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第171节

  唉,读书好难啊。

第195章 唯胆大耳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季同学貌似不经意实则很刻意的声音在山野之中响起。

  惊起了无数飞鸟,其中还混杂着某人得意的笑声。

  “啊!春天来啦!”

  “放假之时我季某人请客.”

  然后一阵呜呜声,似乎被某人堵住了嘴。

  在书库中正埋头思索情报的许宣确实被这个躁动的学生搅动了思维。

  抬头望向窗外,看到了山中的野花已经开始绽放,才明白冬天彻底过去。

  随之而来的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以及年轻的学生们又要作妖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踏青的日子。

  水边饮宴、郊外游春都是最普遍的活动,崇绮自然也是遵循的。

  书生不事生产,有时间又有精神,自然是喜欢这种活动。

  一般都是几名知己好友组个局,有钱的骑马踏青,没钱的租车在野外看看春日风光,写点诗词感悟,放松心境。

  崇绮本在山间,踏青根本不需要出门。

  只是这样学生们肯定是不干的,他们可不是好摆布的义务教育学生,而是有钱的成年男子。

  这种释放激情的时候只要不出大事也没有必要拦着。

  只是现在江南情况恶化,到处乱跑出事的概率比较大。

  出于一名老师的责任,以及不希望书院少个金主的顾虑,许宣还是稍微引导下这群人。

  谢玉得到许师提点于是站了出来。

  “最近各地水患频发想来你们也是知道的。”

  “江河之地不要轻易踏足。”

  还有几个不太服的让钱仲玉充满攻击性的针对一下就好了,保证未来几天都没有好心情。

  剩下家境不好的让乔峰这位寒门带头大哥组织一下就几乎消除了大部分隐患。

  许教习知人善用,管理学生的手段已经不需要亲自出手了。

  本来季同学还想争取一下组织一场春意荡漾的活动,但被好友们拦住。

  那画皮鬼的事情也没有过去多长时间,这人的心是真大啊。

  不如大家一起去灵隐寺好了,上次宁采臣给那里造成了一些非战斗减员,这次情绪调整过来了要去道歉。

  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

  正好不论是西湖还是飞来峰都是踏青的好去处。

  到了三月初一,马车牛车带着士子们排着队下了山。

  看似混乱实则井然有序。

  许宣也下山了,他可是县里的知名人物,自然是有不少工作要做。

  第一站前往钱塘县衙。

  春日已到,那就要开始正式的清淤工作。

  南方春季和秋季因其水位适中、降雨较少,河道畅通,是较为理想的清淤和修堤季节。

  此时开工通常在清明节前完成,以确保立夏前能恢复灌溉。

  县衙要做的就是组织劳动力,确定清理区域,以及准备后勤支持。

  因为这次是要立功劳,拿口碑,所以还不能发动大规模的徭役。

  那么人手和资金就要从城内富户豪强那里找了。

  宋县令也是个有能力的人,竟然真的完成了前期工作。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某人的书信指点。

  即便是在镇压江南妖患这么繁忙的时候也不忘出点小小的主意。

  比如在这件事上大大方方的借用两大书院的名头没关系的。

  原本捐纳是要有利益交换的,此事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43年,因蝗灾,秦始皇下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以此开头,后续的捐纳少不了这些交换。

  只是宋有德清淤修坝只是为了个人升迁以及造福百姓拿名声,而他本身也就是一个县令,根本拿不出这样的置换,此路行不通。

  那些豪绅的钱如数退回,百姓的钱三七分账的事情也不符合此事的初衷。

  正一筹莫展之时许宣提议不如就挂着书院的名头来大胆操作,反正以名换钱的操作古今通用。

  到时候请顾教授写文,柳教授刻碑,就放在西湖边让人观赏。

  这等有名望的事情应当可以打动不少人的心,修桥铺路从古到今都是有钱人热衷的,不就是为了个名嘛。

  当然,还有一位超级大佬的名号必须利用上。

  于公的名头要大胆的用啊,没事的。

  什么?担心这位大佬不让?

  难道你不知道老人家已经驾驭战车去郭北了吗?

  趁此良机还不赶紧操作。

  当初在望江楼里于公是不是说你一身虎胆,是不是说你是宋青天,是不是说你有能耐。

  当时还说保你入得那高台金殿,这话都是贤弟亲耳听见的。

  反正为的是钱塘百姓,借他一点名望算什么。

  若是于公事后追究,就带着老头去河堤上看看百姓们的口碑。

  但凡是个正直君子,就该欣然接受,这叫欺之以方。

  当然此人要是个沽名钓誉之徒非要算账,那就那就到时再说。

  这断章取义的本事应该是每个读书人都会的操作,只是宋县令被于公的名头给吓到了,生怕会被对方一矛戳死。

  但是在许某人的蛊惑之下权利欲还是压过了恐惧。

  某一天宋有德对着赵虎感慨的说道:“贤弟此计不甚出奇,就胜在一个胆大。”

  想着来到钱塘以来是两袖.没怎么捞钱。

  清官自然是底气更足,大不了找贤弟救命罢了。

  “罢了罢了,为了钱塘百姓,我宋某人又何惜此身。”

  “赵虎且附耳过来,有几件小事需要你用些手段”

  赵虎听完后大惊失色,领导这是不过了?

  那许公子在南山上自然无碍,可你我二人都在县城之中。

  战车疾驰过来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凭咱的本事能挡住一矛都是烧高香了。

  “唉~~所以才趁人不在嘛。”

  “万一就上南山拜访贤弟,不给方法就不下山,他绑住了咱的手脚,自然是要管咱的性命的。”

  于是钱塘前阵子涌现了不少小道消息。

  于公宴请宋青天于望江楼上,称赞其一身虎胆,正气凌然,当入高台金殿。

  还有什么苏院长泪洒望江楼,宋有德笑镇钱塘县。

  传着传着于公的传人已经定了下来,未来朝堂之上的位置都留好了。

  要不说大佬的名号好用呢,很多世家还真被唬住了。

  老人家刚来钱塘时宴请了几位名人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可不敢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定然是有几分真的。

第196章 灵隐遇颠僧

  之后再修书几封让大族打头捐赠定个基调,后续中小世家不跟风都不行。

  钱款之事收集的异常顺利,这江南清淤工作只要后勤完成,也就是基本上完成大半,剩下的就是等朝廷嘉奖即可。

  就是宋有德可能还是有些慌,本能的希望得到面授机要。

  于是连连写信要请老弟喝一杯薄酒。

  “哎呀呀,贤弟来了啊。”

  “还要感谢老弟出手,城中望族出人出钱出料,基本上可以在清明之前完成清淤,至于修固堤坝定在了今年秋日。”

  许宣推脱功劳,此事都是你一个人干的,与我无关。

  宋县令自然不干,说啥都要拖着贤弟,要死一起死。

  两人拉扯一阵还是一起承担了。

  随后一起喝着小酒,一起小声商量计谋。

  “咱们到了秋日修堤之时还要如此行事?那时于公怎么也回来了,不太方便吧。”

  此刻于公没有回来,宋有德都有些心惊胆战,要是回来了他是万万不敢如此做的。

  “放心,我还有第二个办法。”

  “贤弟大才,可有教我?”

  “老哥觉得钱塘之内除了世家之外哪里还有富庶之地?”

  宋有德一时没有想到,若是能想到早就下手了。

  然后顺着贤弟的手指方向一看,西湖?

  “西湖边就一个觐天书院,且不说于公是新山长,就算还是苏院长时也榨不出几两油来。”

  许宣无奈,只能点出飞来峰三个字。

  “灵隐寺香火如此旺盛,每日主动纳捐之人数不胜数,富豪人家一次香油钱最少都是百十两,僧侣又不用纳税,这些年下来积累岂不可观。”

  “再说寺产可不只是金银之物,田亩地契都是用箱子装的,这群阿堵物留在那里也是坏了和尚的修行啊。”

  “还有西湖边整整一圈的寺庙,都是慈悲为怀的高僧,肯定不会看重财物的。”

首节 上一节 171/7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