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天这些年已经多了富贵浮华之气,可你们家中就算多了几亩田地,又如何与这山门后的士子比较呢。”
这话说的身后学子愧疚,崇绮这边也不是很顺耳。
殷夫人依旧不动声色,继续给长辈见礼,仿佛没有听到这刺耳之语。
老人家从年轻时就是这幅脾气,也就是身手确实高超,否则坟头草都轮回好几世了。
当然不反驳也是因为她知道有人会忍不住的。
果然顾教授皮笑肉不笑的出来开始迎接,双手一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场面话只有一句,下一句就开呛。
“于定国,许久不见你这儒侠的儒字没剩几分,不知礼,不知理啊。”
“顾书呆子,好久不见,说话还是这么不中听。”
于公哈哈哈哈的豪迈大笑,一个威武雄壮的拥抱堵住了对方后续的阴阳语,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分外亲热。
果然身后学子们心中有了答案,原来关系如此之好,就说哪有人见面就不讲道理的开撕,是我等误会了。
而说不出话的老教授内心嘶吼: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啊。
他当年也是个博士,结果被这老匹夫在各种场合无视,丢尽了脸面。
现在又来?!!!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也就许宣心细,看到顾教授手指都在颤抖,这是气到了想拔剑。
看着于公简单粗暴的操作,以及顾书呆子的外号就知道两人当年是如何相处的。
至于关系,可能某人单方面觉得不错,而另一个人只觉得憋屈。
接着于公放过气的要拔剑的顾教授,和其他老教授打招呼。
这群上年纪的老头子当年都是殿上同僚,可能还是政敌互相攻讦过。
到了此时大部分也都看开了。
当然面对太史教授的时候还是矮了一截,这位阳寿快尽,万一搞点什么大新闻,铁笔划上几笔,就是所谓的儒侠也承受不住。
儒家好名,侠客也有一点好名。
“以儒家思想融合任侠之道,很好,但是不够好。”
“来南山之上当谦虚,后辈之中已有人在超越儒侠之道。”
太史教授一句评价,小于自然是低头应是。
其实他内心还是不服的,自觉已经做到了两者的顶峰。
再往上就是圣人的境界啦。
哪个后辈能够有他走得远,简直是笑话。
而看到师教授的时候才有趣,师教授主动出击展现热情,反倒是于公有些嫌弃,似乎不是很想亲近。
老一辈的恩怨情仇比话本还要有意思,许宣看的是津津有味。
至于其他教习们则是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不敢多说。
可架不住有人今天上山还带着几分火气。
那道豪迈的身影脑袋一侧,看到了目标。
露出一个狞笑大步走去,站在了某人之前,语气之中善恶不显。
“许汉文啊许汉文,给了老夫很大的惊喜啊,论及胆量钱塘之中你为魁首,铁掌能镇钱塘,自然也是能镇我于定国。”
“哪天再宴请老夫一回,看看还能许出几个青天,几个继任者。”
众人皆惊,此言重如泰山,许汉文危矣!
殷夫人此刻往前走了两步,似要挡住这狂风暴雨之势。
几位教授也有些皱眉,靠近了些许。
许宣看到自然是感动,这职场关系真的是颇为贴心。
当然以他的性情自然是无惧这点风雨,此乃南山,崇绮书院,他的主场。
总不能因为对方名声大,对方是个好人,就平白折了自己的心气。
难道本座就不是好人?不是善人?不是正道?
当即挺直身躯,眼神直视对方。
“些许误会,晚生自然是要宴请于公来解开。”
些许误会?
于公眉毛倒竖,若不是干的是好事,他的长矛早就把宋有德钉在江堤之上。
“胆量之事实属无奈,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保守退缩之义,而是指让名让利为取死之道。
也表示自己等人做此事时已经考虑周全,有自己的觉悟,不是傻大胆。
解释的很合理,于公选择不放过这个小狐狸。
就要拿着话头拿捏对方,这样一会就不会落入对方的主场节奏之中。
战术的博弈是两人的默契。
第一次的牺牲者是宋县令,第二次则是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所以老头大声问道:“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看来你心有大志,可否说说。”
成器,大器也,神器也。
此话对一个读书人很有杀伤性,为问志问道。
只是要注意,站在你面前的是崇绮第一文武教习,保安堂三巨头之首,净土宗代掌门亲师弟,西湖白姑娘情劫对象,花开三十六品白莲圣父。
所以,许宣认真的甩出了两王四个二。
“汉文只是希望这天下人人都是青天,人人都是儒侠,人人成器长,以及人人——如龙。”
最后一句如银瓶炸裂,如金声玉振,如拨云见日,如气冲九霄。
这话气象之大让人讶异,一时间山门处有些安静。
书院山门之上清气暴涨,似乎感受到了读书人的气魄产生共鸣。
这一番对话普通人可能听的是热血沸腾,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不过寥寥,更宏大的句子他们这些人都听过。
人们动容的是从中听出了一个“真”字。
真的这么想,真的这么做,并且已经践行出道理的“真”。
许某人护江南文脉之时还能用保护书院气运为理由,但是以兵书手法整治钱塘吏治,破解郭北阴世法则入侵,率领小小的保安堂镇压江南妖患,以及传递思想给弟子的行为确实当的一个“真”。
或许未来会改变,或许会遭遇背叛,或许会失去本心,但是此刻真的很了不起。
太史教授很满意,许汉文不管表象如何,但是内里是个真人。
于公自认年轻时已经非常狂妄,可与眼前人比还是差了几分豪胆之气。
只是自己刚开了个兴师问罪的头,就被人用十万大军碾过的感觉就很让儒侠尴尬了。
你们崇绮开局直接扔杀手锏,这还玩个锤子。
于是气势有些萎靡的带着学生进了书院。
太史教授则是拿出纸笔记了一句。
文和三十六年春,儒侠于公受教南山。许汉文
第209章 三奇更胜三杰
崇绮的山门处承载了新的故事。
或许若干年后还会有人专门来此与历史共鸣。
进入书院,几位教授陪同于公游览崇绮,身后还跟着十几位觐天书院的学子。
朱尔旦走后原本被压制的士子们重新出头,算是此刻书院的中坚力量。
这次来就是受教而来,以知耻而后勇的姿态重新振作觐天的精神,有浴火重生之意。
只是没想到到了山门是自家山长先受教,这让此次拜访早早添上了悲剧的色彩。
“这书院还真大啊。”
“你们看那是不是别角晚水!”
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拜访邻居,看的眼睛都花了。
彻底明白为什么于山长会说出那些话了,这真不是多了几亩地,或者豪商能整出来的东西。
其中的艺术性,还有文化属性绝对是冠绝江南。
是一种传承的力量。
固然可以说是腐朽,但也是历史的痕迹。
而于公则是未曾收敛过脸上的负面情绪。
对于那些点缀在山水之间的建筑嗤之以鼻。看到那些珍贵的花鸟鱼虫目露鄙夷。
“老夫不是第一次来,五十年前游学之时曾经来过一次。”
“书院当时比现在更加奢华。”
“今年再看倒是朴实了些许,不容易。”
这种改变很不容易,殷家的女娃娃在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南山,改变着崇绮,改变着环境。
而许宣的到来就像是剪刀,干脆利落的剪掉染病的枝干,修了修那些长歪的枝枝叶叶。
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更为难得。
而到了书库之外于公脸色认真的行礼,这里存放了很多圣人道理。
“当时是殷家上一任的家主接待了那时名声不显的于曼青。尽管不是崇绮的学生,可也让我进入书库深造了几日。”
这也算是一种缘分,三大书院为什么能够经历那么多的风雨。
因为大部分山长都是德行过硬的人物,眼光和心胸气度超越常人,喜欢帮助提携未发迹的学子。
于公年轻时是三大书院都去过,儒家长矛术就是来自觐天书院,不然也不会回到觐天书院当山长。
白鹿书院和崇绮皆有所获。
而笑容则是绽放在碑林之中。
这就是许教习最拿手的以字问道之法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