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将夜卫光明开始 第63节

  曾经他光明之子的身份流传甚广,风流倜傥的容貌更是在女子之间传开了。

  并且得到了月轮国第一美人,花痴的青睐。

  隆庆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他真正的辉煌,是从光明神山开始,破而后立。

  被卫平安羞辱之后,又从光明神山脚下跪到了山巅。

  一步入洞玄巅峰,又后来进入知命境界,往后的修行一路顺畅,堪称绝世。

  刚二十的年纪,便已经是知命强者。

  尤其是受辱之后,能知耻而后勇,更引得那些女子向往,为隆庆鸣不平。

  曾有大唐才女,因为光明殿的作为,放弃了信仰光明,而只信仰昊天。

  高富帅,而且有着悲惨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对女子有着极强的杀伤力。

  当然,王景略和朝小树,自然也是不差多少的,都是能在三十岁左右迈入知命,称呼为绝世天骄不为过。

  辩难开始,书院的一些学子,也参与到了其中。

  书院内辩难无敌手的谢承运,这时候站出来,也参与到了其中。

  还有许多,自以为有些实力的学子,同样站出来。

  众人来到一处厅堂旁,此时正在得胜居饮酒的大学士乌启豪便成为了这次辩难的出题人。

  卫平安向着看去乌启豪,心里犯嘀咕,感觉这人很熟悉的样子。

  仔细一想,他才记起来,这人竟也是光明殿打入到大唐的一根钉子。

  曾经在光明商会的时候,他还和这一位相聊的甚欢。

  还有南门的李青山手下的一个弟子,叫何明池,他们三人曾经在商会里一起喝酒。

  关于朝堂上的消息,一般也就是乌启豪和何明池派人送到他那里。

  此时的乌启豪,衣冠端正,一副学者模样,和当初一起喝酒吃肉的那个人比较起来,有些另类的感觉。

  作为当朝的大学士,对于辩难的题目,他自然是了熟于胸。

  莫离站在不远处,他一言不发,作为天谕院的副院长,和这些普通的弟子争论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的意义。

  辩难,也只能是年轻一辈的辩难,他只能从旁作为一个公正者。

  虽然他迈入知命的时间,也并不长,但是对于隆庆,王景略,朝小树这些人来说,他的年龄太大了。

  乌启豪出题后,率先抢答的是书院弟子,谢承运。

  境界上,他也许未必能战胜这些人,但辩难的问题,还从来没有难倒过他。

  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这道题目的道理。

  不远处,四公主李渔,不由的多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

  谢承运年轻,没有背景,在他这个年纪,不惑境界其实已经算是天才了。

  只是,眼前的几人,更加的妖孽而已。

  先一步入洞玄,入知命,并不代表一辈子就压着别人一头。

  就比如说颜瑟大师,他在西陵时候,天资出众,却迟迟不能迈过知命门槛,同期的一些资质较差的也进入知命后,将他衬托的如同废柴。

  但神符师,真正迈入知命,便能轻易的站在知命的顶峰。

  那时候,他被人嘲讽为小童。

  陈坤在城门邀战颜瑟之后,更是言语间提及小童二字,激起了他的愤怒。

  时至今日,颜瑟早已经超越了那些西陵天才,甚至可以轻易的将那些人镇压。

  接着辩难的是隆庆,他稍稍的整理仪容,神情凝重开始辩难,他习惯于尊敬辩难本身所代表的智慧磋磨。

  隆庆的言语,如清美的莲花,从隆庆的双唇间流淌而出,围绕这辩难命题,无数先贤经典被他巧妙组织起来,变成一张繁复又清晰的网罗。

  比起立刻作答的谢承运,隆庆的辩难思路,堪称无解。

  更是令在场的诸多学生感到震惊的是,在这番辩论之中,他没有调用一句西陵的典籍,而是全部使用的书院典籍观点,让在场的书院众人无法辩驳。

  用书院的典籍,打败书院,杀人诛心。

  “同门集中,夫子曾言:三千不改其行,是为道也。”

  隆庆最后用夫子在三十年前论述里的定论,结束了自己的发言,结束了一场几乎以他一人为中心的辩难。

  庭院里鸦雀无声,无人反驳。

  对于辩难之说,隆庆称呼第二,谁又能称呼第一呢?

  隆庆是一个低调的人,其实他并不愿意出风头,但对面坐着的人是卫平安,他必须把风头抢光,让卫平安明白,哪怕是光明大神官的弟子,也不是什么都懂得的。

  辩难,辩难,辩的便是一个道心,将道理讲述出来,让别人信服,便是对自己道心的坚守。

  一个道心坚定的人,未来的修行道路,自然也会一路的宽敞明亮。

  也有一个缺点,善于辩难的人,一旦辩难败了,道心便会出现裂痕,对于修为精进有着不小的阻力。

  好在,隆庆这一生,观看了无数的典籍,甚至将那些典籍记忆下来,将古之先贤的东西化为己用,用先贤的力量打败辩难的对手。

  朝小树和王景略皱着眉头,对于辩难之道,他们本身就不是有多么了解。

  现在隆庆表现出这般的天赋,让他们两人显得有些尴尬。

  这场辩难,并非是他们提出来的,隆庆虽胜了,无关他们两人的道心。

  因为他们从来不研究这些东西,同时也自信,言语上的胜负,无关紧要。

  辩难胜利者,书院的弟子,自然是崇拜无比的,尤其是那些女弟子,眼睛里冒着光,一副花痴模样。

  隆庆年轻,帅气,多金,而且还是一个皇子。

  在这种时候,哪怕是卫平安,也无法比得过隆庆的光环。

  那些书院的男弟子们,每一个都灰头土脸,上百学子,无一人敢应答。

  谢承运这个辩难高手也不行,在书院的学子之间无敌,终究只是一个小圈子,当将辩难放眼于整个世界,他的道只是小道。

  更何况,这场辩难,本就是书院的弟子提出来的,他们以为,除了修为,这三人辩难一定不如他们,可却没想到还是被啪啪打脸。

  宁缺在高台上,看着场上的这一幕,对着一旁小声的低咕道:

  “埋怨别人总喜欢骑到伱的头上之前,或者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主动蹲下了身体。”

  “平日里当着我都那般的铁骨铮铮,今儿捧着铁板变草鸡了,真丢人啊。”

  他想起了曾经在登旧书楼时候,这些人对他的敌视。

  自己不努力,却不想看着别人努力,这些书院的弟子,真的是大唐未来的希望么?宁缺看着台下诸多学子,心里生出一些别样的情绪。

  大唐,也许并非是铁板一块。

  桑桑拿起一个酒瓶,又拿起一个杯子,本来想倒着喝的,可又觉得麻烦,直接将杯子放下来,对着瓶子喝。

  “好像隆庆皇子,挺厉害的。”

  天谕院副院长莫离这时候站出来,笑着说道:“隆庆皇子的辩难之道,烂柯寺长老都极为欣赏,各位败给隆庆,并不丢人,只是恰好隆庆擅长这个领域罢了。”

  再次诛心,书院的学子们,大多数人都不能修行,这些人是要上朝堂的,辩难之学,也同样是他们主修的东西。

  自以为将对方拉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却没有想到,他们仍旧站在对方的领域之中。

  修为,辩难,地位,隆庆皇子,无可挑剔。

第82章 善饮者隆庆,我没有喝醉

  和煦的微风拂面而过,湖畔的离离青草随风摇曳,假山旁的树木枝头花朵繁密,片片落花飘然而下。

  树下的学子们满心的不甘,却无一人站出来,和隆庆比试一番。

  辩难之道,也许有人能想到一两句,但摄于隆庆渊博的学识,让他们望而生畏。

  隆庆下场,坐在了庭院里摆设的座位上。

  寻了一个崭新的酒杯,倒了酒水,一饮而尽。

  一气呵成,他就坐在宁缺的对面,也恰好的看到了宁缺身旁的小侍女。

  隆庆似乎是很开心,心里对这个小侍女生出好感,向着桑桑微微一笑。

  桑桑红着脸,靠在宁缺的旁边,也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羞红了脸。

  坐在华山岳身旁的一名大胡子副将,看到隆庆饮酒,便又起了比斗之心。

  于是向着身旁的华山岳请示。

  华山岳眼睛一亮,关于饮酒方面,他可听说朝小树极其善于饮酒,军方的王景略应该也不差,而他们作为修行者,多饮一些也没什么关系。

  比试饮酒,隆庆总不能还拔得头筹,还能让书院的众人尽兴,忘记辩难的不快事。

  得到首肯,张建站出来提议道:“我张建是个粗人,实在听不明白诸位讨论的是什么,不过我知道但凡宴饮必须要有酒水助兴才是,大家也都是来这里高兴的,我们固山郡也没什么好东西,就带了几十罐九江双蒸,先前喊了校尉们拉进后院,这时候请诸位品尝。”

  大家听了九江双蒸的名头,心里无不惊喜,在长安城里,谁还没听过这等好酒。

  只是,这酒水是宫廷秘制的酒,曾经是用来软化草原蛮人心志的东西。

  曾经一度的被人吹捧为,酒中之最,最烈,最辣的酒水。

  世上那些喜好饮酒的人,每一个都对九江双蒸感兴趣,但真正喝过的人,对这酒水褒贬不一。

  有人觉得,这酒太过霸道,已经不能称之为酒水。

  也有人觉得,酒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九江双蒸,才是真正的酒水。

  唐人豪迈,饮酒用大碗饮,这九江双蒸又太过于激烈,经常会伤到人的身体,还特别的容易使人醉酒。

  因此大多数唐人会选择其他的酒,这样才符合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迈感觉。

  现如今,固山郡的人,将酒江双蒸拿出来,便是存了一点让隆庆出糗的意思。

  不论是西陵,还是燕国,对于酒水的研究,只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大多都是低度酒水。

  “话说,当年末将曾在岷山之下,与燕国的骑兵交过手,如今十年光阴渐去,望不嫌弃,这九江双蒸实是大唐的名酒,十分激烈,草原的那些善于饮酒的蛮子喝上三碗,便不能上马,只是不知隆庆皇子,能饮几碗酒,敢不敢饮酒。”

  大唐一个小军官的挑衅,隆庆心里有些不耐烦,不过他风头也出了,能在进入书院之前,留下些名声,对于燕国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这不是出风头,而是为了燕国的荣耀,让这些唐人明白,燕国的境内人杰地灵。

  不远处,卫平安却是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那里是桑桑坐着的位置。

  “你看什么?”李渔注意到了卫平安的动作,小声的询问道。

  “桑桑,宁缺从边疆带回来的小侍女,如果说饮酒的话,我估计这里在座的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

  李渔一怔,她想起了桑桑,那是一个黑瘦的小侍女,宁缺从渭城带着来到长安。

  顺着卫平安的视线向着桑桑看过去,她注意到,这个小姑娘在用了长安的胭脂后,脸蛋看起来明显白了许多,看起来也长开了,估计在边疆渭城的时候,跟着宁缺没少吃苦,不然也不会被晒的那般的黝黑。

  “她也喝酒么?”李渔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十三岁小姑娘抱着酒壶的样子。

  紧接着,她便看到桑桑端着一个酒瓶,直接喝了起来。

  酒瓶的上面,九江二字,映入眼帘,竟然是九江双蒸。

首节 上一节 63/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