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第519节

  道消魔涨的大势下不止是修行界,对于人心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周大人三思。”

  “正所谓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心怀他人,心怀天下”

  “用仁心减少忧虑,以智慧破除迷惑,以勇气直面挑战,心系天下之人必然会被天下人心系。”

  许宣的声音中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先抚平对方心中的激愤,在此之中寻找缝隙好施展手段。

  圣父最拿手的就是寻找破绽,制造破绽,攻击破绽。

  之前所有的大人物都被三板斧砍倒,只要理性尚存的正常人就没有不会中招的。

  然而周举却只是冷笑一声,眼中的冷漠消失,血色愈发密集。“我周举此生所求,不过是公平二字。”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人所不欲可能施于己?”

  “我看也是不行的。”

  义正言辞,颇有风骨,主打的就是对等制裁。

  既然是百姓和妖一起杀害的九个女孩,那么蛇妖要除,将乐县百姓也要被惩处。

  对此许宣很有意见,你不能忽略高度集权体系的缺失问题,反倒把矛头指向最好欺负的人头上。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缺失,涉及到了政治文化以及法治各个方面。

  必须要把权责分清楚才能说公平二字。

  强征百姓入山既起不到作用,还会徒增伤亡,简直是魔道行径。

  再说东海郡的童年阴影用东冶郡的百姓来填坑,着实有些不讲道理。

  嘴上说是公平,实则还是私欲伎俩。

  这就是权力没有监督的下场,任由一把手随着心性乱来。等你以后幡然醒悟,这里的人又活不过来。

  若不是于公弟子的身份在这里,许宣可能反手就把这个坑货给搞下去了。

  没办法的圣父打算给对方上最后一课,先从最熟悉的圣人语录开始讲起,毕竟读书人最吃这一套。

  只要开始辩经,这事拖一拖,拖到火气下去了,魔性平稳了,咱们就可以来个当头棒喝。

  于是乎.

  “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中庸》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百姓心中有着朴素的道德情怀,但是漠视此事发生是教化的缺失,是王道的缺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缺失,是天子的

  反正都有错,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坏人,就是好人。

  着重批评了前东冶郡守的不作为,将乐县令的不作为,以及现东冶郡守的乱作为。

  周举则表示圣人说的也不一定全对,圣人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我师于公这样的好人却被一旨圣意困在吴郡。我娘亲的孝顺感天动地,一样被冤杀在校场之上。

  许宣都惊了,你之前虽然心有戾气,可没有这么叛逆啊。

  虽然领悟出圣人不是什么都对的道理让人很欣慰,可用在本座的身上多少有些别扭。

  “咳咳,那我再举个例子,在吴郡有个地方叫做桐庐,桐庐有个西门县令,他”

  周举继续不听不听,表示个例不能代表全部。正所谓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我屮,这辩证法给你用的?!

  宣大怒,拿出了各种针对读书人的必杀技,结果都被对方拒绝接受,还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三观进行反驳。

  别看周举之前有些口拙,道理也不甚分明。

  可这几日煎熬之后硬生生走出了一条邪道,把儒家的道理重新整理出一套反着来的体系。

  好消息,开窍了。

  坏消息,开反了。

  等到许宣进一步举例进行反击时他就一副我不信,不可能,你在骗我的态度。

  “时间不早了,我要去动员百姓斩蛇去了。”

  气的圣父是火冒三丈,这货心中执念已根深蒂固难以动摇,还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

  任何入侵的知识都被无视,堪称是立体防御之大成。

  难道这就是成长?!

  认知僵化与确认偏误是本身就有的毛病,长期依赖单一信息源或思维模式,形成“认知茧房”。大脑为减少认知负荷,会主动过滤“威胁性”信息。

  这就是周举登场时的大脑设置。

  实际上许宣见过的大部分读书人都处于这个框架之中,就连他自己也很难逃脱这套规律。

  只是应激之后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格外难缠。

  有的人是发疯,有的人是清醒的发疯。

  整整半天过去许宣都没有找到突破口,甚至周举还因为圣父那副无言以对的样子更加确信自己的正确性。

  无可奈何之下某人只能不讲武德的准备施展当头棒喝之法。

  结果毫无作用。

  佛法波动都被王朝气运给挡的结结实实,只要心中没有缝隙,就算是圣父也无能为力。

  更深入的白莲法则是被对方气运外围的冤孽之气给挡住。

  神通不敌天数。

  当年周母在东海郡冤死导致三年大旱,造成累累冤孽之气横行郡中,随后又汇聚到了周举的身上。

  现在正是天数发威的时刻。

  内魔外魔一同发力,推动着周举走入万劫不复之地。

  等到征民入山,死伤惨重之时,就是周家子被问罪革除功名之时。

  失去了气运的保护,会有更惨烈的结局在等待。

第593章 原地出道

  一环扣一环,天道规律的运转就是这么的精密无情。

  许宣有心打破这个趋势,偏偏周举此时站在原地目光癫狂而坚定,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歪脖子树。

  内心没有迷茫,没有缝隙,简直无可救药。

  之前还得意于走到巅峰的许某人此刻只觉得被狠狠打脸,老天爷这巴掌抽的有点狠啊。

  不需要仙神转世,不需要正道魁首,一个普通郡守都可以让他连连吃瘪。

  思来想去,还是放下了一些危险的想法。

  倒不是惧怕和于公翻脸,相信老头要是知道自己学生变成这幅模样肯定会大义灭亲的。

  主要是圣父不能再掐死第二个郡守了,老天爷的死劫是真的会死人的。

  看到周举走出去名为动员,实则征召的举动许宣眼中多了几分觉悟。

  帮助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

  原本想要借用斩蛇之事来改造周举,现在计划有变。

  这位中年儒生需要好好的回炉重造一番,这郡守之位暂时还是交给他人吧。

  走出府邸,许宣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感到一阵沉重。

  道消魔涨的大势面前,普通人的魔性竟也是如此深重。

  “人间之事,果然比正魔之争更加复杂啊……”

  回到客栈开始广发信函。

  主要是给于公写信,信中内容很多,前因后果记录的非常详实。

  意思就是你这弟子没法要了,官场就不是这种人该混的。

  随后还有很多口信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出去,东冶郡中暗潮涌动。

  既然抛开拯救周举这件事,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区区蛇妖圣父有一百零八种方法来弄死它。

  可既然要给大家打个样,那么自然是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不然此事就是一道永无止境的罗生门。

  而且人心堕落如此之快,为了转变这种趋势,只能用正能量来狠狠的对冲。

  所以许宣决定.原地出道!

  第二日,百姓还在忧虑征召的时候一阵风声传来,许公子要斩蛇。

  “许公子是谁啊?”

  “许公子你都不知道!!!”

  若问许公子是何等人物,那可就有说道了。

  不知哪里来的路人,张口就讲起了故事。

  许公子的传奇人生要从铁掌镇钱塘开始.文会改革广施仁义保安堂赠医施药.江南三大书院院长都看好的经世之才

  就像是那些名人轶事传遍大江南北一样,许宣也开始了自己的传说之路。

  在东冶郡中声望是+1+1+1+1

  你若是说请个路过的和尚道士除妖,大家是半信半疑。

  可若是名人除妖,那信任度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许宣的小故事和别人的还不一样,其中夹杂了于公,殷大学士,师旷,沈山长,宋青天等等知名人物。

  产生的联动效应是1+1>2的效果。

  毕竟若没有真本事如何与这些传说人物产生交集。

  一两天的功夫东冶郡中的恐慌之气被压制,更多人开始好奇传说中的许公子要如何除妖,甚至还有人想要现场观看。

  魔气妖氛不说一扫而空,起码也是遭受重创。

  这些人感觉奇怪,新郡守要斩蛇,许公子也要斩蛇。

  两方人马这是拉开了打对手戏不成?

  周举闻言则是大为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征召百姓的进度肯定比不上某人嗷一嗓子开干的速度。

  而且郡尉突然病情加重,离开东冶前往寿春求医去了。

  五军司马以及军中几位管事的好似被传染了一样,有摔断腿的,有落水的,还有马上风的。

  大家约好了一样纷纷出事,看得出他们也不想陪郡守发疯。

首节 上一节 519/7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