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62节

  皆是人心头不肯舍、不敢想、却也最为动摇的念头。

  幻象如潮,纷纷涌来,真假难辨。

  幸而体内那颗静心丹药力未尽,在这乱象中透出一缕清明,似风中残灯,尚有微光。

  姜亮死死咬住牙关,脑中绷着一根无形之弦,心神往内一收,唇齿间无声地念起那部《坐忘论》。

  “心无所系,念逐空明……”

  一字一顿,如金石坠地,叩在心头。

  那原本潮水般铺天盖地的幻象,果然被镇住了几分。

  虽未尽散,却也退了一步,失了那股子要将人吞没的狠劲。

  这一遭熬过去,姜亮浑身早已汗透,如水里捞出来的一般,脚下打着虚浮,整个人都瘫了半截。

  可一双眼却亮得惊人,幽幽地透出火光来,藏着股不退的倔劲儿。

  姜义正要开口唤他歇一歇。

  谁料那小子眼里的光却未敛,反倒更盛了几分,仿佛心头那点火,被寒风越吹越旺。

  只见他脚下微一错步,竟径直踏入那片幽深的幻阴草丛。

  草叶微颤,似在风中悄悄打了个寒噤。

  旋即,他扬手,又将一粒漆黑药丸抛入口中。

  正是那幻丹。

  这一遭,是要借丹力催境,连着那片阴寒之地一并行功,双重幻境淬炼。

  姜义心头一紧,暗道不好,这一步迈得太急,已然来不及拦。

  他快走几步,逼至咫尺,袖中已将另一瓶静心丹紧紧攥住。

  指节泛白,掌心沁汗,眼梢死死盯住那道身影不放,连呼吸也不觉轻了几分。

  只等那一息差错,便要立时出手。

  而那幻阴草丛之中,姜亮一脚踏定,身子微微一震,随即便似石钉入地,定在原处。

  面上青白如纸,双眼紧闭,气息收敛至极,仿佛整个人沉进了自己体内。

  风掠草动,他却纹丝不动,像是入了定,又像是早被凿成了石像。

  寒气袭骨,幻象翻涌,俱如潮水灌入他心神深处。

  光影迷离,幻念如波,搅得魂魄不宁,似要将他整个心意扯入那片幽深之中。

  可他就是咬着那一口气,死守着心底那点清明。

  强撑着不松不散,硬生生将那汹涌如浪的杂念,一寸寸压入水底,不许浮头。

  姜义眼神沉静,心弦却早已绷满,紧得像扣着满弓。

  若不是他心静沉定,强自压住心火,察得出姜亮体内那一缕气机尚在运转。

  恐怕此刻早已冲进草丛,将人硬拽出来了。

  这般沉寂,着实骇人。

  草叶不动,风声也似隐了,整座院落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罩住了,连月光洒下来,都静得发凉。

  瓦脊斜影,如刀如水,一线线切在地上。

  姜亮自傍晚立入草中,竟是一动不动,仿佛连呼吸都敛了。

  那身影,在夜色中如墨痕未干,凝在那里,冷意四溢,却半点不退。

  直到姜义捕到那一丝气息微澜,起了星星点点的涟漪,才终不再犹豫。

  快步上前,一把将人从那草深处揪了出来。

  手下触到的,是冰凉的肩膀,几无血色。

  姜义眉心微蹙,将人送回榻上,抹开一枚静心丹,碾成粉末,兑了温水,一口口喂入。

  药入腹,原本绷得死紧的气机缓缓松开。

  姜亮身子一歪,便沉沉地睡了过去。

  姜义却未敢放松。

  回屋翻出本旧经,在榻前搬了个小凳坐下。

  烛火跳动,影子映上斑驳的墙,仿佛也伴着他一道,守着这长夜。

  翻书极慢,一页页过,指腹在纸上轻摩,神思却时不时飘向床上那张脸。

  不敢合眼,只细细凝着气,捕着那胸口微微起伏、鼻息轻细如丝的动静。

  似怕稍有不慎,便惊了梦中人那一点清明。

  这一守,便是整夜。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姜义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小儿气息安稳,血脉流转如常,眉头舒展,睡得极沉。

  他靠着榻边打个哈欠,手中经卷轻轻一合,便无声地回了屋。

  整夜神经绷着,连《坐忘论》都忘了念上一句,这一歇下来,倒头便睡得沉沉。

  再醒来时,窗外日头已高,阳光透过窗棂,在屋里撒下片片光斑。

  姜义一睁眼,第一桩事就是转身推门。

  可床榻上,被褥叠得齐整,空空荡荡。

  心头“咯噔”一下,整个人腾地起身,便快步跨出门去。

  刚迈出院门,便瞧见那熟悉的身影。

  果然,姜亮又立在那片寒地里。

  面色虽仍染着寒意的青白,气息却凝而不散,身形沉稳得如一块石子落进池底。

  而一旁草垛边,姜明倚着一堆晒干的柴禾坐着,手里摊着本翻旧了的书。

  眼神却三不五时从书页上抬起,悄悄地扫一眼弟弟,瞧见人还好好的,才又低头看去。

  兄弟俩一个立着,一个守着,寒风卷草而不惊,晨光一寸寸洒落下来,像照进了静水深流里。

  日子就在这晨昏交替中,一晃晃地过去了。

  柳秀莲与姜曦母女俩,也在一日复一日的扑腾里,摸出了些提气轻身的门道来。

  秀莲素来不喜张扬,学成之后也不声不响,只在晾衣摘果时,足尖一点,身子便轻轻飞掠上枝头。

  姜曦却不是这等性子。

  小丫头年纪虽小,脾气却大,稍有一点长进,恨不得敲锣打鼓、挨家登门地报喜。

  这轻功一练成,第二天清早就蹿去了村头村尾,给人“飞”了一遍。

  上一刻还在人墙头晃着脚丫,下一刻便窜上了榆树梢头,手舞足蹈,还不忘放话:

  “你们瞧好了!”

  一帮半大娃儿看得眼都直了,团团围着,嘴里喊着“仙女姐姐”,脚底跟着乱跳,脸上满是艳羡。

  姜曦仰着下巴,眉梢眼角全是得意,见人问起,便叉腰放话:

  “等学堂开门,我非把副帮主那位置讨回来不可!”

  口气说得斩钉截铁,像个小山头上的女寨主,志在收复旧土。

第72章 协作传武

  这轻功一道,到底比拳脚招眼得多。

  飞来飞去,袍袖生风,瞧着就叫人心痒。

  不等学堂开门,姜家门口便添了几拨零零星星的人。

  打着送鸡蛋、送干柴的名头,实则是绕弯子问话。

  “这法子,小丫头跟哪学的呀?”

  “帮里收人,是不是得交点啥‘帮费’?”

  “我们家那小子,骨架子轻,最适合练这身法……”

  按说这轻功原是外头改来的招式,外传也无妨。

  可偏偏这玩意儿,不是瞧着架子就能使得出来的,得搭上内里那口气,扣准了精气神的窍门才行。

  失了那股内里的劲儿,空有外头架子,不过是猴儿跳树,好看不中用。

  姜义听得多了,也练就一嘴滴水不漏的话术。

  只笑着摇头,一副当爹的“儿女自有儿女福”模样:

  “这呀,可不是我这当爹的能管得了的,那是‘古今帮’的门道。”

  说得轻巧自然,连自个儿都快信了。

  乡邻听了,知趣的便讪讪退去。

  转头便又在村头村尾,七嘴八舌地打听起来,这古今帮的帮主,有什么喜好。

  姜亮在丹药与寒地的夹磨之下,心神日渐沉凝,那双眼里头的浮光浮气,也跟着一点点褪了。

  说话做事不再毛躁,眉宇间添了几分老成的意思。

  倒是那黑白两色的丹药,用得飞快,瓶子还没焐热,底儿就见了,连点药屑都抖不出几颗。

  姜义站在寒地边上,看着那小儿挺直的背影,心里一盘算,便又亲自往刘家庄子跑了一趟。

  一进门,道明来意,刘庄主便笑呵呵地点头应下。

  连句客套话都没打,只挥手叫仆人去库房取药。

  自己则让开了一处廊下石桌,茶早沏好,清碧如玉,杯沿还冒着热气。

  两人落了座,茶香一拂,便顺势扯到了姜家那几路桩功拳法上头。

  刘庄主一张嘴,连着几个“妙”字,说得眉飞色舞,赞不绝口。

  “那日小犬回庄,演了几手,说是在古今帮打了些底子。”

  “我一看,果真与寻常拳路不同,那股沉劲儿藏在脚跟下,不露声色,却实打实压得住。”

  姜义听得,只是摆手笑:

  “庄主过奖了。咱这乡下人练拳,无非强个身子骨。”

  茶碗一晃,话头便引开了些:

  “桩打得结实些,是为下田干活不伤腰。比不得庄主府上,门第正传,代代精研的正路。”

首节 上一节 62/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