,那是小豆芽她们!”
“先前被武者选拔淘汰的那些人,也在粥棚前方排队领粥。”
“看小豆芽她们的气色,比起以前要好多了!”……
刚刚朝着粥棚的方向望去,李定国身边的这些孤儿少年,马上就有了发现,一个个都在惊喜的嚷嚷道。
“小豆芽?”
李定国刚刚看到从人群中,捧着一碗稀粥走出来的那名黑廋小女孩,脑海中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幕幕与其朝夕相处的画面。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李定国吃了一顿上街乞讨得来的发馊食物,突然浑身高烧,就是这一道瘦小的身影,没日没夜的在哭着照顾着自己。
当时的他,差一点就挺不过来。
好在他的身体天赋好,自身的恢复力与抵抗力很强,最终有惊无险的化险为夷,逃过了一次死劫。
这位没有自己的名字,被大家叫做小豆芽的小女孩,比起李定国要大了一岁。
小豆芽的个头不高,又黑又瘦,看上去弱不禁风,似乎来一阵大风,就能够将她吹走一般。
“小豆芽!”
前身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在这一刻不由自主的爆发出来,李定国喊着对方的名字,大步向着她迎面走去……
第35章 相依为命的丫头
“大哥?”
听到这熟悉无比的声音,小豆芽连忙抬起头来,看向前方的身影,眨巴了一下大眼睛,却在有些无法置信的抬起双手,揉了揉双眼。
“哈哈哈……”
“小豆芽!是我们,我们今天可以出来到街上玩耍了!”
“小豆芽,看到你没事,我们太高兴了!”
“是啊!小豆芽,你们现在都还好吧?”……
李定国刚刚快步来到小豆芽身前,还没有来得及打招呼,身后的脚步声密集的响起,同时传来一阵兴奋的话音。
原来是唐广强、曹永祥他们,纷纷的大笑着跑了过来,一个个在的对小豆芽嚷嚷道。
“呀!”
看到以前大家一起在城东土地庙生活的十几名小伙伴,一个个的在向自己打招呼,小豆芽才终于相信,自己不是在做梦。
她眼盯盯的看着身材、肤色已经彻底大变的李定国,望着那张自己永远不会忘记的面容,顿时再也忍不住激动之情,瞬间就眼泪盈眶。
“大哥!”
她微微的哆嗦着嘴唇,浑身颤抖着,“看到你没事,这就太好了!”
她一边流着泪,一边在转哭为笑,“自从你被那八大王手下的将士叫走后,我就一直在担心。”
“直到几天前,那些小伙伴一个个的回来,却没有看到你,我就连忙的去问他们。”
“他们说,你被八大王看重,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已经成为一位武者,我才放下心来。”
“可是,我还是在心里面很担心你……”
小豆芽黑廋的小脸,泪流满面,却在十分开心的笑着,让李定国没来由的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痛。
这个小女孩,是他在三年前,在城外拿着一根木棍,与一只野狗抢夺它不知道从哪里叼来的一个窝窝头之时遇上的。
当时的李定国,刚刚从附近的乡下,幸运的活着流浪到了这座县城。
李定国在打跑了那只野狗,抢到了那只窝窝头后,随即就发现了在路边饿晕过去的小豆芽。
当时的他,天真善良,于是就分出了一半的窝窝头,用手碾碎,给晕迷中的小豆芽慢慢的喂食了下去。
这个小豆芽也命大,就此活了过来。
从那时起,她就成为李定国最忠实的小跟班。
当然,后来她也算是救了李定国一命,两人是真正的生死相依,比起亲兄妹还要亲。
“小豆芽,没事了。”
他伸出有些颤抖的大手,摸着小豆芽脏兮兮的小脑袋,安慰着说道,“今后,有大哥照顾你,不会让你饿着了。”
“大哥现在跟着大王学了很多本事,很厉害的。”
说到这里,李定国看着眼前一身褴褛破旧衣衫、犹自在微微发抖的小豆芽,一种浓浓的酸楚,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
“嗯嗯……”
小豆芽现在是高兴坏了,连连的点着小脑袋,然后开心的说道,“我已经向那些被赶出王家大院的小伙伴打听清楚了,大哥你现在的身体这么高大健壮,肯定变得很厉害了的。”
“还有呢!”
小豆芽已经收起了眼泪,仰着小脸,看着比她足足高了一头的李定国说道,“你走后的这段期间,因为那八大王下令清理了城里的大部分地痞流氓、黑帮,我们这些人,没有人来欺负,反而天天能够吃饱。”
“真希望那八大王永远不要离开这里,我们这些小伙伴,就有好日子过了。”
“自从几天前,那些被武者选拔给淘汰的小伙伴回来后,这城里所有的乞丐,都已经知道大哥你被那八大王看重,再也不敢来欺负我们,反而那些成年的乞丐,一见我们就远远地躲着走……”
小豆芽现在看见了模样大变的李定国,见到他还穿上了一身十分得体、干净的武者劲装,愈发的开心,一说起来,就是没完没了。
不过,她的一只小手,却在死死的抓住李定国的衣角,像是在害怕他会再次消失不见一般,让人看着就有些心疼。
这时候,刚刚与小豆芽打过招呼的十五位武者少年,与那些刚刚各自在粥棚领到了一碗稀粥,走了过来的小伙伴们,在嘻嘻哈哈的玩闹打趣着。
不同的是,那些乞丐男孩,都是被选拔淘汰出来的。
他们看着李定国等人现在的模样,既十分的羡慕,又像是在自卑,刻意的与那些已经成为武者的少年,保持着一点距离。
而那二十多位小女孩,表现则是完全不同。
她们一个个的开心得不得了,纷纷将手里的一碗稀粥几大口喝光后,将饭碗放到一边,围着十五位武者少年,在叽叽喳喳的又蹦又跳,显然是高兴坏了。
等大家的兴奋劲一过,再次安静了下来后,李定国稍稍的想了想,就对身边的唐广强说道,“阿强,你带几个人去集市那边,给大家伙都购买一身新衣服、鞋子过来。”
“不用多好的,合身一点的粗布衣物和草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